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邯鄲西部太行山區,人去村空10年後的村莊,是啥模樣?

2020-12-16 回村歇歇

走遍萬村千鄉,記錄當下農村,留住鄉愁。

大家好!我是回村歇歇,請「關注」一下。

今天,我通過圖片向您展示一個人去村空10年後的村莊,看它是啥模樣。

這個山村位於邯鄲西部太行山區涉縣境內,村名叫下廟底。

村莊是清朝時期搬遷過來的,現有證物為光緒三年修建的河神廟。

為了拍清下廟底村周邊環境,我爬上了半山坡,俯拍:村下面的河流叫清漳河。

清漳河發源於山西左權縣,流經涉縣全境,到合漳鄉和發源於山西平順縣的濁漳河匯流,形成漳河,是目前河北河南兩省分界線。

這裡科普一下:河南河北兩個人口大省是以漳河劃界,並非黃河劃界,黃河北還有新鄉、安陽、鶴壁、濮陽、濟源,五個地市,屬於河南管轄。

依山傍水的下廟底村的環境還是不錯吧!

但由於村莊規模小,只有十幾戶人家,村裡的公共事業投入大。

最重要的是村民生活不方便,比如,村小人口少,連一個小鋪都養不活,開小鋪的去批發站進貨,批發站都不願意,因為進貨量還沒人家零售要的多。

更重要的是,靠在村裡開小鋪生活,全日看守,沒人來買;關門吧!誰來買東西,見關著門,自然就去了鄰近的東達村。

隨著城鎮化發展,村民的經濟來源,依靠外地打工,種地不再是主業,於是下廟底這個自然村村民一戶戶搬遷回了東達村。

趕巧了。

經過朋友介紹,我來到這個村,剛好碰見吳姓村民,回來村裡看看,搬走時候留下的剛進籠子要拉回去。

吳姓村民說:他是10年前村裡搬走的最後一戶,因為孩子要上學,在這裡居住實在是不方便了,但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來看看。

吳姓村民說:也說不清為啥?可能是在這裡出生成長,割不斷的留戀吧!

上圖是村中間的河神廟,就坐落在清漳河岸邊的山根下。

這座河神廟是光緒三年修建,也是村裡最好的建築。

由此可見,村民們對水患的重視程度。是的,我們河北南部民間有句話:浪漳河。

漢時西門豹治鄴,「河伯娶親」的故事就發生在漳河,下廟底村就在漳河上遊清漳河岸邊。當然河神並非河伯,歷史故事永遠是歷史故事。

看河神廟建築風格,包括磚雕,廟房山牆屋脊,這些做工,就是明清建築風格。

村民們說:下廟底村從20年前就開始有村民搬遷到西達鎮或者東達村,還有人到縣城不再回來。

直到第三張圖片中吳姓人家,10年前最後一個搬走,下廟村徹底成為無人村。

這戶石頭房子,貼著牆長出一棵梧桐樹,如果還有人居住,不會讓樹這麼長的。

走在這個無人的小村裡,發現好幾家門口對聯依舊,這顯然是每年過年時,那些懷念出生的村莊的村民來貼上的。

雖然人走了,房子還在,這些今天看來破舊的房子,可是當年也曾娶過新媳婦,出生過新生嬰兒,當然也停過棺木。

這就是人間煙火的一部分吧!

河神也與人為鄰。

當然,如果沒了人,誰來燒香敬神?

如此說來,神也是人捧的麼?

的確是啊!

河神廟裡光線灰暗,塵土一層。

村空無一人後,河神也成為了孤神,但清漳河還在,山還在,村莊依舊在。

河神成了下廟底村的唯一一個「釘子戶」。

這戶人家的房況還不錯,門上的對聯,說明主人還沒有忘記。

上下圖:這個農家小院,這種土坯房子土坯牆,在風雨飄颻中,度過了多少個春秋!

沒了人的村莊就是這個樣子麼?

中國人對於家,對於宅基那種感情,比如鄰居之間,因為5釐米界限發生糾紛,就會爭吵一輩子,訴訟一輩子。

看到曾經也是那樣的下廟底村,村裡鄰近之間,因為一點點地界爭吵打架一輩子,真是不值得啊!

我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

拍下這個小村,心情很沉重,幾十年後,我出生生長的小村莊也會這樣麼?

相關焦點

  • 鉤沉|紅色電波傳四方 太行窯洞裡的「陝北臺」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1940年12月30日為中國人民廣播創建紀念日。至今,中國人民廣播事業走過了整整80年。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胡宗南部費盡心機想要在陝北一舉摧毀的中共宣傳輿論機關,代表共產黨的喉舌、起著重要宣傳導向作用的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早已悄然轉移到太行山區涉縣的窯洞裡。
  • 耕地上建新農村,拆掉村莊再復耕,這玩的是啥「遊戲」?
    例如,在2011年,一個冬天的夜晚,老農忽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自稱是鎮裡的書記。本人從沒當過差,連村裡的小跑腿的都沒當過,咋招來鎮書記的電話?當電話裡說了一件事,俺確定了打電話的是真書記,不是詐騙。正事說完,書記還不放電話,咱一個農民先放下電話,又不禮貌。可沒有交集的人,有啥聊的呢?何況官和民更沒話聊了。
  • 搬遷村的美麗蝶變——孔村鎮西部山區的首個花園城市式村莊呼之欲出
    孔村鎮北毛峪村從窮山僻壤的山溝子村到現在的山東省旅遊特色村、縣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從「靠天」吃飯到現在發展雞腿菇、中藥材等產業,發生的不僅是量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實現了質的飛躍,一幅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的產業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 雨過天晴後的東太行,奇峰異巒,森林雲海,徹底美成仙境!
    東太行景區位於邯鄲武安市境內因所處太行山東麓而得名進入了夏天的東太行漫山遍野鋪上了生機盎然的綠已經讓人分不清到底是山披上了綠毯還是綠蔭中長出了太行遠望時連綿起伏的山巒仿佛鑲嵌在天邊又讓人感覺半似人間半似仙界更絕妙在雨後半山腰飄起的乳白色的霧奇峰異巒在霧靄中若隱若現更添一份神秘的美讓人想起白居易筆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乘坐索道上山玻璃窗上看到被雨滴切割的太行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 邯鄲麥收實拍!還記得小時候割麥子的情形嗎?
    邯鄲麥收實拍!還記得小時候割麥子的情形嗎?眼下邯鄲500餘萬畝小麥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農機駛過滾滾麥浪金色顆粒盡數歸倉農民質樸的笑容傳遞著夏糧豐收的喜悅6月3日,在肥鄉區辛安鎮鎮中白落堡村的麥田裡,收割機在收割小麥。
  • 河北邯鄲的小眾景點,山水秀麗被譽「太行三峽」,卻鮮有人知
    眾所周知,邯鄲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成語之鄉。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這裡除了膾炙人口的故事和遺蹟之外,似乎再無其他。事實上,邯鄲不僅文化底蘊深厚,山川秀美,風景好,據說北方沒有山水,但武安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有廣闊的山區水庫。
  • 總編輯走基層丨決戰南太行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還有52個貧困村沒有脫貧,而新鄉市南太行山區就有16個。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新鄉市向貧困發起了總攻。雪後的輝縣市南寨鎮槲漫村。3個村位於衛輝市和輝縣市交界處,山大溝深、乾旱少雨、土地貧瘠,也沒有企業,群眾如果不能外出打工,收入就很低,不少群眾還住在破爛的窯洞裡。前幾年,鎮裡和各個村商量著把3個村524戶群眾全部搬到一起,在郭坡村建個社區,可惜資金不足,設想沒有完全實現,只蓋了4棟樓。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為了實現3個村整村脫貧,解決剩餘群眾的搬遷夢,三村合一村的搬遷計劃再次啟動。
  • 河北邯鄲武安市樓上村:文化賦能小康 古村煥發活力
    河北新聞網8月18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今天下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走進邯鄲武安市樓上村,聚焦戲曲小鎮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增收。8月18日下午,中央、省級媒體記者在樓上村了解武安平調落子的起源與發展。
  • 邯鄲罕見清代墓群揭開一山村六百年「家族史」
    連日來,邯鄲市西部山區發現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群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些古墓不僅是邯鄲區域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規制極高的清代墓葬,而且再現和印證了涉縣馬布村「康氏」家族600餘年生生不息,傑出人物層出不窮的傳奇佳話。
  • 涉縣西達山腰上,廢棄800年的石頭小院,能成為網紅鄉村民宿麼?
    請點下右上「關注」,俺是回村歇歇,今天為您介紹在涉縣發現的一座神秘的小院。邯鄲西部太行山脈的深山區裡,有一個叫涉縣地方,這裡有上古時代的媧皇宮;抗日時期,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129師師部就在這裡;西門豹治鄴歷史故事裡,漳河上遊清漳河在合漳鄉和濁漳河匯流,一路向東躥出太行,流入了豫北冀南大平原上,是海河的重要水系。
  • 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尋寶清漳兩岸 悠遊太行紅河谷
    「疫」去春來,草木吐綠,百花芳菲。長城內外,燕山太行,春景如畫。這場戰疫讓我們更加體會到祖國好、家鄉好。讓小編帶你一起遊走這條充滿太行氣息的旅行線路。太行紅河谷旅行地圖上午,從邯鄲市出發,經過1小時30分鐘,抵達涉縣。第一站可以放在太行民俗小鎮,即赤水灣景區。這裡不僅集中了特色民俗文化,還充滿「杏花微雨江南」的溫潤感。
  • 渭南文壇|徐玉虎:空村不空
    我的村莊位於渭河平原的東部,南依巍巍秦嶺,北臨黃土高原,渭水潺潺流過。開年,年輕人背著行囊,去了南方謀生。留在村裡的農人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只有一個想法,儘快把地裡的活幹完。男人可以去近處打工,掙些錢補貼家用,女人在家照顧老人小孩,還有那幾畝田地。現在的農田除了種小麥,大多數是果園。初春,果樹像一個個剛從茅草窩裡鑽出來的小孩,頭上、身上、腳上都沾滿了茅草。農人們手持久違的剪刀,把一棵棵果樹修剪得光鮮亮麗。枯萎的荒草剛冒出嫩芽,還沒來得及和土地說上幾天話,就在小型旋耕機「嘟嘟」的轟鳴聲中,嚇得沒了身影。
  • 未來,哪些村莊會被規劃?以下四類村莊優先考慮搬遷,有你們村嗎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不斷扶持,以前發展比較落後的村莊也相繼實現了脫貧,村內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不少人在國家的扶持下實現了增收,日子越過越好了。這些都是和新農村建設有關,村莊搬遷後也會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基礎設施也很完善,村民的居住條件和過去相比也會因此得到改善。那麼問題來了,如今,農村的人口不斷向外流失,村莊空心化嚴重,未來,有哪些村莊會被規劃呢?以下四類村莊優先考慮搬遷,看看有你們村嗎?
  • 永年河北鋪村不僅僅是標準件市場,還滲透著古城邯鄲味道!
    「老王,快去飛宇螺絲大世界送10件貨」,「老王,快去恆創環保拉鍍鋅貨」這就是在永年河北鋪標準件市場最常能聽到的交流。    「三十萬人搞生產,十萬大軍出永年,千萬大車搞物流,家家戶戶出老闆!」這不是繞口令也不是口號,毫不誇張的說,這就是古城邯鄲永年區標準件產業的真實景象。
  • 《地雷戰》原型地在焦作這個村
    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 通訊員 李曉軍 杜錚)埋地雷,炸鬼子,電影《地雷戰》的原型地就是這個村;鬧革命,上前線,在解放戰爭中,這個村的8位女民兵留下了太行八英的佳話。  這個村就是焦作市有名的「紅色村莊」——中站區龍翔街道趙莊村。
  • 「邯鄲路書」東太行之巔,諦聽群山的寂靜之樂
    東太行風景區位於河北邯鄲的武安市,因其位於太行山東腳下而得名,人人們讚嘆它是"山峰如林,山勢崢嶸巍峨,磅礴大氣,奇峰突兀,巧石嶙峋,如奪天工,雲海縹緲,橫無際涯,如同人間仙境一般,"每次面對群山,側耳諦聽億萬年來的寂靜之樂,都被這雄渾的固體語言所震撼
  • 石家莊市西部山區8縣(區)森林防火工作責任人名單確定
    11月24日上午,石家莊市2020年秋冬季森林防滅火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會介紹了全市森林防滅火工作基本情況,並公布了我市西部山區8縣(區)森林防火工作責任人名單。目前,我市森林防滅火形勢基本趨穩。隨著入秋以來天氣逐漸轉冷、天乾物燥、林下可燃物及大風天氣增多,全市森林防火形勢愈發嚴峻,到了實質性階段。
  • 春起太行
    新華社太原4月16日電題:春起太行新華社記者晏國政、劉揚濤陽春三月,漫山遍野的金黃連翹花、粉紅山桃花把太行山裝點得生機盎然。在位於太行山區的山西省長治市,扶貧車間重現喧鬧,企業廠房機器轟鳴,項目工地人頭攢動,呈現出一幅春起太行的生動圖景。
  • 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
    民國間山西捕殺的一隻太行虎照片太行山區舊為老虎活動的重要區域之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建國以後,在井陘境內西南山區卻又出現了中國虎——華南虎也是太行虎的蹤跡!(這些村莊舊屬山西管轄,建國後歸屬井陘);而在與上述地域接壤的井陘景莊、上坪、大財等村西南的大青山(又稱大清堖),多有老虎活動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