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究竟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把孩子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親。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學習、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以「動作慢」「時間晚了」等理由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你。家長和孩子相處的十幾年時間,就是一個逐步放手、不斷成長的過程。
每個人天然就有自我反省能力,但反省可能給人帶來新的認識,也可能帶來深深的懊悔,幫助孩子全面理性地認識自己,也就教給了孩子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的秘方。
01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字適之,安徽績溪人,著名學者。1910年留學美國,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1919年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中頗具影響的人物。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58年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他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白話文學史》和《胡適文存》等。晚年潛心於《水經注》的考證。
在胡適4歲那年,父親不幸病逝了,從此,母親就擔當起教育子女的重任。胡適的父親生前經常教妻子馮順弟讀儒家的書,馮順弟受丈夫的影響很深,她將丈夫的教誨牢牢記在了心中。通過學習,她深諳反省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子的時候,特別注意培養胡適自我反省的能力。
她記得丈夫教過她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她對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就拿來勉勵、鞭策兒子胡適。每天臨睡之前,胡母便坐在床沿上,叫兒子站在床前擱腳板上,讓兒子學著古人的做法來「三省吾身」——今日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等等。
胡母在督促兒子「三省」之後,又對兒子細細講述他父親生前的種種好處,說:
「你總要跟得上你父親的腳步,他是一個完全的好人。你要學他,不要給他丟臉。」一次說著說著,母親動了感情,想起養育兒子的艱難,還有丈夫生前的好處,不覺眼圈都紅了起來,幾乎掉下淚來。
小胡適看見母親這樣傷心,拉著母親的手,不知道該說什麼來安慰她。
這一刻,他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聽母親的話,求知上進,給父親也給母親爭口氣。
有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母親,是胡適的福氣。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不斷地進步,在於他能夠不斷地白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不斷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態度去做事,從而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02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有三種教育方法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它們分別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中國父母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卻往往收效甚微。
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教是為了不教;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見,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長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開啟自我教育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懂得自我反省是成長的一個秘訣。一個不會自我反省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培養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家長不妨參考以下幾點:
一、不直接對孩子的錯誤橫加指責。
父母要讓孩子從一件事情的結果中進行自我反省,不要對他橫加指責。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要讓他懂得羞愧與內疚。對於孩子的錯誤,父母可以平靜直接地指出錯誤所在,從而促使他自我反省,激發起他的悔過之心,讓他今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二、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
要讓孩子學會預想後果,為孩子敲響警鐘。孩子在意志力較差,容易受他人語言、行為的影響,而且情緒容易激動、做事衝動,往往不能夠預見事情的後果。
因此,家長應該適當的激發孩子思考事情的後果,讓孩子進行自我反省。比如,孩子在星期天的晚上,總是不收拾書包,等早上起床後再匆匆忙忙的整理。
家長可引導孩子明確這件事的後果:早晨一旦起床晚了,來不及收拾,後果是什麼?如果漏了一兩項作業,後果是什麼?如果收拾的不徹底,將新機要用的重要,課本拉在家裡是什麼後果!
三、重視負面道德情感的良好效應。
給孩子灌輸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可塑造其美好的心靈,而讓孩子體驗羞愧、內疚等負面道德情感也會使其受益匪淺,而且羞愧、內疚等負面道德情感與正面情感相比,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促使他不斷自我反省,區分好壞、是非、對錯和美醜,改正錯誤。
四、讓孩子學會接受批評。
犯錯誤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受到或大或小的批評。但每個人又都是喜歡聽見表揚,而對批評都有著本能的抗拒。因此,父母要教導孩子,讓他學會坦然地接受批評,因為一些糾正錯誤的批評對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是大有益處的。
讓孩子學會接受批評,父母要教育孩子理性地看待他人的批評,勇於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要一被批評就覺得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而且,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在接受他人批評的時候,要用平和的心態,認真傾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五、讓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美國教育大家賽德爾茲認為:一個孩子在遭遇挫折時,懂得反思自己的行為,這個孩子就掌握了一種方法,在面對今後的人生時,會變得更加睿智堅韌。
讓孩子用三言兩語,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培養不斷反思的習慣。長此以往,一定會受益匪淺。
讓孩子學會用自我提問的方式總結經驗教訓,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養成反思的習慣。
要知道孩子在學習方面進行常規性,總結反思,可以讓孩子進行如下自我提問:今天上課的準備是否充分,課堂練習都會做嗎?不懂的地方是否主動請教他人,課外學習有多長時間?今天上課所學的東西預習了嗎?今天的學習與昨天相比進步表現在哪裡?還有哪些不足?
這樣通過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和總結反思,讓孩子對一天在學習方面的表現進行反思與回憶,不單有利於新舊知識的相互遷移,促進新舊知識的聯繫,而且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反思習慣。
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反思自我。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往往表現在能正確的對待不足和失敗,能夠不斷的反省自己,在反省中總結教訓,不斷進步。
如果孩子無法給他人一樣思考,家長不妨讓孩子嘗試一次,結果肯定會出乎孩子的意料,這時,孩子就會反省自己的行為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卓越源於反思,反思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自我評價」的概念,也就是對自己的認識。
對自己認識比較深刻的人,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擅長什麼、短板在哪裡,一個自我評價越清晰的人,他就活得越明白,越不糾結。
通過寫信進行自我評價,是反思的一種方式。
可以讓孩子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描述自己最近學習了什麼,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對一些事情或人物的看法。
寫自我描述信,不僅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對自己或者他人特徵和素質進行反思的機會,還有利於孩子的寫作練習。
父母還要鼓勵孩子在寫信的時候,反思自己學習上的進步、功課完成情況和自己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更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調整孩子的生活規劃。
03
三毛曾說:「一個肯虛心吸收觀察一切,經常反省、審查自己優缺點的人,在求智慧上,比那些不懂得自省的人來得快速多了。」
一個經常自我反思的人,就如同一個永不知疲倦的登山者,一邊攀登一邊回頭檢查自己的行囊,他們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也不會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身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明白:
人生很漫長,學會自我批評,才會不斷進步,才會更好地突破自己。
父母最應該留給孩子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指引。
在孩子小時候,最該關心的不是功課好不好,而是身體是否健康,心智是否健全。
關於心理,最該培養的品格是:獨立思考能力,自我反省能力,愛,勇氣。其他如學習能力,與人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行動力,等等,都是在這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關於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各種知識,生活體驗很重要,學校功課應該是排在之後的。
小時候不解決,越大越難解決。等長大了,欠的教育債,都是要還的,有可能付出慘重代價。
可以說,學會自我反省,內在思考,也是能夠幫助孩子在未來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的重要習慣之一。
擁有自省的能力,說明孩子是一個有責任心、敢於擔當的人。
不會遇到一點困難就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給外部環境,怨天尤人,而是能冷靜地分析事實,從中找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並加以改進。
自省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它不僅能夠讓孩子們迅速在心態上成熟起來,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事情,遇到問題時不會去抱怨,而是會迅速找到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想培養孩子們的自省能力,我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從孩子睡前這段時間開始,問他們:
今天一天你覺得充實嗎?
有沒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
明天你會怎麼來改進?
天長日久,孩子就能逐漸習慣用這些問題來鞭策自己,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行為,檢點自己的過失。
它帶給孩子的好處,是會受益終身的。
一位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家長們的耐心引導、言傳身教。
我非常喜歡龍應臺《目送》的最後一段:「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更像一個探險者和一名打理行囊的管家。家長們應該是儘量將行囊打包好,裡面裝上力所能及的糧食和金錢,重要的是裝上正確的三觀、一顆勇敢的心和足夠好奇的眼睛。
而家長所做的最好教育應該是:努力地站起來,挺起腰板,走的更高,讓自己變得更牛逼(相信我,牛逼與傻逼會以相同的速度,傳染給孩子),讓孩子站在你的優秀品格上,孩子的眼界與世界觀,自然會比你更遠、更深邃、更遼闊。相信你的孩子!我希望大家的孩子們,都能夠按照自己的軌跡成長,在爸爸媽媽的悉心教導下,健康、自信、陽光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