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聽聽他們和野生動物之間的故事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花落成蝕 花蝕的人間觀察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發了條號召,請大家來說說自己和野生動物之間的故事。好些朋友講了講他們的故事,有不少讓我有很多感觸。

這一次,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故事吧!

微博@槲櫟的橡子布丁:在大學的樹林裡遇到過一隻小跳蛛,我看它的時候它也停下來看我,我把手指頭伸過去它竟然跳上來了,那一瞬間感覺心臟被擊中了,太可愛了吧!!那片小樹林裡還有烏鶇、戴勝和喜鵲,某段時間還來了一隻鴿子,我吃完午飯特別喜歡在那裡坐一會兒。

微博@-Scarlet-12:小時候家裡飛進來一隻蝙蝠,在屋裡到處飛,最後用塑膠袋抓住拿到窗口想放走,結果它第一時間沒往外飛而是往回飛,用爪子趴在我衣服上不走,後來我在窗口站了半天它才飛出去。

微信@歐姆蛋:來說一個應景的動物吧,蝙蝠。我是一個住在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上海土著,很多人都知道這地方吧,市中心鬧市區。這個區域長久以來就屬於一群東亞伏翼的活動範圍,站在陽臺上觀察蝙蝠成了我的夏季特色活動。遊客朋友,夏天傍晚和夜間走在步行街上,抬起頭,時不時都能看到天空中的蝙蝠。很多人抱怨城市裡沒有野生動物,其實野生動物就在每個人的身邊。我住六樓,家裡飛進來過中華草蛉(冬天來避寒幾天,每年都有)、黑帶食蚜蠅(被貓捉住的 )、褐斑異痣蟌(這傢伙應該在水邊)等等。最後插播一個廣告,經常看到有人問上海哪裡能看到野生蝙蝠,我推薦上海動物園(我不是職工也不是志願者)。五月到十一月都能看到,而且看到的概率極高(我每個月都去,概率百分百,除非傍晚前就離園),蝙蝠數量多飛行高度也較低。夏季下雨前後有時能遇到蝙蝠家燕蜻蜓共同捕食的奇妙場景。上海動物園公眾號最近發過一個蝙蝠講座的視頻,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絕對會顛覆自己對蝙蝠的固有認知(比如,蝙蝠其實不瞎)。關於蝙蝠,我們了解得還是太少,誤解和厭惡卻太多。

微博@艾布嘉爾:小時候在水池邊溜達發現一隻蝙蝠在水裡掙扎…然後用木板把它救上來守著晾乾翅膀…它安全飛走了,還在我頭頂轉了兩圈(就是這樣的不接受反駁)。

微信@Nama Shiva: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門前大橋下……不是一群鴨,而是一群小白腰雨燕在橋墩間穿梭,沿岸還有小鸊鷉、白胸翡翠、斑魚狗、黑水雞、白頸鴉、鸕鷀等鳥類。後來因為錯誤的改造,河灘被堅硬的水泥所取代,很多鳥類再也看不到,只剩下適應強的白鷺、夜鷺、蒼鷺、家燕、麻雀……

微信@Rob:搬家到郊區後,自然缺失症好了很多,對昆蟲不再恐懼。拆扇貝肉的時候看到一隻被裙邊蓋住的小螃蟹,艱難的在黏液之中爬行掙扎。一棵去年夏天有點蔫了的草莓苗沒捨得扔,隨意的放到院子角落的土裡放任它自生自滅,沒澆水沒施肥。昨天一看走莖分出來六七棵。而且它挺過了兩場大雪。對生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微博@劉七漠:元旦買的韭菜上竟然有一隻小蝸牛,沒想到我竟然養到了今天。希望春天快點來,這樣我就能送它回到自然裡了。

微信@懶惰外表亹亹心:高一軍訓時,大家在原地坐下休息,突然從旁邊綠化帶中鑽出來一隻螳螂,慢慢的路過水泥路面。注意到螳螂的眼睛一隻是黑的一隻不是,當時以為它的一隻眼球掉了(今天才知道黑色的部分是偽瞳),於是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一直注視著它慢慢「過街」(據事後同學的說法,我是在小心翼翼的呵護)。結果有一個好動的同學看到了螳螂,二話不說,一腳踩了上去……生氣地質問對方幹了些什麼,把對方嚇得不敢說話。最後把殘骸收拾了一下放到綠化帶的泥土上,用自己的飲用水在螳螂周圍澆了一圈,以示祭奠。

微信@簡單:小學的時候,家裡搬到新建的宿舍區,隔著一面單薄的牆就是水稻田。住了五年吧,我看到了插秧,生長,成熟,收割。知道了水稻可以有兩季有三季。夏天的夜晚伴著蛙鳴入眠,冬天看著乾枯的田裡蛇和青蛙大戰。也曾和小夥伴翻牆去荷塘裡抓小魚,摘荷花,在塘裡摔成泥猴……

微信@一隻貓奴:有一天半夜送飛機回來停到小區的車位上,就看到一隻黃大仙,細長一條,要從車位旁邊的地上跳上花壇,前爪搭在臺子上跳了好幾下也沒跳上去,可能忽然覺察到有什麼盯著它,轉身跑了……那個小短腿蹦躂的特別可愛。

微信@懶得繞彎兒:18年3、4月的時候,在家裡後陽臺護窗上,我們放了一個裝橘子的黑色塑框,原本是冬天放蔥的,後來蔥吃完了,某天來了一對珠頸斑鳩往框裡銜草,剛開始有一根兩根,我們也沒在意,以為是蔥裡帶的雜草,偶爾見斑鳩夫婦來框裡轉轉,以為是鳥兒淘氣。直到一天,我發現那些雜草變成一個淺淺的鳥窩,再後來淺淺的鳥窩裡多了兩個鳥蛋,某天狂風大作,我們一度擔心框會被風吹翻、鳥蛋摔破,因為兩隻大鳥也害怕的避風去了(我們當時沒敢把框子拿回來,怕鳥兒不認自己的蛋)。大風過後,鳥蛋平安無恙。後來大鳥繼續孵蛋,某天又下了一次不小的雨,孵蛋的鳥兒淋著雨,不離不棄,那時候真的覺得很感動。

終於有一天,我妹發現框裡的蛋不見了,多了兩隻黑黢黢的有幾根黃短毛的驢屎狀的東西,我妹當時大喊,鳥蛋沒了,多了驢屎。我匆匆趕去,才發現原來是鳥兒孵出來了。當天我們開心的拍照發朋友圈,我在那一刻理解了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再後來,鳥爸爸媽媽出去覓食,兩隻小鳥鳥能蹦蹦跳跳了,就趁爸媽不在竄到框子上,我拍照的時候,小鳥歪著腦袋看我,樣子很呆萌。在鳥兒長大的過程中,我媽媽很多次想拿玉米和小米餵它們,但我阻止了,我怕鳥兒喪失對人類的警惕,怕有天會因為這個被人傷害。後來小鳥長成飛走了。不過,斑鳩君似乎不太講衛生,孵蛋的時候,就在窩裡拉屎,後來那個框框裡都是鳥便便……再後來我發現鴿子,喜鵲似乎都這樣……PS:推薦一本書——《企鵝布魯姆》,很溫暖的一本書。

有多少朋友是這樣愛上自然的?我們身邊的野生動物,哪怕再小,如果能引發你的好奇心,那也是讓人高興的。保護野生動物不只是保護工作者的事情,當你意識到大自然就在你身邊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也有事可做。

這隻阿穆爾隼是在吉林白城向海自然保護區拍的,這貨大概撞了電線,然後被加油站的大哥大姐給救了。救護人員去收它的時候,有個大哥還吐槽:「這鳥啊,吃又可挑了。給了肥又不吃,淨整瘦的!」

我們能做什麼呢?當動物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他們一把!

微信@木昀:從前住老居民區,端臉盆出去,一隻蝙蝠狹路相逢,正正跌落盆中,我覺得驚嚇,也望它能安然離開。去公共浴室,有麻雀誤入,可能因水汽蒸騰,飛不大起來,我逮住它,急著送它走,一時忘記差點公然裸身奔出。

微信@海上麻雀:有一次我見到一隻鳥,被水淹了,在小溪裡,我拿棍子救,可惜鳥沒有力氣了,我只有再試一,一個讓它抓住,一個託著它。上來了,可是岸上太滑,鳥又滑下去了,救上來時已經沒命了……

微信@小青龍:好多年前的事了。說來也奇怪,小學那會小區裡面不知道從哪跑來了一隻野兔,不是很大,應該算亞成體吧(我們這邊是城區,野兔估計是從哪裡逃出來的),那段時間每天白天能在小區樹林子裡面看見它,不是很怕人,隔的不是很近去瞅它不會跑。後來怕那兔子被流浪貓狗給抓了,有幾個小孩硬是用抄網給它趕到車庫裡逮著了準備拿去養,據說那個野兔挺兇的,還會咬人,當時放籠子裡給它搞了點乾淨的苜蓿吃,後來他們覺得可憐又把兔子放回去了。過了兩個星期後那隻野兔就不知道去哪了,再也沒看到過。

微信@焦。:小時候,我養過兩次珠頸斑鳩。

一次,鄰人送我一隻從剛孵出不久的雛鳥——他掏的窩,另一隻被他家貓吃了。雛鳥的白絨未褪,絨毛底下是灰黑的皮膚,有些醜。一日三餐,我都是先餵它,然後自己再吃飯。剛開始餵食,它比較痛苦,總是要雙腳抵著地面後退,因為我是捏著它的嘴——雖然我覺得自己很輕,撬開來,塞進小玉米粒或花生碎粒,最後再把它的嘴浸在水杯裡,餵水。慢慢地,它習慣了,餵食就很順暢。我做了個大籠子給它,還用樹枝仿了斑鳩的粗糙的窩。它換羽毛,長個頭,變聲,我撫育它長大。

它在學飛,能撲稜著翅膀跳上臺階,一階,兩階,四階……爺爺告訴我:「麻雀無情,鷓鴣無義」,說要把它的翅膀羽毛剪掉,不然它要飛走。我不肯,鳥本來就是要有翅膀,要飛的,雖然我還沒做好接受它會飛走的心理準備。它和我很親,喜歡飛到我的肩膀上,在兩肩走來走去,一腳輕,一腳重。它啄我耳朵和頭髮,有些疼。它從不在我身上排便。

它飛到我的肩膀的時候,我喜歡帶它坐到家門口。來往的路人,見到一隻鳥在我肩上不飛走,覺得有意思,投來讚美的目光,或者說幾句讚賞的話。我很受用,心中美滋滋的。那時,我了解了當別人誇讚孩子時,父母會有的心情,我更理解了我的父母。一次,我哥還是我要搬架椅,斑鳩突然從架椅上頭飛落地面,不停地走來走去。我把它放在手上,才發現它的後趾被夾斷了。我很心疼。我用青草油給它塗傷口,這種藥抹在傷口人都覺得疼,它也疼的。它的腳爪在我的手指上松鬆緊緊的。

我家前面有一片荒田,它喜歡飛到下面玩,東啄啄,西翻翻。飯點到了,我甩動裝著玉米粒的玻璃罐。玉米粒晃動的聲音就是回家的信號,它會飛到客廳或者廚房。有時候,我在吃飯,它就飛到我身上,我把它放在腿上或者用衣服蓋住它,讓它窩在裡頭。

既然是遇見,總會有分別的時刻。一天,天色漸暗,然而它還沒回家。我樓上樓下到處找,最後發現它在鄰居的屋頂上。我使勁晃動食器,可能還大聲地模仿斑鳩的叫聲,它就是無動於衷。它是多麼不了解我內心的焦急啊。天已然黑了,它終於飛回來了,落到圍牆上。我立馬衝過去,單手抓它,抓到了它的尾羽。它應該是被我嚇到了,飛了起來。我的手裡抓的是幾根黑白的羽毛,我好心疼,我好擔憂。那一天,它還是回家了。我把它放進籠子,看了一會兒。我道歉了嗎?可能有吧。之後的幾天,它在院子裡走動的樣子,我既是好笑又是心疼。沒了尾羽,身子突然變得短短的,有些像鵪鶉吧,雖然沒那麼圓滾滾。一天放學回來,它不在家,我附近都找了,還是沒發現它。第二天,第三天……它飛走了。

我的小鳥飛走了。我沒有傷心,反而有些平靜,覺得挺好。我一直覺得它是母鳥,雖然我也不會分辨。它一定是去建立自己的家庭了。父母就是這樣的,養育孩子長大,目送他們走向自己的人生。

一天,我突然發現,鄰居家的院牆上站著一隻珠頸斑鳩。慢慢,我發現是兩隻,這兩隻小鳥在屋前的小樹林裡搭了窩。這片林子不怎麼茂密,白頭翁、繡眼之類的小鳥倒是會在這裡搭窩,偶爾白胸苦惡鳥也會到這裡覓食。但是,我住的這麼多年中,從來不會有珠頸斑鳩這種鳥來搭窩的。我很興奮,我覺得它就是我家的鳥。我想借個望遠鏡看看它的腳趾,然而我沒有望遠鏡。成年鳥不在的時候,我到荒地裡看過鳥窩,裡頭有兩隻小珠頸斑鳩,就像我初見它們的媽媽時的樣子。我只去看了一次,後來只是遠遠地看著它們一家。

這是我的一次難以忘懷的養鳥經歷,它給予我的遠遠不是一次單純的養鳥的樂趣,它讓我體驗了一輪比較完整的生命旅程。我很感謝這次的相遇和離別。

微信@song:這個是真事!上小學的時候,下午放學回家,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在家門口看到了一隻貓頭鷹,那時候在農村,很多的小動物。但是近距離見到貓頭鷹可是第一次。當我去摸它的時候,它撲騰撲騰幾下,也不飛走,看見它一隻腳受傷了,帶到家,問了我爺爺,我爺爺說是益蟲,咱得救它,我肯定很高興能幫它,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貓頭鷹逮老鼠。大約在我們家養了一個月左右。爺爺準備放它重回森林。我雖然有很多捨不得,但也希望它回到野外繼續捉老鼠,也是戀戀不捨同意了,當晚上放飛他之後,沒過幾天它又回來了,在我家的槐樹上叫個不停。可能是感謝吧。家裡的老鼠也是少了很多。動物都是有感情的,雖然它們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是它們知恩圖報。比我們人類更有感情!

圖片來自@囧日天。

微博@囧日天:曾經在宿舍飛進來一隻紅隼,然而同學們卻不知道是啥,有的說是鷹,有的說是貓頭鷹,有的拿出來乾脆麵喂,甚至有的說這個能不能燉湯……我認出來是隼,但是當時具體不知道是什麼,而且隼的目光呆滯也不怕人,然後問了貓妖姐,觀察無外傷後,腳上也沒鏈鎖之類的,就和同學慢慢拿個板子把它放飛了~

微博@陸行鳥之歌ovo:初中時媽媽救了一隻受傷的小鴿子,到現在有快六年了,會有兩隻鴿子回來看我們!

微博@可愛與屎的必然聯繫:小時候樓下的自行車車庫裡發現一隻受傷的小鳥,羽毛還沒長滿的那種,我把它抱回家養著但是一直被家裡的虎皮鸚鵡欺負,最後羽毛長好會飛了就把它放走了,我到現在都沒想清楚它是咋學會飛行的,都沒咋練過。

微博@___青島小鎮:我家二哈抓到一隻休息的喜鵲,我及時制止並放了喜鵲。以後每次遛狗二哈總要過去聞聞有沒有喜鵲休息。

微信@漾:在北海潿洲島上看到過一隻受傷的灰臉鵟鷹,當時它蜷縮在一個草叢裡,我從旁邊走過去的時候聽見草叢裡有東西叫了一聲,於是就發現了它。看樣子應該是翅膀骨折了。而且它在一直躲避我的目光,拼命拍打另外一隻翅膀。因為猛禽具有攻擊性,所以我就直接給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打了電話,工作人員把它帶走救護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它,希望它可以重返藍天。

也有很多朋友,表達在野外的開心!

微信@餵腦子:有一次在大海裡遊泳,一時忘我遊向比較深遠的海域,頭埋進海水中竟然看到身下不遠處遊過一隻綠海龜啊,這輩子沒和什麼海洋生物共舞過,當時真的小心臟震撼到了,就也再次被提醒,我只是這顆藍色星球的渺小一員而已,該敬畏誰得記記好。

微信@丫丫:花花知道,我最想見的是熊,最害怕見的肯定也是,2019年12月,在羌塘和WCS工作人員一起前往最北邊做雪豹調查,我們跑了好遠好遠終於找到適宜雪豹環境獨獨的一排崖壁,那片兒崖壁真的好看極了,小夥伴從上往下找痕跡,我怕冷,追著太陽的方向從下往上等著和小夥伴們匯合,我背著手一點一點往山上挪,突然看到特殊的小平臺,有一些碎草,還有趴臥的痕跡,接著平臺延伸是一個洞,我往洞裡看了一眼,我得天吶,一個巨大的背,真的很巨大且毛茬茬的背,我遇見了熊冬眠的洞,我可能以我生平最快的速度從海拔5100米跑下了山,衣服整個溼透,我趕緊叫小夥伴們下山,告訴他們熊洞的位置,他們在山頂也找到了雪豹痕跡還準備放紅外相機,這樣一個難得的區域,我們放棄了放置紅外相機,畢竟明年取紅外相機的時候剛好是冬眠結束,我還是希望我在野外能見到熊,但又有很大的希望不要遇見,發現一個野外的規律,你非常想遇見一個動物,一旦遇見就會經常遇見,2019年一共見到6隻熊,最溫暖的場景是熊媽媽帶了兩隻小傢伙。在大荒野中,總是能遇見驚喜。

微信@寶葫蘆愛旅行:我在泰國的自然公園裡看到了綠孔雀。那是一個綠孔雀的保護地。牌子上寫著1-3月它們就會出現在這個自然公園裡。我拍的是vlog視頻,有一張和綠孔雀的合影。我當時用糯米飯和炸豬皮餵了它們,不過現在有點後悔,不應該給它吃人吃的食物吧,它又不是雞……

說到蝙蝠,我們去年年底在泰國也去看了延綿三公裡的蝙蝠出洞。大概下午五點四十五分日落的時候,蝙蝠們就飛出來了,它們會排成蜿蜒的線條飛出來,像是畫了一條龍,我就很好奇它們是怎麼做到的?那它們回去的時候還會不會排好隊回去呢?

微信@海寧:被企鵝寶寶要求陪伴著一起看海,被座頭鯨調戲,被南極燕鷗媽媽俯衝攻擊,被莫斯科的松鼠當小夥伴……哈哈哈咱倆還一起在北極冰海裡找海象,凍成狗。

微信@flying:忘不掉冬天在一個城鎮裡越冬的一群大天鵝,還有同一個地方在我頭頂上空莊嚴盤旋的白尾海雕。以及遊隼像閃電一樣俯衝下來攻擊一隻長腳鷸。

微博@深谷幽蘭清芳自足:傍晚去釧路溼原看日落,大霧啥也看不見,於是在步道走了走,正片林子就我一人,忽然竄出一隻鹿,我大叫了一聲把鹿嚇跑了……

這隻犀鳥的故事可以看:吉米呀吉米,你的法麗達去哪兒了?

還有傷感。最美好的東西裡總有傷感的成分。

微博@犬男-006:去和孔雀玩,我拿了些菜葉去蹲在地上餵它們,然後老二(一隻剛剛成年的公藍)走過來上去就給了我一腳!果然大了就不可愛了!小的時候是讓我抱的寶寶!

微博@雲端向早:小學的時候走路回家要半個小時,半路有個叔叔攔下我塞給我一隻被剪了翅膀的麻雀,我小心翼翼捧著它往家走,在高架橋下面過馬路的時候它用爪子一直撓我的手,太疼了我就鬆開了,結果它飛不起來,在馬路上被一輛粉色的電動車壓死了。我最後把它埋在路邊的花壇裡,一直哭著走回了家。走到一半很戲劇性地下雨了,有一個阿姨,應該是老師,一直陪我走到小區門口。路上我講了這件事,她想了很久,安慰我的話是:「你可以把它寫成作文。」

微博@依米花與青檸檬:去年清明前那會,跟爸媽回老家給姥爺上墳。車在老家的一段路上行駛,我第一次親眼看見飛翔在空中的自由自在的鷹。我貪婪的盯著,直到車開遠。

微信@達泰:有些時候一旦觸碰到殘酷真相,真的會會很悲傷:我在馬達加斯加遇過到一隻孤獨的白狐猴,四年前和整個家族走失了,她現在和Isalo公園裡的環尾狐猴們不遠不近地生活在一起,但彼此無法交流、無法相處,只能在人類營地周圍一天天等待,等待家人還會回來,或者遇到新的同類。嚮導說,她像極了馬達加斯加的女孩們,也會被家族遺棄,成為孤獨的生命體。我們在營地休息的時候,她落地跳躍引得所有人圍觀。白狐猴被稱作Dancing Lemur但她舞步卻是無垠的寂寞。

微信@卡拉卡拉仙人:宿舍窗外有一隻白化的喜鵲,被我們叫做小白。小白是異類,因此被同類排斥,經常落在喜鵲群最後一個,偶爾也會被欺負。不知因為被排擠,還是因為白化,它羽毛狀況總是很差。這樣的小白,在去年春天與一隻嘴部和鉗嘴鸛似的喜鵲結成了繁殖對。我看它們在宿舍窗外的變壓器上,一點一點把巢築起來,叼來樹脂、衣架,用泥加固。但這個錯誤的巢址存在安全隱患,不久後巢被電工拆除。最後,它們去年的繁殖失敗了。今年無法返校,看築巢是看不成了。但是很期待返校的那一天,看看小白的配偶是誰,看看它們的孩子出生了沒有。

微信@6個6:很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去逛鳥語花市場,爸爸媽媽不喜歡貓貓狗狗,經常說些養貓養狗種種不好的話,我從小聽多了這樣話,打心裡也就默認了貓貓狗狗養起來不方便,路過一些很可愛的小狗小貓攤位時,也只是用餘光瞄一下心裡默念,嗯,這個養起來很麻煩的,不好。大概是小孩子心裡總是對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和同情心吧,總想著養一些動物、花花草草,路過一個買蝸牛的地方時,那種非洲大蝸牛,這人生中第一見到這樣的蝸很好奇,問了老闆多少錢一隻,2塊錢一隻,太好了,兜裡剛好有,也不用向爸媽請示,問了老闆養蝸牛的方式,就興衝衝的拿回了家。準備了盆、沙子、黃瓜,把蝸牛放進去細心照料。放學的時候就會欣喜若狂的去觀察蝸牛沒有牙齒如何吃東西,蛻皮的時候身上的花紋是怎樣的變化的,縮進殼裡是不是睡覺了呀,就這樣蝸牛默默無聞伴隨了我好些年,陪伴著我長大。

微信@欣欣小禾:我想講講我和蛇的故事。最初的記憶,是在盆子裡洗澡,洗澡盆就放在灶臺邊上,灶臺後側照例是柴堆,那時候大概五六歲吧,只記得爸爸還是媽媽正給我搓著澡,突然就大喝一聲,衝向了柴堆,然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我抱了起來,「有蛇!」大人壓低了聲音在耳邊叮嚀,我不明所以,徒留下一個神秘的印象。隨後幾年,又聽聞閣樓和樓梯間的動靜,知道了家蛇,心裡默默地存下了大蛇心安的念頭,儘管在鄉下河塘邊洗碗時偶爾也觸碰過滑溜爽膩的水蛇,始終不曾恐懼過。直到某天在課桌上看到了男生們惡意扔下的赤練蛇,雖然並不巨大,也已死的絕絕的了,那紅黑相間的色,卻讓人不能再看第二眼。之後,公園裡表演的、市場裡售賣的、畫冊裡陳列的……如同葫蘆娃裡的壞蛇精,都讓我嫌惡,逐漸避而遠之了,而我,也終於成了一個正宗的乾淨的城裡人。

微信@簡潔明了:小時候家住3樓。某天傍晚我上廁所時,發現地上有一根鞋帶,就彎下腰去撿。剛要碰到時,那鞋帶動了一下。我嚇了一跳,打開燈一看,原來是條小蛇。我害怕得心臟狂跳,轉身就拿起廚房的磨刀石,準備自保。這時外婆來了,我哭著對她說家裡有蛇。外婆看著我手裡的磨刀石,說家裡的蛇不能砸,是老祖宗回來看後輩的。然後她就拿了紙板,包了蛇,帶上我,將蛇放到樓下的草地裡。外婆已經走了十幾年了,這個場景在我腦海裡依舊清晰。我不時會想,外婆,你什麼時候回來看看我呀,哪怕是變成條小蛇也好呀……

感謝有你們這些溫柔的人關注。

原標題:《這一次,是你們給我的感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來認識這位專注一生,只為畫野生動物的藝術家
    2013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十八屆會議決定宣布每年的3月3日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這一天是197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籤署的日子。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已迅速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野生動植物年度活動,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幫助提高人們對許多不同種類野生動植物種群所面臨的挑戰的認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還提醒我們,現今迫切需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犯罪的打擊,這對經濟、環境和社會都有廣泛的影響。在疫情之下,在這個不一樣的假期裡。
  • 書單|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讓我們閱讀自然
    最近,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人類與野生動物,與自然的關係,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3月3日正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聯合國設置這個紀念日,是為了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也為提高公眾意識,使公眾更加深入了解保護野生動植物對於人類的諸多益處提供了一個契機。
  • 書單|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讓我們閱讀自然
    最近,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人類與野生動物,與自然的關係,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3月3日正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聯合國設置這個紀念日,是為了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也為提高公眾意識,使公眾更加深入了解保護野生動植物對於人類的諸多益處提供了一個契機。
  • 2021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已定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
    他們依靠它們來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從食物和住所到能源和藥品,但他們也與這些環境保持著牢固的個人、文化和精神關係。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也是包括森林在內的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水庫的歷史守護者。森林和林地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和資源,從過濾和儲存淡水到確保土壤肥力或調節氣候,對全球經濟和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至關重要。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拒絕野味,保護它們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請轉發
    今天是第7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保護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拒吃野味,拒絕野生動物製品。保護野生動物從我做起。大家都知道,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因為野生動物而起,來自於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貪嘴和捕殺。在今天,我們應該痛定思痛,應該好好想想讓野生動物和人類共存。我們在未經動物們的同意之下就隨意破壞它們的棲息地;在未經它們的同意之下就隨意傷害它們的軀體;在未經它們的同意之下就私自決定它們的死亡。這就是在傷害我們人類,讓我們人類走向毀滅。動物與我們人類一樣,有思想,有感情,也有它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有自由權。
  • 野生動植物的「解碼者」
    ■閱讀提示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行走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終日與野生動植物打交道;他們跨越冬夏,不惜用數年時間去觀察鳥類的飛行軌跡;他們攀巖走壁,只為了尋找一種獨特苔蘚……探尋生物學奧秘、保護瀕危的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拯救大千世界豐富多樣的物種及人類自身,這群人以解碼與護衛自然為使命。
  • CITES、UNDP等機構聯合宣布:紐約帝國大廈為慶祝「世界野生動植物...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剛剛,中國綠髮會收到了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秘書處的致信,獲悉CITES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機構發布了一則聯合新聞稿,為了慶祝很快到來的2020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 今天,跟隨「黑豹」鏡頭看看那些美麗的野生動物
    今天,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為了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聯合國大會於2013年12月20日決定將每年的3月3日設立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因為1973年3月3日,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通過的日子,該公約在確保物種生存免受國際貿易威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野生動植物有固有價值和各種貢獻,包括在生態、遺傳、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及審美等各個方面。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迪慶響古箐迎來滇金絲猴寶寶「庚子一」
    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當天,位於迪慶的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在接受採訪時分享了一個關於滇金絲猴的好消息。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供圖  賴建東說,為了保證滇金絲猴的自然生存狀態不受幹擾,他們不會對小猴的生長進行幹預,更多的是默默地關注著、守護著。
  • 昆明為野生動物撐起保護傘
    來源:昆明日報今天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野生動植物保護問題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從源頭上防範和控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
  • 重慶有多少種野生動植物,你知道嗎?
    你知道重慶有哪些野生動植物嗎? 11月18日,「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及「重慶溼地保護宣傳周」啟動。南川區金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裡,聚集了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者、志願者代表、社會公眾等200餘人,共同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
  • 瀕危野生動物網上叫賣 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
    瀕危野生動物網上叫賣 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何偉傑 馬漢青  2018-05-17 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 何偉傑5月13日,廣州市白雲區同和街道一小區內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蜂猴,引起市民關注。
  • COVID-19如何成為瀕危野生動物的好消息
    探索頻道5月5日報導,得益於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全世界野生動物的販運活動可能即將結束。在發現COVID-19病毒可能是從海鮮市場中傳播出來之後,科學家還發現,被販運的穿山甲可以攜帶與大流行毒株非常相似的冠狀病毒。根據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穿山甲和蝙蝠是唯一被冠狀病毒近親感染的已知哺乳動物。
  • 中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中有升
    本報北京3月3日電(記者嚴冰)今天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天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我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野生植物居群穩定增長。
  • 關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潘多拉魔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物種保護、人類自身健康、野生動物和馴養動物的健康之間,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關係。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全球健康項目主任克裡斯蒂安·沃爾澤(Christian Walzer)說。  是人類自己打開了動物病毒的潘多拉魔盒。世界第三大非法貿易  3月2日,柬埔寨海關破獲了一起走私珍貴動物案,查獲疑似獅骨281公斤。
  • ...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宣判涉案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700...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5月21日,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特大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當庭對11名被告人作出判決。據法官介紹,這些野生保護動物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野生保護動物19隻,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野生保護動物552隻。
  •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
    中國水墨畫家、野生動物攝影師。黑豹生動物保護站站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自然保護主義者。     自幼鍾情自然、酷愛繪畫,6歲拜師學國畫,從師於周懷民、張望、劉峰等眾多名家。出版《李理畫集》《黑豹男孩李理》《野外的心》等書籍。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精讀歷代國畫大師繪畫集用心體會精粹,崇尚自然真情,將對生活、對大自然、對動植物的理解、熱愛及感悟融入筆墨之間。
  •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5周年 記錄400萬遊客的幸福和快樂
    2020年9月30日是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開園5周年,這5年記錄了400萬遊客的幸福和快樂。彈指一揮間,回顧濟野從2015年開園至今,園區裡迴蕩著每個家庭的歡聲和笑語,伴隨著每個孩子們的快樂成長。河馬吃瓜短視頻更是人氣持續高漲,吸引大量粉絲關注,這些網紅明星動物們在線上也牽動著億萬觀眾的心。據悉,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堅守社會責任,致力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全社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更多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同時,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已成為全國首家中國森林認證單位。同時,景區藉助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優著力打造最佳研學遊基地。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人類永遠不應該離開我們的動物兄弟,不能脫離我們的動物大家庭。世界上的所有小朋友都應該一起努力,傳遞動物們的訊息。一直以來,它們都想讓人類聽聽它們的聲音。」發布會現場照片《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由當年年僅10歲的蒂皮創作,攝影師父母阿蘭·德格雷和茜爾維·羅伯特共同拍攝作圖,講述了蒂皮出生在非洲納米比亞,從小跟隨拍攝野生動物的父母在叢林長大,和野生動物朋友親密相處的故事。
  • 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被告人楊某某等人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與生態平衡,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依法應承擔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責任,因此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