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黨、不忘初心」,在百年築夢的新時代,藝術家最根本的是要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真正的藝術家既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又是發揚者、開拓者;既能融合百家,又能標新立異。我們此次以「百年築夢·當代傑出藝術家邀請展」為題,邀請當代德藝雙馨的實力派藝術家,展示他們的美學精神和藝術風格,以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共同探索筆墨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從而弘揚百年奮鬥精神,擔當使命,開啟新時代偉大徵程,用筆墨描繪建黨百年奮鬥史。
言恭達,1948年生,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蒃刻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友協國際藝術交流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育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
小篆自作詩《致最美逆行者〈致青春護士〉》2020年作
言恭達先生是當今書壇為數不多的名家。近年來,他不僅在書法藝術領域裡有突出成就,而且在面對國家與社會時,表現出一種與時代共榮的責任擔當,一名真正的藝術家的真摯情懷和高尚境界。用言先生自己的話說,「藝術工作者要有淡定之心,悲憫之懷,憂患之思。要以一點一滴的自覺行動,來修塑自己的靈魂,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從特定的角度看,社會情懷、大眾意識比書法意識更加珍貴。中國古代藝術能傳世的都是以人品為傳承紐帶的,首先是因為其「立品」,而不是因為它的經濟價格才留存到今天的。這也是中國人喜歡書法的內在原因和支撐。
這個「品」,首先就是一種社會情懷。社會情懷就是心繫大眾的情懷,把大眾作為大愛的對象,把行善作為最大的職責,將慈善作為生活方式和人生的準則。言恭達說:「慈善的本質應成為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生活方式的選擇,當代中國藝術家需要通過慈善的實踐來修塑自己的靈魂,自覺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從而完善作品中所透析的現代人文精神。」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他真正做到了「在陽光下感恩時代,在文化中敬畏傳統,在民生裡關愛大眾」,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至高、至善、至大的情懷。
隸書自作詩《致最美逆行者〈鍾南山贊〉》2020年作
第一次看言恭達的書法,很直觀的感受,就是覺得美,而且是那種很飄逸、很豪邁、很灑脫的美。當我把這種直觀的感覺說出來時,言恭達眼睛一眯,笑了。繼而他認同道:「你的感覺是對的。飄逸也叫清逸,它是書法藝術風格的一種境界。清,就是清蔚高雅,恬淡自然;逸,就是逸氣,超詣之境。」
意境清逸自然、豪邁雄渾的古雅情致,一直以來,正是言恭達追求的藝術境界。他表示,書法藝術除了給人以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雅的格調。他說:「真正的藝術作品,它都是高雅的,什麼叫高雅?就是高古典雅,它的氣息就是逸氣。」
高古典雅的逸氣,對於書法來說,無疑是至高境界。它不僅是一種超然脫俗的藝術風格,更是體現書法家獨特魅力的精神品格。唯有把高古典雅的氣息,貫穿在書法家骨子裡、生命間、精神中,其作品才會透出清逸的氣息,才會達到「人品與書品」的完美融合,從而達到藝術至美之境界。
《大學》句
中國書法是中國哲學文化、做人理念等的綜合體現,是文化的展示而不僅僅是技藝的欣賞。從這個角度看,言恭達的書法尤其是草書,傳遞的是中國文化的哲學理念、個人價值觀與個人文化風格的綜合信息。
言恭達書法傳承了中國草書從漢到晉、特別是到盛唐的卓越文化氣度。中國草書體現了文人自身的藝術風格、藝術修養和技藝的修煉,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時代的時代精神。魏晉草書(行草)是書法藝術的巔峰,既有書法的積累和創新,也與兩晉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同時跟這時期文化體現的哲學理念相關。比如名盛一時的「竹林七賢」,他們的思想主張與其時玄學的興起有很大關係。所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晉風度,是他們通過各自的玄學實踐,將莊子的人生哲學演繹為更具有人間性和示範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確立了他們在文化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到了大唐時期,經濟文化發展到了高峰,同時書法藝術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書法藝術有了「肥」和「瘦」的風格變化。對此種審美變化雖有不同看法,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其時書法包括草書在內的書法藝術所體現出來的共同氣質:豪放、骨氣、大度、飄逸。這也就是我們公認的大唐風度。從大唐盛世到了宋代,純文人書法創作達到了一個高潮,門派林立,藝術燦爛,但有宋一代整個氣質並沒有到大唐盛世的高峰。明清以後,行草門派很多,形成了新的歷史奇觀。但總體講,其風度、氣質、精神狀態不僅沒有達到大唐的高度,也沒有超過宋代的高潮。可以這麼說,中國書法藝術,兩晉是高峰,唐代是高峰。
小篆 腹有筆藏聯 138X34X2
從言恭達的書法、精神特質來看,既有清韻之氣,又有厚重之力,呈高雅之風。書法作為獨特的文字藝術,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元素和價值理念,作為大師級的文化與書法大家,首先需要文化的深厚與廣博,納古今中外文化哲學之所長,形成自己的文化積澱。觀言恭達的書法,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其書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厚優勢形成其縱橫可象,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書風。
其次是藝術上表現出的綜合融合力量。這種力量一在於藝術修養的力量,二在於技法訓練的力量,三是人的內在氣質,四是強勁的體力和臂力,在合力的基礎才能使文字之「形」顯其骨力,才能雄中見骨,骨中見奇,奇中傳神。言恭達書法追尋以豪放、雄強、奇偉為特色的風骨,體現了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及其創新求變所達到的書法造詣的深度與高度。
隸書 自作詩《敦煌吟》180X97cm,2012年作
小篆 自作詩《訪莫高窟》180X97cm、2013年作
小篆 石鼓文編句
《易經》句18X138cm.2012年作
自作詩 45X9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