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何以發生,愛的三境界

2020-12-14 在邏輯之上

有人問一位智者,「喜歡」與「愛」有什麼區別?

智者指了指一個站在花前的孩子,被花的美麗迷醉,不由的伸出手把花摘下來。智者說,這就是喜歡。

接著,智者又指了指另一個孩子,只見孩子滿頭大汗地在給花澆水,又擔心花被烈日曬著,以自己的身子庇護在花前。智者說,這就是愛。

喜歡是淺嘗輒止的,而愛裡面有一種深度……

喜歡是為了得到,是一種即刻擁有的欲望。而愛,卻是更深入的——對何以存在的探尋,並渴望以行動跟對方互動,抵達對方,與對方合二為一。這就是愛與喜歡的最本質區別。

奧古斯丁說:愛,具有這樣一種本性,它改變人,使人進入他所愛之物中。

愛一個人是條捷徑,令我們得以了解成為另一個人是何種感覺。

榮格說,欲望值得尊敬。但它不是愛情,只有愛情才值得上一切。

如果欲望是種魔藥,有立竿見影之效,那麼愛情便是個奇蹟,其效果只有在時間裡才逐漸彰顯。

愛情是恆久的,而欲望在此刻。

日本著名設計師山本耀司與名模

在關係中,男人們往往會是直奔主題。但是,愛情,是一種基於性的精神現象,愛情誕生在性的外圍。

如果把摘到花看成是性的完成,那麼,只有延遲性的滿足,只有當付出喜歡而無法得到性,那人才開始真正的愛——「我想愛他,而他只想和我愛愛」……會是以下情況——

因為喜歡 ,想摘花,於是摘到了花。喜歡被滿足。就完事了,故事結束。

也會發生另外一種情況,喜歡花,想摘花,可是人家不讓你摘——摘不到,這個時候,你求之不得、夢寐思服、輾轉反側……

於是,更加渴求對方,於是才開始為花澆水施肥,付出勞動,並在此過程中分享花的秘密與芬芳,在此過程中,你與花彼此融合、彼此滋養。

如果過程順利,最終抵達的可能是,你成為了花,花也成為了你……

所以,唯有愛情才能真正抵達一個人;唯有真正的戀愛,才會改變人,使人成長。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

讓我們再從知覺現象學的視域,來看看愛與喜歡的本質區別——

喜歡,是一種對象化的喜歡——我是我,我喜歡的人是一個外在的對象——

這意味著,我隨時可以用對象化的頭腦理性來審判它,擺置它,愛的情緒也會為了理性的標準而被切割、甚至被捨棄。我的理性控制主導我的一切。

而愛就不同了。愛,是與愛人一起,共同經歷了相互付出、相互滲透、相互塑造,不分彼此、融為一體的成長過程——

愛是趨向二元合一的、非對象化的體驗。愛是身體主體——身體主體之我包涵了我的頭腦理性,理性是工具,它服務於為身心一體的自性之我。

我們可以使用理性邏輯思維做判斷依據,但不能被理性操控——身體主體的知覺境域,才連接著存在之真——

我們不能遺忘了心靈的存在,否則我們即使得到全世界,最終也會失去自己。

當我們對象化地,主客分離地看待我們的愛人,我們彼此的內心是分離的,此時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充滿了對愛人的埋怨與要求——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回到彼此合一的知覺世界,意識到我們與愛人之間彼此是相互塑造、相互滲透的關係——

我們的存在其實是互為因果,甚至互為你我 ,我們就會重新看見——我們的愛情與婚姻——重新回到合一的本初,心存愛與感激。

「請你馴養我吧……」那是等愛的狐狸,愛的邀約。

《小王子》就是一部關於愛的寓言——

世上的玫瑰花萬千朵,而只有那一朵,才是小王子親手照顧的,只有那一朵,對小王子才有意義。

因為愛,因為那朵花,浩瀚星空裡的那顆遙遠的星星,才是與他心靈相通的地方。

只有那一朵花,才與小王子一起,共同體驗了彼此馴養——愛的教育與被教育。

當我們懂得「馴養」之後,我們從此不再計較生命以往和將來的得失——

無論愛情還是友誼,馴養,是一種彼此塑造彼此滲透的關係——可能我總是失去,但是,到最後,至少我還能有麥子的顏色——愛過的溫暖記憶……

用心愛過,你就體驗了存在的深度——合一的深度。經由愛,你更新了你,你不再是你。

許多韓劇的愛情故事,情節迂迴曲折,為什麼就是不結婚——

東方人理解的愛情,是愛的第一種境界——初始的愛意,源於性魅力的吸引,並因性的求之不得而產生受挫感,於是激發了愛情。摘不到玫瑰於是開始養玫瑰。這樣的劇情安排,同時暗含著東方愛情觀的某種不自信——

結婚後的愛情可能死於欲望的滿足或不滿足,也可能是婚後的煙火氣一地雞毛,直接摧毀了愛情。

但是,西方就不同了,在歐美的劇情裡往往開篇就直奔主題,因為西方人的愛情重點在第二種境界——從色慾的吸引,到作為精神現象的愛。

男女雙方經由對方的身體,獲得色慾上的滿足,將彼此從熱情的焦灼中解放出來 ——彼此的身體成為了彼此欲望的寺廟。

中國知名作家馮唐

脫掉自我,靈魂才可以緊緊相擁——

自我基本上是為在世生存而服務的,在私密的二人空間,人可以脫掉自我,靈魂赤裸。

但自我不能長時間在此停留,我們的靈魂只是短暫相聚,就必須穿上自我的衣裳,戴上自我的人格面具,繼續在世生存。深度結合,解除了自我的防護隔離服,兩個生命體得以合二為一。禪宗裡說,自我的頂點盛開著無我之花。

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作為對方情慾改變的媒體,他們之間才會產生出一種深深的感激之情。

圖片來自夏葛耳

當一位先生和他的太太相互依靠,在滿足色慾、超越色慾上共同努力——

她會對她的男人充滿感激,因為他幫助她從熱情裡平息下來,她由一條日夜奔騰的小河,變成了一潭寧靜的湖泊。

他也會對他的女人充滿敬意,因為她幫助他從色慾裡解放出來,不再是那被燒焦的木炭——那漫天燃燒的銜火青鳥,變成了一望無際的澄明天空。

到了那一天,一份真實的深度關係之門,在男人和女人之間開啟。

最後,他們抵達了愛的最終境界——色慾轉化成了愛,男女處在和諧的愛裡,而不再處於色慾的激情裡。

丈夫成了妻子的神,而妻子最終變成了母親。

在印度人的婚禮上,聖者總是祝福新娘,希望她成為十個孩子的母親,最後希望你的先生成為你的第十一個孩子。

這就是生命裡 愛的完成。

綠!2020.5.22.

相關焦點

  • 愛情的三個境界//經歷過,此生無悔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闡述做學問的三個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愛是一場無悔的付出。只因愛了,所以一切都是心甘情願。你若投桃報李,我會十分感激;你若無動於衷,我也不灰心喪氣。你若不離不棄,我定當生死相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沒有人可以代替妻子的地位,所以才面對花叢,懶得回顧。
  • 《枕上書》:愛情中成長的白鳳九,恰似經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雖然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是給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做總結,但他每個境界都從愛出發用三句描寫感情的詞來論述。從愛情角度總結人生,愛的力量果然強大。如果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從女主角白鳳九的愛情角度出發,也能總結出和王國維相似的「人生三境界」。
  • 顧漫的愛情三部曲,最愛《何以簫聲默》《微微一笑很傾城》
    今天想要給大家介紹顧漫的愛情三部曲,相信很多喜歡言情小說的小夥伴會對「顧漫」這位言情小說作家感覺到陌生,顧漫的代表作《微微一笑很傾城》是80後的回憶,她的《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等小說更是稱為顧漫的甜蜜三部曲,最近幾年顧漫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電影等,搬上了大螢屏,不但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 愛有三重境界,你修煉到第幾重了?
    2 哲人瑣羅亞斯德對愛有過最精闢的總結:愛有三重境界,無私的愛,相互的愛,和自私的愛。 無私的愛,是最高境界的愛,修煉到這種地步的人,幾乎愛到沒有自我,目的單純而明確,為所愛的人付出,不在乎自己承受的痛苦和磨難。
  • 女人愛一個人的最好境界:「克制」
    01我記得高曉松曾經說過,「最好的感情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那時,我意識到為什麼人們需要愛,因為愛可以在彼此靈魂的共鳴中不斷實現更好的自我。願意為他做出改變,願意換位思考即使他們會遭受一些不公正,但總有很多女人會把這種「改變」視為無條件和持續的讓步。一個人的堅持不能支撐愛情。愛情需要雙方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
  • 愛一個人,到了一定「境界」,會是這樣
    當他們和對方相處之後,看到了對方越來越多的閃光點,就會從一開始一點點的愛變成越來越多的愛,甚至愛到無法自拔。很多人對愛情的定義就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但愛情的奧秘遠不在於此,如果一個人真心愛另一個人,他就會想要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自己有100塊錢都會給對方花99塊錢。所以,愛情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受益一生
    文/大夢早先,讀《學問與智慧》一文的時候,看到有關於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的描述。可能當時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淺薄,理解的不是特別透徹,一直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追夢路上反反覆覆的把自己推到後重新建設。直到復盤自己的人生經歷,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出於意料的發現,所有場合中收穫的感悟居然和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境界不謀而合,不覺得對前輩又多了幾分敬仰。「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 男人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捨得
    男人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必然是有所表現的,但有些時候女人身在愛情中,會變得習以為常、不為所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外人眼裡覺得女人過得很幸福,但是女人卻不自知的原因。那么女人應該怎樣看清男人對自己的感情呢?男人深愛一個人怎麼都會有表現出來的,男人愛一個人最高的境界,那就是捨得。
  • 關於愛的三重境界
    1索取、控制之愛兩個內心匱乏、缺愛的人在一起註定是一場生命能量消耗拉鋸戰!互相撕逼、互相傷害、互相殘殺!真是苦不堪言[奸笑]索取和控制的愛會讓人失去自我,很容易激發內心的魔性和黑暗的念頭,從而釀成各種人間悲劇……2.交易之愛政治聯姻,利益婚姻,把愛當做交易和買賣。
  • 《燕雲臺》愛情的三重境界,蕭燕燕和韓德讓的結合堪稱教科書
    劇中不同人物不同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三重境界,蕭燕燕和韓德讓的結合堪稱教科書!一、眼中只有對方,而忘了自己烏骨裡是公認的戀愛腦,她與耶律喜隱戀愛後,她可以不顧家族利益,偏幫李胡一脈,最終她失去了姐妹親情,還是失去了生命。
  • 男人愛女人的最高境界:「瘋狂」
    「笑著說愛讓人瘋狂,哭著說愛讓人緊張」,這是林俊傑《修煉愛情》裡耳熟能詳的一句歌詞,正如他唱得那樣,愛情確實會讓人瘋狂,也確實會讓人緊張。愛情本來就是一件瘋狂的事情,因為從愛上的那一刻開始,你將變得不像原來的自己,你將踏上一條滿是荊棘的道路。人這一輩子,總要瘋狂一次才算完整。
  • 顧漫的一部言情小說,講述甜的別致,愛的講究的愛情故事
    顧漫的《何以簫聲默》就是一部甜的別致,愛的講究的言情小說。一、甜的別致的愛情故事擅長做菜的人都知道在做菜的時候要想突出「甜味」,需要加少量的鹽,這樣才能更好的突出鹹味。可能現在網絡上比較流行的「可甜可鹹」就是由此而來的。
  • 《天官賜福》宣姬:因為愛情失去自我,何以得到愛情
    「裴郎,你什麼時候最愛我?」「你不愛我的時候。」 《天官賜福》「鬼新娘」宣姬篇讓人又愛又恨 ,雖然宣姬出場,因愛生恨,害了那麼多無辜之人,可謂十惡不赦,但實在是太美了。
  • 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的三重境界,藏在愛情詩句中的人生哲理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用三句描寫愛情的古詩詞來表達人生的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凡是能成功的人,必須經歷艱難困苦,不畏孤單寂寞。「獨上高樓」,才能登高遠望,達到自己的目標。「望盡天涯路」與「一覽眾山小」所表達的意思相近,都是指達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 重溫《何以笙簫默》:趙默笙在美國7年,為什麼不回國找何以琛?
    》,是我心頭愛情偶像劇的白月光,我一般會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溫一下這部讓人又哭又笑的愛情劇。其實,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是不敢回國的,不敢面對不愛自己的母親,更不敢面對已經不愛自己的何以琛。雖然從小,爸爸給了她足夠的父愛,但是母愛的缺失,讓她的內心缺乏安全感。甚至延伸到愛情中,她在何以琛面前都是主動,但內心卻是缺乏安全感和自卑的。
  •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應三首絕美宋詞,隱藏三段才子愛情
    對於王國維,我們即便沒讀過他的作品,也必然聽過他的人生三境界理論,出自其代表作《人間詞話》,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心靈感應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其實是心靈感應。心靈感應在心理學上,被劃歸為神秘學說。人們相信兩個存在「心靈感應」的人之間不需要視覺、聽覺感官的參與,就可以知曉對方的內心所想,存在和對方做出一樣選擇的默契。兩個人都想置對方於死地,卻偏偏又深愛彼此。劇中最出色的一個場面,就是兩個人識破對方身份,然後在室內發生爭鬥的場景。在槍林彈雨中,家具裝潢被打得一片零落,動靜吸引了巡視警員。
  • 梁山伯與祝英臺,愛情的最高境界
    @文字空間 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每每讀來總是讓人心中頓生憐憫之情,感動之意,敬佩之舉!還被稱為東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si相許。愛情是什麼?愛情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世間若能尋得如此伴侶,相守相依相偎相伴,患難與共,生si 與共,此生足矣。
  • 「人有臉,樹有皮」:做人的三個境界,讀懂了,路自然就順了
    王國維先生的書籍《人間詞話》中將人的一生標註了三重境界,第一重立,第二重守,第三重的。並且用意境絕美的宋詞來描繪這三重境界,書中的話語也需要反覆斟酌才能悟到更深層次的意境。三段宋詞用的都是唯美的愛情故事,和兒女私情相關。
  • 夜讀:愛情有三種境界,只有達到最後一重才能擁有幸福
    愛情有三種境界,很多戀愛失敗的人,其實都只停留在第一種境界,只有達到愛情的第三種境界,我們才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那種愛情。第一種境界:只是單純地想要,不明白真正的需要處於第一種境界的人,大多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戀愛腦」,很多時候,他們其實只是單純地渴望得到一份愛情,卻並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愛情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