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的管理課:卓越領導力的14位密碼

2020-12-14 騰訊網

「有些人認為他們是瘋子,我們認為他們是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自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分享: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topduty)

賈伯斯的傳奇已是廣為傳誦的創業神話:1976年,他和朋友在父母的車庫裡創辦了蘋果公司;1985年,他被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掃地出門;1997年,在蘋果瀕臨破產之際,他重新回歸,扶大廈之將傾;2011年10月,在其病故之時,蘋果已然被他打造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在這條人生軌跡上,賈伯斯一路引領了七個產業的變革:個人電腦、動漫電影、唱片、移動通信、平板電腦、零售和數字出版業。他因此得以與託馬斯·愛迪生、亨利·福特以及沃爾特·迪士尼一起,躋身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創新者之列。這些人中沒有聖徒,但是,當他們特立獨行的個性泯然於時間長河,歷史將會記住,他們如何將自己的想像力注入技術與商業之中。

要想從賈伯斯身上提取真正的管理理念,我們應該聚焦於他取得的成就。我曾經問過,他認為自己最偉大的創造是什麼?我以為他會說Macintosh或iPad,但他告訴我,他最偉大的作品是蘋果公司。他說,創造一家經久不衰的企業遠遠比創造一個偉大的產品更加困難,也更為重要。

賈伯斯是怎麼做到的?我認為以下14點就是他成功的關鍵所在。

1

專注

「哪五個產品是你們想要專注發展的?放棄其它的東西,因為那些會拖累你們,會讓你們不斷生產那些能用但不夠偉大的產品。」

1997年,賈伯斯重返蘋果公司。當時的蘋果正在生產不同系列的電腦和外設產品,其中包括十多個版本的Macintosh,整個產品布局十分雜亂隨意。在長達一星期的產品總結會後,賈伯斯終於忍無可忍。

「夠了!」他大喊,「這太讓人抓狂了。」他抄起一隻記號筆,光著腳信步走到一面白板前,畫了一個二乘二的表格宣布說,「這才是我們要的,」在兩欄的頂端,他寫下「消費者」和「專業人員」,在兩行的前端他寫下「桌面」和「便攜」。他告訴團隊,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生產四個偉大的產品,表格的每一格代表一個產品,其餘的產品應該全部取消。

全場一片靜寂。

通過讓蘋果聚焦於生產四種電腦,賈伯斯成功地挽救了公司。「決定不做什麼,和決定做什麼同等重要,」他告訴我,「這道理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產品。」

重新掌權後,賈伯斯每年都會帶著公司最重要的100個人去集訓。在集訓的最後一天,他總會站在一塊白板面前(賈伯斯熱衷於使用白板,因為白板可以帶給他徹底的控制權,並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問道,「我們接下來應該做的十件事是什麼?」

大家會互相爭論並提出自己的建議,賈伯斯把他們的想法一一寫下來——當然也會划去那些他認為愚蠢的點子。在一番競爭排名之後,最終產生一張有十個提案的榜單。最後,賈伯斯把單子上的後七個一筆划去,說:「我們只做這三件事。」

專注已牢牢植根於賈伯斯的個性之中,他的禪學訓練更加強了這一特質。他總是毫不留情地濾除他認為會分散自己注意力的東西。

在賈伯斯最後的歲月裡,谷歌的創始人之一拉裡·佩奇在即將重新掌權谷歌時,曾登門拜訪賈伯斯。雖然兩家公司是競爭對手,賈伯斯依然願意給他一些建議,「我所強調的是專注,」他回憶道。在了解谷歌未來的發展方向之後,他告訴佩奇:「其實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哪五個產品是你們想要專注發展的?放棄其它的東西,因為那些會拖累你們,會把你們變成另外一個微軟,會讓你們不斷生產那些能用但不夠偉大的產品。」

佩奇接受了他的忠告。2012年1月,他告訴員工只專注於幾個產品,比如安卓系統和Google+,並且讓它們變得盡善盡美,就像賈伯斯做得一樣。

2

極簡主義

Simplify

「讓事情變得簡潔,就要真正了解隱藏的挑戰並找出優雅的解決方案。」

伴隨賈伯斯禪定般專注的,是他化繁為簡的能力。他總能通過保持事物精華,去除多餘部件來簡化事物。

簡潔是終極的複雜——這句話來自蘋果公司的第一本宣傳手冊。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只要將任何一款蘋果的軟體與微軟的Word相比就可以了。後者的界面變得越來越醜陋,隱晦的導航工具條和幹預式的功能讓它變得越來越繁瑣。它的存在不斷提醒人們,蘋果的產品在追求簡潔中所取得的成就。

賈伯斯對簡潔的追求來源於他徵服複雜結構的自信——而不僅僅是忽略複雜的功能。他意識到要達到一種深度的簡潔,需要設計一款機器,給用戶友好服從的感覺,而不是挑戰用戶。「這需要大量艱苦的工作,」他說,「讓事情變得簡潔,要真正了解隱藏的挑戰並找出優雅的解決方案。」

追求深刻而非表面上的簡潔,在這條路上,賈伯斯遇到了知己——蘋果的工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他倆深知這種簡潔不僅僅是採取簡約風格或移除冗餘。要去除螺絲、按鍵或者多餘的導航界面,設計者必須深刻理解每一個元素所起的作用。

賈伯斯後來提出了極簡主義的建議:取消開關鍵。起初團隊都被嚇了一跳,但後來他們意識到開關鍵確實是多餘的。如果用戶不使用,iPod會自動關機,一旦被操作便會重新激活。

在尋找傳統行業的創新突破時,賈伯斯總會問哪些公司的產品本可以做得更簡潔。2001年,便攜音樂播放器和網上獲取音樂的方式就符合這一條件,這也直接導致了iPod和iTunes的誕生。行動電話是下一個。在一次會議上,賈伯斯抓起一部電話大聲抱怨(合理地),電話一半的功能沒有人知道怎麼用,包括電話簿。

在職業生涯的後期,賈伯斯把眼光放到電視行業,他覺得人們幾乎無法在這一簡單的機器上隨時觀看自己想看的節目。

3

負責到底

Take Responsibility End to End

「人們都很忙。比起費神思考如何同步電腦和各種設備,他們有更意義的事去做。」

賈伯斯知道實現簡潔最有效的方式,是確保硬體、軟體和外設無縫地整合到一起,組成一個蘋果的生態系統——就像iPod通過iTunes連接到PC上,可以使設備更簡單,同步更順暢,故障概率更小。複雜的任務,例如編制新的播放列表,可以由電腦完成,這樣就可以使iPod在設計上減少功能和按鍵。

賈伯斯和蘋果對用戶體驗進行端對端的負責——這一點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從iPhone的ARM微處理器性能到用戶在Apple商店購買電話,用戶體驗的每一個方面都被緊密地連接到一起。

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微軟還是今日的谷歌,他們都採取了更開放的方式,允許自己的作業系統和硬體被各種不同的硬體廠商所使用,而這一方式也曾經被認為是更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是賈伯斯堅持認為這種方式只會產生劣質的產品。「人們都很忙,」他說。「比起費神思考如何同步電腦和各種設備,他們有更意義的事去做。」

賈伯斯這種強迫症的、「整體式」的責任感,部分來源於他極具控制欲的個性,部分源於他對完美主義和製作優雅產品的追求。一想到蘋果公司偉大的軟體運行在其它公司平庸的硬體上,他就坐臥難安。同樣地,他也難以忍受未授權的應用和內容破壞蘋果產品的完美性。

這種方式的確無法在短期帶來最大利潤,但在這個充斥著垃圾產品、莫名奇妙的報錯信息和令人望而生厭的界面世界中,它帶來的是令人驚豔的產品和無比舒暢的用戶體驗。

「蘋果生態系統」帶給用戶的體驗,就像在日本京都禪園漫步的感覺一樣美妙,而禪園也正是賈伯斯之所愛,兩者給人的愉悅不僅僅是開放性和百花齊放所能帶來的。有時候,被一個控制狂控制也不是一件壞事。

4

顛覆式超越

When Behind, Leapfrog

在iPod獲得巨大成功後,他開始思考什麼東西能夠打敗它。他親手創造了iPhone來蠶食iPod的市場。「如果我不這麼做,別人也會。」

一家創新公司的標誌不僅在於發現新的想法,它也應該知道如何在落後的時候超越對手。

賈伯斯在開發第一代iMac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當時他忙於讓電腦在處理圖片和視頻時更加強大,卻在處理音樂方面落後於對手:使用PC的用戶可以隨意下載、打包音樂並將其提取、刻錄到自己的CD中,而iMac的內置光碟機無法刻錄CD。「我覺得自己很白痴,」他說,「我想我們落後了。」

但他沒有僅僅升級iMac的光碟機來追趕對手,他決定要建立一個整合的系統來改變整個唱片行業。其結果就是iTunes、iTunes商店和iPod的結合,這使用戶可以購買、分享、管理、儲存和播放音樂,而且比其它任何設備做得更好。

在iPod獲得巨大成功後,賈伯斯沒有時間慶祝,他開始思考什麼東西能夠打敗它。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手機生產商將音樂播放功能加入到他們的產品中。於是他親手創造了iPhone來蠶食iPod的市場。「如果我不這麼做,別人也會。」他說。

5

產品重於利潤

Put Products Before Profits

「將公司的重心放在追求利潤,看起來是細微的差別,但它最終會使一切都變得不同,比如公司僱傭什麼樣的人,誰能得到晉升,以及開會時大家談論什麼。」

80年代早期,賈伯斯正帶領他的小團隊開發第一代Macintosh,他的口號是要讓它變得「好得令人瘋狂」。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權衡這樣的詞彙在他的字典裡並不存在。他告訴開發團隊的頭兒:「別操心價格,你只要讓它的功能更強大就好。」在第一次帶Macintosh團隊去集訓的時候,一開始他就在白板上寫道:「不妥協。」

最後,這款成本高昂的電腦演變成了他被逐出蘋果公司的導火索。正如賈伯斯所說,Macintosh「在宇宙中留下了痕跡」,並加速了家用電腦的變革。最終他找到了平衡點:專注於創造偉大的產品,利潤自然而然就來了。

約翰·斯卡利原為百事公司的市場與銷售總監,他在1983年到1993年間掌控蘋果公司。在賈伯斯離開後,他對利潤最大化的重視遠超產品設計,蘋果的業績隨之逐年下滑。賈伯斯告訴我,他對蘋果當年的業績下滑有自己的解讀:公司生產了一些很棒的產品,但是銷售和市場部的傢伙能帶來更多利潤,於是他們接管了公司。他說:「當銷售掌控公司,產品部門的人就不那麼重要了,他們對產品部的意見視若罔聞。這就是斯卡利接管蘋果後發生的事,這是我的失誤。這和鮑爾默接管微軟後發生的事情一樣。」

賈伯斯的歸來使蘋果的重心回歸產品創新,他們一鼓作氣地開發了iMac和PowerBook,接著是iPod、iPhone和iPad。他對此解釋說:

「我追求的是建立一家經久不衰的公司,所有員工都目標一致地開發偉大的產品。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當然,獲得利潤是好事,利潤讓你能夠追求創造偉大的產品。但我們的驅動力是產品,而不是利潤。斯卡利將公司的重心放在追求利潤,看起來是細微的差別,但它最終會使一切都變得不同,比如公司僱傭什麼樣的人,誰能得到晉升,以及開會時大家談論什麼。」

6

相信直覺

Don’t Be a Slave to Focus Groups

「我們的任務是未卜先知。」這是一種感覺,它的基礎是經驗與智慧的積累。

賈伯斯第一次帶領Macintosh團隊進行集訓時,一位成員詢問是否應該進行一些市場調查,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不用,」賈伯斯答道,「在我們向消費者展示我們的產品之前,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當時引用了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問消費者想要什麼,他們可能會告訴我,他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和持續詢問消費者想要什麼是完全不同的,它需要特殊的靈感和本能,去發現消費者尚未成形的需要。用賈伯斯的話說,「我們的任務是未卜先知。」他沒有依賴市場調查,而是採用了一種設身處地的視角——一種直覺,來近距離地了解消費者的需要。

賈伯斯是在輟學後去印度學習佛教時認識到直覺的重要性。這是一種感覺,它的基礎是經驗與智慧的積累。「在印度的鄉村,人們憑自己的直覺做事,而不是像我們一樣運用理性,」他回憶道,「我認為直覺是很強大的工具,比理性更強大。」

堅信直覺的賈伯斯所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用戶調查,調查對象就只有他自己。他創造的產品是他自己和他的朋友們所需要的產品。2000年的時候,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可攜式的音樂播放器,但賈伯斯認為那些產品都很差勁,身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音樂愛好者,他想要一種簡單的設備能讓他在口袋裡放下1000首歌曲。他說:「我們為自己創造了iPod,當你為自己、你的好友或你的家人做事的時候,就不會輕言放棄。」

7

突破極限

Bend Reality

賈伯斯一項聲(惡)名昭著的能力,是推動下屬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個早期的例子是賈伯斯在雅達利上夜班的時候,他讓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創作一款叫做《爆發》的遊戲。沃茲尼亞克告訴他需要幾個月時間,但賈伯斯死死地盯著他,堅持讓他在四天內完成。沃茲尼亞克說這不可能,但最終做到了。

和他工作過的人都承認他的這種特質,雖然有時讓人沮喪,但確實能引領他們超水平發揮。賈伯斯堅信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準則對他是不起作用的,他鼓勵他的團隊去改變計算機的歷史進程,即便他們當時所擁有的資源和施樂或IBM這樣的大公司相比不值一提。

「這是一種以自我實現為目標的扭曲,你能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是因為你根本沒意識到那是不可能的。」黛比·科爾曼回憶道,她是第一代Mac團隊的一員,還曾贏得過「對抗賈伯斯年度最佳人物大獎」。

有一次,賈伯斯闖進Macintosh作業系統設計師拉裡·肯揚的辦公室,向他抱怨電腦的啟動時間太長。肯揚開始解釋為什麼縮短啟動時間是不可能的,

賈伯斯打斷他說,「如果能夠拯救生命,你能想辦法讓啟動時間縮短10秒麼?」肯揚說他可能會找到方法。賈伯斯走到白板前向他展示:如果有500萬人正在使用Mac,而每天電腦的啟動使用時間縮短10秒,那麼一年就能節省大約300萬個小時,這相當於每年拯救100條生命。

幾周後,肯揚使電腦的啟動時間縮短了28秒。

8

重視包裝

Impute

賈伯斯很清楚,人們對一個產品或一家公司的看法,往往取決於它被呈現和包裝的方式。「人們確實是以貌取人的。」

賈伯斯早期的導師麥克·馬庫拉1979年寫給賈伯斯一份備忘錄,其中列舉了三個原則,前兩個是「投入」「專注」,而最後一個是有些令人尷尬的「善於暗示」(消費者的購買慾)。

它的確成為賈伯斯的關鍵信條之一。賈伯斯很清楚,人們對一個產品或一家公司的看法,往往取決於它被呈現和包裝的方式。賈伯斯曾經告訴我:「麥克教會我,人們確實是以貌取人的。」

在1984年Macintosh發布前夕,賈伯斯迷上了設計包裝盒的外形和顏色。他自己花時間設計和改進了iPod和iPhone珠寶盒般精緻的外包裝,並且把自己的名字放到了包裝盒外觀專利的設計者名單中。他和艾維都認為,用戶拆開包裝的過程有如一種儀式,給產品帶來一種尊貴感。他說:「我們希望用戶打開iPhone或iPad包裝時的感受,能定調他們對我們產品的看法。」

有時賈伯斯會利用產品的設計給用戶傳達一種特別的信號,而不僅僅是為了功能而設計。重返蘋果後,他開始設計新的、有趣的iMac,艾維給他展示了新的設計——在電腦上方安裝了一個下凹形的把手。其實這個設計的象徵意義比使用價值更大,因為這是一臺桌面電腦,沒有人會成天把它帶在身邊拎來拎去。但這個設計讓電腦看上去更加友好、獨特,更加人性化。這個把手向人們傳遞了一種親切的信號,讓他們想去親手觸摸它。生產團隊出於成本考慮反對這種設計,但賈伯斯毫不猶豫地宣布:「不,我們一定要這麼做。」他甚至懶得解釋自己的理由。

9

苛求完美

Push for Perfection

賈伯斯對完美的追求堪比藝術家。他告訴那些工程師他們是藝術家,他們應該像藝術家一樣行事。

在每一件蘋果產品的開發中,賈伯斯經常「按暫停」,然後重新回到畫板上進行設計,只因為他感覺不夠完美。

iPhone的原始設計是將玻璃鑲嵌到一個鋁製的外殼中。一個周一的早上,賈伯斯找到艾維說:「我昨晚一夜沒睡,我發現我不喜歡這個設計。」倒黴的艾維幾乎瞬間就意識到賈伯斯是對的。他回憶道:「賈伯斯的這個發現讓我無比尷尬。」

問題來源於iPhone以屏幕為主的理念:現有的設計使手機的外殼過於突出,沒有起到襯託的作用,整個設計給人的感覺過於硬朗和功利。賈伯斯對艾維的設計團隊說:「夥計們,我知道你們在過去9個月為這個設計嘔心瀝血,但我們得重新來過,我們所有人都得在晚上和周末繼續工作,或者,如果你們願意,我這就發槍給你們,你們現在就斃了我。」設計團隊沒有反駁,他們同意了賈伯斯的要求。賈伯斯後來回憶道:「那是我在蘋果最自豪的時刻之一。」

在iPad設計的收尾階段,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有一次賈伯斯看著原型機,感到有那麼一丁點不滿意:它沒有來去自如的隨性和友好。它需要給用戶傳遞這樣一種信號:用戶可以隨意用一隻手拿起iPad。賈伯斯和艾維決定iPad的底部應該是圓角的,這樣用戶就可以舒服地拿起iPad而不用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而這種設計意味著要把所有的接口和按鍵集成在向下漸變的一個橢圓形區域內。賈伯斯一直等到實現了這一點,才發布iPad。

賈伯斯的完美主義甚至延伸到那些看不到的地方。童年的時候,有一次他幫父親在自家後院安裝圍欄。父親告訴他花在圍欄正反面的心思要一樣多,賈伯斯反駁道:「沒人會知道。」他父親答道:「可是你自己知道。一個真正出色的工匠用在柜子後面的木料和正面的木料一樣好,我們在安裝圍欄的時候也應該這樣做。」

賈伯斯對完美的追求堪比藝術家。在主持AppleⅡ和Macintosh的設計時,他將自己學到的這一課運用到了電腦的電路板上,在兩次設計中,他都讓工程師重新設計各種插卡的走線,讓主板看上去更漂亮。這種舉動讓Macintosh的工程師感到十分奇怪,其中一位抗議道:「沒有人會去看電腦主板。」賈伯斯就像他父親那樣回答道:「我要讓它看上去儘可能地漂亮,儘管它封在機箱內。一個偉大的木匠不會在衣櫃的背面使用劣質的木料,儘管沒有人能看到。」

他告訴那些工程師他們是藝術家,他們應該像藝術家一樣行事。主板重新設計好後,他請那些工程師和Macintosh團隊的其他成員在機箱裡刻上了他們的名字。他說:「真正的藝術家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上簽名。」

10

只容忍天才

Tolerate Only 「A」 Players

「當你擁有一群很優秀的員工,你不用像對待嬰兒一樣哄著他們。給他們訂下偉大的目標,他們就能完成偉大的成就。」

賈伯斯的急躁,缺乏耐心和對身邊人的粗暴態度盡人皆知。雖然不值得稱道,但他這種待人方式也是源於他對完美的狂熱追求,以及他只想與頂尖人才一起工作的意願。他用這種方式來避免公司發生「蠢蛋大爆炸」,這是他自己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過於禮貌,會導致那些平庸的人可以舒服地呆在公司混日子。

賈伯斯所有粗暴的行為都是必要的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他有其它的方式來激勵團隊。「賈伯斯的成就本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版本,其中沒有那些關於他如何粗暴對待別人的故事,」蘋果的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說,「我更喜歡耐心地對待別人,避免發生那麼多衝突。我認為一家公司可以像一個和諧的家庭一樣。」但他又補充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當時由我主持Macintosh的開發,事情可能會一團糟。」

值得注意的是,和賈伯斯的粗暴無禮如影隨形的,是他鼓舞人心的能力。他向蘋果的員工們注入了一種持久的激情,鼓勵他們創造超越人類想像的產品;他給他們帶來信心,帶領他們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成就。

我們要從結果上去評判他這種行為,賈伯斯和家人很親密,和同事也如此:蘋果公司的重要員工在蘋果呆的時間比他們在其它公司服務的時間更長,他們對賈伯斯也更加忠誠,儘管其它公司的老闆比賈伯斯友善、和藹。有些CEO不了解賈伯斯如何凝聚員工的忠誠度,卻只效仿他粗暴的一面,這些人都犯了很危險的錯誤。

賈伯斯曾對我說:「這些年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你擁有一群很優秀的員工,你不用像對待嬰兒一樣哄著他們。給他們訂下偉大的目標,他們就能完成偉大的成就。如果你問任何一位Mac團隊的員工,他們都會告訴你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確是這樣告訴我的。

黛比·科爾曼回憶道:「賈伯斯在一次會議上對我咆哮:『你這混蛋,你簡直一無是處!』但我依舊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因為我曾經和他一起工作過。」

11

面對面溝通

Engage Face-to-Face

「我希望他們能夠完全投入,在會議桌上言無不盡,而不是展示一堆幻燈片。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根本不需要幻燈片。」

或許賈伯斯太了解數字時代可能給人們帶來的隔閡,因此他堅信面對面溝通的效果。他告訴我:「這個網絡互連的時代,人們很容易認為好的創想能夠由電子郵件和在線聊天完成,這種想法太瘋狂了,靈感來源於自發的會面和隨意的討論。你可能撞見某人,問他:你們在幹嘛?他告訴你正在做的事,然後突然你就會『哇哦!』,各種奇思妙想都湧現出來。」

他對皮克斯辦公樓的結構設計,就是要推動員工進行這種不期的相遇和合作。「如果一棟建築沒有這種功能,那麼你就會錯失大量的創新和意外產生的絕妙想法,」他說,「所以我們設計了這種建築,它鼓勵員工們走出他們的辦公室,到中庭去和那些他們在其它場合見不到的同事會面。」

這座建築所有房間的正門、主樓梯和走廊都通向中庭;咖啡廳和郵箱也都設置在那裡;所有會議室的窗戶都指向中庭;一個600座的劇院和兩個較小的放映廳也散落在它周圍。「史蒂夫的這種理論在我們第一天搬進新辦公室就起作用了,」拉塞特回憶道,「當天我遇到了好幾個數月未曾謀面的同事。這座建築推動合作和激發創新的功能是我前所未見的。」

賈伯斯痛恨那種正兒八經的展示,他喜歡隨意地面對面交談。每周他都會召集管理團隊,在毫無議事日程的情況下討論新想法。每周三下午,他會跟市場和廣告團隊進行同樣的會議,而且這些會議嚴禁使用幻燈片。賈伯斯回憶道:

「我痛恨那些脫離自己想法使用PPT的人,製作PPT的時候,人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PPT無法完全表達他們的想法。我希望他們能夠完全投入,在會議桌上言無不盡,而不是展示一堆幻燈片。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根本不需要幻燈片。」

12

兼顧全局與細節

Know Both the Big Picture and The Details

在設計這些偉大戰略的同時,他還在為iMac內部螺絲的顏色和形狀絞盡腦汁。

無論細節還是大局,賈伯斯都傾注著同樣的熱情。有些CEO善於把握大局,有些則善於把握細節,而賈伯斯兩者兼備。時代華納的CEO——傑夫·貝克斯曾說過,賈伯斯一項突出的能力就是他在制定超前的整體戰略的同時,也關注產品最微小細節的設計。

2000年,賈伯斯制定了一個偉大的戰略,要將個人電腦變成管理用戶音樂、視頻、照片和文件的「數字中心」,由此帶領蘋果進入了個人消費電子領域,並創造了iPod和後來的iPad。2010年他制定了後續戰略——這種數字中心應該移動到雲計算平臺上,於是蘋果開始搭建一個巨大的伺服器,使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內容,並將其無縫地同步到其它個人設備上。在設計這些偉大戰略的同時,他還在為iMac內部螺絲的顏色和形狀絞盡腦汁。

13

融人文於科學

Combine the Humanities with The Sciences

這世界不乏比他更偉大的工程師,也不缺少比他偉大的設計者和藝術家。但是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還沒有人能夠像他一樣,用一種顛覆式的創新將藝術和技術完美地結合。

在賈伯斯剛決定和我合作創作傳記的時候,有一天他對我說:「我一直認為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悲天憫人,但同時我又熱衷於電子,後來我的偶像之一,埃德溫·蘭德——寶麗來的創始人曾說過人文和科學相結合的重要性,於是我決定,這就是我要做的事。」他當時的樣子就像是在描述自己一生的主題,而後來隨著我對他了解的加深,我意識到這就是他一生故事的精髓。

在過去十年,每一個蘋果新產品發布會的結尾,賈伯斯都會展示一張圖片,上面有一個代表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標誌。

臨終之際,賈伯斯還在計劃顛覆更多的行業。他曾經有一個計劃,要將教科書變成一種藝術創造,任何人都可以在Mac上進行個性化的製作。蘋果在2012年的發布會上就展示了這一計劃。他還夢想著為數碼攝影開發新的工具,並讓電視機變得更加簡單和個性化,這些設想毫無疑問都會實現,雖然他已看不到。但他建立的公司繼承了那些讓他成功的特質,它不但可以持續創造顛覆性的產品,並且,只要它的核心還保留著賈伯斯的DNA,就能繼續將創新和科技完美結合。

14

保持饑渴,保持天真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賈伯斯將他的叛逆和反主流文化的色彩淋漓盡致地傾注在蘋果產品的廣告中,就好像他要向世人宣布,他的內心依然是一個嬉皮士和黑客。

賈伯斯經歷了兩次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它們都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舊金山灣區:

第一次運動是嬉皮和反戰運動引領的反主流文化,它的標誌是迷幻藥、搖滾樂和反獨裁主義。

第二次運動是矽谷的高科技和黑客文化,它湧現出了一大批工程師、極客、電腦迷、電腦黑客、手機黑客、網絡朋克、宅男宅女和車庫創業者。

伴隨這兩次運動的是形形色色的追求個人開悟的方法:禪學、印度教、冥想、瑜伽、尖叫療法、感覺剝奪療法和集體心理療法等等。

這些文化的特徵都能在斯圖爾特·布蘭德出版的刊物《全球博覽》中找到。他尤其喜愛最後一期,他甚至將它帶到了大學和他輟學後生活過的蘋果園社區——一個嬉皮士社區。他回憶道:「最後一期的封底是一張照片,那是清晨的一條鄉間小路,如果你具有一些冒險精神,那是一個非常適合去搭車旅行的起點。圖片的下面有這樣一句話:保持饑渴,保持天真。」

即便蘋果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賈伯斯依然將他的叛逆和反主流文化的色彩淋漓盡致地傾注在蘋果產品的廣告中,就好像他要向世人宣布,他的內心依然是一個嬉皮士和黑客。在蘋果著名的廣告「1984」裡,女逃犯逃脫警察的追捕,用一把大錘將播放奧威爾式專政宣傳的大屏幕砸得粉碎。重返蘋果公司後,賈伯斯參與編寫了「思迥異」的廣告詞:致那些瘋狂的人、桀驁不馴的人、惹事生非的人和格格不入的人……

如果還有人懷疑這段文字不是在描述他自己,廣告的最後一句臺詞說明了一切:有些人認為他們是瘋子,我們認為他們是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自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ios14鎖屏密碼4位怎麼設置 鎖屏密碼不能改為6位了?
    有一些用戶發現,在更新 iOS 14 之後,鎖屏密碼被建議更改為了 6 位或更為複雜的密碼。這是蘋果出於對設備數據以及帳戶安全考慮而採取的措施。那麼是否能夠改回 4 位數密碼呢?如果還沒有開通 Apple Pay,錢包應用中沒有卡片,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更改鎖屏密碼: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第2件事,以谷歌為代表,把正念從美國心理醫學中用來減輕壓力、減輕痛苦的部分轉化成世界500強企業裡通行的正念領導力。第 3 件事,隨著《賈伯斯傳》各種語言版本的流傳,賈伯斯對直覺與頓悟的理解與應用,也成了一個正念企業家的標杆。
  • 管理與科學大學再次榮獲多項ACEEU亞太Triple E 創業與參與卓越獎
    創業與參與卓越獎」。早在2019年,管理與科學大學已首次入圍ACEEU評選,被授予「創業型大學」的美譽,也是當時亞洲第一所獲得ACEEU認證榮譽的大學。今年,管理與科學大學再次獲得ACEEU的認可,入圍三項「亞太區Triple E 創業與參與卓越獎」,包括「年度創業大學獎」、「創業終身成就獎」以及「年度由學生推動可持續發展項目獎」。
  • iOS14鎖屏密碼怎麼改成4位 蘋果iPhone鎖屏密碼修改方法
    iOS14鎖屏密碼怎麼改成4位 蘋果iPhone鎖屏密碼修改方法 蘋果iPhone手機在升級到新版本之後,系統要求用戶設置的鎖屏密碼從原本的
  • 像賈伯斯和耐克一樣,學會講故事-《故事課》
    今天的書叫《故事課》。顧名思義,這是一本教你如何講故事的書。這裡的故事不僅是指狹義上的人物、負擔、顛倒的敘事作品,而且是一種更具普遍性和優越性的移情能力。《故事課》是一套教你如何講故事的書。總共有1到2卷。在第一卷中,作者簡化了講故事的技巧,總結出一套「靶心人公式」,並運用大量案例讓讀者在閱讀中同步練習,試圖分別在3分鐘、1分鐘和10秒內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
  • 跟著電影學管理-電影《古田軍號》看團隊「領導力」
    ,這其中「領導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們一起看看領導力的定義,在不同的書籍和著作裡面關於領導力的定義非常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淺見認為:領導力有一個基本原則和一個基本定義:領導力就是讓人們追隨的影響力。進而推論出領導者的定義:成功的領導者必須領導力,領導者就是帶領追隨自己的團隊成員,百折不撓,實現目標,取得成功,而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一系列能力的構成就是領導力。
  • 用目標教練的方式,激發高管的教練領導力
    過去二十多年,許多企業都通過內部的企業大學或HR培訓部門,來提升員工的專業和職業化能力,以及中基層領導者的管理技能。同時,更注重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建立集團直接管理的領導力中心,通過行動學習、混合式的領導力發展項目來提升高潛力人員的領導技能。
  • 剛升職成管理,如何培養領導力?
    同時我們也能理解管理是解決眼前事,而領導更多是面對未來事,具備領導力的管理者才能更長久更持久的解決問題。領導力的層次筆者作為管理者以後,經常參加公司組織的領導力方面的培訓,每次都能學到新的東西。初入管理,要先用好職位權力,保證事情的正常推進,但是一味的使用職能權利,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職位型的領導,長遠來看不見得是好事;通過下表的對比,就上下立判。從領導力的五個層次定義可以看出,領導力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入門、開始、活動、壯大、超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並不一是停留在某一個層次,是會向下也會向下的活動。
  • 《要領》:什麼才是真正的領導力?|「矽谷教父」、斯坦福校長的領導...
    IDG君寫在前面: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寫給有為者而非有位者」的領導力指南。對於管理者和即將成為管理者的人來說,領導力是一輩子都值得琢磨的、如鹽入味的學問。畢竟,時移世易,文化情景、代際群落等等變化作用於領導力的有效性值得商討。
  • 財商心理學系列分析之賈伯斯——14.邋遢的賈伯斯,完美的產品
    為了能夠隆重推出AppleⅡ,賈伯斯花了5000美元租下了展會最靠前的位置,馬庫拉又花了5000美元對展位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當別的公司還只是用硬紙板做展板的時候,馬庫拉就在蘋果公司的展位上安裝了一大塊有機玻璃,上面印著蘋果公司的logo。展臺的周圍懸垂著黑色的天鵝絨布,看起來非常高大上。賈伯斯專門為AppleⅡ設計了全新的機箱,但是這個機箱直到展銷會開始的前一天才運到。
  • 蘋果歷任CEO回顧:賈伯斯執掌帥印14年
    他從1985年至1997年間一直擔任蘋果董事長,直到賈伯斯重返蘋果並成立新的董事會為止。有報導稱,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認為馬庫拉對蘋果的貢獻甚至高於他自己,儘管蘋果的頭兩款電腦都是沃茲尼亞克孤身一人創造出來的。1985年,馬庫拉與其他蘋果高管一同將賈伯斯驅逐出蘋果。
  • 從優秀到卓越:你需要的是戰略領導力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閱讀理解,但收穫之後,它一定會成為你未來管理的行動指南。第一階段:搜索 1、目標公司選擇標準:其累積股票收益率在15年內相當於或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此後有一明顯的轉折點,在隨後的15年中其累計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場平均水平的3倍。
  • 長江商學院EMBA28期結課晚會暨頒獎典禮:長江情綿,永生不辭
    本次晚會特邀了李濤、王小麥、夏磊、廉明宇、吳綱5位同學作為主持。晚會正式開始,項兵院長、鄭渝生教授在晚會上分别致辭,夏蓮老師給同學們送上深情寄語。 夏蓮老師致辭 結課晚會上頒發獎項是傳統而重要的一環,受邀參加晚會的教授嘉賓向同學們頒發了全勤獎,認真學習獎,卓越服務獎,傑出貢獻獎及公益團隊等獎項。
  • 20卓越02 : 深圳市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
    指 《深圳市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8年公司債券債券持有人會議規則》 債券受託管理協議 指 《深圳市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8年公司債券受託管理協議》 信用評級報告 指 指 註冊於中國大陸的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卓越商業/卓越商置 指 深圳市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卓越世紀城 指 深圳卓越世紀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長沙鵬躍 指 長沙市鵬躍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重慶旖伽
  • 北師大助推園長素養提升,全面系統提升園長領導力
    幼兒園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領軍人物,以幼兒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非常重要,幼兒園的發展是依靠幼兒園園長的帶領,園長可以讓幼兒園發展的越來越好,所以要求具備的能力要比較高,比較全面。  北京師範大學作為百年名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知名幼兒園園長豐富的管理經驗,聚焦園長人文素養、專業素質、職業能力三大核心模塊,推出系統、權威、實用、高效的園長課程,嵌入名園跟崗交流,幫助園長更快掌握最新管理理念和實用管理技能,全面系統提升領導力。
  • 第一期領導力培訓新睿營圓滿收官!
    2020年7月16日,蒙田智慧攜手大華集團開展了為期4天的第一期領導力培訓新睿營。本次培訓旨在幫助集團部門負責人完成角色轉變後的準確認知,進一步加深對業務的理解和學習,增強團隊管理能力和跨部門溝通能力,系統提升領導力。培訓共計吸引了38位部門負責人參與。
  • 如何提升校長的價值領導力
    在學校管理中,在做好頂層設計的條件下,我的辦學管理注重從精細到精緻,關注學校每一次前進的腳步。因為,我願意——聆聽學校每一個人的心聲。做好專業引領,把團隊帶向遠方在我看來,校長不僅僅是管理者,更應該是教師專業的引領者。如我曾經任職的瓊山三小,我發現教師團隊缺乏應有的靈動,但只要訓練得法,他們完全可以走得更遠更好。
  • 李筱懿受邀長江商學院,聯合李娜、陶虹發布女性領導力獎學金
    2020年11月,李筱懿受長江商學院中文/金融MBA的邀請,與網球女王李娜、演員陶虹等9位不同領域的先鋒女性,聯合發布女性領導力獎學金。她是一位千萬級暢銷書作家,已出版《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美女都是狠角色》《先謀生,再謀愛》、《情商是什麼》、《氣場哪裡來》、《生活課》等多本暢銷書。並先後榮登第10屆、第11屆、第12屆及第13屆作家榜,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獲得年度噹噹文學貢獻獎。
  • 華為的領導力模型與戰略成功
    也有理論認為領導力是一種心理學結合組織學和管理學的領導魅力和影響力,因為幾乎所有知名的領導者身上都有其特有的性格與魅力,而這些性格與魅力也通常被解讀為領導力供其他人學習。這一類的領導力其實是個人領導力。 作為領導者,須有三個必備核心要素:專業知識、管理技巧及領導能力。
  • 裝得像一個領導,是對領導力最大的誤解
    領導不是裝出來的,領導者只有通過管理變革讓組織跟著時代步伐,通過成就他人、成就團隊讓人才湧現,通過自我變革來進行自我修煉,才能呈現領導力。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領導者不裝;一旦領導者裝,這些領導力的關鍵點都無法呈現,領導力也就無法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