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囊全集》中,老祖宗說:言之有物,戲虐有度。說話要有條理,否則容易惹毛別人。有的話,只能藏在心裡,別說。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留下無數的經典智慧名篇,這類經年洗禮的書籍,全是古代人的智慧寶庫,讀過這類古書後,腦洞大開,學起知識來更是輕而易舉,智慧更高,好處不言而喻!
一本名為《智囊集》的書被傳下來肯定有其原因。演講也是一種藝術。口是風水之門。和別人說話,少說你的「三樣東西」,幸福就會越來越多
1. 別總說自個的苦惱
絕不要隨便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別人。人要學會自強,自立。
說起來容易,說起來難,要收回也難。當你的朋友聽到你的困惑時,他們可以幫助你。但是,欠人人情是很難償還的,這只會增添麻煩。
假如奸詐的惡人聽到你的煩惱,大談特談,利用你的困惑,你將因一個小小的煩惱而蒙受巨大的損失。
2. 別說他人的秘密
別人出的事,不要逢人就說,謹記!十個,十個,你把別人的小秘密說出來,總能讓那個人知道。
還有,有意者會感覺到,你每次碰到別人的小秘密時,都會告訴他們,人們會認為你不能保守這個秘密。所以,不管是在日常工作還是生活中,想要和你在一起並不容易,老闆也不會重視你。你會以為自己會洩露別人的隱私,其實也同樣可能洩露公司隱私。
3. 別把家醜當成發洩理由
常言道好「家醜不可外揚」,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家庭的壓抑,就會想要發牢騷,說自己可憐,想要什麼都不做,還以為這是發洩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不可能保證對方會幫你保守秘密,而且說家醜也是說自己的缺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因為自己一時衝動,把家庭矛盾鬧大了,未免有些不值得,還被左鄰右舍當笑話看,到時才後悔。
那些祖輩們的遺言,難道都很有道理嗎?這可以說是千百年來總結下來的經驗教訓,非常實用。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明代鬼才馮夢龍搜集了各種民間俗語,涉及到教育、生活、為人處世、親情、經商等多個方面,編成《智囊集》,並做了詳細的文字說明。
曾幾何時,曾國藩能夠從一名合格的普通百姓,一路官升十級,成為武英殿大學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本文並非網絡爽文的情節,而是真實切切的史實!
而且他獲得智慧的方法也很奇怪,居然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過:「夜深人靜,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很明顯,曾國藩很喜歡這本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閱,安慰自己的思想和心靈。
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內容上至先秦,下至明代,收集歷代智慧故事1238篇,均出自正史、筆記、野史。
不但有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謀略,還有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巧思和智慧。
這本"奇書"到底有多厲害?
清朝的才子紀曉嵐,不但熟讀此書,而且達到了「流芳百世」的境界。智慧過人,妙語連連。
而王健林則將其列入書目,推薦給萬達高層,學習古人在職場中的用人智慧,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他說道男人就應該跟曾國藩一樣讀《智囊全集》,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英明睿智,那麼智庫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比如其中一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個人叫郭純。他頗有心機,趁著母親去世,玩起了花招來騙政府表彰。烏鴉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心的象徵,郭純就專門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一個人在母親墳前哭前就先撒在地上,把一群烏鴉吸引過來,幾次下來,這群烏鴉就被訓練成了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場的時候,郭純就不撒糧食。但是烏鴉一聽他開始哭就像聽了口哨一樣,紛紛飛來,鄉親們都不知情就被他的"孝順"深深感動了,耳口相傳,很快官府人就過了給他立了孝子牌坊。
這個故事就講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直到今天,《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仍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論是官場、職場還是生活中,其中的智慧,都可以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簡單易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這本書的上下兩冊價格才79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