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將「醫鬧入刑」?為什麼總有「醫鬧」?

2020-12-19 界面新聞

記者 | 原禕鳴編輯 | 許悅1

12月17日,《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2019)》(以下簡稱為《藍皮書》)正式發布,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藍皮書》建議設立「醫鬧入刑」法律制度,即「根據醫鬧程度不同設立標準,而不再是以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罪名對醫鬧者進行處罰」。

「暴力傷醫」是一個已被探討多年的話題,有關「傷醫」事件的報導從未間斷。今年5月11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數據,自2019年至今年4月,人民法院共計一審審結殺醫、傷醫、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等涉醫犯罪案件159件,判決生效189人。

其中包括了兩件死刑案例: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當事人已於2020年5月9日被依法執行死刑),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當事人已於2020年3月17日被依法執行死刑)。

為什麼《藍皮書》建議不再以「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罪名對醫鬧者進行處罰?原有罪名和「醫鬧入刑」的區別是什麼?

事實上,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就已經新增了醫鬧入刑條款,其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修改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但從實際執行效果來看,其法律震懾力仍然不足。

創刊於1988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主辦的《醫學與社會》曾公布過其對9起醫鬧犯罪案件的對比分析。其發現,目前對醫鬧處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當事人主要以緩刑為主。例如,在三件犯罪人高達5人以上的案件中,不論主從與否,均適用於緩刑,緩刑率達100%,客觀上缺乏懲治效果。

因此,天津市兒童醫院醫務科醫生東振彩曾在《現代醫院管理》中分析到,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雖將「醫鬧」明確納入懲治範圍,但該罪名不僅僅針對「醫鬧」這一個行為,而是囊括了對「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 等多個場域和活動擾亂社會秩序行為的刑法規制,對擾亂醫療秩序的懲治僅是其中之一。

僅僅在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中加入「醫療」二字,不設立單獨的罪名,並不能很好的遏制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

同時,由於目前針對「醫鬧」的相關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仍較為「單薄」,這就導致了司法實踐中,在面對和處理「醫鬧」中的一些複雜問題時,由於難以找到較為明確和精準的法律依據,導致公訴和審判等司法環節面臨困境。

界面新聞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查詢發現,2019年一共有1330起醫患糾紛民事案件,但進入刑事程序的僅有56 起,佔比為4.2%。

因此《刑法修正案(九)》背景下的「醫鬧」入刑的客觀執法效果與廣大一線醫護人員的實際感受存在一定偏差,同時,進入刑事程序的「醫鬧」,量刑總體畸輕。

而此次公布的《藍皮書》中,建議設立「醫鬧入刑」法律制度,可以根據醫務人員職業保護的特殊性在刑法裡增設相應的罪名,根據醫鬧程度的不同,設立標準,而不再是以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罪名對醫鬧者進行處罰。

《藍皮書》還建議,「醫鬧入刑」的標準應十分細緻。犯罪人實施某些行為只要是達到了足以阻礙醫務人員進行正常醫療的程度即視作實施暴力傷醫行為,根據其造成後果對其定罪量刑。

行為應該包括但不限於破壞醫療機構設備設施或個人財產、幹擾醫療機構場所正常工作秩序以及威脅、辱罵、挑釁、毆打、性侵、殺傷醫務人員等行為。

此外,層出不窮的「醫鬧」到底是因何而來?

北京一精神衛生醫院副主任陳啟(化名)對此表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來到醫院的心情都不好。

「醫院和學校不一樣,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的時候內心是充滿希望的,而患者以及其家屬來到醫院的時候心情都不算好,甚至是充滿絕望。人在抑鬱、低沉的時候本身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陳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今年1月20日,被自己救治過的患者持刀從7層追砍到6層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對暴力傷醫的原因提出了三點看法。

首先,在很多患者的眼中,醫生是「好脾氣」的弱勢群體,所以很多人在極度憤怒卻無處發洩的時候選擇了報復醫生。

並且和大家以為的「三甲醫院的患者都捨得花錢」剛好相反,陶勇表示,有時醫生不能根據患者的身體條件來決定治療方案,而是要將其經濟條件納入考慮範圍,這其中就需要和患者進行十分細緻的溝通,也容易導致患者不信任的狀況出現。

此外,很多患者是掏出了全部的積蓄來到三甲醫院,因此對醫生的期待極其的高,很難容得半點失落。

從《藍皮書》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醫院的等級越高、規模越大,暴力事件越多。從發生的醫院層級來看,三級醫院是暴力傷醫事件多發醫院,共196例(佔比約為67.6%);二級醫院發生69例(佔比約為23.8%);一級醫院發生12例(佔比約為 4.1%)。

這正是我國醫療衛生制度的基本矛盾「大醫院,擠破頭,小醫院,空蕩蕩」導致的。由於優質醫療資源供給短缺,三甲醫院往往十分擁擠,「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造成了許多患者的不滿。

《藍皮書》還提到,根據2016年至2019年110份暴力傷醫案件的統計顯示,施暴者多為患者近親屬,57.6%的施暴群體包含患者的近親屬施暴者,為患者本人僅佔28.6%,「我國傳統的親情和血緣關係導致許多患者家屬者有很強的保護欲望,當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出現差錯時,其親屬就會為保護患者的』權益』從而向醫院表達不滿情緒」。

「暴力傷醫」已是一個被探討過多年,卻未能解決的問題。早在2013年,中國醫院協會和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共同完成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就顯示,目前中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

然而,醫患糾紛對一線醫護工作人員來說,是十分嚴重的打擊。合肥市一三甲醫院護士長曾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對一個護士來說,比值夜班、工作量大更為難熬的,是付出了心血卻換來了不理解、不認可甚至爭執。

在目前的階段來看,雖然醫療衛生制度的基本矛盾並非一朝一夕便可以解決,但從法律層面上將「醫鬧」入刑做出詳細具體的規定,至少可以讓暴力傷醫事件的司法過程更加的「有法可依」,並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有的法律震懾力不足的局面。

因此,將「醫鬧」入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眼下的「傷醫」高發生率。

相關焦點

  • 【同步十刻】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建議設「醫鬧入刑」制度;美團...
    「醫鬧入刑」制度或被提上日程 @虎嗅【暴力殺醫案寫入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建議設醫鬧入刑制度】一起暴力殺醫案被寫入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12月17日,《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2019)》正式發布,其中披露了暴力傷醫犯罪典型案件研究報告,員明軍故意殺人案入列。
  • 對付「醫鬧」上海出狠招
    關於維護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醫鬧行為,上海市於2020年12月30日率先發布了全國首部專門保護醫護人員權益的省級政府規章—《上海市醫療衛生人員權益保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3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有多重要呢?
  • 對付醫鬧、暴力傷醫有招了
    對付醫鬧、暴力傷醫有招了 2020-12-30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尚未結束,又一場帶刀醫鬧上演!誰來保護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
    過後,患者因偶出現咬頰,質疑不該拔智齒,多次來我科吵鬧,醫生反覆講解無效,執意要醫生給她種植智齒還原,否則賠償三萬元,我科及糾紛辦出面,建議其走醫療事故鑑定途經,拒不聽從,多次來科室謾罵,索賠五萬元,期間醫生始終保持克制,未與患者正面衝突,積極嘗試安撫該患者,尋求溝通解釋並嘗試解決咬頰痛問題。
  • 杭州發生醫鬧,家屬砸毀醫院玻璃大門,稱醫生鉗死新生兒!
    這種情況每個人都不願意見到,一個人的死去會引起整個家庭的悲傷,如果遇到一些情緒比較極端的人,還會將所有的過錯都加在醫生的身上,導致醫鬧事件的發生。在不久之前,杭州就爆發了一起醫鬧事件,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可依然讓人十分揪心。事情發生的地點在蕭山醫院,從當時的視頻畫面來看,家屬將醫院的玻璃門砸碎,碎渣布滿了整個大廳。
  • 周某連發動態怒斥演員姜濤醫鬧行為,三觀很正確,難怪成精神領袖
    周某連發動態怒斥演員姜濤醫鬧行為,三觀很正確,難怪成「精神領袖」。前不久演員的醫鬧事件就鬧得沸沸揚揚,為了直播效果故意在醫院內鬧事,結果被拆穿後就當眾道歉,這行為無疑是浪費了醫院很多醫療資源,也是浪費了醫生很多寶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在看到了他的行為後,就覺得非常生氣。周某也不例外,在知道了演員姜濤的行為後,周某就直接發動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鬼滅之刃:鬼殺隊變身醫生上崗,炎柱專業,義勇攤上醫鬧
    當他們換一個職業,變身醫生「上崗」,炎柱專業,富岡義勇差點攤上醫鬧。圖源:柏村烏木太炎柱的死無數人到現在還耿耿於懷,他是如此的陽光,如此的帥氣,他和炭治郎類似,就像是一個火紅的太陽,只要有他的存在,必定會充滿活力和歡聲笑語。
  • 老護士長分享乾貨:規避90%醫鬧,減少護士被打被罵……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很多人就存在誤區,認為溝通能力這種軟性能力,又無法量化,覺得時間都應該花在三查八對上,當然,三查八對是基礎,這是一個護士最基本的職責,在與患者、醫生、同事之間如果能做高效溝通,能避免很多無用功甚至誤差,以及較少內部摩擦、減少醫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不拍吻戲」的韓雪,音樂劇公然假唱,曝出5年前「醫鬧」風波
    韓雪唱歌也小有成就,還得過很多獎,這兩年還搞起音樂劇。音樂劇假唱風波韓雪從18年就開始做音樂劇《白夜行》的巡演了,這兩年收穫不少口碑和粉絲。但是去年4月的一場風波,把韓雪及她的團隊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寧波的一場演出結束後,有網友直接發文稱,韓雪在現場並沒有唱歌,全程放的錄音。
  • 如何看待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呢?
    ——《〈吶喊〉自序》醫生護士以前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對於他有一個尊稱為「白衣天使」。有很多醫生護士是帶著一種信仰學習這一門學科,投身於這一門事業,依稀記得當年宣誓的時候說的:健康所系,性命相託。這是多麼讓人感動的語言啊,這些都是醫生的信仰,但是幾百年來,依舊是有那些如魯迅先生說的「救不了」的人。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辱罵醫護人員,傷醫事件,甚至於殺醫事件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醫生簡直是在用生命來堅持自己的信仰。 醫生雖然賦予了「白衣天使」稱號,但是畢竟只是一個凡人而已。
  • 湖南女歌手整容失敗索賠百萬,醫院怒斥對方醫鬧:你還沒死呢!
    你還沒死人呢,100多萬是隨便要走的,可能嗎?"湖南籍女歌手張某某在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整容失敗,提出120萬元的賠償訴求。該醫療機構的法務部總監卻語出驚人,直言"你還沒死人呢,100多萬元是隨便給的?"2017年,張某某來到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進行自體脂肪填充手術。
  • 說說演員姜濤的道歉,再說說醫生為什麼對拍視頻如此反感!
    姜濤認為,我不是在醫鬧,只是在拍視頻,正常記錄和維權。 但醫護人員會這樣想嗎?對不起!不會。因為這在本質上就是醫鬧。一邊拍攝一邊威脅,已經幹擾到了醫療工作秩序,這不是醫鬧又是什麼?一旦碎片化的有剪接過的視頻被發到網上,醫院因此被捲入輿論事件,有口難辯。這不是醫鬧,又是什麼?
  • 湖北國醫大師痛心追問:為什麼中醫博士生不會看病(圖)
    對於社會上的「醫鬧」,他深感不解,「如果好好治病的話,他們為什麼要鬧?」一句反問,道出醫道正途。  如今,這位著作等身的新晉國醫大師,又將紙筆化刀,對準中醫教育的痼疾下手。他起草了一份中醫教育改革方案,文中質問:「為何現在的中醫教材越編越厚,醫學生的學歷也越來越高,但很多碩士生、博士生卻不會看病?」
  • 醫鬧將納入徵信系統!電話、簡訊、微信威脅醫護人員都將違法
    市司法局副局長羅培新介紹,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規範醫療衛生人員權益保障的省級政府規章,包括總則、職業權益保障、執業環境保障、涉醫失信行為的信用懲戒、附則等共5章42條,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羅培新說,我國相關法律對醫療衛生人員權益保護有所規定,但這些條款較為原則。從全國來看,近年來醫鬧、暴力傷醫現象和醫患糾紛不時發生。
  • 愛爾眼科「撇清關係」,艾芬:從沒想過做醫鬧
    "我是個醫生,從沒想過做醫鬧。"46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躲過了病毒的侵犯,卻沒能躲過視網膜的脫落,今年5月,她在著名醫療機構——愛爾眼科進行手術後,右眼近乎失明。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愛爾眼科集團內共有660餘家醫院機構,其中國內的超過550家,海外有100多家。
  • 《武庚紀》中貴為六部大神的十刑,為什麼要背叛神族?
    武庚紀中十刑不僅身為六部的大神而且還是神族之主天的孩子,按理說十刑在神族之中也是貴不可言的,那麼十刑為什麼選擇和冥族的逆天而行結盟背叛神族呢?大眼睛認為有以下原因:十刑和神族的處世理念不同武庚紀中神族一直認為自己才是大地的真正的主人並且視其他種族為奴隸,但是神族之中也並非真正的鐵板一塊,因為部分神族並不是認為神族就比人高出一等,甚至他們內心中也是希望神族可以放下內心的高傲和其他種族一起生活
  • 高空拋物入刑的意義
    將此類行為直接入刑,呼應了民間由來已久的訴求,充分地引導了預期、震懾了犯罪,其對於捍衛公共安全的巨大意義不言而喻。而就司法系統而言,這一修正案的影響力更是立竿見影。以此為起點,相關辦案、審判的實踐過程,將從根本上做到標準一致、理據清晰。    治理「高空拋物」,各個層面的立法、修法動作,可說是連環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