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格爾旗能源集團公司設備維修中心副主任魏建雄,雖然官職不大,但技術能量大。在平凡崗位上,以堅韌的毅力、精湛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忘我的工作,為準能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1年9月,魏建雄從遼寧阜新煤礦技工學校機修專業畢業,就投身到火熱的準格爾煤田建設中。他從一名普通鉗工成長為準能集團公司設備維修中心穿採車間副主任、準能集團公司煤礦機修鉗工首席技能大師、國家能源集團「首席師」、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和國家級魏建雄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
1992年底,工作僅一年的魏建雄參加了從美國BE公司引進的、代表上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礦山挖掘設備395BI電鏟(自重920噸、鬥容32立方米)的組裝工作,為日後從事電鏟維修打下了堅實基礎。從1993年開始,先後參與並負責了國產YZ-35B、KY系列鑽機和進口的DM系列鑽機、1190E、D245S等多種型號鑽機的組裝維修和大修理任務,被同行稱讚為露天礦山機械設備「採剝機械維修專家」。先後榮獲各級各類技術榮譽,直至全國技術能手和中華技能大獎,實現了成為同行業同類型設備組裝和維修專家的心願。
2016年春節,正值全國煤炭需求高峰,準能集團公司全力保生產保電煤時節,公司所屬黑岱溝露天煤礦2#WK-35電鏟行走驅動軸出現斷裂故障,嚴重影響原煤生產,大年初一,魏建雄帶領檢修人員冒著嚴寒,風餐露宿加班延點,用3天時間完成了故障檢修,保證了黑岱溝露天煤礦煤炭生產任務的完成。
2018年,同樣是春節放假期間,準能集團公司黑岱溝露天煤礦502#鑽機出現故障,拋擲爆破受阻,影響了整個礦山的生產,魏建雄連夜加班解決了設備故障問題。
魏建雄從事鑽機、電鏟檢修工作近30年來,把青春和汗水無私地奉獻給他熱愛的礦山。累計加班達2000多個小時,使鑽機、電鏟的出動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解決疑難故障200多起、延長電鏟運行時間累計達4000多小時、創造產值6000萬元以上,實現了技術創效助力企業發展的宏願。
魏建雄不僅自己學有所成,還致力於技術技能的傳承,培養更多技能人才。他以技能大師、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基地,積極創建雙師(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型團隊,抓住崗位練兵提升技能這個關鍵點,從嚴落實技術骨幹專業培訓和技能實訓,5年來共進行理論技術培訓1944課時,3907人次。培養出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等技術能手8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1人,中國安全協會安全管理標準示範班組優秀班組長1人,準能集團級先進個人4人,為準能集團公司培養儲備了技術能手、技術骨幹60多人。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作為共產黨員的魏建雄,時時處處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牢牢把握創新驅動提升效益這條主線,在創新路上探索前行。2015年以來,他本人獨立完成了DM-H2鑽機A型架鎖銷油缸、395BI電鏟推壓滾筒軸承瓦座固定方式改進、牙輪鑽機分體式鑽杆的研發等技術攻關和維修創新項目26項,累計節約資金達300多萬元,增加鏟鑽設備運行時間3000多小時。在《神華科技》等省部級以上專業技術期刊發表技術論文2篇,成功獲批實用新型專利4項,提交實用新型專利申請5項。
依託工作室平臺,成立黨員創新崗,帶領工作室下設的15個創新小組、23名黨員和48名職工,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革、技術發明等活動。近5年來帶領工作室團隊完成創新項目70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修復林肯泵等零配件600餘件,累計節約成本1100萬元;以黨員為骨幹開展的「D11T推土機傳動油壓力監測及動力切斷裝置」「QSK60發動機缸體冷卻噴嘴定位銷取銷器的設計製作」創新項目,榮獲準能公司經濟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在《露天採礦技術》等省部級以上專業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成功獲批實用新型專利7項、發明專利1項、提交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3項。(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玉琢)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