「探索二號」結束科考,順利返航!

2020-12-21 中外人物解讀

繼「探索一號」與「探索二號」一起合作完成萬米海底視頻直播之後,「探索二號」也載著科考團隊圓滿完成了馬裡亞納海溝考察的後續任務,本次科考任務全程共經歷五十天,目前「探索二號」已經在返航途中。

「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共同合作

在這次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探索二號」的任務是進行一場海底實時視頻直播,這一次視頻直播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意義都是很重大的,因為這一次視頻直播所在的位置是深度達到萬米的海底。這次直播也是「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第一次共同合作進行深潛行動,先由「奮鬥者」號潛水器潛入海底以下萬米深度處,然後由「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乘「探索二號」潛入萬米深的海洋底與「奮鬥者」號潛水器對接。通過「滄海」號的實時直播,主播與「探索二號」上的科考人員進行連線採訪。這次「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共同合作完成深潛行動是世界範圍內第一次成功實現了深達萬米的海洋底直播,是中國的驕傲!

「探索二號」繼續執行海試任務

在「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共同合作完成深潛行動之後,「探索二號」繼續帶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團隊赴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繼續執行海試任務。

除了「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外,乘載著「探索二號」還有另外一臺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這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載人潛水器,在這次馬裡亞納海溝科考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深海勇士」號打破了原有的成績,在八天內成功完成了十二次下潛作業,平均每次下潛作業用時約8.5個小時,這樣的成績在全球範圍內當屬第一!而這次下潛科考任務也是「深海勇士」號經過三年的改進,經歷了前面99次下潛作業的考驗,才擁有了如此強大的下潛能力。

「探索二號」返航

在「探索二號」執行科考任務中,成功地完成了對馬裡亞納海溝的近距離觀察,成功的採集到試驗數據和樣本,為以後的科研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探索二號」執行科考任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著中國的海底科考技術又突破了新高度!

作者:杯澈

審稿:山霧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新聞網、中國網

相關焦點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在與「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聯合作業期間,「探索二號」搭載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成功與「奮鬥者」號實現了萬米洋底對接。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在與「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聯合作業期間,「探索二號」搭載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成功與「奮鬥者」號實現了萬米洋底對接。
  • ​「科學」號西太平洋科考順利返航 五大科研成果看這裡
    齊魯網11月16日訊 11月16日,「科學」號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年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項目的科考任務,順利返航。來自三個國家的29位科考人員參加了此次科考任務,其中包含印度和孟加拉國的三位留學生。航次歷時33天,行程5200餘海裡,獲取了西太平洋水文氣象、海洋生物生態、化學和沉澱物的相關數據和樣品。特別是針對棉蘭老冷渦和哈馬黑拉暖渦開展的多學科的同步觀測試驗,為認識西太平洋多尺度環流變異以及氣候和環境效應提供了觀測和基礎數據支撐。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
    11月28日上午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圖為奮鬥者號接船儀式現場。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供圖「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 「探索二號」船正式入列 中國深海科考再添利器
    央視網消息:6月28日,我國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為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產業發展再添利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同時抵達三亞,近期將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達到融為一體的聯合作業能力。
  • 現場高清大圖|「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02:37來自新華社客戶端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 馬裡亞納海溝萬米...
    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1日,「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靠泊三亞。 當日,在完成所有航次任務後,「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歷時57天的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10月26日11時,「探索二號」從三亞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執行「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海試保障與「深海勇士」號深潛航次任務。 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1日,「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靠泊三亞,歡迎人員給科考隊員獻花。 當日,在完成所有航次任務後,「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歷時57天的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
  • 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首航
    廈門網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記者 歐陽進權 文/攝)經過18個月的適應性改造,我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福建馬尾造船廠完成所有改造項目。6月25日上午,在馬尾造船2#舾裝碼頭,「探索二號」在主題為「致敬船政走向深藍」的活動中順利啟航。首航從福建馬尾造船廠出發,預計於6月28日抵達三亞南山港碼頭,為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城的建設再添利器。  2018年12月,「探索二號」船於福建馬尾造船廠進行適應性改造,包括船舶改建,A架、潛器收放系統等。
  • 【科技日報】「奮鬥者」號勝利返航,中國萬米載人深潛有底氣
    海底成功下潛10909米後,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勝利返航。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的核心研製任務。
  •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白瀨」號南極科考船和少女們
    動畫中這艘令少女們心馳神往,舷號5003的夢想之船,就是日本唯一的大型南極觀測船「白瀨」號(しらせJMSDF AGB5003)(二代)。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由海上保安廳負責管理的宗谷號,其他三代南極科考船均為海上自衛隊編制,由自衛隊官兵負責駕駛和維護,掛海上自衛隊旭日旗。雖然日本目前仍拒絕承認自衛隊的軍隊性質,但是新白瀨號屬於一艘軍艦的說法也被多個國家所認可,這對科學考察可不是一個好消息(PS:所以動畫中將其轉為民間運營或許也有降低敏感性的考量)。
  • 覆核洋底科考作業功能,「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雙船」,是為「奮鬥者」號深潛護航的雙母船——「探索一號」(支持船)和「探索二號」(保障船);「雙潛」指的是雙潛水器:一個是主角,即「奮鬥者」號,另一個則是主角的「御用攝影師」——「滄海」號。顧名思義,母船像一位母親,深海潛水器要想在萬米級深度自由探索,離不開母船的全力保障。
  • 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據報導,關於「實驗6號」的下水暨命名儀式在廣州的中船黃埔造船廠舉行。「實驗6號」其本質上是一艘海洋科考船,它的研發成功,以及下水的成功對於我國未來的海洋科考事業,都是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為什麼需要研究「實驗6號」?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返航時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
    按照原定計劃,十七天的時間裡,太空人將完成醫學等實驗,之後順利返航回到美麗的地球,並給這次飛行計劃畫上一個完美的記號,但是在2月1日,也就是返航當天,「哥倫比亞號」卻發生嚴重空難。發生經過上午八時許,原本在期待著「哥倫比亞號」光榮返航的美國公民,卻在天空中看到一團烈火,隨後發現有碎片掉落,此時NASA指揮中心發現「哥倫比亞號」飛機左側的四個溫度監測計出現故障,並且已經與「哥倫比亞號」失去聯繫。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央廣網北京11月29日消息(記者朱敏 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1月2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南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
  • 嫦娥五號順利返航,美火箭發射失敗太空爆炸
    不過,就在NASA接到噩耗的時候,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卻順利返航,嫦娥五號的返航,意義十分重大,而且它還帶回了月球上2千克左右的月壤,這些月壤對於我國科研領域至關重要。阿斯特拉公司執行董事克裡斯·坎普表示,運載火箭發射之後,第二級發動機因為燃料過早用盡,比預定時間提前了15秒關閉,該級雖然達到了390公裡高度,卻由於速度不足,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並墜入太平洋之中。
  • 「探索一號」科考船...
    4月2日下午「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亞救助局碼頭視頻來源於央視新聞>正在執行回收任務的「探索一號」船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圖片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4月2日下午,「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亞救助局碼頭。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4月2日結束,在22天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連續執行了22個潛次,圓滿完成各項科考任務。
  • 中科院「探索一號」船2020年科考首航 赴西太平洋海區科考
    【解說】3月10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赴西太平洋等海區執行2020年首個科考航次任務。  【同期】(TS16航次首席科學家 謝偉)我們這一次參航人員是六十人,然後科考的時間是二十天。我們會完成南海海山各項的海洋生物、海洋地質、還有物理海洋的一些參數的測定以及樣品的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