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之別。每本書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只要能帶給我們收穫和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好,就是值得我們讀的好書。
到底該讀大家推薦的經典書籍、暢銷書籍,還是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我覺得要結合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否則即便讀了很多書,也達不到閱讀的效果。
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書呢?根據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我分享2個方法:
一、初級閱讀者,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讀起
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處,而且閱讀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為了能讓自己快速成長,很多人都陸續加入了讀書的行列。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為什麼有些人收穫非常大,有些人卻讀起來很費勁?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閱讀水平、理解能力、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閱讀效果也不盡相同。
對於沒有掌握閱讀方法,也沒有閱讀經驗的初級閱讀者而言,如果一開始就閱讀有難度的名著、經典、專業類書籍,效果並不理想。因為都這類書對讀者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和閱讀基礎,否則很多內容都看不懂,還會打擊閱讀的自信心,逐漸對閱讀這件事情產生排斥心理。
因此我建議,閱讀小白先從自己感興趣、難度較低的書讀起,先讓自己從內心裡接受閱讀這件事情,等到積累一些閱讀經驗和方法以後,再去閱讀有難度的經典書籍,逐漸增加難度,閱讀的效果會更理想。
為什麼要從感興趣的書讀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總是對感興趣的事情有足夠的熱情和專注度,比如喜歡看小說的人,會專注其中幾個小時不分神,總想了解更多的情節;喜歡看自傳的人,會沉迷在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中無法自拔……
當自己不知道讀什麼書,或者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時候,就從自己感興趣的書看起,當然這裡不是指沒有什麼價值的網絡小說,而是對自己有幫助,讀完有啟發、鼓勵自己做出改變的書,比如名著的會本版、經典小說、故事書等等。
二、有閱讀基礎以後,選擇自己最需要的書去讀
在閱讀了一些感興趣的書籍以後,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為了讓閱讀更有效率,要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去讀。
很多人都會看大咖推薦的書單,或者去圖書網站上找排名靠前的書看,這樣做的確沒錯,但是也會面臨一個問題:很多書看不懂,或者看完以後沒有什麼收穫、不知道怎麼用,對閱讀提不起興趣。這是因為有些書超出了自己當下的能力範圍,或者書中的內容離自己的工作、生活過於遙遠,讀完收穫自然不大。
在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前提下,為了能在閱讀中收穫更多的知識和成長,我們可以優先選擇自己需要的書去看,看完以後能立刻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這樣既能確保閱讀效率,還能增強閱讀動力。
比如你是一名銷售工作者,急需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非暴力溝通》《所謂的高情商,就是會說話》這類與溝通有關的書籍,相比經典名著,或者管理類的暢銷書,會更適合你。書中的很多方法,學完以後就能用到日常的溝通和交流中,幫助自己不斷優化溝通方式,提高溝通效率的同時,也有助於自身業績的提升。
如果你是一位文案工作者,《爆款文案》《高能文案》《文案變現》《好文案一句話就夠了》這類書會更適合你閱讀,因為書中介紹的文案方法、套路,能夠幫助你不斷優化自己的文案,提高文案的轉化率,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選擇自己需要的書去讀,能快速幫助我們在一個領域收穫成長,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隨著自身能力的提升,我們會發現閱讀帶給自己的收穫遠遠不止知識本身,這會倒逼我們閱讀更多的書籍,努力提升自身多方面的能力。
每本書都包含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我們讀書的過程也是和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所以無論是眾所周知有價值或者暢銷書,還是自己喜歡的書,讀完我們都會有收穫。
大量去閱讀,隨著閱讀量的提升,我們就會知道自己真正適合讀哪些書,閱讀的效率也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