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築文化圈,承載都市田園夢

2020-12-24 政協往事

襟江帶海的上海以吳淞江通達太湖流域,溯長江輻射中國內地,枕東海勾連茫茫大洋,特殊的環境帶來了地理之便。上海的不同區域,在歷史上有著不同的行政隸屬,地理上存在一定差異,地域文化也有細微差別。

為釐清不同區域的建築文脈,找出它們對鄉村傳統建築的影響,市有關部門對浦東、閔行等九個郊區範圍內千餘處鄉村建築進行系統梳理,包括444處現存文物點,以及建成50年以上的572個傳統民居類建築,完成了《上海江南水鄉傳統建築元素普查和提煉研究》。市政協委員、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介紹說:通過普查和後續的研究,發現和總結了上海地域的四個建築文化圈:岡身松江文化圈、淞北平江文化圈、沿海新興文化圈、沙島文化圈,提煉了上海鄉土建築的特色。

高架、地面車水馬龍;浦江兩岸高樓爭聳;在越來越時尚的城市中,鄉村建築文化圈,激起多少人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夢!

河街相依、院宅相生、緊湊靈活的空間肌理;粉牆黛瓦、素木板牆、磚細石庫的色彩材質;連綿緩起、簷挑廊出、山面各異的屋面立面;立帖樺接、落厙絞圈、闥門窗闒的構造工法;牆門儀門、雅致雕鏤、花磚漏窗的匠作裝飾……2019年12月下旬,百餘張展現四大文化圈鄉村傳統建築元素的圖片,在上海設計中心南館展出,它們見證著上海風土,寄託了滿滿鄉愁。這是上海江南水鄉傳統建築元素普查和提煉的成果展示,《上海鄉村傳統建築元素》新書也同時發布。

上海四大文化圈圖示

歷史底蘊:四個建築文化圈岡身松江文化圈

岡身松江文化圈

據考證,六千多年前岡身在古代上海沿海一帶發育形成,它由西北—東南走向的貝殼砂堤構成,是上海古海岸線的所在。岡身縱貫了現在上海郊區的嘉定、青浦、松江、閔行、金山等五個區。作為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岡身」以西孕育了輝煌的上海古文明。

岡身松江文化圈包括現松江、青浦、金山、閔行的浦西部分,文化積澱深厚。崧澤、福泉山、廣富林、馬橋等古文化遺址,涵蓋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諸多類型。崧澤村及「上海第一房」的考古發現,把上海的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

岡身松江文化圈水系發達、航運商貿及棉紡織業興盛,文化大家層出不窮: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曾任青龍鎮鎮監,並留下書畫詩作;明代董其昌、陳繼儒等開創了松江畫派,陳子龍、夏允彝創建了幾社。其村鎮肌理及建築格局與水系的關係極為緊密,江南水鄉田園村鎮特徵顯著。落厙屋、絞圈房等為典型上海民居。

淞北平江文化圈

淞北平江文化圈

淞北平江文化圈主要以吳淞江以北的嘉定、寶山為主,經濟較為富裕。歷史上曾歸屬蘇州平江府管轄,受姑蘇文化、吳文化影響較多,教化傳統風氣濃鬱。明代的「嘉定四先生」皆以詩文書畫蜚聲海內。散文大家歸有光曾在安亭講學13年;清代的「嘉定六君子」學識淵博、詩詞流逸。

嘉定、寶山地區的工匠工藝較完整地帶有蘇州香山幫痕跡,許多院落大宅、集鎮民居與蘇州民居非常相似,屬於典型的江南傳統聚落。寶山地區歷史上許多集鎮沿河設市、河街平行。許多村落臨水而建,田園相錯。大型院落多「水、街、院、宅」相連。

沿海新興文化圈

沿海新興文化圈

沿海新興文化圈處於黃浦江以東、以南區域,主要包括浦東、奉賢和閔行的浦東部分,屬海岸線逐步淤積外拓地區。該區域歷史上以鹽業、漁業為主。受黃道婆的影響,浦東地區棉紡織業較出名。近代以來因航運商貿經濟發展,接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多。

沿海新興文化圈的村鎮,有出於軍事用途建造的,如南匯縣城、川沙堡城;有街巷住宅沿彎曲河道分布的帶狀集鎮,如航頭下沙、奉賢莊行;有街巷布局沿河一字排開的線形村落,如六灶古鎮等。

這一文化圈建築風格兼容並蓄,新興與傳統交融。村鎮空間分布呈現出不同模式的特點。高橋、川沙等地,民居中西合璧,雜糅各地建築元素。

沙島文化圈

崇明沙島文化圈

沙島文化圈以崇明為主,為典型的沙洲島嶼地貌。是上海四個文化圈中成陸最晚區域。歷史上崇明地行政建制變化較多,其最初受江北地通州、揚州路轄制,明以後又先後隸屬江南的蘇州府、太倉州。相對獨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崇明地區的文化較為獨特,兼受北方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影響,民間崇尚文化,民風淳樸。

沙島文化圈村鎮建築既與蘇北一帶有相似之處,又受蘇南平江府江南匠作體系的影響。崇明的農村房屋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如「宅溝院宅」「一窗一闒」。

江南文化:鄉村建築風貌

上海鄉土建築的類型包括民居、廳堂、院牆、賈肆、祠堂、書院、戲臺、廣場、亭臺、樓閣、橋梁、河埠、碼頭、衙署、寺廟、作坊、牌坊、園林等。專家們認為,鄉土建築不僅僅是建築,也是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建成環境,是家宅、家園、家國的情懷所在。上海鄉村地區傳統建築離不開江南文化的底蘊,同時上海自身具有包容性的海派文化,也對傳統建築形態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目前上海有1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金山區楓涇鎮、張堰鎮、金澤鎮,青浦區朱家角鎮、練塘鎮,嘉定區嘉定鎮、南翔鎮,浦東新區新場鎮、高橋鎮、川沙新鎮,寶山區羅店鎮、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3個「中國傳統村落」:閔行區馬橋鎮彭渡村、寶山區羅店鎮東南弄村、浦東新區康橋鎮沔青村,以及上海歷史文化名鎮松江城廂鎮等10個風貌特色鎮。此外,還有數十處風貌特色村。

對於四大文化圈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鄉土建築,中科院院士鄭時齡予以高度評價。鄭時齡院士認為,文化圈的鄉土建築與主城區優秀的歷史建築具有同樣輝煌的歷史、文化價值。松江農村樸實的四坡頂住宅,與衡復歷史風貌區富麗堂皇的宅邸有著同樣的藝術價值;朱家角鱗次櫛比的臨河建築與外灘壯麗的銀行大樓相比,歷史價值毫不遜色!

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上海,不僅有享譽海內外的眾多近代西式建築,也有傳統的中國古典村鎮、民居。經過近二三十年來城市大規模快速發展,對於鄉土建築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傳承上海鄉村的傳統文化、深度展現「上海文化」、打響「四大品牌」的重要舉措。對於上海鄉鎮建築文化的挖掘,為廣大市民呈現了令人嚮往、鄉愁所系的「江南田園」。

宜居水鄉,和諧共生的文化符號

上海鄉村的空間肌理——河街相依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郊區和鄉村約佔上海陸域總面積85%左右。上海共有自然村落3.3萬個,其中有農戶68萬戶,農業人口190萬多。

水鄉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宜居概念、是古典中國的文化符號,典藏了數千年文明發展的重大密碼信息,即:剛柔相濟的人性、和平安寧的嚮往,自由儒雅的精神,精緻愛美的生活,空明清朗的環境……

「水鄉不僅具有外在的風景,也具有內在的風景,即水鄉的精神品性,清瑩、平靜、安寧、柔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水鄉』。」胡曉明教授把水鄉喻為城市的修復所,現代文明的退守處;生態環境的宜居與自然共生的最後屏障。

上海大學教授、建築系主任王海松闡述道:郊區良好的生態環境、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對於新生代創新創業群體有著極高的吸引力,在環境適宜的地方,更有利於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農村就要像農村,江南水鄉,粉牆黛瓦、枕水而居,村口大樹、小橋流水,這就是鄉愁。

「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楓涇鎮既是美食飄香的「吃鎮」,又是現代民間繪畫之鄉。松江車墩鎮古橋縱橫,老上海風情濃縮於影視基地。水鄉古鎮朱家角粉牆灰瓦,曲徑通幽。因鹽而生、因鹽而興的千年古鎮新場,馬頭牆、觀音兜、彩色花窗、西洋柱式,中西融合。而閔行區吳涇鎮、崇明區東平鎮、嘉定區安亭鎮、寶山區羅涇鎮、奉賢區莊行鎮等「國字號」特色小鎮,也盡情演繹著生態、科技、環衛、觀光度假、現代農林等都市田園風光。大上海深厚的鄉村文化底蘊,必將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來源:鍾和/浦江縱橫

相關焦點

  • 如何做吸引人眼球的田園綜合體設計?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國盛行了「田園綜合體」浪潮,改造鄉村計劃的創意不斷湧現,關於建築、關於景觀設計、關於景觀小品,田園綜合體設計怎樣做才會吸引人眼球?我們總結了這幾點。
  • 哈爾濱首屆「多彩田園」鄉村旅遊文化節啟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喜迎「十一」黃金周,以節慶活動帶動文化旅遊產業的大力發展,22日上午,首屆哈爾濱「多彩田園」鄉村旅遊文化節在松北區樂業鎮杏林村文化廣場啟幕。 開幕式在歌舞《盛世花開》中拉開帷幕,「多彩田園,共賞金秋」文藝表演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節目。杏林村等十個鄉村旅遊示範點代表進行了精彩推介。
  • 姜堰小楊村:田園為底色繪就致富「夢工廠」
    「作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下一步,小楊村就是要更好地呈現田園意境,以田園牧歌催生『美麗經濟』。」橋頭鎮黨委書記卞紅兵說。由 傳統農業向休閒產業轉變,小楊村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致力讓土地成為充滿田園風光的農家樂、農民發家致富的「夢工廠」。以方方大田為背景,該村著力建設 姜堰首家民宿風景園,規劃面積1020畝,集農家樂、種植、農事體驗、觀光休閒於一體。
  • 菏澤「尚苑牡丹田園綜合體」籤約儀式舉行 山東鄉村振興再添新銳
    12月11日,鑫座文旅(北京)有限公司與菏澤市金豐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菏澤市牡丹區舉行「尚苑牡丹田園綜合體」籤約儀式。雙方就項目總體策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達成全面合作協議。菏澤「尚苑牡丹田園綜合體」以鄉村振興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城市發展帶動助農發展為目標,以農文旅一體化建設為核心,以國家級農業田園綜合體和創建國家5A級旅遊區為設計標準,將藉助菏澤市高速發展契機,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 青浦:三年活化千年古鎮 打造鄉村田園未來生活
    青浦區重固鎮的章堰村,作為第三批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正在打造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板區。如何"活化"一個千年古鎮,通過改造,解鎖鄉村田園的未來,同時打造出都市人"嚮往的生活"。中建八局投資5個多億,通過三年時間在這裡試點建立一個未來綠色生活和產業村的原型,同時以章堰村田園綜合為核心,帶動周邊五村共同打造鄉村生態循環圈,探索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的新路徑。這可能是滬郊最洋氣的一座"村史館"了。村史上的老資料圖,通過現代技術進行還原後,做成了動畫效果,重現了當年"金章堰銀重固"的繁華勝景。
  • 我市兩個村莊獲 「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命名
    日前,我省公布了第五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名單,城北街道平園池村藕池莊和城北街道花園橋社區花園橋莊獲得命名。至此,我市已有5個村莊成功命名「省特色田園鄉村」。 平園池村藕池莊以「荷塘月色」為主題,以特色農產品、花卉盆景、水產品等為產業支撐,以農耕、長壽、養生文化旅遊為重點,依託豐富的生態農業資源,用「一根荷藕」串聯起四季產業,用「藕香菊韻」勾勒出田園畫卷。
  • 芳園百裡、夢裡水鄉、開心農場、生態田園……愜意靜謐的鄉村氣息...
    芳園百裡、夢裡水鄉、開心農場、生態田園……愜意靜謐的鄉村氣息看這裡!,您最大的感受是這裡質樸的田園風光與獨特的人文風貌。田野鄉村公園是一座華中地區頗具特色的田野鄉村觀光園,位於嘉魚縣官橋鎮官橋村八組,這個村處處是一排排整齊的矮房別墅,高低起伏的森林,天鵝嬉水的湖泊,一條條整潔無塵的公路,處處修剪精緻的綠化帶,堪稱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 網絡「田園審美」能帶來鄉村旅遊的風口嗎?
    從李子柒到丁真,濃鬱「中國風」的鄉土美食、秀美的田園風光以及蘊含其中的中式哲學與美學,豐富了當代中國鄉村風貌在網絡傳播的內容,勾起都市人精神還鄉的渴望。在網絡「田園審美」的熱潮下,在「網紅經濟」的賦能下,鄉村旅遊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從李子柒到丁真,「靠臉吸粉」?
  • 《嚮往的生活4》熱播,你和田園牧歌之間其實只差這樣一棟別墅
    這一季節目組去到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開啟了一段新的熱帶田園生活。在這裡,房子不再是單純的房子,更像是承載著人們返璞歸真的純粹願望。遠離城市喧囂,避開擁擠人群,自給自足,和老朋友們一起養花、種菜、做飯......享受平凡又珍貴的田園時光。節目裡鄉村的變化和美好的田園生活景象,讓人羨慕嚮往,這的確是生活在快節奏、鋼筋水泥都市的城市動物們所憧憬的生活沒錯了。
  • 風吹稻香蛙聲起 特色田園鄉村入畫來
    中國常州網訊 在剛剛過去的「加長版」黃金周中,鄉村遊成了新時尚。近年來,一批批特色田園鄉村逐步建成,一方面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另一方面探索了脫貧攻堅新道路。日前,記者跟隨採訪團走進溧陽市竹簀鎮陸笪村、溧陽市南渡集鎮慶豐村、武進區湟裡鎮葛莊村三個特色田園鄉村,感受各具特色的鄉村風光。
  • 區文化旅遊委:我區開展「美麗鄉村,田園都市」第十屆鎮街文藝調演...
    12月8日晚7點,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旅遊委主辦的「美麗鄉村,田園都市」第十屆鎮街文藝調演暨「一村一品」展演活動在文體廣場舉行。
  • 做都市裡的「李子柒」 田園生活不是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城市裡呆久了,奔波中累了,就會越來越渴望回歸到田園生活。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讓我們憧憬不已。但更多時候只是想想而已,真要去過那種隔絕都市的「隱世」生活,幾乎沒人能做到。那麼,可以在城市回歸田園麼?《南山有我一畝田》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實現。作者以六年都市田園的耕作生活告訴我們:田園生活,不一定要遁世。只要敢想,每個人都可以在城市中過田園生活。他是怎麼做到的?
  • 仙女山歸原小鎮|尋一處歸隱地,讓田園牧歌生活再現
    它是承擔日常起居的空間,也是豐富自我、創造價值、展開精神生活的場所,承載更多創意的場景。歸原居住產品的空間設計,從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洞察出發,創造了更多元、複合的空間體驗,打開更多美好可能。為了契合都市人對高品質田園生活的追求,仙女山歸原小鎮以「大匠精工,歸心田園」品質理念築家,所有產品均採用酒店級臻裝標準交付,從建築設計考究到細節材料的甄選,宛如匠人打造藝術品一般,精心雕琢建築毫釐品質,將院落與自然山水田園融合,讓生活回落到本質的樸素,為仙女山高階度假提供新標杆!
  • 光明小鎮將現代田園風光與現代都市完美結合
    歡樂田園壯美田園景觀四時不同、樂亦無窮歡樂田園總面積約380公頃,其中基本農田約247公頃,在規劃建設上以生態保護優先為理念,依據地形地貌、季節規律,結合人文元素,以現代化、景觀化、科技化種植為手段,在季節的更替中,形成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橫亙千畝的壯美田園景觀。
  • 儒雅璧山 田園都市
    原標題:儒雅璧山 田園都市 橋頭為牌坊式建築,青磚紅柱,三層屋簷微微上翹,在半空中劃出漂亮的圓弧,氣勢恢宏。橋面刻有精美的祥雲圖案,寓意平步青雲。廊橋兩側鐫刻的36幅名家字畫和詩詞歌賦,均出自璧山歷代書法大家和著名文人之手,體現了璧山千年文化之精華。
  • 莆田探索田園綜合體設點建設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田園綜合體」。今年初以來,莆田分別在鐘山鎮和新縣鎮探索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不僅改變了兩地百姓的生活,更成為美麗鄉村的「升級版」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對于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寄予了厚望:「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明確目標,立足優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
  • 深圳光明小鎮歡樂田園,一個依託農田打造的都市現代休閒示範景區
    深圳光明小鎮歡樂田園,位於深圳市光明區圳美村,景區佔地3.8平方公裡。光明小鎮歡樂田園依託基本農田改造的都市現代休閒農業示範區,在國家基本農田政策下,國家現代農業莊園保留農耕本質,「大尺度」現代化農業化生產和「小組團」個性化農業體驗,打造出國家智慧農業科普基地和國家景觀農業創意基地。
  • 十大景觀元素設計,讓鄉村更美麗
    鄉村景觀的升級,要注重對於鄉村文化的顯性表達和隱性傳承,構建具有品賞價值的鄉村景觀。鄉村景觀不僅僅是一種景觀,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對於歷史的鑑證鄉村景觀的升級,要注重對於鄉村文化的顯性表達和隱性傳承,構建具有品賞價值的鄉村景觀,好的設計應注重每個細節在鄉村景觀設計中對這10個細節的精心打造,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氛圍感。
  • 莆田高標準建設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記者昨日獲悉,今年以來,莆田市積極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探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以創建仙遊縣鐘山鎮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為抓手,以朗橋村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為切入點,發揮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的平臺作用,逐步建立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 ...鄉村振興限量補貼新品首發!會唱歌的房子途境9.9萬啟幕鄉村田園...
    近日,定位鄉村振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途遠在獲得1億元A輪融資後,動作不斷,重磅推出輕量化創意美宿新品途境,同時啟動途遠「鄉村振興項目」補貼計劃,限量每棟途境產品補貼5萬元,最高補貼5000萬。途遠希望以大力度的補貼舉措,加碼鄉村旅遊,催生更多鄉村「網紅」微度假目的地,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助力振興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