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2020-12-21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二戰殲擊車系列,蘇輛和德國都才採用無炮塔結構,而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殲擊車,主要有兩個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這兩種殲擊車是德軍二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多,戰績最好的兩款車輛,而蘇聯方面,最為經典常規的殲擊車輛,主要是以SU系列殲擊車為主,SU-76是蘇聯第一款戰場自行火炮,列裝部隊的時期剛好是蘇聯衛國戰爭最為艱難的時刻,1942年初左右,SU-76殲擊車採用底盤主要兩種一種是T26退役坦克的底盤,另外一種則是T70試驗型坦克的底盤,整輛SU-76的全重為10噸左右,甚至被T26坦克還要輕,其正面裝甲進過1942年的戰場實戰後,SU-76殲擊車的正面裝甲加強到35毫米左右,主要是防止德軍採用反坦克步槍對坦克成員進行貫穿攻擊。但事實上,當時2號坦克都可以輕鬆擊毀SU.76坦克殲擊車的裝甲。

但是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正是有數不盡的SU-76殲擊車堅守防線,德軍坦克的突擊速度才被蘇軍大範圍的火力支援所壓制放緩下來,其76毫米41倍徑炮,對德軍的四號和三號坦克形成一威脅,因為1943年德軍的四號坦克還是,以四號F2型坦克為主體,其正面裝甲在45毫米到50毫米左右,少量的G型四號坦克雖然裝甲加強到了80毫米左右,但是生產的數量還是十分有限,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德軍的裝備除了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具備技術優勢外,費迪南殲擊車則充當著主力部隊的防線堅守工作,而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包括重型坦克殲擊車,但當時庫斯科戰役中,蘇聯方面最有效的反制武器就是重型炮火覆蓋,讓其德軍先進坦克集群癱瘓在戰場之上,二戰時期玩炮方面蘇聯具有一定優勢,也是蘇軍僅有的戰術優勢能夠在戰場在壓制住德軍火力,這時在庫爾斯克戰場上,唯一能對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構成直接威脅的裝甲力量,只有一種型號的戰場突擊炮能夠勝任,那就是蘇聯在1943年服役的SU-152毫米戰場自行突擊火炮。

該型自行火炮具備兩個功能,一種是曲射射擊負責戰場火力覆蓋支援。另外一種就是直射火力,具備對德軍防禦工事的定點清除,其裝備的 ML-20s型火炮,其2000米距離內,使用重型穿甲彈情況下,能夠擊穿110毫米勻質裝甲。而整車的正面專裝甲厚達75毫米左右,能夠抵禦一定炮火覆蓋攻擊。2000米具備穿甲110毫米這種穿甲能力,加上SU-152毫米口徑,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在庫斯科混亂的戰場之上時刻威脅著德軍重型虎式坦克正面裝甲,而德軍方面對蘇聯投入這種火炮的抵達戰場情報幾乎是一片空白,如果德軍提前預知,有至少300輛的SU.152毫米突擊炮就部署在蘇軍的防線之上,那麼可能會說服希特勒改變計劃,因為當時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德軍投入豹式和虎式坦克總計也才300輛而已,這個數據還沒有剔除那些一到戰場就發生嚴重故障的豹式坦克。

在1943年8月份庫爾斯克戰役正式結束後,蘇聯號稱一個英雄炮兵團,僅有的12輛SU-152毫米突擊炮,在開戰之後的12天時間裡就擊毀德軍12輛虎式坦克,摧毀了費迪南殲擊車7輛,而費迪南殲擊車當時正面裝甲厚度有200毫米左右勻質裝甲和附加裝甲防護層,這讓費迪南殲擊車看上去車輛很大而內部空間則非常的小,以SU-152毫米突擊炮600米每秒初速,是不能直接貫穿費迪南殲擊車正面裝甲的,二戰期間沒有一種火炮能夠單發射擊就摧毀一輛德軍象式殲擊車,憑藉費迪南殲擊車的裝甲厚度從1943服役後歷經庫爾斯克會戰後,直到1945年費迪南殲擊車依舊可以在柏林郊外的戰場上看到它的身影,這種殲擊車二戰產量不超過80輛,全部由虎P坦克底盤改裝而成,而虎P坦克底盤是二戰時期一種被德軍內部的工業競爭中淘汰出來的產品前者就是鼎鼎大名的虎式坦克,後者就是默默無聞費迪南殲擊車。庫爾斯戰役預計費迪南殲擊車損失率不超過百分之二十,而擊毀目標僅僅開戰頭三天的數據就已經達到300輛左右,而損失很大程度上是履帶被蘇軍火炮炸斷,乘員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自行炸毀,然後撤出戰鬥。

相關焦點

  • 30年代最強的自行火炮SU-5,最早的152神教,卻沒能戰場發威
    SU-5-3自行火炮3型是SU-5系列中火力最猛的,它搭載的火炮是一門M1931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軍中最早搭載此口徑火炮的裝甲車輛。SU-5-3自行火炮該炮身管較短,性能不如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不過發射的榴彈威力也不比後者差,在30年代,它是火力最強的自行火炮。
  • 蘇聯372工程152毫米自行火炮,綽號洗衣機,怪異結構舉世無雙
    上世紀70年代,蘇聯雖然在武器裝備上百花齊放,但是常規2S3自行火炮卻感覺稍有不足,於是決定研製新一代自行火炮。這種不足並非是火炮威力、射程等方面的不足,主要是考慮到自動化、人機工效方面的需求。
  • 志願軍的武器:蘇聯152毫米榴彈炮,火炮太重需要用拖拉機牽引
    志願軍炮兵使用過的口徑超過150毫米(含150毫米)的重型火炮,除了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和日制150毫米榴彈炮外,就是本期我們要講的蘇制152毫米榴彈炮(大家熟悉的「152神教」)了。1951年起,志願軍炮兵陸續接收進口自前蘇聯的火炮裝備,其中威力最大的身管火炮,便是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又稱M1937式榴彈炮)。
  • 師德長技以制德,效仿三號突擊炮而生,蘇聯SU-122自行火炮
    在這之前蘇軍也曾開發過為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比如說配備152榴彈炮的KV-2重型坦克就是為此存在的。但是在蘇德戰爭的大背景下,昂貴而稀少的KV-2重型坦克顯然不能面面俱到,更別說這些坦克已經損失了很多了。再加上蘇軍此時節節敗退,工業產能受到了較大的威脅,蘇聯自然也不能繼續生產KV-2重型坦克,他們急需一種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並且造價更為低廉的武器來應急。
  • 蘇聯步兵的戰地炮火支援,用各型坦克底盤改裝的SU76自行火炮
    如果說起蘇德戰爭中的蘇聯自行火炮,估計很多人會想到的是SU-85自行火炮、SU-122自行火炮和SU-152自行火炮這樣的強大存在。畢竟這些大傢伙,往往都可以在戰場上力挽狂瀾。不過對於蘇聯步兵而言,這些大傢伙雖然可靠,卻不是時時刻刻都能為他們提供掩護的,步兵們需要的是隨時都能為他們提供掩護的東西。
  •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這種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自行壓制火炮,前身是令人生畏的2S7「芍藥」自行加農炮(簡稱2S7),能夠在50千米距離上發射高爆破片榴彈、混凝土爆破彈、化學彈甚至戰術核炮彈。然而,在遠程壓制火炮領域,203毫米口徑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那麼,為何俄羅斯仍死抱這種「冷戰恐龍」不放手呢?
  • 神教的最後吟唱,蘇聯268自行反坦克炮,被自己尷尬到了的裝備
    二戰後期,蘇軍總結大戰經驗,對裝備152毫米榴彈炮的SU-152自行反坦克炮非常滿意,不過SU-152的底盤畢竟有點過時,蘇聯計劃研製新一代大口逕自行火炮,以便於在未來幾年中逐步替換老舊裝備。
  • 俄羅斯最強自行火炮實彈測試曝光,網友:太假了,一分鐘16發?
    在二戰中,曾經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毫不吝嗇的用幾千門火炮壓制對手的蘇聯可以說是用大炮的行家。 第二,這種樣炮上安裝側面扁平大型炮塔主要基於舊式2S19自行榴彈炮的炮塔研製而成,但是由原來的單管升級成了雙管152毫米火炮。
  • 蜇人的蜜蜂——二戰德軍「野蜂」自行火炮
    為了能夠在炮兵裝備上壓制對方,除了傳統的牽引式火炮之外,蘇聯和納粹德國都裝備了各種數量龐大且性能不俗的自行火炮。而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二戰時德軍裝備的「野蜂」自行火炮。 毫米榴彈炮讓「黃蜂」自行火炮擁有了10公裡左右的打擊範圍,同時二號坦克改裝而來的底盤也讓「黃蜂」自行火炮擁有了更強的機動能力和載彈量。
  • 俄羅斯試射新型自動火炮,炮管口徑高達152毫米,外形也與眾不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一直信奉著大炮兵主義,甚至有師一級的炮兵編制,而在作戰的時候,152口徑的火炮甚至可能會直接加給步兵師這種作戰單位,而團長可以直接調遣122毫米口徑火炮。正是因此,在與北約國家對抗的時候,蘇軍在火炮方面幾乎是完勝,直到美國的帕拉丁火炮大規模服役之後,才成功為美國軍隊扳回一盤。在蘇聯解體之後,因為種種問題,俄羅斯炮兵更新顯然直接陷入到了停滯之中,有限的軍費大多被拿來建造新型彈道飛彈或者用於為空天軍部隊購買新型裝備,要知道在2014年之前,甚至有的俄軍部隊無法按時領到自己的工資。
  • 現代「152神教」的典範:戰鬥民族攻城掠地全靠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因為裝備了各種口徑為152毫米的火炮或者自行裝甲戰鬥車輛而留下了一個"152神教"的傳統,152神教的始祖——KV-2重型坦克曾經在立陶宛地區的戰鬥中孤身阻擋了德軍一個裝甲師48小時,後來登場的SU-152突擊炮更是因為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大量摧毀德軍以動物命名的裝甲載具
  • 蘇聯KS-30型130毫米防空炮,用二戰德國技術研發
    二戰柏林戰役期間,蘇軍在柏林繳獲了部分Flak 40型128毫米大口徑高射炮,這種德國設計製造的武器能夠將炮彈發射到將近1.5萬米的高空,被認為是德軍在二戰期間水平最高的大口徑高射炮,能威脅到當時所有大型轟炸機。
  •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這種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自行壓制火炮,前身是令人生畏的2S7「芍藥」自行加農炮(簡稱2S7),能夠在50千米距離上發射高爆破片榴彈、混凝土爆破彈、化學彈甚至戰術核炮彈。然而,在遠程壓制火炮領域,203毫米口徑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那麼,為何俄羅斯仍死抱這種「冷戰恐龍」不放手呢?
  • T18自行榴彈炮,美國二戰前早期自行火炮嘗試
    嚴格來說美國的自行火炮起步並不算晚,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少有相關方面的研究,但是一戰結束後以購買的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進行了研發,製成了早期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畢竟技術基礎薄弱,加上使用的底盤本身就很小巧,實戰能力堪憂。
  • 二戰時期,德軍裝甲兵的「動物園」中,都有哪些「珍禽異獸」?
    二戰時期的德國,以裝甲部隊稱雄。二戰前期,德軍在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的戰術思想指導下,以裝甲部隊為主體,快速推進,直搗黃龍的閃擊戰,幾乎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甚至於號稱擁有著當時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相繼倒在了德軍裝甲部隊的鐵蹄之下。
  • 二戰後法國首款大口逕自行火炮,需要乘員下車作戰的F3自行火炮
    二戰中讓法國痛心疾首的事,莫過於開著美式坦克解放巴黎了,作為昔日的歐洲陸軍大國,幾年前其坦克大軍還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現在淪落到乞求別人的援助。二戰尚未結束,法國就積極恢復坦克工業,開啟了坦克、自行火炮等一系列裝甲武器的研製項目。
  • 蘇聯152神教又失一國,捷克選擇北約口徑升級「達納」
    蘇聯的152MM火炮曾是華約國家的標配,與北約155MM並稱為世界兩大主流火炮口徑。隨著蘇聯的解體,華約的解散,原本曾統治半個地球的152MM也逐漸被人拋棄。包括中國在內目前世界上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有4個選擇了155MM,世界軍費開資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9個國家選擇了155MM火炮。
  • 二戰後蘇聯第一款輪式裝甲車BTR-4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根本不能反坦克的蘇軍2S14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6期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
  • 德國測試130毫米坦克炮,目前最大,曾經的「152神教」了解一下
    【話說軍世】一般意義上,更高的坦克炮口徑,代表更強的穿甲能力,在120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為當前主流的情況下,德國測試的130毫米坦克炮,當屬目前最大,不過其實在二戰時代,就出現過裝備152毫米火炮的坦克。
  • 淺析我軍快反部隊155毫米火炮
    122-152體系,改革開放後伴隨著軍隊現代化,解放軍的火炮口徑也開始新一輪升級,122mm口徑依然保留,是源自蘇聯經典D-30榴彈炮,目前最新型號是96型122mm榴彈炮,性能優良,普遍裝備我軍。代表作就是GC45式155毫米加榴炮,這種火炮採用模塊化裝藥,性能非常優秀,遠超蘇系152mm火炮,我國當時邀請布爾博士訪華,跟上了這股潮流,可以看到,目前我軍的新銳重型火炮,不論是自用的PLZ-05還是外貿的PLA-45,SH-1卡車炮(也有155mm卡車炮裝備部隊,但是目前來看裝備數量不如122mm版),都是155mm口徑,而且全部自行化,幾乎未見傳統的牽引式155mm火炮,PLL01型15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