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應該是什麼?
華為給出的答案是要更專業,讓生活更健康、讓工作更有效率。正憑藉著對智能手環品類獨到的理解,華為的智能手環明顯更具有高端化的傾向。
從華為 B 系列手環最新款——華為手環 B6,就能一窺端倪。
◎ 華為手環 B6 山茶褐
在這款智能手環上,華為不止是為 B6 準備了真皮和不鏽鋼錶帶,還配備了一塊 1.53 英寸的 326PPI AMOLED 顯示屏——這差不多就是一塊智能手錶的標準配置了。
高端化路線帶來的高規格配置和外觀,讓華為手環 B系列首先化解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這樣一個悖論——可穿戴設備是一個好的數碼 idea,卻不是一個好的飾品 idea。
而華為手環 B6 的成功就在於,它給人的第一感覺不是「這個手環很極客」,而是「這個手環很有範」。比如 B6 的時尚版,它的黑色屏幕 + 金色邊框的搭配,以及縫線皮革的質感,都衝淡了智能手環的電子感,反而更容易讓人聯想到它是一個飾品。
◎ 華為手環 B6 運動款、時尚款和尊享款的價格分別為 999 / 1199 / 1499 元,官網訂金預售可以減 100 元。圖中為山茶褐配色時尚款
尤其是考慮到華為手環 B6 的屏幕尺寸是從上一代的 B5 的 1.13 英寸增加到了 1.53 英寸。
通常屏幕越大,數碼感也就越強,而強調自己很「時尚」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比如曾經大走時尚路線 Misfit Shine),在「用不用屏幕」這件事兒上都相當克制。華為手環 B6 用了這樣一塊「大」屏卻還能讓人覺得有範,其實是很見功底的。
◎ 華為手環 B6 是華為穿戴產品首次採用柔性屏和窄邊框屏幕,所以即便屏幕尺寸增加了 35%,它的機身尺寸反倒相比 B5 有一定的收小
走高端化路線、更有範兒的華為手環 B6 更適合社交場景,而且華為對於「健康」和「效率」路線的專注,也讓它更能契合社會人的快節奏生活和工作場景。
讓生活更健康
從智能手環形態確立的那一刻起,「運動」「健康」數據的監測能力就成為了智能手環被稱之為「智能」手環的原因。
華為手環 B6 則把這一點升華了而已。
利用自己龐大的體量,在心臟健康、壓力管理、科學睡眠、運動矯正等領域,華為一直都在和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包括體育總局體科所、301 醫院、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北大六院等),而具體研究成果被華為 Watch GT 手錶和 B 系列手環所使用。
最新的例子,是華為加入了 301 醫院的心臟健康研究計劃後,華為手環 B6 的精準心率監測功能配合心臟健康研究 APP,通過專業算法和技術分析,得出律失常的檢測結果,精準篩查早搏及房顫風險,綜合準確率高達 95.5%。
華為手環 B6 集成的類似的生理狀態監測功能還有很多,包括 B5 就有的 TrueSeen 心率監測、TruRelax 壓力監測、TrueSleep 睡眠監測和呼吸訓練等,以及 B6 新增的 301 心臟健康、睡眠呼吸暫停、血氧檢測和女性生理周期追蹤,當然也還有少不了的運動數據監測、專業運動指導。
華為直接對接研究機構這種合作模式的意義,就在於它能極大提升前沿研究成果普惠大眾的效率,當研究成果在終端產品中使用,這樣的效率是很難想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以一種的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毫無門檻的方式實用的。
比如睡眠監測。
如果只是憑感覺,我們是很難知道自己真實的睡眠質量的,但華為手環 B6 每晚都可以用數據、分級和圖表,可視地量化我的睡眠質量,通過心臟健康研究 APP 的研究計劃,甚至可以以 85.9% 的準確率篩查睡眠呼吸暫停風險,而無需去理解數據、分級和圖表背後的複雜名詞,雖然實際上這是 B6 通過持續監測我睡眠時的心率變異性和血氧結合的檢測算法來實現的。
◎ 同樣,B6 上集成的睡眠呼吸篩查功能也是華為和外部研究機構(主要是 301 醫院)合作研究落地的成果
再比如,運動監測。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運動是在強身健體,但實際上,錯誤的運動方式不止是無益於提升生理狀態,甚至會損傷身體。在運動中,根據實時的生理數據控制運動強度非常重要,而華為手環 B6 這種可穿戴設備,就可以實現這一點。比如在單次的戶外騎行中,B6 的騎行分析是能夠精細地區分燃脂運動時間、有氧耐力運動時間和熱身時間,依照這些數據,我就能更實際地規劃自己的運動強度。
◎ 華為手環 B6 支持的運動模式有 9 種,戶外騎行需要 EMUI8.1,橢圓機、划船機後續 OTA 升級
這就是華為手環 B6 運動和健康功能的意義,它可以以一種幾乎沒有門檻的方式,讓你能以可視化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並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健康。
讓工作更高效
華為手環 B6 偏高端的定位,決定了它更適合的還是偏正式的辦公場合,目標用戶是更注重效率的商務人群。
最晚從 B5 開始,華為就已經明確了 B 系列手環的這一定位,所以 B5 開始用了一種創新性的二合一設計來讓自己更契合自己的適用場景和目標用戶,B6 也沿用了這種設計——
這種設計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微觀上,華為手環 B6 不止是一個通話體驗拔群的藍牙耳機,而宏觀上,它二合一的設計精準契合了商務場景。
華為手環 B6 的通話體驗拔群,體現在它採用 5.2 LE Audio+A1 晶片+雙降噪 Mic的配置所帶來的延遲更低、穩定更高和降噪更好的通話質量上。
5.2 LE Audio 是今年 1 月份由 SIG 在 CES2020 上發布的新一代藍牙音頻技術標準,有低功耗的藍牙 5.2 的加持,B6 的最大連接距離提高到了 150 米,而且藍牙 5.2 配合華為自研的麒麟A1晶片,華為手環 B6 不止是有更強的音頻處理能力,它通話時的抗幹擾能力更強、穩定性更高,延遲也更低。
華為手環 B6 出色的通話降噪特性,則是得益於它的雙 Mic 降噪,通過高精度音頻萃取算法,B6 可以在保證聚焦用戶本人語音拾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過濾掉環境嘈雜音,比如風聲和人聲雜音。
而且作為藍牙耳機形態,華為手環 B6 也融入了很多特殊設計來提升使用體驗,比如它是支持取下通話的,從腕帶上取下成為耳機形態時,它會自動接通來電;戴上通話時,它會自動進入息屏狀態防止誤觸;戴上息屏通話時,上劃下劃屏幕能調節通話音量的大小……
更重要的是,得益於藍牙 5.2 的新特性,B6 可以支持雙設備連接,設置主設備連接之後,可以在華為運動健康的 APP 中設置第二部手機或者平板 / 電腦連接,實現一對多通話——如果有兩部手機,B6 可以同時管理兩部手機的通話,在商務場景中,雙設備通話也並不少見。
貫穿商務場景的永恆主題,是頻繁的電話溝通,而華為手環 B6 二合一形態的切入點也正在於此。
商務場合的電話溝通時間長、強度大、重要性和私密性高,這些特點轉化為對藍牙耳機的要求,就是:
便攜:方便隨身攜帶,即便是手機臨時離身,也不至於漏接電話易用:使用方便,提升通話的效率舒適:長時間通話不至於有佩戴不適感華為手環 B6 的二合一的設計之所以契合的商務場景下的這些要求,是因為它作為一個藍牙耳機,在非通話的狀態下,它其實只是一個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環的存在,所以它的攜帶和收納成本幾乎等同於 0,而且它取下自動接通、劃屏調整音量以及低延遲、穩定性高、降噪好的特性,也提升了它的體驗。
至於佩戴舒適性,華為手環 B6 用了新的弧形設計,用作藍牙耳機時重量也降低了12.6g,再加上貼合耳廓的液態矽膠耳機套,整體的佩戴體驗非常優秀。
華為手環 B6 的意義是什麼?
把華為手環 B6 二合一的兩種形態拆解,智能手環對應的是健康生活,藍牙耳機對應的是高效生活——這其實代表的是都市生活的一體兩面,所以 B6 想要的,是面面俱到。
雖然按照過往的經驗,數碼產品「面面俱到」,換種說法往往就是「面面不精」,但華為手環 B6 還是能以華為的技術整合實力和B6 本身的創新形態,把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兩面,通過智能手環和藍牙耳機兩種形態,做得盡善盡美。
華為手環 B6 之所以做到了面面俱到,是因為它強大的產品力,同時也是因為它足夠細分——它專注的不是「智能手環」這個面,而是「商務智能手環」這個點,這也是它二合一設計的出發點。
在智能手錶開始從「手機第二屏」轉身為「健康小助手」、擠壓智能手環的傳統生存空間時,B6 的存在,也證明了智能手環能夠以技術、創新和細分來打動用戶,而不一定只有認領頂端市場、淪為「簡版智能手錶」這一條路可選。
這可能就是華為手環 B6 留給用戶和市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