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通訊員王丹 焦永生
今年,為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省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建設40個優質糧源基地示範縣,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500萬畝,打造一批糧食產業示範鏈。12月14日,記者從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獲悉,為保障灌溉用電,該公司投資8.9億元,為新增的66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10千伏配套電力設施,涉及農田機井5.3萬眼。
「我種了10多種麥,每畝年產1200餘斤,銷往周口、安徽、江蘇、湖北等多個地方。」長葛市和尚橋鎮新張營村民生合作社理事長韓根田,向記者介紹他的特色農業園區,「以前灌溉用30至50米的水源,水質易受汙染,影響產品質量。現在改用不少於80米的深井水源,水好量足,利於作物高產。但水泵功率大,對電要求很高。」
11月底,許昌供電公司率先完成高標準農田配套電力建設任務,累計改造、新建10千伏線路79.75千米,新增臺區178個、新增配變容量1.97萬千伏安,涉及全市7611眼農田機井。
韓根田的特色農業園區也在原有1800畝高標準農田基礎上,流轉了2000畝高標準農田,打了20眼深井,安裝了6臺變壓器,總容量700千伏安。看到井水順著噴管汩汩流出,3800畝高標準農田裡,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韓根田笑得合不攏嘴。
同樣高興的還有長葛市和尚橋鎮太平村村民劉廣德:「過去種地是靠天收成,即便有了機井,也需要好幾個人抽水、拉管子,還得錯峰用電。現在通過電網改造,不僅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節省人力,促進增產,還大大節約了澆地成本。」
許昌供電公司配網管理部主任秦豔萍給記者算了筆帳:以許昌為例,電網改造後,機井電力充足,一年一畝地可節約20元左右的灌溉支出,今年許昌市受益農田21萬畝,每年可節約灌溉支出400餘萬元。
不僅如此,國網河南電力還不斷強化項目精益管理,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建立「日管控、月通報」工作機制,實時掌握工程進度,優先保障物資供應,全面強化安全管控,著力提升工程質效。同時,對政府投資建設的低壓線路、配電箱等,主動提供優質技術服務,協助開展工程設計策劃、設備選型、施工管理,常態化開展現場作業人員技術指導和工藝培訓,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過實施專屬對接服務,開通重點項目火速辦電通道,實施零點工程、帶電作業等一系列舉措,高標準農田建設跑出了「電力加速度」,周邊生態及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農作物產量穩步提升,優質的電力服務也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