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苦子果
【別名】苦子、苦茄、非洲紅茄、平茄、赤茄、南瓜茄、扁茄、車輪苦瓜、山茄子、衣索比亞茄子。
【食用】為茄科植物紅茄的幼嫩漿果。
【分布】多生長在肥沃溼潤的山谷、平地及道旁村邊。野生。也有人工栽培。我國雲南、廣西、河南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採集】採摘紅茄的幼嫩漿果。
【形狀】一年生草本。高達近1米左右。莖、葉下面、葉柄及花梗均被5-9分枝有柄或無柄的星狀絨毛,小枝黑褐色,毛被初時較密,後漸脫落,具疏稀的淺黃色皮刺,皮刺先端深黃褐色,銳尖。上部葉常假雙生,不相等,葉片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10~20釐米,寬6~14釐米,先端三角形,漸尖或鈍,基部不相等,邊緣作不規則的波狀深裂,裂片三角形;葉柄長約2~7釐米,具有與中脈相似的皮刺。雌雄同株。花序腋外生,約3~8朵花,最下面的花基生,花序單1或分枝,較上部花密集;花冠白色,略帶紫暈,星形或近星狀輻形,內面及外面均被星狀絨羌,花冠筒長不到1毫米;花絲長約0.6~1毫米,無毛,花葯披針狀橢圓形;子房近圓球形。漿果熟時橙黃色或猩紅色,圓形,頂基壓扁,直徑可達1.5~5釐米,具4~6溝稜,每稜上又有1淺溝。種子腎形,淡黃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功效】紅茄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治口舌生瘡,目赤腫痛,胃痛,淋巴結核,腋窩生瘡。
【加工】食用部位為紅茄的幼嫩漿果。秋季採摘幼嫩漿果,去雜洗淨,用沸水浸燙一下,換冷水去除苦味。可炒食、涼拌、烤食、蘸醬、煮食、醃菜。
野生紅茄整體外觀
紅茄的莖葉細節外觀
紅茄葉子細節外觀
紅茄葉子表面和莖皮上面均長有尖銳皮刺
紅茄開出白色的小花外觀
紅茄白色小花細節放大外觀
紅茄初結出的幼嫩漿果可採摘加工食用
紅茄漿果熟時變成猩紅色,形如南瓜
紅茄幼嫩漿果味道極苦,又叫大苦子果
紅茄成熟的種子腎形,淡黃色
雲南美食——清炒大苦子果,您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