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家長帶孩子玩樂高的經歷,他用切身的經歷給正在玩&打算玩樂高的家長們,解答兩個關於樂高非常重要的問題。
小知識
「LEGO」是丹麥語「leg godt」的合成,意思是「play well」(玩得好) ,至今已有70餘年的發展歷史。
樂高細分又可以分為樂高玩具和樂高教育套件,前者就是玩具 ,比如City系列,Creator系列;後者則是教具,廣泛地被培訓機構用於教學。在歐美,樂高教育(Lego Education)會進入當地的幼兒園中小學開課,從低齡娃的積木拼裝到高階的製作機器人,覆蓋3-16歲。
樂高這麼貴,為啥還這麼多孩子在學?
樂高真的很火!身邊的孩子要不在家擺弄各種樂高玩具,要不就是在上樂高的各種興趣班。現在要找一個完全沒接觸樂高的孩子,應該都不容易了。很多家長都感嘆:樂高簡直成了一種國民玩具,學樂高機器人,幾乎就成了家庭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
上面這兩段話,各含一個關鍵詞:貴!火!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掰一下它們的緣由。
貴!
貴,學樂高絕對是一項「貴」族學習。
首先,樂高產品本身就貴,但凡一盒積木少則小几百,大則好幾千。你說貴,咱們省著用,換著法子一套多用,可不可以?可以,但這個做起來真有點難。
Why?學樂高一個很關鍵的好處就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很多的文章都會告訴你,樂高的搭建過程就是孩子拆、搭、裝、卸的反覆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孩子眼睛去觀察,手去擺弄,特別是那些小顆粒零件,玩久了,手指精細動作的能力肯定是被有效訓練和提高了的。
但動手這能力,搭建這事,不是全靠動手去練才出的來嗎?你不給娃時不時來盒套裝,他哪有練的。你說省著用,一套多用,到孩子這不靈啊。搭過的套裝,基本就是放著當裝飾了,你讓他拆了反覆裝,孩子那麼小,沒了新鮮感,談什麼勤動手基本上就是痴人說夢了。
你說沒關係,我給孩子備上肉桶(樂高專業術語,就是基本顆粒件,可用於自由拼搭)。這個道理上也是對的,但孩子做不到啊。我們教孩子背詩常說的那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到了樂高這也是類似的道理,沒有基本套裝的大量練習,孩子能自由拼搭也就是又一夢而已。
如果加上還要去上個興趣班,整個費用又要上去好大一截!
除了費用高,時間上的成本也不低。樂高絕對是耗時的學習。越是低齡段,越是耗時。看說明,擺零件,拼搭,糾錯,完了後收納,沒個兩三個鐘頭搞不定一個全套。
火!
樂高有「貴」這麼一明顯缺點,它怎麼還能「火」?
不奇怪,不奇怪!咱們中國家長對待孩子教育那叫一個願投入,敢投入!鋼琴貴不貴,多少家庭都把它當作了孩子音樂素質教育的標配,出國夏令營貴不貴,多少父母都把它作為孩子海外視野的必修課。樂高是貴,但因為樂高可說是唯一一項,孩子喜歡、家長肯定、教育政策助推的學習項目,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還是對它青睞有加。
孩子覺得有趣、好玩。這點最關鍵!雖然現在樂高和機器人教育緊密聯繫在一起,但始終沒有丟掉做玩具的初衷,那就是給孩子帶來快樂,「Play Well」 讓孩子在玩耍中發揮創造力,在玩耍中學習並快樂成長。孩子們喜歡這種從無到有,從部件到成品的感覺,好玩的同時,也在每次作品完成後收穫自信。
不像別的一些學習項目,畫畫、音樂、運動,有些孩子是被愛好了。樂高,大部分孩子都是非常主動參與的,興趣大小肯定還是有區別,但基本不會排斥。所以不少家長遇到朋友孩子過生日,想不到買啥禮物,就把樂高當作一個安全的預設項(生活小竅門哦)。
家長肯定。樂高機器人教育和STEAM教育非常吻合。STEAM代表的:
科學(Science)
技術(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
藝術(Arts)
數學(Mathematics)
全都在機器人教育中有所涉及。家長對這種跨學科能力的培養方式,認可度非常高。特別是Engineering和Arts的結合,別的學習項目,難有匹及。
教育政策積極鼓勵。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出臺,更好的促進教育機器人教學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和普及!隨著機器人課程逐漸地普及並走進中小學課堂,在北上廣越來越多學校已經把機器人納入小升初科技特長生、自主招生項中, 甚至部分小學還把搭建樂高當幼升小面試考核,大有成為「小奧數」的趨勢。
就我陪兒子玩樂高這一路的觀察和體會,學習樂高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除了培養動手能力、專注力、團隊協作以及後期的編程能力,我最大的感受是:
1.培養創造力
想,不是創造力,從想到做,才是創造力!
一直以來,我們對創造力有誤解。
當說到孩子有很多奇思妙想,會覺得這是創造力的表現,沒錯,想像力的確是創造力的基礎,但它並不等同於創造力。在想像力和創造力之間,有很重要的一步需要跨過去:讓idea落地,將想像變成具體可呈現的東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樂高的不同在於,相比我們小時候玩的泥巴,搭木積木,有很多更酷,更STEAM的呈現;相比畫畫,用圖紙勾勒未來的汽車、飛機、房子,有了更多觸手可及的實物感受;相比在電腦上編程,又多了更多工程、機械的全方位體驗。樂高的每一個項目,孩子都可以把它們當作一個從想像到創造的一個實踐過程。
就像前段時間樂高公司的一個team就按1:1比例拼出了一輛能跑(20km/h)的布加迪,我看了介紹文章,真的很佩服那些工程師敢想,敢做,以及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巨大創造力!
2、對品質和美感的信仰
樂高品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Lego never wrong(樂高是不會出錯的)! 記得之前有個美國朋友是個骨灰級的樂高粉絲,有一次他兒子拼樂高失敗了,懷疑是樂高的設計有問題,我的這個朋友直接告訴他兒子的就是這句話,Lego never wrong!
這句話是否絕對了?也行吧,但這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我看到的是這句話背後的信仰:樂高是對品質要求極其嚴苛的一個產品,基本杜絕了錯誤,它的零件公差,它的設計精度,保證了它的產品被全世界無數玩家搭建的時候,被相信是沒有偏差的。
另外,就是美感。前面說孩子玩樂高,學樂高很少是被動的。樂高作為一種積木,是有積木類玩具固有的拼搭趣味性,但積木類玩具也還有別的什麼磁力片,雪花片,但為什麼是樂高獨佔鰲頭,我認為產品的極度美感應該是功不可沒的。
這種美感,在樂高的Architecture-建築系列和Technical-科技系列展現得尤為明顯,這兩個系列的模型,不要說孩子,很多大人一旦入了坑,也都照樣深陷其中。
孩子如果從小接觸的是這樣高品質、有美感的產品,他內心的標準也應該是高的。
小結一下,樂高是貴,花錢花時間,但貴得有回報,也沒別的毛病,所以就越來越火!
上興趣班 vs 在家玩
上興趣班 VS 在家玩?家長們腦海中都會有過這樣的疑問,首先,就教具而言,樂高機構和在家裡玩樂高相比,最大的區別是,樂高培訓機構一般都是走的樂高教育那條線,而大部分家庭選的是玩具那條產品線。
然後,前者家長省事,但需要付出一些交通時間和Money;後者則是家長用自己的時間、精力換Money。至於應該選擇哪種方式,每家情況不同,也不好評判。
最後,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先問下我們自己的期望是什麼(純玩?玩中學?還是有計劃要參賽出成績?)另外個人是否有時間、有能力教孩子。
按照這兩個維度大致可以把樂高家庭大致分為四類,大家可以看下怎麼對號入座。
第一類家庭:家長基本搞得定,期望也不高。
建議:就讓孩子在家自己折騰吧,不懂的家長指導一下,省下的錢可以多去買套裝。
第二類家庭:家長基本搞得定,期望比較高。
建議:讓孩子在自己的指導下折騰一段時間,到了後期,自己能力搞不定的時候,或者準備要參賽爭名次的時候,就還是找個專業的培訓機構衝一下,畢竟術業有專攻。
第三類家庭:家長搞不定,期望也不高。
建議:先讓孩子在家裡試著玩一下,如果後期孩子興趣比較大,需要指導的地方也比較多,可以找個培訓班助力下。
第四類家庭:家長搞不定,期望比較高。
建議:沒得說,趕快花時間找個專業機構,跟著一步一步學起來,比如卡巴機器人哦~
所以,你們家是上面哪一類呢?
其實,和其他興趣活動、特長技能一樣,樂高要玩出名堂,靠孩子自己弄都是不夠的,都是時間、精力、Money、家長付出的合力。所以,家長們特別是爸爸,如果有時間還是多去琢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