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軍事媒體消息,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的「薩博拉」在2020年初贏得了菲律賓陸軍的輕型坦克採購合同,但受疫情影響,最終籤字程序一直沒有完成。媒體估計第一批採購金額達到3000萬美元,但數量不詳。
以色列推出的「薩博拉」輕坦
這條消息,加上印度大量求購俄羅斯「章魚」空降自行反坦克炮的動態,讓人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自從中國15式輕型坦克出現之後,國際軍貿市場上的輕坦似乎多了起來。其實這種感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完整的一面。
戰爭和時尚一樣,永遠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國際軍火市場一般是跟隨著大國的型號科研演變,尤其是跟隨美國。其實美國陸軍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在努力追求輕型坦克,只不過因為要求太高,多個型號紛紛下馬。中國15式輕坦的出現和VT-5輕型主戰坦克的公開展示,讓美國陸軍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格裡芬」的前身,通用動力歐洲分公司的「中型主戰坦克」
2015年,也就是15式定型的那一年,美國陸軍啟動了最新輕坦計劃「機動防護火力車」,所提出的指標要求總算回歸現實。然而,這時的美國坦克裝甲車輛工業界早就失去了二戰和冷戰時期的創造力,變成了一群擅長「拿來主義」的攢機商。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兩個入圍方案都是「拿來」的,AGS是英國BAE公司採用上世紀的M8坦克架構改進,「格裡芬」採用「阿斯科德2」步兵戰車底盤加上通用動力公司自己研製的105毫米炮塔。
雖然AGS和「格裡芬」都讓人無語,但卻成就了「阿斯科德2」步兵戰車。這種由西班牙和奧地利聯合研製的步兵戰車底盤可能是近期西方界最優秀的履帶式型號,在成本、性能方面達到了非常出色的平衡,體現出老牌軍火強國的底蘊。「阿斯科德2」採用了一臺德國MTU公司的8缸199發動機,功率超過了800馬力,具有極其良好的機動能力和改裝潛力。因此,「阿斯科德2」不但被通用動力公司選用,也成為德國「多納」自行火炮和英國下一代履帶式裝甲戰鬥車族SV的基礎。在「機動防護火力車」的競標中,「格裡芬」的贏面也更大一些。
8V 199 T21發動機
那麼,如果有人擁有105毫米坦克炮武器系統和炮塔,再能弄到「阿斯科德2」底盤,是不是也可以造出類似「格裡芬」的輕坦呢?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發現,這件事好像真的不難!以色列是一個能夠自己研製主戰坦克的國家,擁有105毫米火炮、彈藥、火控系統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上世界80年代,中國還從以色列引進了坦克火控系統的全套技術。但即使如此,埃爾比特公司還是無法自己完成炮塔的全部工作,引入了一家南非企業來幫助研製炮塔。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薩博拉」輕坦。
經過競標,「薩博拉」的履帶型打敗了韓國韓華工業與土耳其奧託卡公司合作研製的K21-105「中型坦克」(用韓國K21步兵戰車底盤與奧地利科克裡爾105毫米炮塔合併而成)、奧託卡公司獨自推出的阿瑪105坦克殲擊車(用該公司的阿瑪8×8輪式底盤裝上科克裡爾105毫米炮塔)、印尼平達德公司的「黑虎」(土耳其FNSS公司的「卡普蘭」兩棲輸送車底盤裝上科克裡爾105毫米炮塔),贏得了菲律賓輕坦項目。
K21-105輕型坦克
我們可以發現,除了「薩博拉」,上述型號用的都是同一種炮塔。一旦菲律賓陸軍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修改意見,無論韓國、土耳其還是印尼軍火商都一籌莫展,必須請奧地利科克裡爾公司來處理。至於奧地利專家的人工費用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埃爾比特公司還算是一個擁有比較多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競標方,至少在火控系統調校方面可以自己解決,所採用的105毫米炮和火控系統在多次戰爭實際使用。所以,「薩博拉」中標也是合理的。
埃爾比特公司同時還提供了一種採用奧地利「潘多2」底盤的輪式「薩博拉」,炮塔在輪式和履帶式底盤之間通用,這對輕型車輛來說也不奇怪。解放軍裝備的05式兩棲突擊車和11式輪式突擊車,就採用了同款炮塔。不過兩者的火炮後坐系統在調校上會有所不同。
閱兵式上的「黑虎」
為什麼國際市場上如此缺少真正先進的輕型坦克呢?英法等殖民主義強國並不需要火力這麼強大的東西,俄羅斯倒是非常需要輕型坦克,但由於財力問題只能先解決主戰坦克的需求。其他老牌軍火出口國從市場上看不到太多油水。所以,只有一些邊緣化的軍火商在為此而努力。
眼下,人們能看到的最大採購方,應該就是正在瘋狂求購輕坦的印度。這支陸軍會不會對「薩博拉」感興趣呢?按照印以兩國之間的軍火貿易往事,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以色列必定會向印度推銷「薩博拉」,印度也一定會藉助這個型號壓低俄羅斯「章魚」自行反坦克炮的價格。但是,兩國成交的概率不大。「阿斯科德」並沒有考慮過在高海拔地區使用,恐怕無法適應中印邊境西線的環境;而且,我們可以注意到,因為無法承受高價,印度從來沒有批量採購西方的裝甲戰鬥車輛。唯一帶西方血統的採購對象,就是韓國的K-9,是西方體系裡最便宜的一種。
「格裡芬」車體沉重,一點都不「輕型」
至於中國臺灣,雖然蔡英文在10月8日的M41A3翻車事故後揚言,要採購「新式輕型坦克」,但以色列和中國大陸有正式外交關係,絕不會為了一點坦克錢就得罪北京。臺軍可能連參觀「薩博拉」的機會都不會有。
眾多偽輕坦在國際市場上的碰壁,與「薩博拉」在菲律賓的成功,也為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現實:用步兵戰車改成輕型坦克,只適用於那些忙於治安戰和武裝遊行的小國陸軍,通用動力公司提供給美國陸軍的「格裡芬」,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而且即使用步兵戰車底盤,「格裡芬」的重量也達到了38噸,很可能超過40噸,比第一代主戰坦克還重,哪裡算得上「輕型」?
以上所有問題都和15式無關。15式是專門為解放軍高原作戰需求研製的,並不打算出口。而且上面說的每個型號,在自稱「輕型坦克」的時候,往往都會弱弱地加一個「或自行反坦克炮」的後綴。15式從一開始就是真正的坦克。它的防護能力或許偏弱,但強大的火力和機動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綜合戰鬥力,絕不是上面幾個型號——包括「格裡芬」——能夠相提並論的。
(作者:孔新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