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終生追求的夢想,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獲得。
一個世界範圍內的幸福測試顯示,如果滿分是10的話,一般人幸福指數是6.92;覺得幸福的時間是54.1%,不幸福的時間是20.5%,持平的時間是25.4%。感到不幸福的大有人在。
這個特殊而艱難的2020年尤為如此,環境的變化,讓很多曾經的單一價值觀體系:如金錢、地位權勢等,在生命的考驗面前瞬間崩塌。我們終其一生,好像都在欲望和焦慮的搖擺間疲於奔命,前所未有的疲憊和迷茫。
幸福與否不僅取決於對幸福的定義,更取決於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賴,從內心獲得持久的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 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幸福》一書中,從人性以及深層的心理學的角度,將精神和物質結合,提出關於幸福的新理念,那就是:當你的精神投入帶來了生命的蓬勃和豐盈的時候,才會真正擁有持久的幸福。
本期就借鑑塞利格曼的研究成果,圍繞「幸福的定義」「幸福的公式」和「提升幸福的方法」這幾方面,解讀如何能讓生命充滿能量,獲得更加持久的幸福感受。
幸福不是某種固定的狀態
而是一種永恆價值的快樂
▼
「幸福」的定義
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定義都不同,比如認為財富自由、身體健康、位高權重、無拘無束,或者跟心愛的人在一起等等。
總體而言,幸福就是指對生活的滿意度,涵蓋所有我們終生追求的東西,包括人際關係和成就。幸福沒有統一標準,隨著精神的投入而有著不同的蓬勃程度。當生命豐盈之時,才會充滿生機和快樂的情緒。
心理研究表明:除了堅定的信仰,幸福的人生還包括若干要素:比如積極的情緒、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業以及成就感。這些要素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樂觀滿足,還能帶來旺盛的創造力以及和平的世界。
「幸福」的衡量公式
如果說幸福可以衡量的話,「幸福心理學」給出的幸福公式是:H = S + C + V
H 是幸福的持久度,S 代表幸福的範圍,C 代表生活環境,V 是自己可控的因素。就是說,幸福的範圍加上你的生活環境,再加上可控的因素,等於你的幸福持久度。持久度越高,越容易感覺幸福:
H代表幸福的持久度
短暫的幸福很容易通過美食、喜劇、奉承、禮物等獲得。但這種短暫的幸福過去之後,必然會迎來空虛。困難的是如何提升幸福持久度,這是無法通過增加暫時幸福獲得的。
S代表幸福的範圍
每個人都有一個積極和消極情緒的範圍,會直接決定我們整體幸福程度的先天成分。天生的「幸福範圍」就像恆溫儀,即使有高興的事讓我們情緒高漲,隨後也會盡忠職守地把我們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設定。同樣,假如有不幸發生,恆溫儀也會把你從低潮中解救,回到原來的地方。
另一個使你很難提升幸福層次的因素是:「幸福的跑步機」原理。調查顯示:富裕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較高。但一旦人均國民收入超過8000美金,財富的增加並不能增加生活滿意度。富豪榜的前100名並不比普通人更幸福。因為財富和成就都只有短期效果,不能帶來長久幸福。
C代表生活環境
好的環境的確可以提升幸福感,比如:有堅定的信仰,生活在富裕社會,結婚而非離婚,身體健康,社交豐富等。
生活環境中,與提升幸福感有關係的因素有些很難改變,即使你改變所有外在因素也收效甚微,因為它們只佔幸福的小部分。
對我們而言,真正有控制權的變量,是V。
V指自身可控的因素
可控因素包括你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把握可控的變量,可以促使你從內而外產生實質性改變,生活在自己幸福範圍的最高點。
例如,我們可能對過去很滿意,但現在卻情緒低落且對未來充滿悲觀。同樣,你也可能此刻感覺幸福,卻依舊對過去充滿怨恨,對未來也感到無所適從。
所以,幸福感有一半是基因決定的,很難改變;另一半掌握在你手裡,唯有當你學會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都調整到積極狀態時,幸福才會大幅上升且持久。
提升幸福感的方式
1 - 感恩和寬恕
那麼到底怎麼做可以提升幸福感呢?無數事實證明:感恩和寬恕能夠切實改變你的事情的看法,使你更幸福。我們面對回憶時的情緒不同,可能是滿意、驕傲和平靜;也可能是怨恨、憤怒和懊悔。這些情緒完全由你對事情的看法決定。
舉個例子:琳達已經離婚20年了,但每次提到前夫,就馬上想起他的背叛,怒火中燒,憤憤不平。而同樣離婚的瑪麗就不同,回憶往事時感到平靜,雖然歷經坎坷,但終於苦盡甘來,現在她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很滿意。
可見我們對事情的解釋方式,會決定回憶過去時呈現什麼情緒。如果我們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欣賞,對過去的不幸念念不忘,那麼任何時候情緒都不會好。而感恩和寬恕,就是擺脫悲觀情緒的最佳途徑。
具體方法,可以參考著名心理學家沃辛頓提出的 REACH 寬恕五步法。沃辛頓的母親曾被入室歹徒殘忍殺害,面對這種災難,一般人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出陰影。但沃辛頓最終寬恕了歹徒,他描述了稱之為 REACH 療法的五個步驟:
Recall 回憶、Empathize 移情、Altruistic 利他、Commitment 承諾、 Hold 保持。
R是回憶:儘量以客觀的方式去回憶傷痛。不要把對方過度妖魔化,也不要自怨自艾。即使痛苦,也要客觀的判斷。
E是移情,從加害者的觀點來看,為什麼他要傷害你?比如本來不想加害老婦人,正因為怕引來警察,所以就把她推倒在地。當一個人感到生命受威脅時,容易傷害無辜。
A是利他,寬恕他是為了他好。回想一下自己以前曾經傷害過別人,而對方原諒了自己,內心充滿感激。現在,你也嘗試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傷害你的人。
C是承諾,承諾自己在大庭廣眾下寬恕對方。說出或寫出你的寬恕,可以寫信給加害者或告訴可信賴的朋友。
H是保持寬恕之心。痛苦的記憶總會揮之不去,寬恕不是洗掉痛苦的記憶,而是把記憶的復仇標籤換掉。再次回憶起悲痛時,提醒自己已原諒,然後重新做一遍 REACH 。
剛開始你可能覺得這樣做很不自然,但這個模式效果極佳。它會迫使你用客觀的立場重寫悲傷的過往,改寫曾經的負面記憶。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往往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的罪魁禍首。而寬恕能幫你卸掉沉重的枷鎖,感到無與倫比的輕鬆,憤怒與緊張越少,樂觀和健康就越多。
提升幸福感的方式
2 - 設計情緒練習
常見情緒分為「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
「消極情緒」包括恐懼、悲傷和憤怒,它使我們進入戰鬥準備,是應對外界威脅的第一道防線。研究表明,遺傳偏向於消極情緒,那些能感受到最強烈消極情緒的祖先,是爭鬥中的最佳倖存者。
「積極情緒」則包括愉悅、狂喜、入迷、溫暖、舒適等。積極情緒在進化過程中,擴展了我們智力的、身體的和社會的資源,增加我們在機會來臨時可動用的儲備。
消極情緒就像「這裡有危險」的警報系統,讓我們更加靈敏而理性;而積極情緒像「這裡有成長」的霓虹燈,它使你在社交、知識吸收上和健康上獲得更多收益。
了解兩種情緒之後,你就可以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根據要進行工作需要的思維方式,從而選擇合適的情緒。
「消極情緒」和需要批判性思維的工作匹配,比如考試、面對審計、校對編輯、在競爭激烈的競賽中做決策。如果你在下雨天,坐在安靜的房間做上面這些事時,略帶消極的情緒對你不但沒有妨礙,反而可能使決策更加敏銳。
反之,需要用到創造力、想像力和廣泛思考的工作,例如設計方案、想法增加生活樂趣、考慮一項新事業、決定是否開始一段關係、從事競爭性不強的運動、進行創意寫作等,就需要積極情緒的配合。
主動尋找容易提升積極情緒的地方來做這些事,比如陽光普照、空氣清新的戶外或咖啡廳,舒適的椅子,悅耳的音樂等等。
了解兩種情緒的另一個好處是,你可以主動擺脫消極的思考方式,從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問題。如果你建立起積極情緒的生活,會發現在友誼、愛情、健康、工作表現上都會加分很多,更容易感覺幸福。
提升幸福感的方式
3 - 突出優勢練習
我們每個人都有優勢和劣勢,找出你的優勢並發揮它,會極大地提升幸福感。
優勢包括哪些?洞察力、判斷力、創造力、勇氣毅力、仁慈與愛、領導力、幽默、謙虛等等,這些品質發揮得當都會成為優勢,也會成為你獲得幸福感的武器。
舉個例子,尼可的父母經營一家小餐館,終日忙忙碌碌只能勉強溫飽,日子很辛苦。尼克經常在後廚幫著父母洗盤子。一天一位醉酒的客人抓住母親肩膀,滿嘴髒話,憤怒地大喊:「這肉吃起來像老鼠肉,啤酒竟然是溫的!」
尼克立刻衝出廚房,站在母親和客人中間,耐心又誠懇地對客人說:「您說得對,很抱歉,今天實在忙不過來。為表達歉意今天晚餐免費,等您再次光臨的時候,我們會另送您一瓶啤酒」,「唉!好吧!很難和小孩子爭辯,謝了。」客人走時很滿意。
從那以後,父母總是把最難纏的客人交給尼克接待,他也樂在其中。尼克有著早熟的社會智慧,可以準確體會到別人的情緒和需求。情況越緊急他越冷靜,手段越高明。父母也極力培養他的優勢,他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同時,他還有其他兩項突出的優勢,就是熱愛學習和領導力。
後來,尼克規劃終身事業時,將這三者都考慮、進去。如今的他已經是美國學術領域最有外交手腕的專家,美國社會學的泰鬥。這就是利用優勢獲得成就的最好例子。
一個在職場中尋找幸福的好辦法,就是結合自身優勢安排工作,使優勢得到盡情展現、這樣環境的正反饋越多,會使你更熱愛自己的工作。當你真心願意去做這件事時,能為你帶來極大滿足,獲得更多幸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勢,在工作和生活中儘量抓住這些優勢並突出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和真正的幸福。
結語
如何能夠最大程度獲得幸福的人生?
首先,除了以堅定的信仰為基礎;其次,幸福還包括所有我們追求的東西:積極的情緒、投入的生活、心儀的伴侶、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業等。
幸福感一半由基因決定,很難改變;另一半則掌控在手裡。當你學會把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都調整到積極狀態時,掌控好可控制的因素,可以使生命充滿能量,獲得蓬勃豐盈的人生,這才是持久的幸福。
獲得幸福的具體方法:
第一,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能引爆。
第二,根據要進行的工作來選擇思維方式,設計情緒。消極情緒與需要批判性思維的工作匹配,積極情緒與需要用到創造力、想像力和廣泛思考的工作相匹配。
第三,發揮你的優勢,在工作和生活中盡情展現優勢。這樣,你就更多的獲得認同和成就感,得到更多滿足和真正的幸福。
這份關於「幸福」的嚴肅思考,絕非簡單的心靈雞湯,而是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山窮水盡、一籌莫展,或者物質的富足已不能再使你興奮,積極心理學提醒你:幸福來源於精神層次的提升。
所謂終極幸福的真諦,在於能夠
愉悅、滿意、專注地投入到當下
在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的過程中
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幸福感
找到你人生的使命,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