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從江蘇保護長江經濟帶做法看貴州的實踐

2021-01-08 瀟湘晨報

貴州,長江流域面積11.57平方千米,肩負著築牢上遊生態屏障的責任使命。

江流奔騰浩浩湯湯歷經數千裡,來到了下遊的江蘇。

江蘇,830公裡的岸線距離,一片富庶之鄉。

上遊江水越過崇山峻岭與下遊相遇,兩座城市因長江而產生聯繫,一同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砸籠換綠」 的江蘇做法

近日,由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與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組成的聯合考察採訪團來到江蘇,共同見證江蘇在長江大保護上做出的努力。

看著眼前的壯闊長江之景,採訪團成員在感受這良好生態的同時,不時發出感慨:「長江終於恢復到了以前的模樣。」

過去,「重化圍江」讓長江流域江蘇段百姓苦不堪言。「長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是他們心中最真實的寫照。

還江於民,還景於民。近年來,江蘇秉持「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騰退沿江落後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推進長江大保護。

南京市投入150多億元,堅決淘汰落後產業,提升落後產能,同時引進發展「高端產業、綠色產業」,全力構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為特徵的現代產業體系。

常州市作為長江下遊岸線最短的城市,為破解「化工圍江」,專門成立了長江大保護專班,從「停、轉、拆、綠、提」五個方面行動,助力沿江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素有「江海交匯第一灣」之稱的張家港,則圍繞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逐步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以及現代物流、專業市場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邁進。

南通市則統籌推進沿江地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幾年間,五山地區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裡,初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溼地、水體層次互生的生態體系,有效促進了長江岸線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建成了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態修復完成部分區域已免費向百姓開放。

生態要保護,同時也要考量經濟發展,二者不可偏廢。沿江城市紛紛「砸籠換綠」,完成了生態修復,促進了綠色發展。

「築牢屏障」的貴州行動

江蘇有江蘇的「打法」,貴州也不斷為長江保護貢獻「貴州智慧」。

近年來,貴州始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時刻繃緊生態環境保護這根生命弦,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推進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森林資源總量實現快速增長。截止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59.95%,位居全國前列。

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溼地保護修複製度,著力實施溼地保護、退耕還溼、退田(圩)還湖、生態補水等保護和修復工程,改善河湖、溼地生態狀況。截止目前,全省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到III類及以上比例達98.0%,地表水國控斷面劣Ⅴ類水體全部消除。

取締網箱養殖3.35萬畝,投入補助經費17.93億元, 實現了全省全流域零網箱、全流域禁投餌,網箱養殖汙染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截至今年8月,天然水域範圍內所有漁船全面實現退捕,兩千餘名漁民轉產上岸,轉產就業率100%。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貴州生態保護在全國已實現多個「率先」——

率先提出「以渣定產」,倒逼磷礦企業綠色轉型、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率先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生態文明促進條例、率先將河長制納入水資源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

今年11月,貴州30項生態環保工作經驗、改革舉措得到國家推廣。

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貴州始終秉承著保護長江上遊流域生態安全的職責與使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治理重點工作取得突出實效,交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江蘇經驗帶來的啟示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貴州作為長江經濟帶西部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保護、修複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可作為西部省份,貴州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無疑與沿海還存在著差距,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任重道遠。

見賢思齊,江蘇經驗或許能夠給我們啟示。

南京市棲霞區區委書記黎輝坦言,幾年前大刀闊斧的「騰挪」,的確讓人擔心經濟會出現斷崖式下滑,可棲霞區的經濟增長非但沒有失速,反而實現了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顯著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十二五」末的不足百億元到2019年的148億元,年均增長近10%。這些都得益於該地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引進、培植符合地區功能定位、產業規劃的新型業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南通五山區狼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成賓則表示,曾經受到工業汙染的環境如今成為了令人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得益於生態修復過後,城市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合理布局,使經濟發展質量得益提高的同時,人民生活品質也得以提升。

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對於貴州而言,要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選擇適應當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因地制宜探尋適合當地綠色發展的「貴州方案」。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曾經,「先汙染後治理」的慣性思維讓長江「遍布傷痕」,如今,綠色GDP已成為了長江沿線一致的追求。

滾滾流淌的長江水,正在奔湧而至之間再現兩岸蔥綠的壯闊發展之景。

來源:天眼新聞

【來源:貴州省生態環境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他山之石】提案工作創新實踐
    【他山之石】提案工作創新實踐 2020-12-2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江蘇實踐系列報導①丨揚子江畔,渚清沙...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重慶、武漢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以來,江蘇上下深刻認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指向,全面落實「五個關係」的系統性要求,發展理念、發展導向、發展思路、工作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長江江蘇段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 三峽集團奮力書寫共抓長江大保護時代答卷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要求,「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三年來,三峽集團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抓大保護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引,服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始終堅持科學治水理念,全面深入拓展共抓格局,著力構建「建成運營一批、開工建設一批、謀劃儲備一批」業務布局,持續探索實踐新模式新機制,努力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共抓大保護工作早見成效。
  • 讓長江之歌更加嘹亮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雲帆貴州,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流域面積11.57萬平方千米,山高谷深風景優美。江蘇,長江下遊經濟強省,830公裡岸線綿延,江寬水闊富庶繁華。11月22日至24日,「大江奔流 攜手共進——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新華日報、貴州日報等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採訪團圍繞「最美岸線行、保護濱江行、最美江灣行、綠色園區行」四條主線,走訪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全方位體驗江蘇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做出的努力,探尋「共抓大保護」的「江蘇密碼」。
  • 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高度,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先後在重慶、武漢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最高檢舉行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如何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更精準、優質的檢察產品,是我們肩負的重大時代使命。最高檢舉辦長江檢察論壇,就是為了搭建一個常態化的協作平臺,指導長江沿線11省市檢察機關共同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解決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難題,進一步找準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立足點、著力點、關鍵點,堅持問題導向,努力擔當作為,一年接著一年幹,一年更比一年好。
  • 「海報集錦」黔蘇皖湘川滇6省代表委員暢談長江經濟帶保護與發展...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的總規矩,要求長江經濟帶要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
  • 長江經濟帶為什麼這麼牛?因為有最先進的製造、最火風投、最佳網紅...
    文 | 蘇詩喬流程編輯 | 丁之淼11月14日,最高領導人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繼2016年首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後,第三次舉辦該會議。飛魚財經關注到會上的用詞,包括:「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等,可以說給長江經濟帶的「定位」和「期望」相當的高。
  • 前車之鑑與他山之石
    雖然從城市化的背景和收縮的原因來看,國內外城市明顯不同,但是,國外的案例,或可作為前車之鑑,或可成為他山之石。汽車城的衰敗20世紀70年代初,城市郊區化浪潮席捲全美,人口流失的危機猶如陰雲般籠罩在汽車城底特律上空。此時,底特律城區人口已從20世紀50年代初高峰期的近200萬縮減到了95萬。城區工業衰敗是底特律人口流失的主因。
  • 助力脫貧好物直播,《從長江的盡頭回家》走進多彩貴州
    今晚20:00 ,   助力脫貧|貴州好物直播專場,   江蘇衛視快手直播間&   達人李宣卓(酒仙)直播間,   龔琳娜X彭宇X謝安然X李宣卓   就等你來!挖掘好物!,以長江流域脫貧攻堅和奮力奪取全面小康實踐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探訪節目《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將於10月起每周五黃金檔在江蘇衛視播出。
  • 「兒女」協力,奏響「和弦」——長江大保護這5年
    1月5日,由湖北之聲、江蘇新聞廣播、重慶之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製作的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對話長江 看見中國》播出,四省市5年來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成績單」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快手平臺、湖北廣電長江雲、重慶廣電第一眼、荔枝新聞、大藍鯨、話匣子等平臺同步呈現。
  • 問策長江經濟帶③:江蘇抓好「壓倒性任務」的制度保障
    ,比如《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關於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突破實施方案》《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每份政府文件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治理行動。
  • 專家縱論當前制約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熱點、難點、痛點
    編者按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領導提出,要圍繞當前制約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摸清真實情況,找準問題癥結,提出應對之策。長江產經研究院組織學習領導重要講話精神,分析當前制約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癥結與應對之策。
  •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
    五年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和韓正副總理重要批示要求,按照領導小組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轉折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 水潤江蘇 江韻流芳——勠力書寫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數據顯示,去年江蘇GDP達9.96萬億元,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  綠色生活加速深入人心。記者在鎮江世業洲看到,這個江中小島綠樹蔥蘢、繁花似錦,已建成百餘公裡、覆蓋全島的汙水管網體系,所有旱廁實現生態化改造,杜絕生活汙水直排長江。  「對於經濟大省江蘇來說,化工企業不能簡單一關了之,關鍵是要實現產業轉型的綠色蛻變。
  • 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加強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努力向黨中央和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優異的共抓大保護江西答卷。
  • ...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給長江經濟帶全方位立體化...
    12月11日,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肖瑋在會上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為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省市檢察機關開展相關辦案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引。
  • 這次,江蘇「雙子星」要組最佳CP
    作為同樣躋身「萬億俱樂部」的明星城市,南京、蘇州是江蘇夜空中最耀眼的「雙子星」。5月7日至8日,蘇州市黨政代表團專程赴南京「串門」,看發展亮點,學工作經驗,謀合作領域,商共贏大計。「雙子星」的公開互動,傳遞出怎樣的信息?
  • 守底線走新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貴州實踐」
    通過荒山退耕還林、營造方竹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老百姓依靠方竹產業致富。圖為筍農採收方竹筍。張維 攝 桐梓實踐,只是貴州「靠山吃山」的一個轉變。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可用來承載產業和人口的平地很少,土地資源十分稀缺。怎麼辦?貴州選擇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重點發展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並成立12個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每個產業都有一位省領導領銜。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發展合適的產業,貴州讓綠水青山生出「效益」。
  • 江蘇打造綠色產業帶 再現「春江花月夜」美好景象
    「我市去年出臺規劃,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長江兩岸造林綠化2000畝。」鎮江市發改委長江經濟帶發展處處長陳浩說。今年5月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省領導指出,長江江蘇段的「病」雖然輕了但遠沒有治好,正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依然任重道遠。     使命在心,責任在肩。我省正精心繪製一幅「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長江大保護藍圖。「長江(江蘇段)生態保護修復和『江河碧空』專項行動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