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走到哪裡,記憶最深的便是兒時的好食兒。長大後,由於工作原因,可能遠走他鄉,由一個偏僻的小鄉村遷徙到繁華的大都市。你的工作環境大變,生活條件也隨著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是,在獨自靜坐之時,兒時的記憶特別清晰。想起媽媽做的飯菜,饞得咂吧嘴。思緒馬上又回到了現實,那是回不去的記憶啊!
生在北方的人,尤其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原來交通不發達,行走靠兩隻腳。如果路途遙遠,只有藉助畜力——牛拉、驢馱。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類的適應能力很強的。於是,在交易不太發達的地方,人們便發明了醃菜、醃肉等儲藏食物的方法,以便維持特殊食物的長期供應,並且不使食物變質毀壞,有效利用。
在北方,有些山區百姓喜歡食用醃豬肉。一般進了臘月就把豬殺了,放三四天,然後進行醃製。這樣製作的豬肉香而不膩,能夠保證一年有肉吃。但是,醃製豬肉也需要一定的技術,醃製不好,天氣變暖就長毛了,還要再回一次鍋,再進行加工醃製,這樣醃製的肉就比頭鍋出來的遜色不少。寫到這裡我急著想吃兩口哩。
不過,醃製豬肉還要選材質。農戶自己養殖的豬為上乘選料,不餵飼料,肉質瓷實,白驃子香而筋道,瘦肉吃起來香而柔和。全不像養殖場餵養的豬肉,白驃子腥而膩,瘦肉柴如絲線,咬不動難嚼爛。當然,社會發展了,不能否認速養帶來的經濟利益。畢竟農戶養豬不餵飼料出欄慢,賺不了錢,經濟效益低,不符合追逐利益商家的意願。這裡不做評論,只講究肉質的好歹。
最近幾年,豬肉價格漲得快,過年買一頭豬殺了,自己家裡醃製起來食用的戶相對減少了。農戶家養的豬,大多在三百斤以上,買一頭整豬花費不少錢呢!一般的家庭,一下子拿出幾千元也著是讓人心疼不已。思來想去還是兩家或幾家合買一頭吧,或是定半塊豬肉。有的人等到臘月,到集市上隨機買一塊兒得了。儘管肉貴,但現在條件好多了,沒聽說過年不買肉吃,過素年的。再貴過年肉食必須要吃的。
我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打算過年的,想著臨近春節了到集市上買一塊兒就行了。看到朋友們有的說這幾天殺了一頭豬,或個人獨自吃,或弟兄分著吃。我便經不住記憶的蠱惑,踏上回家的路尋找一趟吧。
我事先問了家裡的親屬,他們告訴我,鄰近的村子裡已經沒了生豬,十月底就有人訂購完了,還買願我不早些說話。是的,我的堂哥曾經給我打電話,問我今年還要不要生豬。他的妻弟家養著幾頭,不餵飼料,如果我想要的話,讓我早些說話,以便給我留下一頭。我考慮了幾天,豬肉這麼貴,還是婉言拒絕了他的好意。可現在我又想要了,只得求他再給打聽一下吧。
星期天我便回家一趟,一方面是碰碰運氣,另一方面也是順路回家一趟。家鄉這幾年變化很大,交通方便,都是水泥路,驅車順暢。但村子空蕩蕩,三十多戶人家的小村子,很少的幾個人影在路上晃動,一片蕭條景象,那乾淨,發白的水泥路在陽光下熠熠發光,甚是刺眼。那幾個晃動的人影走路慢珊,沒有生機,全是些上了年紀的人。
堂哥聽說我回來,他一直在為我尋找豬原,等到了他家,已是快十一點了。嫂子告訴我,說臨近村子有一家有一頭豬,買主正在猶豫著,買主說自己要不了那麼多肉,堂哥親自去看看情況。
不多時,堂哥騎著自行車回來,凍得稀裡譁啦,說話都有點哆嗦。他說總算落實了,能給擠兌半扇豬肉,看豬的長勢,大概出肉二百大幾十斤的樣子,一扇肉約一百三十斤左右吧。我當即就說,那我要了,盯盯什麼時間宰殺,而後再回來煮了(在城裡一來沒地方下鍋,二來我的豬肉技術不過關)。
我原想不買豬了,可經不住記憶的蠱惑,踏上了回家的路,尋找了一趟。快過年了,想吃農家養的豬肉,抹不掉的記憶,總算今年又有了農家豬肉吃了。新的一年裡,我再也不用發愁沒豬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