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標準農田穩產高產 國網河南電力為5.3萬眼農田機井」充電」

2020-12-16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通訊員王丹 焦永生

  今年,為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省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建設40個優質糧源基地示範縣,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500萬畝,打造一批糧食產業示範鏈。12月14日,記者從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獲悉,為保障灌溉用電,該公司投資8.9億元,為新增的66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10千伏配套電力設施,涉及農田機井5.3萬眼。

  「我種了10多種麥,每畝年產1200餘斤,銷往周口、安徽、江蘇、湖北等多個地方。」長葛市和尚橋鎮新張營村民生合作社理事長韓根田,向記者介紹他的特色農業園區,「以前灌溉用30至50米的水源,水質易受汙染,影響產品質量。現在改用不少於80米的深井水源,水好量足,利於作物高產。但水泵功率大,對電要求很高。」

  11月底,許昌供電公司率先完成高標準農田配套電力建設任務,累計改造、新建10千伏線路79.75千米,新增臺區178個、新增配變容量1.97萬千伏安,涉及全市7611眼農田機井。

  

  韓根田的特色農業園區也在原有1800畝高標準農田基礎上,流轉了2000畝高標準農田,打了20眼深井,安裝了6臺變壓器,總容量700千伏安。看到井水順著噴管汩汩流出,3800畝高標準農田裡,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韓根田笑得合不攏嘴。

  同樣高興的還有長葛市和尚橋鎮太平村村民劉廣德:「過去種地是靠天收成,即便有了機井,也需要好幾個人抽水、拉管子,還得錯峰用電。現在通過電網改造,不僅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節省人力,促進增產,還大大節約了澆地成本。」

  許昌供電公司配網管理部主任秦豔萍給記者算了筆帳:以許昌為例,電網改造後,機井電力充足,一年一畝地可節約20元左右的灌溉支出,今年許昌市受益農田21萬畝,每年可節約灌溉支出400餘萬元。

  不僅如此,國網河南電力還不斷強化項目精益管理,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建立「日管控、月通報」工作機制,實時掌握工程進度,優先保障物資供應,全面強化安全管控,著力提升工程質效。同時,對政府投資建設的低壓線路、配電箱等,主動提供優質技術服務,協助開展工程設計策劃、設備選型、施工管理,常態化開展現場作業人員技術指導和工藝培訓,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過實施專屬對接服務,開通重點項目火速辦電通道,實施零點工程、帶電作業等一系列舉措,高標準農田建設跑出了「電力加速度」,周邊生態及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農作物產量穩步提升,優質的電力服務也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相關焦點

  • 高標準農田建設 百姓拍手叫好
    12月中旬,在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鎮,省信訪局第一書記三個幫包村5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幹的熱火朝天,群眾看到自家農田即將改造,紛紛拍手稱好,給第一書記點讚。去年下半年,第一書記多次到農業農村部門匯報溝通,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幫包村連片打造5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通過審批立項。據了解,該項目覆蓋省信訪局幫包的泉源鎮東夾埠村、石泉村、房莊村,投資估算750萬元。
  • 河南:農網升級消除「低電壓」「卡脖子」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年,河南省共完成4311個配電臺區升級改造,為省政府確定任務的144%,解決了2000個行政村20萬戶供電質量不高問題。  電力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關。在河南省發改委統籌指導下,在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大力支持配合下,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把加快農村電網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強力推動。
  • 周口「高標準農田+」麥秀兩歧
    該市把自動噴灌、智慧農業、良種繁育、病蟲防控、水肥一體、三產融合、休閒旅遊等先進要素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高標準農田+」,使之不僅成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也是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示範田;不僅是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綠色發展田,也是產加銷鏈條銜接、三產融合的樣板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建設高標準農田 破解「靠天吃飯」
    9月11日,秋高氣爽,記者來到大興鎮雙柏村2組的高標準農田「七化」(宜機化、水利化、生態化、園田化、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示範區,只見在綠意盎然的蔬菜基地中,幾名菜農正背著噴霧器為蔬菜施藥。2011年,我區正式吹響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號角,一系列舉措逐步改變了農民「靠天吃飯」的窘境。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發展現代農業、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梓潼: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 助力春耕生產
    高標準農田項目正在加緊實施四川新聞網綿陽3月1日訊(彭彬 唐博洋 記者 楊全春)連日來,梓潼縣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復工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農民春耕播種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 精準扶貧電力先行 國網泰安供電公司助力脫貧攻堅
    2017年,東平縣黃河灘區移民避險解困、易地扶貧搬遷、黃河灘區遷建「三大工程」全面啟動,泰安供電公司先後5次向上級單位爭取電力惠民政策,並迅速列入當年年度農網改造計劃。2017年,東平縣移民避險、黃河灘區、異地扶貧搬遷「三大工程」電力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公司先後5次匯報國網公司、省公司累計爭取資金2.24億元,完成電力建設項目26個,安裝變壓器188臺、容量110.16兆伏安,架設高低壓線路494.56公裡,惠及群眾3.5萬戶,讓灘區群眾的「安居夢」照進現實。精準補強貧困地區電網架構,累計投資6.68億元,有效保障貧困地區生產生活。
  • 高標準農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楊尚威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開展田網、渠網、路網,三網配套建設,並通過科技推廣、土壤改良、地裡培肥等措施,讓「小田變大田,大田成良田」,機械通達率達到
  • 藏糧於地 糧安無憂——「十三五」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十三五」以來,永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扛穩糧食生產安全責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示精神,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通過開展農田水源、灌溉排水設施、田間道路、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工程建設,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項目210個,建成集中連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設施完善、農電配套、生態良好、抗災性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157.6萬畝
  • 衡山縣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巡禮:田連阡陌美如畫
    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白果鎮紫樓村全域鋪開,勾勒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河暢通」的美麗鄉村畫面……這樣的美景,只是衡山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一個縮影。節本顯成效走進永和鄉龍鳳村、文橋村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現場,效節水灌溉項目為龍鳳沃柑基地的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數字經濟|河北石家莊:「雲服務」確保7萬眼機井春灌用電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春季麥田灌溉前,請認真檢查機井水泵線路,已經老化的線路要及時更換,接頭要用防水膠布纏好……」3月5日,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區供電公司大河供電所臺區經理靳志軍通過「微信群聊」的方式,為南落凌村8位機井負責人上了一堂春灌安全用電課。
  • 五河縣雙忠廟鎮西尤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市級專家組驗收
    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從市土地整治專家庫抽取農業農村、水利、交通、審計和高等院校等5位專家組成項目驗收組,會同市局相關職能科室,對五河縣雙忠廟鎮西尤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了竣工驗收。該項目建設規模2823畝,總投資395.47萬元,是我市第一個完成市級配套200元/畝、縣級配套100元/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也是我市第一個通過市級竣工驗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試點)項目。
  • 全國明年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
    《通知》提出,為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較往年增加25%,建設任務十分艱巨。與此同時,還將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500萬畝。
  • 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會議召開
    12月3日,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會議在壽光市召開。會議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冬春農田水利建設暨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宣讀了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關於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批示,並就下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萬年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萬年訊 冬季正是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黃金窗口期」,入冬以來,萬年縣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百日大會戰」行動,全縣12個標段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為明年春耕生產夯實基礎。  今年,萬年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面積4.368萬畝,項目區涉及全縣9個鄉鎮,總投資1.3億元。
  • 日照嵐山: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日照嵐山: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0-05-24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靜海區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變「糧田」為「良田」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編制《靜海區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10年規劃》,因地制宜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初步設計報告,確保規劃設計接地氣,使有限資金髮揮應有效益。二是嚴把質量,為高標準建設「保駕護航」。 在項目考察、立項、驗收等階段明確分工、明晰任務,嚴格執行項目監理和工程招投標制,確保項目規範化、科學化進行。
  • 民和縣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來了!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個建設地點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總投資約4270萬元高標準農田改建項目圖案僅供參考 實際內容以項目效果為準民和縣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地點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建設資金來自財政,出資比例為國有資金100%。
  • 農業農村部規範統一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
    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統一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的通知》。據悉,這是本輪機構改革後,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標識的統一規範。《通知》明確了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及其使用說明。根據《通知》,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以圓為基本形態,整體以農業元素構成,以綠色和橙紅色為主基調。標識由文字和圖形構成,外圈繞排「高標準農田」中英文,中文「高標準農田」標於上方,醒目且莊重;英文標於下方,採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14)的英文翻譯。
  • 小田變大田 效益大提升 ——霍邱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側記
    據了解,項目建成後,將改善灌溉面積1.6萬畝,改善除澇面積1.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5萬畝,年節約水量約25萬立方米。這只是該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霍邱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耕地總面積287萬畝。2019年至2020年省級下達該縣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分別為13萬畝和12萬畝。目前,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己完成總工程量的70%,年底前可完成總工程量的85%以上。
  • 【文字解讀】《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要求,是統領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頂層制度設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發揮了立柱架梁、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