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的「3件事」,福氣越來越多

2021-01-07 小夢說史記

在《智囊全集》中,老祖宗說:言之有物,戲虐有度。說話要有條理,否則容易惹毛別人。有的話,只能藏在心裡,別說。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留下無數的經典智慧名篇,這類經年洗禮的書籍,全是古代人的智慧寶庫,讀過這類古書後,腦洞大開,學起知識來更是輕而易舉,智慧更高,好處不言而喻!

一本名為《智囊集》的書被傳下來肯定有其原因。演講也是一種藝術。口是風水之門。和別人說話,少說你的「三樣東西」,幸福就會越來越多

1. 別總說自個的苦惱

絕不要隨便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別人。人要學會自強,自立。

說起來容易,說起來難,要收回也難。當你的朋友聽到你的困惑時,他們可以幫助你。但是,欠人人情是很難償還的,這只會增添麻煩。

假如奸詐的惡人聽到你的煩惱,大談特談,利用你的困惑,你將因一個小小的煩惱而蒙受巨大的損失。

2. 別說他人的秘密

別人出的事,不要逢人就說,謹記!十個,十個,你把別人的小秘密說出來,總能讓那個人知道。

還有,有意者會感覺到,你每次碰到別人的小秘密時,都會告訴他們,人們會認為你不能保守這個秘密。所以,不管是在日常工作還是生活中,想要和你在一起並不容易,老闆也不會重視你。你會以為自己會洩露別人的隱私,其實也同樣可能洩露公司隱私。

3. 別把家醜當成發洩理由

常言道好「家醜不可外揚」,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家庭的壓抑,就會想要發牢騷,說自己可憐,想要什麼都不做,還以為這是發洩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不可能保證對方會幫你保守秘密,而且說家醜也是說自己的缺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因為自己一時衝動,把家庭矛盾鬧大了,未免有些不值得,還被左鄰右舍當笑話看,到時才後悔。

那些祖輩們的遺言,難道都很有道理嗎?這可以說是千百年來總結下來的經驗教訓,非常實用。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明代鬼才馮夢龍搜集了各種民間俗語,涉及到教育、生活、為人處世、親情、經商等多個方面,編成《智囊集》,並做了詳細的文字說明。

曾幾何時,曾國藩能夠從一名合格的普通百姓,一路官升十級,成為武英殿大學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本文並非網絡爽文的情節,而是真實切切的史實!

而且他獲得智慧的方法也很奇怪,居然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過:「夜深人靜,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很明顯,曾國藩很喜歡這本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閱,安慰自己的思想和心靈。

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內容上至先秦,下至明代,收集歷代智慧故事1238篇,均出自正史、筆記、野史。

不但有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謀略,還有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巧思和智慧。

這本"奇書"到底有多厲害?

清朝的才子紀曉嵐,不但熟讀此書,而且達到了「流芳百世」的境界。智慧過人,妙語連連。

而王健林則將其列入書目,推薦給萬達高層,學習古人在職場中的用人智慧,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他說道男人就應該跟曾國藩一樣讀《智囊全集》,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英明睿智,那麼智庫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比如其中一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個人叫郭純。他頗有心機,趁著母親去世,玩起了花招來騙政府表彰。烏鴉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心的象徵,郭純就專門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一個人在母親墳前哭前就先撒在地上,把一群烏鴉吸引過來,幾次下來,這群烏鴉就被訓練成了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場的時候,郭純就不撒糧食。但是烏鴉一聽他開始哭就像聽了口哨一樣,紛紛飛來,鄉親們都不知情就被他的"孝順"深深感動了,耳口相傳,很快官府人就過了給他立了孝子牌坊。

這個故事就講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直到今天,《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仍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論是官場、職場還是生活中,其中的智慧,都可以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簡單易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這本書的上下兩冊價格才79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易經》的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越來越有福氣
    所以說好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易經》中就提醒過我們和人交談一定少啊說這3件事,才能越來越有福氣。1、少說自己的煩惱、糟心事每個人都會有煩惱,也都會遇到糟心事,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忍不住和朋友們訴苦,想得到一點安慰。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定不能見人就說,反覆地說。
  •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易經》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揭示了人天的奧秘,《易經》含蓋萬有,對中國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一、不忘妄議別人的是非《易經》記載著這樣一句:「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在說沒有妄念、妄行,守住正道才是好事。
  •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與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三件事」,建議學習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 古人云:與人交談時,永遠別說自己的這幾件事,只有好處沒壞處
    人的一輩子,兩年是在學說話,後面的一輩子需要一直學閉嘴,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知道卻又做不到,其實還是相當於不知道。遇到什麼樣的人說什麼話,看起來是貶義,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能力,語言是一門藝術,具體要看怎麼運用。關於語言上,古人有很多的經驗,大多數至今都是適用的,比如說,古人說,無論什麼時候,與人交談的時候,最好是永遠都別和別人說自己的這幾件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 易經說:與人交流時,儘量不要說自己這「3件事」,很有道理!
    易經說:與人交流時,儘量不要說自己這「3件事」,很有道理!《易經》是我國上古時期的一部典籍,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但凡是在某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古人,大多都研究過《易經》。孔子說過,只要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
  • 與人攀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3件事,是有道理的,要注意了
    《易經》給了我們不同的提示,萬物萌生及生長變化無不符合陰陽互動道理有的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去嘔心瀝血鑽研各種大師的成功學。可學來學去,卻察覺,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分毫改變。其實,最大的成功學奧義就藏在《易經》裡。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
  • 人活著,這三件事儘量要少做,否則,就會消耗你的福氣
    人活著,這三件事儘量要少做,否則,就會消耗你的福氣,做多了,人生會越來越坎坷。 做事考慮周到,固然是好的,但如果總是患得患失,總是擔心事情做不好、做不成,擔心失去的太多,擔心別人的看法,那心緒就不會安寧,精神就不會穩定,長此以往,福氣必然是越來越少。
  • 無論貧富,跟人談話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有好處!
    每件事要三思而後行,心直口快的人不僅左右逢源,正好更非常容易得罪人。碰到什麼樣子的人,便說什麼樣子的話,講話要有選擇,給人留餘地,最好不要「尖酸刻薄」。老人家常說人的功績跟「一命二運三風水」,誕生的環境我們自己並不可以選擇,可是後天性的運勢卻能夠自身竭盡全力轉變,例如說和人溝通交流時有一些話不能說,這是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在別人身後說過的壞話總是會千轉萬傳到自己耳中。再有就是有一些事兒自身講了通常搏取不上認同或是認同,也有很有可能轉變成別人的笑話,轉變成威脅自身的籌碼。
  • 與別人交談時,這三種話會折損你的福氣,要儘量少說,甚至不說
    有些話說出去,就會折損你的福氣,甚至為你帶來災禍,所以,這些話一定要少說。具體而言,與別人交談時,以下這三種話會折損你的福氣,要儘量少說,甚至不說,福氣才會越來越多。一、少說甚至不說大話樸實的語言是一個人心聲的表達,是其情感的展現。
  • 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建議學習
    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建議學習俗話說:出言有尺,戲虐有度。凡事要三思而後言,別「口無遮攔」,否則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遇到什麼樣子的人,就說什麼樣子的話,說話要有選擇,給人留餘地,千萬不要「咄咄逼人」。
  • 易經:與人交談,學做深藏不露的「啞巴」,少說3件事,好運自來
    馬雲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有智慧的人,為人處世,都是從學會說話開始的,而《易經》也是一本可以教人如何說話的書籍。《易經》中提到,與人交談時,話不是說的越多越好,要學做深藏不露的「啞巴」,少說3這件事,好運自然就來了。
  • 與人聊天時,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事」,是有道理的,老祖宗智慧
    有智慧的人,為人處世,都是從學會說話開始的,而《周易》也是一本可以教人如何說話的書籍。《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事」,建議學習1、別逢人就說自己的隱私我們都知道,言多必失,隱私畢竟就是隱私,實在不適合宣揚出去。《周易》中有一卦名為「無妄」,說的便是「不要無知、無度、任性自由地妄動」!
  • 易經告誡:與人聊天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是有道理的
    易經告誡:與人交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非常有道理1、《易經》:兩個人關係再好,也被聊別人的私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都有自己的隱私和秘密。3、《易經》:兩個人關係再好,承諾好的事情,不要輕易說出「人無信不立,業無百信不興,國無信則衰」。不要以為對方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就可以把別人的秘密,說給他聽。
  • 情商越低的人,與別人交談的時候越喜歡說這3件事,是你嗎?
    情商越低的人,與別人交談的時候越喜歡說這3件事,是你嗎?人與人的交流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交流可以促進雙方的感情。很多人也樂於通過交流將好玩的事情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有很多人在交談的時候容易說一些事,惹怒對方還不自知。最後在別人心裡留下一個低情商的印象。下面這三件事就是不宜和別人經常說的:一、秘密的事情秘密之所以是叫秘密,是因為要放在心裡封存。如果是自己的秘密,經常掛在嘴邊還說成米秘密之事,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很隨便的人。
  • 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事」,是有道理的
    有智慧的人,為人處世,都是從學會說話開始的,而《周易》也是一本可以教人如何說話的書籍。《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事」,建議學習1、別逢人就說自己的隱私我們都知道,言多必失,隱私畢竟就是隱私,實在不適合宣揚出去。
  •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那些流傳到現在的著作,保存了老祖宗的人生感悟和處世智慧,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古語云: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
  • 人窮莫說3句話,沒錢少管3件事,鬼谷子的話看似簡單,卻藏著智慧
    人窮莫說3句話,沒錢少管3件事,鬼谷子的話看似簡單,卻藏著智慧說起鬼谷子,鬼谷子是一位帶有很多神秘色彩的歷史人物,被後人稱為奇人。他也是著名的謀略家,是兵法集大成者,非常有智慧,精通百家學問。要是放到今天,就是百科全書的真人版!
  • 《鬼谷子》言:人窮別說3句話,位卑莫管3件事,古人智慧之談
    人假如沒有錢或是地位低下,那麼,講話便會變得不中聽。就說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著許多 槓精。這一些槓精通常質感和社會地位較低的人抬槓,不一定敢和富人或是地方上的惡霸抬槓。因而古往今來,沒有錢的人境地艱難,到處碰壁。因而,窮人應當特別重視為人處事這方面的藝術和哲學。戰國時期,謀聖鬼谷子當初留下過這樣的教化,告知人們:沒錢別說三句話,位卑別管三件事。
  • 一個人再老實,也儘量少在這二件事上退讓,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這並非對朋友冷漠,而是先要保護好自己。所以說,人際交往中,一個人再老實,也儘量少在這二件事上退讓,小心福氣慢慢溜走。一、本該自己得到的利益,不能退讓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真正的君子在打交道時,相互之間不存在利益往來。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有關係的地方,就有利益,這都是人之常情,是我們避免不了的事情。
  • 活得通透的人,往往看通透了八件事,福氣不請自來,人生越來越順
    有人說,生活是由一串串煩惱的小珠子組成的,只有真正看通透、活通透的人才能擺脫煩惱的困擾。具體而言,活得通透的人,往往看通透了以下八件事,福氣不請自來,人生越來越順;一個人,能看通透這八件事,是內心強大且活得通透的表現,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