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要說勇猛,自然是有一大堆的好漢,比如說林衝、盧俊義、武松、魯智深等等,都是一等一的好漢!但要說是誰細心、觀察入微,那就要數石秀了!
書中介紹石秀的時候,就說了這樣的一句話「石秀是個精細的人」!石秀在書中的故事不多,雖然有著「拼命三郎」的綽號,但是他的行為處事,絲毫看不出拼命三郎的樣子,反而更符合他「天慧星」星宿的稱號!
在石秀的情節中,處處體現著他的精細!
就比如說,在他去外縣買豬回來之後,看到了豬肉鋪子已經關了,便想著應該是潘巧雲在背後說了他的壞話,以為他貪墨了店鋪裡的銀兩。於是他便將東西收拾停當,再將帳簿總結好,向潘巧雲的老爹辭行!這一回,雖然是有了誤會,但是從其中的細節,就能看出石秀的精細!
還有一處便是,石秀在看透了潘巧雲和裴如海的私情之後,並沒有讓楊雄直接去找潘巧雲對質,反而出主意說,今天晚上不要漏出馬腳,次日入夜,來個捉賊拿髒,捉人成雙!但楊雄卻沒有把持住,酒醉之後,將這些事情說了出來!以至於讓潘巧雲能夠反戈一擊,讓石秀背著汙名離開了楊雄家!
再有一點便是,石秀上梁山之後的事情。雖然上梁山之路略顯坎坷,但石秀在梁山的首秀,可謂是精彩至極!石秀的首秀是在梁山攻打祝家莊的時候,石秀作為細作,與錦豹子楊林一起去祝家莊打探路途!
石秀化妝成樵夫,藉此進入祝家莊,從鍾離老人那裡,獲取了進莊的路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而與他一起進莊去打探消息的楊林卻一下子就被認了出來。互相對比之下,石秀的沉著冷靜,精細果敢,可謂是一等一的!
石秀首先給自己定了一個非常好扮演的身份,那就是山東的商客,因為生意失敗而以賣柴為生,為什麼這個身份好呢?首先,這個身份親民,另一個就是石秀自身就是這樣的一個經歷,扮起來,毫不費力,可以說是本色演出!
再有便是石秀看到楊林被抓了之後,完全沒有表現出異樣,就像諜戰劇中的主角一樣,在同伴被抓後,依舊可以侃侃而談,沉著冷靜,沒有絲毫的慌亂。一不擔心楊林被抓後,將自己供出來;而不擔心,自己被身邊的老人看出馬腳了!
石秀的精細在這場探路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最能夠體現出石秀精細的描述,還要算是石秀從潘巧雲的一句話,就能夠看出她和裴如海有著私情。
裴如海來到楊雄家,潘巧雲向石秀介紹裴如海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是師兄海闍黎裴如海,一個老實的和尚。他是裴家絨線鋪裡小官人,出家在報恩寺中。因他師父是家裡門徒,結拜我父做幹爺;長奴兩歲,因此上叫他做師兄。他法名叫做海公。叔叔,晚間你只聽他請佛念經,有這般好聲音。」
就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潘巧雲就將裴如海的來歷,說了個清清楚楚,這哪是一般關係能夠熟知的。既知其俗名,又知其俗家家族,還知道他的年紀,並且還莫名的說了一句「一個老實的和尚」,最後還說「有這般好聲音」。書中寫到,此時石秀已經有「一分瞧科」,就是說此時,石秀便知曉兩人的關係絕對不僅僅是所謂的「兄妹」,他倆之間絕對是有貓膩!可見,石秀的觀察入微!
當潘巧雲去見和尚的時候,石秀的做法,就表現出了他的精細之處。
石秀跟著潘巧雲去見和尚,從不連裡張看,果然看到了潘巧雲和和尚裴如海的親密舉動。此時,石秀「早瞧科了兩分」。再想起之前潘巧雲對他的勾搭之語,便有了「三分瞧科」。石秀撞見他倆的親密舉動,便故意出來,和裴如海交談過程中,發現他做賊心虛,心中便已「瞧科四分」。
在做法事過程中,兩人眉來眼去,被石秀看在眼裡,這時候,便有了「五分」!到了夜晚,潘公起身去睡,石秀也假裝肚子疼,在板壁後面假裝睡覺,悄悄的看到兩人在打情罵俏,此時便有「七分」。
等到第二日,潘巧雲藉口去寺中私會,此時的石秀卻自「瞧科八分」。夜晚石秀聽到巷子裡的木魚聲,便想到了什麼,此時也「早瞧了九分」。當看到丫環迎兒,將裴如海接到了潘巧雲房間裡,此「十分」便滿了!
這「十分」中,一分一份精細,一分一份觀察入微!
書中最後在拷問迎兒的過程中,迎兒說「似此往來,通有數十遭」。石秀只是見了一次,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更是從潘巧雲的一句話中,發現了兩人的私情。作為枕邊人的楊雄,卻讓潘巧雲和裴如海在自己眼皮底下「似此往來,通有數十遭」。可見其粗,更能夠從中襯託出石秀的精細和觀察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