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在聊天,我說最近在整理玩具的事情,好久沒有看電影來增加靈感了。朋友說可以看看玩具總動員,於是我翻開電腦,仔細把它的幾部一口氣都看完了。其實都是用玩具拍的電影,看到最後,卻覺得眼角總是有東西在流出。
80後的那一代,小時候陪伴他們的,並沒有現在諸如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更多的是一些塑料做的玩具。
很多都來自一些小時候看的動畫片的周邊手辦,比如高達,寵物小精靈,哆啦A夢、聖鬥士之類的。那時候總喜歡放學後去門口的小攤旁邊,一蹲下來就是半個小時,就是為了在一堆小玩具裡,選到一個合適中意的。
以前小時候的零花錢也很少,積攢個半月,才能買一個玩具。
那個時候,玩具就是我們和朋友之間的社交產品,經常在放學後、周六末,書包裡塞滿自己那奇奇怪怪的各種玩具,約上幾個發小,集合在某個地點,或是某個朋友的家中,一起玩耍著玩具。
也正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夥條件都不太好,很少有人湊齊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有了大家一起玩的想法,這樣,能玩的玩具就是所有人的總和。
看到玩具總動員的那一刻,才發現,電影裡一些本不是一個系列裡的玩具,聚集在一起演繹著一個個的故事,那不就是小時候和朋友們一起圍在某個角落裡玩玩具的縮影嗎。
有些東西明明一文不值,卻捨不得丟掉,有時候找不到還會著急得坐立不安。問題是它們越來越舊,越來越老,而我已經漸漸不敢看它們。它們裝在盒子裡,放在角落裡,像一部部電影,隨時都能讓我重新看到一場大雨。
時隔多年,好多東西雖然找不到了,但是偶爾一看到,內心的歡喜還是一下子就湧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