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帶大家聊聊《終結者:黑暗命運》這部電影。這部影片質量屬於情理之中。說不上有多好,說是爛片吧倒也不至於。對於續作來說,這部影片是及格的。對於起源故事來說,這部影片是成功的。
本次劇情是做了軟重啟。給大家展現了什麼是教科書式的「性感官方」在線吃書。名義上否定系列的終結者3、2018、創世紀的設定和劇情,卻又直接銜接了《終結者2》的劇情。其實說白了,影片與系列最初兩部劇情關聯也並不太多。
跟影片的錢兩部劇情關聯也並不頭多。劇情更像將《終結者1》和《終結者2》揉合再造後的一個全新起源故事。兼顧情懷但並不過度販賣情懷。女英雄們的表現很精彩,雖然不能說夠格接過州長衣缽,但也算是為經典注入鮮活血液。更何況卡梅隆監製坐鎮的片,從技術層面的成熟度,到打鬥場面的酣暢度,都不會令人失望,老粉絲可以感受來自片方的最大情懷加持。在現有經典的框架下,融合了系列所有影片的經典元素。
對於新一輩的影迷和新的粉絲來說。即使沒有看過任何一部系列影片,也可以輕鬆地接受設定。最亮眼的應該是本作所採用的。三名女性角色加一名男性角色。這種少有的主角團陣容不僅僅是適應國際上的趨勢,更多的還是回歸《終結者4》時的初心。
但不用擔心女性強化人在戰鬥風格上會有什麼變化。因為當你看到格麗斯戰鬥時,颯爽的英姿,再配合上她高挑的身材和幹練的短髮。那可真是既養眼又帥氣。為了配合當下快節奏、爆米花式的觀影需求,影片在開場幾分鐘的鋪墊之後就可以讓你嗨到上天。然後文戲、打戲、追車戲、槍戲。看似很勁爆,節奏編排也有張有弛。
但就是因為中後期發現敵人怎麼都打不死全程只有逃亡之後,不管視效多麼的華麗和具有衝擊力。你還是會發現劇情就是傳統的樸實無華。這部所謂跨28年的真正續集。囊括了穿越、機械等各種科幻元素。
可以剖析地點有太多太多。這一部算是正統的續作,古典精神和創新精神結合得恰到好處。施瓦辛格角色的人性化以及最後的選擇為這個人物賦予了一些新的精神與意義,而團隊內基本都是女英雄更是應和了當下的女權主義。
比如時間線的變動,比如機器人的自我意識萌發。我所不滿意的地方也就在這裡了。自我意識是延續了第二部審判會。但依舊流於表面,無非就是我懂你們的感情了,我過上我的小日子了。人我能感同身受了,僅此而己。
格麗斯作為強化人而非終結者登場的原因,無非也是為了避免在機器人的人性上大費周章。天網換成了所謂的軍團,依舊是擁有自我意識的AI,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製造衝突的理由也是延續了以往的作品。簡單、粗暴、直接就是想把你們人類的骨灰都給揚了。
終結者系列以往總是像機械一樣遵從「沒有命運,我們開創命運」的核心概念。在亳無突破和創新中變得腐朽。明明有那麼多可以拓展的點進行深挖。在本部影片中卻依舊是打出了一手保底的情懷牌嗎,不禁讓人有點惋惜。三位女性主演很強勢,很政治正確,可套用的仍是舊配方。再致敬十部都感覺在看同一部電影。想要拍情懷,我覺得完全可以學習《金剛狼3》。
本應該更有高度的劇情架構。我們不是機器人,還是想表現人與機器的區別。機器不問緣由,只管執行程序。完成目標被改寫代碼後,依然只會執行命令。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完善每次流程。其實這種循環和人又有什麼區別呢?看到白髮白須的施瓦辛格和「老而彌颯」的漢密爾頓出現,很自然地思緒就會回到多年前看前兩部《終結者》的時刻。
很多情況下,我們也會被各種條條框框所束縛。作為人而枉為人。我們擁有主觀的意識,難以抑制的情感,還要為各種因素去妥協,權益一下這個衡量一下那個。甚至因為意識而做出無法理解的選擇。難道不更加悲哀嗎?
我就這麼隨口一說就直接升華了主題,為什麼影片就不能用呢?劇情不完美,可依舊不妨礙它是自《終結者2:審判日》之後最好的終結者影片。這部一出來,直接可以將前面三部續集丟進垃圾桶了。
劇本通過平行宇宙設定來了個大拓展,兩個新角色各有亮點,尤其grace身手太帥隨著這一次大刀闊斧的改變。不再狗尾續貂。相信片方也是有心把這部電影重新做好。但能不能重塑經典,可能還是要看下一部的表現了。
卡梅隆坐鎮編劇和監製《死侍》導演米勒執導。保證的特效與動作場面的設計。氣氛渲染的力度也是把控到位。雖然沒有腦洞大開的創意驚豔全場,但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的頂尖品質做保底。就算沒有達到預期。也是值得一看。喜歡爆米花爽片朋友不用懷疑,看他就完了!好了,今天的電影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了。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