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初對無人飛行器產生興趣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最初是為用於監視與印度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90年代初,巴基斯坦國家工程和科學委員會指導下的國家發展複合體實體就開始資助一些企業和研究機構從事無人系統的研製開發工作。具體涉足無人機研製生產領域的巴軍工企業包括巴基斯坦航空複合體以及空中武器複合體(AWC)等企業。它們為巴陸軍開發了自產的「殺手(Bravo)」和「構想(Vison)」戰術無人飛行器。巴國內涉足無人機開發的私營防務企業主要有集成動力公司、監視和目標無人飛行器(SATUMA)公司,集成動力公司開發了包括「邊境鷹」系列在內的多種無人機,廣泛用於巴安全部隊和警察。私營東西無限公司研製了「低語(Wisper)」遠程監視信號情報收集無人系統,它可由作戰艦隻搭載在海上遂行任務,該系統首次於2006年露面。另一家私營企業全球防務工業解決方案公司則開發了「休默-1(Huma-1)」型無人系統。巴基斯坦近十幾年在無人系統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據稱這也巴擊落並繳獲的一架由以色列製造的印度「搜尋者 MkII」無人機有關。
因為與印度軍事競爭的需要,除積極自製外,巴基斯坦還力圖採購國外先進無人系統,例如,2001年巴採購的英國美捷特(Meggitt)系統公司生產的「海妖(Banshee)400」飛機的無人化型號。2004年,巴還試圖向美國申請購買「掠食者A」或「暗影200」無人機,但均未成功(據稱,2008年美國已同意巴購買「掠食者」系列無人機申請,並在當年交付了4架)。2004年後,因考慮到未能從美國購買到「掠食者」無人機,巴轉而於2006年4月為其陸軍向德國採購了「LUNA」無人機,以及為其空軍採購了義大利「隼」無人機。目前「隼」無人機已經義大利授權,可由巴自行生產。2007年5月23日,在國際防務裝備展(IDEF 07)上,巴基斯坦空中武器複合體公司與土耳其宇航工業公司(TAI)聯合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準備共同開發用於中空長航時無人飛行器的的遠程數據鏈,據報導稱,這份涉及廣泛的戰略協議包括雙方在無人機開發領域內的互相協助,這可能也涉及土耳其正在開發的「TIHA」無人機系統。2008年,也有報導稱,巴基斯坦正在與美國接觸,希望獲得波音公司開的「掃描鷹」無人機,用於監控巴阿邊境的部落區。
毫無疑問,巴國陸軍是首先採購無人機的軍種,其空軍直至2005年才宣布了自己的無人機項目,2009年空軍才開始引進無人機,具體型號包括「殺手」和義大利的「隼」。
在最先進的無人飛行器開發領域,2009年5月,有報導稱巴空軍和國家工程和科學委員會啟動了代號為「伯拉格(Burraq)」的無人空中作戰飛行器開發項目,根據軍方要求,該飛行器除具備高效的偵察監視能力外,還能搭載攻擊指示吊艙用於為精確制導武器提供指引。
「邊境鷹MkII(Border Eagle)」
「邊境鷹Mk II」由集成動力公司於2003年研究成功,也是該公司主要出口機型,據悉多個國家可能已採購了該型無人機,包括澳大利亞、利比亞、韓國、西班牙,甚至美國,現在還不確定這些是否已購買了該型系統。美國的採購部門主要是邊境巡邏部隊,主要在聖地牙哥服役。至2006年12月,總計大約18~20架「邊境鷹Mk II」成功出口,總值約30萬美元。「邊境鷹Mk II」採用平直上單翼、雙尾撐、後置活塞式發動機和固定式起落架機體結構設計。一套標準系統包括4架飛行器和地面控制設備,該無人機負載是一套螺陀穩定的光電監視平臺。其性能參數如下:翼展3.1米、機身長1.75米,全重15千克(負載4千克),其續航時間超過4小時,任務半徑約30公裡、最大速度158千米/時、巡邏速度29.5千米/時(在作戰空域等待指令時的速度,通常小於巡航速度,大於失速速度),最大升限3048米(實用升限300米)。
「殺手/構想MkI(Bravo/Vision)」
這兩型無人機系統由巴空中武器複合體公司研製生產。其中,「殺手」主要用於偵察、監視,服役後也用於支援警察和邊境巡邏部隊。2000年末,一套該系統交付給巴基斯坦陸軍用於操作評估。其機身具體尺寸數據不詳,根據已有資料顯示,它的使用全重約110千克,採用複合材料機身,負載能力約20千克,活動半徑約為80公裡,續航時間超過4小時,最大速度為158千米/時、巡航速度為120千米/時。「構想 Mk I」也是它的一種性能增加型。
最初,「構想 Mk I/II」作為一套視距外無人系統進行研發。據空中武器複合體公司稱,該型無人機具備預編程自主飛行能力,這意味著它具備一定的自動控制能力,而其早期型號顯然需要持續監控和控制。其性能參數如下:有效飛行距離50公裡(更大些的Mk II型可飛行120公裡)。「構想 Mk II」飛行器採用箱式機身和衍架尾撐結構,1部螺槳引擎安裝於機身後部的上單翼上。其性能參數如下:翼展4.51米、機身長2.9米、全總80千克(負載15千克),續航時間約4小時(以時速75公裡計)、最大飛行速度208千米/時。整套系統包括4架飛行器和地面監控設備。
「沙漠鷹(Desert Hawk)」
為了滿足巴基斯坦陸軍的需求,集成動力公司於2003年底開始著手「沙漠鷹」無人飛行器的開發,該項目原型機於2004年首飛,2006年進入巴陸軍服役。「沙漠鷹」無人機的最大特點在於氣動性能優秀、動力配置靈活:它既可領先動力飛行,也可在喪失動力的情況下滑行相當距離;動力方面既可採用汽油活塞引擎,也可採用配備機載鋰離子電池模塊的電動馬達。其機體採用箱式機身和衍架尾撐結構,V型尾翼,機載傳感器配備於機身前部機鼻處(傳感器組並未配置於機首下側),兩葉螺槳及引擎置於機身上方的塔門式引擎架上。據推測機身引擎艙後部是燃料艙,如果引擎為電動馬達時,其後部則裝備著電源模組。傳感器組主要由CCD照像機組成,也可換裝其他傳感器。整套系統包括2架飛行器和相應的地面設備,其中兩架飛行器在地形複雜信號傳輸不便的地點作業時,還可互相中繼傳輸另一架飛行器的數據信息給地面設備。「沙漠鷹」的性能參數具體為:翼展2.44米、機身長1.83米、全重6.8千克,續航時間2小時,最任務半徑約1.5公裡、全自動飛行距離約10公裡,最大巡航速度104千米/時、巡邏速度 31.5千米/時,典型使用升限約300米。
「鷹眼PI/PII(Eagle Eye)/奎巴(Quaab)」
「鷹眼」和「QUAAB」都是集成動力公司開發的輕型跑道滑跑起飛無人飛行器。「鷹眼PI」首飛於2002年,「PII」型號首飛於2005年。「鷹眼PI」翼展5.03米、起飛重量130千克,「鷹眼PII」翼展5.76米、起飛重量175千克。兩款機型都採用雙尾撐機體結構。在2007年英國國際防務與裝備展(DESi)上,集成動力、先進計算及工程解決方案公司聯合稱,將需要18個月時間進一步完善對「鷹眼PI/PII、休默-1(Huma-1)」的改進。
「奎巴(Quab或 Quaab)」無人系統於2007、08年試驗成功,它也是上述「鷹眼」的增強改進型。據稱現有兩種版本的「奎巴」無人機,戰術型和戰略型,其航程分別為150和300公裡,續航時間可達到5、6小時,實用升限約6100米。有推測認為,其戰略型號利用衛星通信接受指令或回傳數據,也能在飛行途中變更任務,還認為其航程在80~100公裡內,但這些說法來源於巴基斯坦國內網絡,並未被證實。
「螢火蟲(FireFly)」
「螢火蟲」系統是一枚帶有可摺疊三角型尾翼和單垂尾的火箭,箭體採用PVC塑料製造,採用類似手槍的手持式發射裝置發射,發射後其尾翼和垂尾彈開、火箭主動飛行時間約8秒,此後再慣性飛行並落回地面至少可在空中停留30秒以上。該系統最初於2004年末開發,起初是為滿足巴陸軍駐北部山區部隊對短程高速戰術偵察監視手段的需要而研製。它採用一種小型化的商用固體火箭作為主體,搭配相應的偵察負載和數據鏈傳輸設備構成,一次性使用,在燃料耗盡落回地面撞毀之前可上升約800~1000米。整枚火箭未採用飛行導航系統,其負載採用定焦距CCD照相機,飛行過程中拍攝力偶可經裝置於箭體上的1.5G 赫茲數據鏈回傳至地面接受設備。一套系統價值約3000美元,包括4枚一次性火箭和一部以PDA為基礎的地面控制接受站。「螢火蟲」系統於2005年進行試驗,集成動力公司計劃借鑑「螢火蟲」項目的子系統,將其集成到另一種手持式發射的微型無人飛行器上,據稱該微型飛行器採用翼展為200毫米的塑料機翼,續航時間約30分鐘、航程1公裡。
「大黃蜂(Hornet)」
「大黃蜂」系統亦由集成動力公司開發,是一類基於早期無人靶機的短程偵察監視無人平臺。目前最新的型號為Mk V型,它採用小型活塞螺槳引擎。整套系統包括4架飛行器和地面設備,其性能參數如下:翼展3.87米(也有資料認為是4.25米)、機身長2.95米,全重60千克(負載15千克),續航時間約4小時,操作距離約80公裡、速度132~140千米/時,最大升限1500米。通常其負載是一部晝間可見光攝錄機,夜間使用時,也可搭載閃光燈配合使用。
「休默-1(Huma-1)」
該型無人機也由集成動力公司開發,採用雙尾撐機體結構,其機體、配置與中國產ASN-206無人系統相似。該機首飛於2003年,2007年集成動力公司稱還需要12~18月時間進一步完善開發,也有消息稱集成動力公司正以其為基礎開發另一款更大型的戰術無人機。「休默-1」被認為是一種低成本無人機系統,它採用基於GPS的自動駕駛設備具有一定自主功能,即便在GPS信息被幹擾的情況下,也能返回發射地點。發射時利用一部零高度發射裝備實現升空。其性能參數如下:翼展4.4米、機身長3.76米、全重130千克(負載20千克),續航時間約5、6小時,任務半徑約150公裡、最大航程50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180千米/時,使用升限1000~3000米。其動力系統採用1部2馬力的2缸2衝程內燃機。
「火烈鳥(Flamingo)/JASOOS II」
「JASOOS II/火烈鳥」無人系統由監視和目標無人飛行器(SATUMA)公司開。「JASOOS II」飛行器採用雙尾撐機體結構設計,起落方式為輪式起落架滑跑起飛和降落。該無人機性能參數具體為:翼展4.92米、機身長3.59米,起飛重量125千克(負載20~30千克),續航時間約4~5小時,升限3000米。動力裝置採用一臺22~35HP的2衝程內燃機。該型無人機也可能進一步發展後,替代「陰影/矢量」無人機系統,兩者配置相似,但「JASOOS II/火烈鳥」的性能更勝一籌。也有資料顯示該飛行器起飛重量為70千克(負載10~15千克),最大飛行速度為130千米/時、巡邏速度為90千米/時,巡航速度為100千米/時,轉場航程約300公裡,有效實時偵察範圍為60公裡(由數據鏈傳輸距離決定),續航時間約3.5小時。SATUMA公司稱該機型已於2004年被軍方採用。
SATUMA公司還以「JASOOS II」為基礎開發了NB-X2無人機,它也被稱為「JASOOS聯合翼」無人機,是一種戰略型偵察無人機,但其技術性能與中升限/高空長航時的戰略無人機相比,仍有相當差距。其性能參數如下:翼展3.98米、機身長3.72米,起飛重量180千克(負載50千克),續航時間約8小時,巡航速度140千米/時,實用升限5500米。
SATUMA公司開發的「火烈鳥」無人機是一種適於軍用和民用的中程無人機系統,與「Jasoos」相似,它也採用上單翼、雙尾撐機體結構布局,其動力裝置採用一臺功率為50~60馬力的2衝程汽油引擎,起飛和降落時採用起降架滑跑起降。性能參數如下:翼展6.61米、機身長5.81米,全重245千克(負載30~35千克),續航時間約6~8小時,巡航速度130千米/時、航程超過200公裡(由實時視頻傳輸連接決定),實用升限3660~4572米。
2009年,SATUMA公司分布了「刺鰩(Stingray)」微型無人機的開發計劃,它採用飛翼形設計,性能參數具體為:翼展3米、機身長1.5米,全重7.5千克(負載1.5千克),續航時間約1小時,巡航速度90千米/時、航程可達15公裡。
「旗幟(Nishan)Mk1/X-1000」
該型無人機由集成動力公司開發,「旗幟 II」是一種高速目標/誘餌,它採用鴨翼式氣動布局:主翼形為較短小的三角翼,前置一副較小的鴨翼,機尾部配置有兩片垂直尾翼。整個系統包括10架飛行器和相應的地面控制設備。「「旗幟 II」」的TJ-1000型號採用一部微型渦輪噴氣引擎替代了原來的活塞式引擎,一套TJ-1000系統則由6架飛行器和地面設備結成。該系統的研究並非為偵察或監視目的,而是用作目標靶機或誘餌。集成動力公司也開發過類似的「狂風(Tornado)」無人機誘餌,其外形與英法等國開的發「狂風」戰鬥機較為相似,只是整體尺寸縮小。「「旗幟 II」X-1000」(Janbaz)雖也是「「旗幟 II」」系列無人機,但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它擁有兩臺活塞式引擎,增強型的紅外攝像/成像儀,以及傳輸距離更遠抗幹擾能力更強的數據鏈。2008年時,根據一家巴基斯坦網站的描述,其性能參數如下:機身長7.62米、全重200千克(負載50~70千克),續航時間約7~9小時,最大俯衝速度547千米/時、巡邏速度274千米/時、巡航速度為354千米/時,實時偵察距離為483公裡、轉場航程1126公裡。該機型的實飛試驗可能安排在2008年2月,但具體情況仍不清楚。
「陰影/矢量(Shadow/Vector)」
集成動力公司的「陰影」無人機明顯與傳統有人飛行器相似,它採用雙尾撐機體,引擎及推進器後置,據推測,這可能是想在使用這些無人機時使敵人誤以為是有人戰機而吸引其注意力,但其較小的體型又能使敵人產生錯覺,誤以為它們的距離較遠。此型無人機的設計主要是為滿足在160~200公裡以內對敵方進行戰術偵察的需要,其數據鏈的直線傳輸距離約200公裡。與集成動力公司開發的其他機型相似,一套「陰影」系列無人機由4架飛行器和地面組成,根據巴國內網站披露,其性能參數如下:翼展5.2米、機身長2.95米、全重90千克(負載25千克),續航時間約6小時,任務半徑100公裡,最大速度206千米/時、巡邏速度為74千米/時,實用升限3660米。但集成動力公司在該無人系統的產品手冊中稱,其負載能力是「40千克級」,這意味著上述參數可能被低估。儘管「陰影」無人機的開發明確是為巴軍方需要,但有報導稱,2006年新加坡政府也向巴採購了兩套「陰影」系統,用於其國內的農業調查。集成動力公司也稱,可根據客戶特殊需求修改「陰影」系統的設計和配置。
「矢量」系統是一種大型無人機系統,它最早於1989~90年設計,首飛於1995~96年,其生產型號「矢量Mk1」型生產於2001年,Mk2型於2002年參與了杜拜國際航展,據信這一型號的航程可達200公裡,續航時間達5小時,實用升限約為3660米。根據現有資料和巴國內網絡透露出的信息可知,「矢量」系統飛行器的機身(可能是Mk2型號)截面為圓柱體,而非先前的矩形。Mk 1的性能參數如下:系統採用GPS自動導航、翼展7.09米、機身長3.54米、全重105千克(負載25千克)、空重66千克、續航時間約4.5小時,其機載光學跟蹤設備的有效作用距離為1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205千米/時、巡邏速度 73.7千米/時、實用升限4572米。動力裝置採用一部25馬力的2缸內燃機。其通常負載攜帶一部實時晝間攝錄機,或可根據需要替代為聲響傳感器或微型雷達。知遠/揚羽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