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興燈籠

2021-01-11 三聯生活周刊
西興燈籠 2014-03-10 14:45 作者:周夏瑩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27期

民國《蕭山縣誌稿》中有載:"燈籠,西興相近各村婦女皆以此為生,有廣殼、香圓、單絲、雙絲、方圓、大小便行諸品,通銷全省。"

小巷幽深,黛瓦青磚,大紅燈籠高掛牆椽;朗月高照,長街溢彩,佳人佇立燈火闌珊處;煙雨朦朧,油紙傘下,書生秉燭而遊,迤邐行來……在很多人對於江南風情的想像中,都少不了一盞紙燈籠,火光搖曳出風情無限。

這天,西興古鎮下了今年冬天以來的第一場雪。"煙波盡處一點白,應是西陵古驛臺。"在元宵節五天前的這場大雪中,我們走進了這個運河畔的古鎮,也走進它那大紅燈籠高高掛、"魚龍來啖半江燈"的一頁舊夢。

西陵渡口

西興地處錢塘江南岸,古稱固陵、西陵,是全長250公裡的浙東古運河的起點。

西陵是千年古渡,錢塘潮是萬年潮湧,這裡曾上演不少傳唱千古的悲情戲碼。《吳越春秋》載,公元前493年,越國勾踐兵敗向吳國夫差俯首稱臣,"與大夫種、範蠡入臣於吳,群臣皆送至浙江之濱,臨水祖道,軍陣固陵。"勾踐在吳國為奴時,啖糞驗疾,受盡屈辱,二十餘年後又"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逆轉收場。西陵古渡邊的這一出君臣別離,比起荊軻刺秦前的易水之別,還多了幾分悲壯高亢。

西興水陸交通便利,設渡置驛後,成了商旅重鎮。據說西興鼎盛時期,商販雲集,坊肆櫛比,不過二裡長的老街,就有七十二爿半過塘行。塘是堤岸,過塘行是建在水陸碼頭附近承辦貨物過塘的商行。晚清來又山詩曰:"上船下船西陵渡,前纖後纖官道路。子夜人家寂靜時,大叫一聲'靠塘去'!"可見當時西興過塘行是日夜營業的。

自兩宋時期取消宵禁後,城市歌舞昇平晝夜不息,夜間照明工具便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據《蕭山縣誌》記載,西興燈籠始於南宋(公元950年左右),當時宮廷所用燈籠均出自西興。一直到建國前後,西興街上仍有七家燈籠鋪,從塔弄開始到日船埠頭,分別是陳英記、王文盛、王鈺鈿、華良記、吳文裕、傅興記、詹炳文。此外,還有為燈籠製作和收購如燈籠木底盤、鐵絲芯架等配件的多家店鋪。

舊時西興不少鄉民,會趁冬季外出開辦季節性燈籠店。大約是農曆十月開始,手藝人帶上一兩千個燈籠殼子及相應材料,到淳安、建德、蘭溪、湖州等地,為當地人做過年用的燈籠,生意紅火時大年夜回家,也有人忙過了元宵節才回來。

民國以後西風東漸,陸上交通系統逐步完善,運河失去了原本的主導地位,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電燈,燈籠、過塘行也就隨著西興老街一起,無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

老街舊夢

如今的西興老街被新街切成了東西兩段。老街兩邊的院落有不少是晚清的遺存,隔出一條不過兩米的巷弄,人們持傘走過,靜悄悄的,雪也似乎屏聲息氣,落下來,暈開去。

老街上經營字畫古玩店的陳先生,正在嘀咕老街修繕工程,政府說要修出江南水鄉的昔日風貌,卻還是沒能做到修舊如舊。新粉刷的白牆和陳舊的老宅摻雜著,有著馬賽克般無序的視感,老街上空蜘蛛網般糾纏在一起的電線,也不斷地攪亂著人們的視線,老街的韻味被時光無情地淡化了。唯有那飄在矮矮屋簷邊的一串串紅燈籠,還依稀搖曳出幾分舊時風韻。

雪有些大了,燈籠上積了些雪。這些燈籠不是隨常見到的尼龍質地、鋼絲骨架,甚至沒那麼豔麗的紅,竹篾燈殼接近於圓柱體,而非我們司空見慣的橢球狀。桃花紙面塗了清漆,不懼雨雪,年前掛上後能一直捱到元宵節後取下。燈籠三枚成一串,人從下方望進去,會看見紙殼內的一枚節能燈泡,蜿蜒而上的一截電線匯入老街深處無盡的線網中。

老街冷冷清清,許多店鋪沒正式開張,門扉都是合上的。我們向著陳先生指點的方向去找燈籠鋪子,卻沒有一絲收穫。問了行人才知道,這裡的燈籠鋪早已關了。在居民的描述下,我們得知,若是早些年來,這兒鋪子裡頭,會坐著一位用細竹篾編燈籠殼的銀髮老太太,雙手靈巧,翻飛自如,仿佛蝶兒翩躚飛舞。

而如今高掛在老街上的這一千多盞紅燈籠,都出自老街西南五公裡開外的馬湖村。

竹編燈籠

馬湖村因南邊的白馬湖而得名。我們在周邊新興工業園區裡打轉了好久,才找到了村子的入口。50歲的蔡鳳仙冒雪出來迎接我們。

蔡鳳仙是編燈籠竹殼的高手,曾在村裡的編燈籠大賽上拿過冠軍。一個中型燈籠需要39根或41根竹篾子,她10到15分鐘就可以編完一個。細長的竹篾叫人眼花繚亂,她編制燈殼時卻全憑手感,"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可以一邊和人談笑風生,一邊分編篾絲照常無誤。

西興多竹園,所栽的淡竹、槓竹,節長、肉厚、杆細、質韌,是製作燈籠骨架的好材料。西興燈籠竹殼,一般都由家裡的女勞動力手工完成。現在,馬湖村裡像她這樣會編燈籠殼的婦女有幾十位,每人一天能編出40到50個。民國《蕭山縣誌稿》中有載:"燈籠,西興相近各村婦女皆以此為生,有廣殼、香圓、單絲、雙絲、方圓、大小便行諸品,通銷全省。"

這裡的"廣殼"、"香圓"等詞,指的是燈籠的型號。最大的大樣直徑達1公尺,已很久沒人用了;二樣、三樣,即廣殼,做龍鳳燈,一般掛在廟門口和衙門門口;四樣如臉盆大小,用於寺廟;八寸底盤加固,做工精細,用來做子孫燈;比八寸略小的高口,日常照明用,或喪事人家用;而更小的香圓是給小孩子做玩具的;便行最廉價,竹絲芯架,製作粗糙,殼上紅筆草寫"福字",人們日常照明所用……如此款式各異,應用廣泛,不一而足。

蔡鳳仙將我們引至一個小院落,右邊的二層小樓牆面上寫了碩大一個"拆"字,已然圮毀了。左邊的倉庫則掛滿了燈籠,有白色未塗油的,也有紅色完成品,上百個燈籠被杆子從中橫穿而過,頗為壯觀。角落還碼放著好些木底盤和綑紮在一起的竹燈殼。

沒過多久,蔡雪安趕來了。他是蔡鳳仙的三伯,擅長糊燈籠,已經71歲,是如今西興燈籠匠人裡最年長的一位。而這個屯燈籠的倉庫兼工作室,是蔡雪安遷往外地的侄子留下的。

說話間,他開始了糊紙燈籠。先修剪燈殼,去掉毛刺,然後在殼上來來回回地刷幾遍自製的麵粉漿糊,再拿出薄而韌的桃花紙,貼著燈籠包起來,來回刷幾下刷子,桃花紙就服帖地在燈籠殼子上安了家。隨後,將這些燈籠進行晾曬。不比夏天在室外曬燈籠,太陽底下幾個小時就幹了,冬春雨雪霏霏,燈籠經常半個月都幹不了。燈籠晾乾後,套上木頭底盤、鐵絲芯架,一個完整的西興竹製紙糊燈籠就出爐了。

這樣的燈籠,蔡雪安一天能糊七八十個,狀態好的話甚至能糊上百個。過年前他做的小燈籠還配上了一根帶鉤頭的提燈杆,很受家裡孩子們的歡迎。

最後的燈籠匠

蔡雪安告訴我們,過去還有一種紗燈,殼子外面不是糊紙,而是貼上一層產於湖州雙林鎮的蠶絲細紗,然後沾上一層用海藻(行內人稱"白膠")煮成的膠水,晾乾後的燈籠透明度比桃花紙糊的還要好。白膠要上兩次以增加牢度,而如果要貼字,則字外再塗一層油。可惜如今雙林紗很難買到,會做這種紗燈的手藝人陸續離世,紗燈的製作自然也難以為繼了。

西興竹編燈籠的製作,還要在殼子上彩繪龍鳳,或者剪貼姓氏,最簡單的照明用燈籠也會寫上福字。蔡雪安從家中翻出一本字帖,裡頭夾著一枚枚他收藏的姓氏剪紙。他說舊時姑娘出嫁,送嫁隊伍的前後,一定會有人提著紙燈籠。花轎的轎槓上,也會掛上燈籠。燈籠上貼的就是夫家姓氏的剪紙。

此外,舊習俗裡最常見的就是寫上堂號。堂號是舊時名門望族的稱號,表明了祖上功勳業績或是家中科舉功名。比如馬湖孫姓堂號叫"映雪",是據六朝時期孫康家貧映雪以讀書的典故而來。每逢節慶,門前掛起書寫有堂號的大紅燈籠,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光榮歷史。

蔡雪安退休之前是個鐵路工人,做燈籠屬於半路出家。而在他之前的老匠人們一般都從小學藝,有些甚至是出自"燈籠世家"。蔡雪安自認功底不夠,因此也在學習繪畫。因為是馬年,他在燈籠上信筆畫了一匹馬,畫完馬腿後不滿意,笑著說:"畫得像狗了。"

村裡原本燈籠畫工最為精湛的,是一位叫俞梧泉的老人。俞梧泉14歲就拜師學藝,有著將近70年的製作燈籠手藝,是浙江非遺技藝西興燈籠的傳承人之一。他能嫻熟地畫出龍鳳,筆法細膩頗有大家風範,此外還精通剪紙,能剪出繁體字。可惜這位"燈籠俞"年前剛剛離世,我們去老人家裡探訪,也沒見到遺孀。

舊報導裡,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認為,西興老街堪與西塘周莊烏鎮媲美。而作為這個古鎮文化中熠熠生輝的一顆明珠,隨著俞梧泉這最後一位手工燈籠製作傳承人的去世,西興燈籠走到了失傳的邊緣。西興街道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目前這個省級非遺項目還沒有找到它新的繼承者。這盞燈籠能不能傳下去,還是個未知數。

離開馬湖村時,漫天飛雪仍沒有停止的跡象。無盡的雪花紛紛揚揚飄入村中池塘。雪,落了又融。而蔡雪安說,等我們來年回來看,他燈籠上的畫技會更加進步的。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公園路西社區開展手工製作燈籠活動
    中國甘肅網1月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燈籠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也是喜慶吉祥的象徵。為弘揚和推廣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2021年1月4日上午,公園路西社區開展了既動手又動腦的手工燈籠製作活動。
  • 散文丨鮮紅的燈籠掛起來/尹燕忠
    尹燕忠散文系列 《大紅燈籠高高掛》 作者:尹燕忠 一到春節,中國的大中小城市乃至於到鄉村都時興掛大紅燈籠。有的娶媳婦的也興掛大紅燈籠,那是別有一番新景象。你看吧,大街小巷,紅紅的大門對子上門坎下,一邊掛個大紅燈籠,紅紅火火分外通明耀眼,一派喜慶氣象,令人心情愉悅。 不過話說回來,燈的形式在隨著時代而花樣翻新,與時俱進,過去的燈多數為宮燈,大約六七十公分,那時鄉村沒通電,都是點燃蠟燭,也有點汽油煤油的,那樣的宮燈有些古典味道兒。那《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中不是也掛紅燈籠猜燈謎嗎?那些才男靚女們可真夠雅氣的。
  • 黨報熱線進社區丨公園路西社區開展手工製作燈籠活動
    燈籠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也是喜慶吉祥的象徵。為弘揚和推廣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2021 年 1 月 4 日上午,公園路西社區開展了既動手又動腦的手工燈籠製作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發放完製作燈籠的材料:剪刀、木棒、紅紙、雙面膠、膠棒、剪紙等,接著講解燈籠的起源、種類,及燈籠的製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大家便專心致志操作起來。先是用大小不同的木棒連接成骨架支撐好,把紅紙進行粘貼對接,再用剪刀把剪紙裁剪好貼在燈籠上,最後用木棒和小紅繩連接在燈籠口上方。整個製作過程在大家的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下完成的。
  • 杭州西興互通最快國慶通車 走三橋可以鬆口氣
    蕭山機場公路西興互通段示意圖。昨天,從杭州市交通局傳來消息,蕭山機場公路高架橋部分預計在明年5月通車。不過,記者從蕭山機場公路西興互通建設指揮部了解到,該項目上層高架的主體結構已經全部完工,預計最快在國慶節,江南大道、風情大道上下錢江三橋部分就能通車了。杭州錢江三橋南一直是杭城一大堵點。蕭山機場公路建成後,將在很大程度上地解決這裡的擁堵難題。但工程自去年封閉施工以來,杭州錢江三橋南只剩濱盛路上下匝道可以通行,車流量遠超飽和量,三橋上下匝道經常要等上兩三個紅綠燈。
  • 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 ---區婦聯主席陳燕一行到西興、龍蟠調研
    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 -----區婦聯主席陳燕一行到西興、龍蟠調研 2020-12-18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市景觀細梳妝 燈籠高掛迎新年
    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的「光明使者」正在懸掛大紅的定製燈籠。中國風的大紅燈籠,為寒冬裡的古城增添了暖意和新春的喜慶。市路燈管理處工程施工所班長朱海峰介紹,原本在長江路的部分路段已經懸掛安裝了定製燈籠,此次是針對長江路西起潤州路、東至中山北路的路段新裝定製燈籠。「我們8點多進場的,每一對定製燈籠的安裝時間在20分鐘左右。」
  • 香港多家店鋪售賣盜版燈籠及玩具 魚目混珠騙顧客
    香港多家店鋪售賣盜版燈籠及玩具 魚目混珠騙顧客  【解說】時至中秋佳節,香港市場上出現了一系列偽劣節日用品。香港海關於9月6日在全港各區進行掃蕩侵權燈籠突擊行動,在商標及版權持有人的協助下,香港海關搗破9個零售店鋪及攤檔,檢獲約1400件懷疑侵權燈籠、玩具和文具,總值約48000港元,幷拘捕5男7女,包括5名售貨員及7名店主,被捕人士已經保釋候查。
  • 陰陽師燈籠鬼哪裡多? 燈籠鬼速刷方法
    在陰陽師的懸賞封印中,燈籠鬼是最為常見的,但是沒有式神挑戰,所以我們就需要知道可以在那裡找到最多的燈籠鬼,想知道哪裡多嗎?燈籠鬼分布介紹,如下劇情: 第1章 天邪鬼綠1:燈籠鬼x2(普通難度) 提燈小僧2:燈籠鬼x2 第2章 盜墓小鬼2:燈籠鬼x2 寄生魂1:燈籠鬼x2 第3章 赤舌1:燈籠鬼x1 兵俑2:燈籠鬼x1 第5章 首領:燈籠鬼x1 第6章 燈籠鬼:燈籠鬼x1 挑戰:燈籠鬼x14
  • 《迷你世界》新春燈籠怎麼得 新春燈籠獲得攻略
    導 讀 今天 九遊和大家講解 迷你世界新春 燈籠怎麼得 迷你世界新春燈籠獲得攻略迷你世界新春燈籠是遊戲新上的物品,那麼這個新春燈籠該怎麼得呢?
  • 香港元朗「燈籠街」 掛數百傳統燈籠慶中秋
    本文轉自【中新網】; 9月27日,大量市民入內選購心儀的傳統燈籠。中秋節即將到來,位於香港元朗大橋街市的香燭小店布置成「燈籠街」,掛起數百個傳統紙紮燈籠,吸引大量市民入內選購。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9月27日,各式各樣的傳統燈籠吸引大量市民入內拍照。
  • 手工小燈籠製作_達人分享兒童燈籠製作方法
    【中外玩具網9月24日訊】中國傳統節日中秋、元宵、春節等少不了熱鬧喜慶,而燈籠花燈也成為自古至今的遊樂觀賞活動之一,提著小燈籠走街串巷樂趣多多,但市場上的燈籠精緻漂亮卻少了份人文情懷,愛的味道,不如親子家庭間手工製作小燈籠來得有趣。那不少朋友納悶如何快速簡單製作出小燈籠呢?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達人們如何手工diy小燈籠的?
  • 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
    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的生動縮影。依海而生,向海而興,作為以經略海洋為重大使命之一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近年來積極引進集聚一流的海洋科研機構、人才和要素,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著力培育「藍色」新動能,加速發展海洋經濟。
  • 元宵節燈籠製作 紙藝小燈籠手工製作(附詳細教程)
    元宵節燈籠製作 紙藝小燈籠手工製作(附詳細教程)時間:2018-03-01 12:4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燈籠製作 紙藝小燈籠手工製作(附詳細教程) 元宵節馬上就到了!
  • 《陰陽師》燈籠鬼詳細分布位置數量 燈籠鬼哪裡多
    A:探索第9章小怪兩個提燈小僧,第一個有3個燈籠鬼,第二個1個。 下面是詳細的分布地址: 探索副本 第一章 雀食奇譚 天邪鬼綠1:天邪鬼綠×1 燈籠鬼×2(普通模式) 提燈小僧2:提燈小僧×1 燈籠鬼×2 第二章 幸福的彼岸 盜墓小鬼2:盜墓小鬼×1 燈籠鬼×2 寄生魂1:寄生魂×1 燈籠鬼×2 第三章 鳳凰林的佔卜師 赤舌
  • 香港元朗「燈籠街」 掛數百傳統燈籠慶中秋【組圖】
    9月27日,大量市民入內選購心儀的傳統燈籠。中秋節即將到來,位於香港元朗大橋街市的香燭小店布置成「燈籠街」,掛起數百個傳統紙紮燈籠,吸引大量市民入內選購。
  • 「繪一個如意燈籠」 大紅燈籠高高掛 張燈結彩迎新春
    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人們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營造喜慶的氛圍。  燈籠是圓形的,可以把它想像成小動物的腦袋,中山小學美術老師何苗啟發小記者們,比如叮噹貓、小老虎、螃蟹等,粘上一對耳朵、貼上眼睛、嘴巴、鼻子、鬍鬚等,就變成可愛的卡通小動物。2020年是鼠年,還可以畫上可愛的米奇頭像,或者剪紙老鼠,貼在燈籠上。
  • 大紅燈籠掛起來!5萬盞燈籠妝點寶安年味
    大紅燈籠掛起來!寶安城區部分主幹道路兩旁的路燈杆上都懸掛了喜慶的大紅燈籠年味兒十足一幅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景象掛大紅燈籠是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每逢春節至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會掛起象徵團圓的紅燈籠。
  • 《守望先鋒》燈籠紙模怎麼製作 燈籠紙模製作步驟教程
    導 讀 守望先鋒燈籠紙模怎麼製作?燈籠紙模製作的有幾個步驟?這是燈籠紙模製作的詳解,大家可以關注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