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巨大的食草類恐龍-蜥腳龍。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由於它們不經咀嚼的吃下食物所以進化出一條長脖子。
教授馬丁 薩德表示,如此龐大的大型食草恐龍如果真的細嚼慢咽吃食的話,它們進一次餐甚至會用完一天的時間。
【搜狐科學消息】據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學評論日報》上表示,當那些原本可以細細咀嚼食物的食草類哺乳動物進化後,它們會形成一種與以前完全不同的行為舉止,比如大型食草恐龍。科學家們研究表示,一些長頸恐龍是由吃食物不經咀嚼的大型食草恐龍演變而來,諸如那些長脖子,小腦袋的恐龍就是由阿根廷龍等體重達到100噸左右的大型食草恐龍演變而來。
據研究,一頭大象一次進餐時間大約需要18個小時,這麼算來如果一隻大型恐龍要一次吃飽的話就要用上30個小時。這樣,如果大型食草恐龍耐心的咀嚼食物的話,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供他們進餐。這因此就造成大型食草恐龍「狼吞虎咽」的吃食,以便使食物能夠快速抵達胃部,迅速填飽肚子。
細細咀嚼食物的動物與「囫圇吞棗」吃食的動物在外型上差別也 大,例如大象就是一種「細嚼慢咽」吃食的動物,所以它們就長著一個足夠大的頭部,用來「承載」它們咀嚼東西時所需要的顎肌和臼齒。相反,「囫圇吞棗」的大型食草恐龍就長著長長的脖子和小小的頭部。長脖子還可以幫助這些大型食草恐龍在原地就可以夠得到別處的食物。
據波恩大學教授馬丁 薩德(Martin Sander)表示,咀嚼原本就是陸地上食草類哺乳動物必備的本能。據了解,木賊植物(Horsetail)和類似蕨類的植物在史前時期生長的很茂盛,並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主要一部分素食恐龍的主食。但由於木賊植物和類似蕨類的植物中含有對牙齒有害的碳酸鹽成分,因此現在被很少的動物當做食物。這兩類植物之所以可以作為大型食草恐龍的主食,就是因為它們會毫不咀嚼的吞下這些植物,而且蜥腳龍擁有每個月更牙一次的能力。
科學家們十分肯定的表示,就是因為這些食草恐龍巨大的胃部以及強大的新陳代謝能力,才能消化這些不經咀嚼的食物。而且這些食草恐龍還擁有一個類似鳥類的高效率呼吸系統,可以使大量肺泡滲透進它們的體腔以及骨骼內。
雖然科學家們對這些諸如蜥腳龍的巨型食草恐龍究竟怎樣長成如此龐大的身軀還很 惑,但不得不承認,2億年前的這個前所未有的特徵進化結合是進化史上的一個新發現。(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