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號(珞思影視研究組)
「35張新鮮的面孔,105道用心烹飪的美味。把廚房交給男人,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做飯。」8月6日晚,湖南衛視原創美食少年先鋒成長試煉記節目《鮮廚100》正式收官,創下12連冠的收視佳績,冠軍馮偉和人氣選手卡斯柏、李子峰、蔡成在《中餐廳》第四季組成「鮮廚F4」,繼續佔領廚房,捧上佳餚。
作為各大平臺搶佔市場的利器,「美食+」模式下的節目已成為市場主流,或與旅行結合,或與明星情感相交,爭相去做觀眾的「下飯標配」,競爭日趨白熱化。《鮮廚100》何以從中脫穎而出?復盤這一季不難發現,制勝法寶都藏在了節目名稱裡。
探索美食綜藝的無限可能
多維度提「鮮」
「民以食為天。」作為螢屏的常青款綜藝,美食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從棚內到戶外,從展示廚藝到融合旅遊、競技、情感、人文等多種元素,「美食+」時代的競爭日趨激烈。憑藉收視12連冠的傲人成績,《鮮廚100》在美食綜藝紅海中成功突圍,回望這一季,探索無限可能、多維度提「鮮」是節目的制勝法寶。
一是面孔鮮明。《鮮廚100》喊出「把廚房交給男人」的響亮口號,顛覆女人「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傳統,以準確而獨特的定位填補市場空白。節目中輪番登場的「鮮廚」們身份多元,既有偶像訓練生、藝人,也有美食界的KOL,甚至還有特種兵,再加上他們帥氣的外形和出眾的氣質,一擊即中萬千女性觀眾的少女心。
帥氣的「鮮廚」們
二是形式新鮮。作為《中餐廳》的衍生節目,《鮮廚100》目標明確——選出《中餐廳》第四季的「合伙人」。「人格魅力、廚藝了得、形象氣質佳」,正如總決賽上秦海璐給出的冠軍標準,也是《鮮廚100》的挑選準則。這其中,「人格魅力」元素納入考核範圍,將節目與傳統廚藝拼比區分開來。同時,「鮮廚推薦官」和「姐姐品鮮團」設計巧妙,一個跨越時尚、音樂、主持、表演藝術和烹飪五界,一個由100位眼光挑剔的女性組成,他們對美食、對鮮廚不同視角的品鑑,形成多角度的人物關係,讓節目擁有更豐滿的內容和更充沛的情感。
鮮廚推薦官
姐姐品鮮團
三是互動鮮活。「食慾是人們最易勾起也最深刻的欲望。」美食綜藝自帶天然的社交元素,挑動味蕾的食物總能輕易製造話題,更何況是一群養眼的鮮廚在掌勺。《鮮廚100》在互動性上大膽創新,「姐姐品鮮團」發送實時彈幕到大屏幕,與鮮廚選手進行實時互動,把「集美」們的內心聲音打上公屏,有趣又生動,貢獻了活色生香的話題與熱度。
提倡年輕時尚的美食景觀
用創意下「廚」
現如今,年輕的主力消費人群擁有越來越豐富多元的新型生活觀,對於美食的喜好也是一樣,他們偏好新奇與個性,注重品質與養生。在推選直通《中餐廳4》合伙人這條主線中,《鮮廚100》呈現了一幅美食年輕化的新景觀。
傳統川菜、火鍋、精緻西餐、日式料理等菜品樣式輪番亮相,卻不拘泥固有菜系和傳統,反以大膽和創新來徵服「鮮廚推薦官」「姐姐品鮮團」的味蕾。比如冬陽君的腦洞食譜「泡麵排骨」,取材極為簡單,卻將一道平平無奇的家常菜做出了別具一格的味道。擅長借鑑動漫元素的餘崇鑑,完美復刻《中華小當家》裡的「神秘鍋巴」料理,破次元壁式的廚藝和想法令人嘖嘖稱奇。義大利名菜羅西尼牛排與中國特色的梅乾菜,看似不搭的兩種食材由「外國鮮廚」廣坦巧妙搭配,碰撞出中西合璧的獨特美味。
「神秘鍋巴」料理衝破次元壁
「我們不僅僅要關注菜好不好吃或怎麼做,我們還會從中去發現他們每個人對美食的看法和不同的觀點。」就像「鮮廚推薦官」趙胤胤所言,《鮮廚100》試圖挖掘美食背後的文化內涵,鮮廚們對於美食的理解,以及從美食發散到生活中的理念。比如鮮廚添飯低溫慢煮的雞胸肉,引發分子料理法和普通油煎法的battle,「鮮廚推薦官」劉宇寧大膽質疑小心求證,你來我往中既科普了分子料理,又提倡了健康的生活理念;而推薦官和鮮廚們搭檔,一起到食材發源地去探尋美食,採擷最純粹的野生美味,探訪最地道的人間煙火,則實現了美食文化外延的擴展。
獲得美食之外的多元體驗
情感值「100」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美食即人生,《鮮廚100》不局限於美食,而是在「廚藝比拼」與「鮮廚成長」的雙線並行下,衍生出更深層次的情感價值觀、生活價值觀的探討,讓觀眾能夠從中獲得美食之外的多元體驗。
卡斯柏初登場時是「廚房小白」,做飯好比打「迷蹤拳」,被推薦官們評價「別說底層邏輯了,哪一層邏輯都沒有」,如今他也能在廚房揮灑自如,做出可口又可樂的飯菜。法餐廚師廣坦在探索與進階中,實現從西餐到中餐的跨越,如今西餐的錦上添花已成為他的招牌。特種兵馮偉堅韌、謙遜,他曾止步舞臺,復活賽後以更好的狀態歸來並一舉拿下冠軍,他的身上有年輕人不放棄的精神。在一次次試煉中獲得成長,何嘗不是奮鬥人生的寫照?將觀眾帶入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鮮廚100》最溫暖的共情。
卡斯柏廚藝進展神速
食物的溫度,也是生活的溫度,更是人心的溫度。李子峰復刻家鄉名菜永州血鴨,搭配親手釀製的桂花,精心烹製的菜裡有家鄉的味道;利晴天做紅蟳米糕,想起從小待在爺爺奶奶身邊,耳濡目染下學會並愛上了做菜;陳燁林道出年輕人通過美食治癒內心的表達方式,「每次做飯時候我都可以忘記煩惱,任何不開心的事都會消失。」用烹飪表達愛,為家人下廚;享受烹飪的樂趣,為愛人下廚;美食的傳承離不開廚師,為文化下廚……《鮮廚100》每道菜的背後都有一份信念,讓觀眾在柴米油鹽中得到治癒和撫慰。
每一次烹飪都很花心思
監製夏青用「充滿快樂、溫情、美食和驚喜的透鮮的節目」來定義《鮮廚100》,其實一語道出了「美食+」的概念。如同總決賽終極PK的套餐——「簡而精」「輕而美」,「美食+」不僅僅是與某一種模式的結合,更是與美食背後的生活、故事、情感產生交集,去對話、去傾聽、去感受,幸福感自然就能從舌尖傳遞到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