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臻:縱深推進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 堅定當好社會公平正義維護者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海市法學會 ,作者陳臻

上海市法學會

上海市法學會

▲點擊關註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

陳臻 上海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法治,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十四五」是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法治上海建設,對增強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軟環境、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公安機關作為法治上海建設生力軍,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縱深推進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當好全國法治公安建設的排頭兵,全面助力上海建設法治環境最好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一、依法全力服務保障中心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公安機關要自覺立足「四個放在」的工作基點,進一步放大工作格局,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助力實施「新的三項重大任務」。重大任務發展到哪裡,服務保障就應依法延伸到哪裡。充分發揮部、市合作機製作用,推動更多移民出入境新政落地自貿區新片區,增強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依託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推動四地統一重點刑事案件基本證據標準和公安行政裁量基準,推出更多長三角「全域通辦」事項,用「一把執法標尺」量全域,提供「一視同仁」的公安政務服務。

二是參與構建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必須千方百計依法保護好,充分激發其活力。進一步把準打擊犯罪與保護合法的平衡點,依法慎重適用財產強制措施,保障市場主體正常經營;落實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等違法犯罪,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結合深化「一網通辦」,創新推出更多助商惠企舉措,使其在上海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更好發展。

三是努力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安全有序,是法治環境優劣的重要評價維度。聚焦主責主業,放大智慧公安賦能效應,保持嚴打嚴防嚴管嚴控態勢,持續控發案、多破案、除隱患、降事故,保持社會治安持續向好態勢,推動平安上海建設再上新臺階,讓廣大群眾更多直觀感受「看得到的安全」,確保上海「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二、積極健全公安執法制度體系

法律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與時俱進、因勢利導,才能更好適應時代新變化和治理新要求,為公安機關執法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指引和支撐。

一是推動重點領域立法。上海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高,一些地方的「小問題」在上海就可能成為「大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爭取立法資源,補齊監管盲區短板,破解影響公共安全及城市治理的突出隱患。「十四五」期間,將加強與市人大、政府立法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寵物管理、非機動車安全管理、金融風險防範等一批重點領域立法工作。

二是完善執法辦案規則。執法辦案規則事關法律法規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圍繞偵查打擊及案件辦理的環節流程,進一步嚴密程序設計,細化適用標準,最大限度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努力讓各項執法辦案活動都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與相關司法部門在法治的框架下,就共同關注問題開展研究,凝聚共識、形成機制。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會同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著力提升移送線索證據的轉化質效。

三是豐富警務執法指引。把千變萬化的執法場景具化為流程清晰的行動步驟,讓一線民警在最短時間內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在包含185項執法任務、191個執法場景《一線綜合執法崗位通則》基礎上,結合「十四五」期間工作推進中的執法熱點難點及時增補,動態滿足執法需求,逐步構建現場執法指引標準體系。

三、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公安機關的基本活動是執法活動,必須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作為執法活動的總要求,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斷提高執法公信力。

一是釐清執法權責邊界。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法定職責範圍內的事項,認真履職、及時辦理;對法定職責以外的事項,絕不越位作為,確保執法權力在法定權限範圍內依法運行。2016年以來,市公安局先後出臺了刑事、行政權力和行政責任三個「清單」,今後將按需及時修訂完善,更好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

二是突出執法全程管理。傳統執法監督本質上是抽樣監督、事後監督,發現的問題瑕疵往往已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依託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重塑執法管理形態,逐步把所有執法辦案活動囊括其中,並緊貼辦案流程設置風險預警點,搭建多發執法問題監測模型,努力做到執法問題自動預警、異常數據動態監測、執法質量智能評估,實現執法辦案的全流程、全要素、全環節管理。

三是改進現場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不是粗暴執法、機械執法,最佳效果是讓人心服口服。教育引導全警進一步把準敢於執法與善於執法的關係,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實現法理情統一,讓當事人和周邊群眾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從內心深處尊崇法律、尊重民警。

四、深度融入基層依法治理格局

廣大街鎮、社區,是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本一環。廣大公安派出所紮根基層,社區民警大多兼任居村委副書記或綜治站副站長。要發揮公安獨特優勢,更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基層治理,在法治軌道內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地區和諧。

一是厚植群眾守法氛圍。知法懂法群眾越多,法治建設根基越深厚。嚴格落實公安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在日常走訪、警情通報中做好釋法說理,用執法實踐典型案例劃出「底線」「紅線」,培育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行事守法的行動自覺。

二是推動基層依法自治。基層治理的力量來自群眾,智慧藏於群眾。堅持網上網下相結合,結合居(村)黨組織「組團式」聯繫群眾工作,廣泛發動群眾在法律框架下參與制定自治議事規則和公約,在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中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共建平安。

三是推進風險依責響應。城市治理越往基層走,處置事項越繁雜,僅靠個別部門兜底既忙不過來、也做不專業。全市正在大力推進「一網統管」,隨著相關專業力量及其輔助力量下沉網格,構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工作格局條件更為成熟,對各類風險隱患信息,應在試點基礎上,推廣城運系統全量分流機制,同步推動各街鎮組建全天候應急響應隊伍,更快更好地處理風險隱患,條件成熟後形成法規規範,保障常態化有效實施。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

原標題:《陳臻:縱深推進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 堅定當好社會公平正義維護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任務,是加強新時代法治建設的方向和目標。
  •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公平性、正義性,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 《人民公安報》報導:舉旗定向!引領法治中國航船劈波斬浪
    甘肅省蘭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王立朝認為,公安機關作為國家重要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者、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社會主義法治的捍衛者。「湖北公安機關將把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當作重要政治任務,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重要訓詞精神結合起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努力當好法治建設的生力軍。」
  • 引領法治中國航船劈波斬浪
    甘肅省蘭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王立朝認為,公安機關作為國家重要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者、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社會主義法治的捍衛者。「湖北公安機關將把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當作重要政治任務,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重要訓詞精神結合起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努力當好法治建設的生力軍。」
  • 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社會建設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綱要》將「保障人民權利」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原則,將「加強權利保護」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的五大重點工作之一。在保障公民參與權方面,提出健全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機制。
  • 引領法治中國航船劈波斬浪
    甘肅省蘭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王立朝認為,公安機關作為國家重要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者、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社會主義法治的捍衛者。「湖北公安機關將把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當作重要政治任務,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重要訓詞精神結合起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努力當好法治建設的生力軍。」
  • 堅持「三個相統一」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將「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列入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踐行司法為民理念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讓群眾帶著更多的法治獲得感...
    人民網北京1月19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19日與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代表座談時,勉勵廣大司法行政幹警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司法為民理念,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20-11-26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中國守護公平正義之光
    法治是凝聚社會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蹄疾步穩、成效斐然。  5年來,立法、執法、司法等法治領域分別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進展?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平競爭法治觀
    本文主要聚焦習近平法治思想關於市場公平競爭及其競爭法治的闡釋——公平競爭法治觀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將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深化改革緊密聯繫起來、與全面深化改革聯繫最為密切的部分,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際出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把握法治建設規律,是新時代指導我國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方法論,也是指導我國實現競爭性發展轉型和加強市場法治建設的行動指南。
  • 黃文藝: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建議》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建設新徵程的任務書,是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綱領。他說,黨中央近日又召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何保證公平正義?
    一 法治建設顯成效   法官,在人們印象中大都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手握法槌定分止爭。然而,有那麼一群法官需要時常走出法院大樓,背著國徽去開庭。在高山峽谷、雪原草地、田間地頭、海島漁村,都能看到他們主持正義的身影。這些基層法官身後的國徽,彰顯的是法治的尊嚴和公平,映照的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點滴進步和成效。
  • 以共建共享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摘要】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公平正義與共建共享在發展倫理學和詞意生態圈上包含著豐富的道德意蘊,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以共建共享推進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治理的根本追求和必然選擇,也是公平正義回應經濟公平、空間正義和司法公正的現實選擇。
  • ...好榜樣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踐行司法為民理念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19日與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代表座談時,勉勵廣大司法行政幹警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司法為民理念,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中國法學會發布《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9)》
    內容包括前言,關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和監督工作,關於政法領域改革,關於依法行政,關於審判、檢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關於人權法治保障,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關於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關於法治宣傳、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關於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結束語和附錄等12個部分。報告指出,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 法治建設需要「關鍵少數」帶好頭
    憲法是法治的基礎,是法治精神的集中體現,執政興國、社會發展、百姓福祉都離不開法治的支撐和保障。戰國時期韓非子有句名言:「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 公安機關「五個必須」:始終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公安工作的生命線
    11月30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機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精神的有關情況。二是必須忠誠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大力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平安中國建設「升級版」。
  • 以法治保障公平正義 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委員們一致認為,兩高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巨大優勢,旗幟鮮明講政治、順應人民新期待,彰顯法治公平正義。編纂民法典有利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