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之中,能夠在前面冠之以「老」字以示尊重的,「老師」恐怕是為數不多的職業之一。但「老師」不一定就很「老」,現在很多90後甚至95後已經走上教師工作崗位,這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在挑起基礎教育的大梁。
和很多前輩相比,這些年輕老師們受教育水平更高:國外頂級名校的海歸,985、211高校畢業的碩士、博士,走進中小學校園投身基礎教育,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中的很多人有知識、有見識、有熱情、有創意,就是缺少必要的經驗。
如何培養好這些年輕老師,發揮好他們的長處?日前,寶山區做了一個全新的嘗試:向全區基礎教育系統裡碩士、博士畢業的老師招募,將自願報名的碩士、博士老師們組成一個「碩博聯盟」。
如今,首批提交申請並通過審核的285位碩士、博士老師已經率先「成團」,這個可能是平均學歷最高的「超級組合」即將出道!
高學歷教師組成「超級天團」
寶山區教育學院院長沈偉介紹說,2020年8月24日,寶山教育網上發布了《關於「寶山區教育系統碩博聯盟」成員招募通知》,總共收到了285份由教師主動申報、學校批准選送的申請書。
寶山區教育學院院長沈偉
經過材料審核後,教育局領導決定將這285位教師全部吸納為「寶山區教育系統首屆碩博聯盟成員」。
日前,「爭做寶山教育實踐探索的排頭兵」——寶山區教育系統首屆碩博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二屆教師行動研究故事會在寶山區教育學院舉行,寶山區教育系統首屆碩博聯盟正式成立。這個可能是平均學歷水平最高的「超級組合」宣布「成團」!
在這285位老師中,青年教師佔絕大多數,其中24~29歲的老師佔比高達60%,34歲以下的老師佔比達到85%以上,說明越來越多年輕的研究生正在加入基礎教育的隊伍。
這些老師來自寶山76所學校,他們所在的學校、學段和學科分布都十分均衡,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和職業教育學校,從語文、數學、英語到藝術、體育、美術,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學科,都有碩士、博士老師的身影。
所以,這個「超級天團」的成員涵蓋面非常廣,輻射到寶山各個年齡段孩子背後上萬個家庭,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超人氣組合」。寶山區教育局和教育學院對這個團隊的期待值也非常高。
寶山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沈傑說:「雖然,你們都很年輕,但你們卻是寶山教育優質發展、內涵發展和創新發展的生力軍,你們要勇當寶山教育實踐探索的排頭兵!」
寶山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沈傑
寶山區教育局局長楊遇霖則表示,碩博聯盟的建立對寶山區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是我們打造優秀教師成長梯隊的重要舉措,是我們建設高水平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有力抓手,是我們培育高端教師和卓越教師成長的蓄水池。」
寶山區教育局局長楊遇霖
「成團」之後的後續「養成」計劃
如何幫助這些年輕教師們實現這樣高的目標?寶山區教育局和教育學院同時為這個團隊量身定製了一套完整的培養方案。這個培養方案包括組織培訓、現場觀摩、項目研究、開展論壇、教研切磋、為優秀成果提供輻射平臺等。因為都是受過碩士、博士階段學術訓練的老師,所以這聯盟的「學術味」特別濃。
沈偉院長介紹說:「我們將『碩博聯盟』定位為:寶山教育系統內的一個高水平學術研究團隊,又是一個注重『接項目,曬成果』的學術交流平臺。」
這就意味著,這些高學歷的老師們在這個聯盟中一方面要進行學術研究,一方面也可以獲得學術交流的機會。
作為學術交流平臺,聯盟成員可以在這裡獲取區內重大項目、優秀教師和學校的研究進展與成果信息。作為學術研究團隊,聯盟成員都要有自己的研究項目,或者參與到寶山重大教育科研項目、子項目研究中,也可以申報區級一般、重點,及市級各條線課題、項目。
在過程當中,成員的研究成果要在聯盟內、乃至全區公開以講座的形式「亮相」,以展示和交流促進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最後,聯盟還會做好研究成果的轉化、推廣、輻射,展現寶山教師對教育質量提升、育人方式變革的思考與行動。
在具體操作上,這個285人的「大團」會分為13個組,每個小組都有組長,組長負責協調本組的活動。
聯盟給每個小組提供資金和平臺支持,幫助小組每個月開展一次論壇活動,另外還會組織現場觀摩、團隊切磋、項目研究、專題培訓等常規活動。每年年末,聯盟還會組織一次匯報活動,以學術專場的形式在全區公開交流。
寶山不惜重金投入,目標是希望打造出「一個團隊、一個平臺、三個產出」。一個團隊:就是要把「碩博聯盟」建設成為一個投身項目研究、教育探索、並不斷產生學術思想和實踐突破的團隊。一個平臺:是要把聯盟建設成一個集獲取信息、獲得項目、展示成果、展現價值等功能為一身的平臺。在聯盟平臺上,力爭實現三個產出:出「實踐」、出「人才」、出「生態」
不是碩博的年輕教師也有機會
當然,不是所有的年輕教師都有碩士、博士學位,也不是只有碩博高學歷教師才能成為優秀教師。除了率先「成團」的這285位高學歷教師,其他所有在寶山基礎教育領域兢兢業業工作的老師們也有機會。最近的一次「成團」機會很快就將到來。
寶山區教育學院副院長唐秋明介紹說,寶山區教育學院師訓部將於今年啟動建設「寶山區教師跨學科能力培育項目」。
這個項目的第一輪試點,會招募與選拔一批具有跨學科教學經驗的項目領銜人,領銜人再從不同的學校自主招募和選拔若干名具有跨學科教學興趣的學科老師組建「跨學科研修共同體」。
為了鼓勵跨學科、跨學段、跨學校組建團隊,每個共同體教師必須由3種以上不同學科、2所以上不同學校的教師組隊。
寶山區也會對優秀的團隊給予經費的支持,用於跨學科項目的研究,希望通過團隊協作、迭代孵化的方式,培育一批批有能力的綜合型教師。
此前,寶山區還針對區域內的青年黨員教師的「浸潤式培養」模式展開了研究和探索,引領青年黨員教師到黨員紅色基地教育現場、團隊研討展示現場、課堂教學現場和課題研究現場,實現專家導學、同伴互學和自我教育的學習路徑。
在寶山區教育系統首屆碩博聯盟成立大會上,還舉行了第二屆教師行動研究故事會,來自行知中學的皮德濤、廟行實驗學校的陳瑩穎、石洞口小學的孫潔、高境科創實驗小學的林墨吟、小天鵝幼兒園的陳夢雪和錦秋幼兒園的孫宇婷的教師作為第二屆教師行動研究故事會優秀案例代表進行了分享。
第二屆教師行動研究故事會優秀案例頒獎
就像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忱在碩博聯盟成立大會上所說:「後浪可畏」。可以想像,在寶山區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後浪」教師們,他們會和資深教師們一起組成各種各樣的團隊,出現在各種教學、研究、展示、分享的平臺上,成長為研究型、創新型的優秀教師。
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忱
【來源:第一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