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買到的幾大箱口罩,姜家高和同事按照展覽公司的建議,從杜拜中轉回國。第二天在飛機上,他環視整個座艙,才發現,幾乎所有回國的中國人都提著裝口罩的箱子。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記者/ 張蕊
編輯/楊寶璐 宋建華
沙烏地阿拉伯展會的現場
2月初的沙特展會,江鈴收穫頗豐,因為「意向客戶特別多」,她的煩惱是無法把戰果繼續擴大到接下來的印度展會和俄羅斯展會,因為兩個國家都採取了入境限制。
龐紅平還在等復工消息,作為一家貿易公司的老闆,他對記者說:「上遊的工廠,下遊的物流都沒有恢復正常,我們復工有什麼用?」
截至3月6日,除中國外,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累積確診病例超過1.7萬人。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給進出口貿易企業正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國內紛紛推出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復產復工,北京、溫州、寧波、深圳等地更是出臺了「開證明書」、「補貼展位費」等措施,幫助中小外貿企業擺脫困境。
沙特展會「去得特別值」
姜家高至今都在慶幸自己趕上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展會,「感觸特別深,去得特別值。」姜家是瀋陽友邦遊樂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遊樂」)的負責人,公司主營大型遊樂設備,這兩年,友邦遊樂拓展海外業務,去國外參展發展客戶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之一。
決定去沙烏地阿拉伯參展時,國內還尚未爆發疫情,姜家高找展會公司辦理完參展手續、預定展位後,就又忙其他事了。到1月初,他在網上看到武漢發生疫情的消息,還沒當回事兒,「以為就是一場病毒感冒。」
過年前10天,姜家高和同事開始為去沙特參展做準備,印了宣傳單、宣傳冊,還製作了背景展板,但新冠肺炎的形勢開始嚴峻起來,姜家高從新聞上看到病毒「人傳人」的消息,才意識到它的嚴重性。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開始要求大家出門戴口罩、不聚餐、不扎堆。
展會還去不去?姜家高開始糾結。「都是有孩子、有老人的家庭,路上也會有風險。」姜家高說。在跟兩名一同前往的同事開了一個會後,三人決定,還是要去參展。
和姜家高一樣,江鈴一開始也沒認為新冠病毒肺炎有多可怕,她所在的廣東一家水上樂園設備製造公司也報名了此次沙烏地阿拉伯的會展,從2019年11月後,她就一直在為參展做準備,「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疫情卻發生了。」
「那會兒多地還傳出要封城,形勢一下緊張起來。」江鈴承認,當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去了。但沙烏地阿拉伯並沒有限制中國人入境,且不參展無法退費,她還是決定放手一試,「如果不去,先機就沒有了。」
根據會展公司安排的行程,參展團隊需要從廣州出發前往沙特,為了不耽誤時間,姜家高特地買了瀋陽最早一班直飛航班,想上午11點到廣州,下午3點直接飛沙特,但出發前一天,航空公司發來簡訊,直飛航班取消了。
不得已,他改籤了航班,當晚11點半才到達廣州,入住酒店之後,姜家高稍微鬆了一口氣,從瀋陽到廣州的酒店,光體溫就測了7次。
第二天參展商集合後,團裡有個女孩一直在咳嗽,為了不讓大家誤解,女孩還專門拿出病曆本解釋,自己只是普通感冒。
當天,原本能坐300人的飛機,只坐了不到40人,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後,他們得知,第二天廣州飛往利雅得的航班全部取消,看到來接他們的司機也戴著口罩,姜家高還曾擔心中國人會不會受到歧視。
但「歧視」並未在展會上出現,姜家高告訴記者「人們沒有因為我們來自中國,就遠離我們的展臺,還是和我們握手、交談」,展會上幾乎沒有人戴口罩、手套。
江鈴也發現展會的前面兩天,主辦方並沒有任何關於「肺炎、病毒」等提示,直到第三天才開始提示大家「勤洗手」,「勤洗手,就沒太大的問題。」
參展商在向客商介紹產品
無法參加的國際會展
實際上,前往利雅得參展,來自展會公司的敖煥壓力很大,參展企業來自全國各地,一旦有一個人出問題,就會變成每個人的問題,「當時我都想要在廣州做個核酸檢測再出發。」好在大家都未出現感染,敖煥的心才慢慢放下來。
展會結束後,姜家高和夥伴想買一些口罩回國,但當時利雅得大部分商場已經沒有口罩了,姜家高等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超市有賣口罩的,取貨時,超市經理還問他們「是不是來自中國」。「當得知我們是要將口罩捐贈給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時,他特意帶我們去了庫房,說我們都可以帶走。」姜家高說。
帶著買到的幾大箱口罩,姜家高和同事按照展覽公司的建議,從杜拜中轉回國。第二天在飛機上,他環視整個座艙,才發現,幾乎所有回國的中國人都提著裝口罩的箱子。
從利雅得回國後,敖煥本該馬上開始準備2月下旬的印度展會和3月中旬的俄羅斯展會,但緊接著,這兩場展會都因被「限制入境」而無法參加。
在江蘇勵行會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勵行」)列出的2020年計劃中,共有印度、美國、俄羅斯、澳門等共計11個遊樂設備展會,其中6月前有4個,6月後有7個。
敖煥和主辦方進行了反覆溝通,多數表示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參展的企業,已交的部分展位費用可以延期至下一屆使用,但對企業而言,損失已無法避免。
「一個展會的展位費,樣品和物流費等損失加起來差不多20萬,兩個最少也得損失40萬。」雖然分攤到每個企業並不算太多,但一些無形的損失卻是無法估量的。
這兩天,他忙著幫企業準備資料,上報有關部門,為無法參展的商家申請補貼,「溫州的補貼一個展位最多可以達到25000元,這至少可以減少客戶70%-80%的損失。」敖煥說。
但目前並沒有針對會展公司的補貼,敖煥大概估算了一下,印度、俄羅斯兩次不能成行的會展,給公司造成的損失至少有10萬元,更重要的是,倘若疫情影響到上半年的展會都無法參展,那對於下半年的續約非常不利。
在姜家高看來,如果錯過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場的拓展計劃又要延後了,尤其是俄羅斯和印度的展會,公司可能會失去更多新拓展的客戶。
姜家高的公司為復工準備的消殺用品
交不了貨的生產企業
這個春節,龐紅平過得不太開心,作為北京藝美成貿易有限公司的老闆,他做了十幾年的建材出口生意,每年春節前後都是最忙的時期,「三月、四月是一年接訂單的第一個高峰。」
往年大年初六,他就會結束假期,出差去國外收尾款、拜訪客戶,今年的安排本來也不例外,機票早早買好,但最終他不得不改籤,而節後要來的客戶也不能來了。
「3月份的展會現在看來也去不了,上半年是難指望了。」龐紅平大概算了一下,停工一個月,他要支出的租金、員工工資差不多得十幾萬,「現在情況特殊,只能線上辦公。」
龐紅平告訴深一度記者,此前還想談合作的客戶,現在都已經在迴避這個話題了,他的客戶經常在微信上問國內疫情的情況,偶爾也會聊聊其他的事情,「但合作卻閉口不談。」龐紅平無奈,年前的訂單到現在還沒能發出,「什麼時候能發也不知道,客戶都已經不提了。」
姜家高估算,此次疫情對公司2020年的營收肯定是有影響的,但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公司還有些其他的業務,整體大概會下滑10%-20%。」
和龐紅平情況類似,吳磊這個年過得也不踏實,直到目前公司還沒復工。
吳磊的公司位於深圳的工業園內,是一家進出口企業,主營定位儀、導航、電子狗等汽車電子產品,市場集中在歐洲。2019年,公司效益還不錯,「出口的營業額大概3000萬。」吳磊告訴記者,他們年前很忙,經常加班,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回家。
放假第二天,吳磊帶著家人回老家四川過年。彼時的吳磊心情不錯,節前的訂單將近100萬,他盤算著,年後回來還能籤一些單,2020年怎麼也不會比2019年差。
大年初三,吳磊從老家返回深圳,下高速的時候發現已開始被要求測體溫,回家之後,小區又施行了封閉管理,「從初四回深圳,一直在家,沒出過門。」
初七,原本是企業開始上班的日子,但整個工業園區靜悄悄,幾乎沒有人。吳磊還打聽到,電子市場也延期開門了,「具體開門時間未知。」
吳磊發愁,因為訂單,公司春節前備了一些貨和料,現在花出去的錢變成了庫存,加上租金、工資、房貸、車貸,一個月不開工,吳磊要賠近20萬。他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幾個月,「最壞的結果就是關門吧。」
深圳有關部門注意到,一些外貿企業未能準時向境外客戶交付產品,面臨無法履行合同、承擔巨大經濟損失的問題。日前,深圳市貿促委為11家企業在線辦理了首批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得知消息後,吳磊立馬開始準備材料,希望能儘快申請到這份「證明書」。
採訪中,不少企業都表示,已經和客戶進行了延期交貨的溝通。廣東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告訴深一度記者,按照合同肯定是違約,但客戶能夠給予理解,願意和公司共同承擔由疫情造成的違約損失。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告訴深一度記者,從外部因素來看,此次疫情爆發突然,在這樣情況下,一些國家加強了對我國出口貨物的檢驗檢疫,部分國家暫停進口中國的部分產品,特別是食品類產品,短期來看,這些外部措施的確對中國產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基本可控。
龐超然分析說,第一季度是中國出口和生產的淡季,同時中國製造短期內不會被其他國家取代,各國對中國產品特別是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具有剛性需求。
物流不暢,如何復工
這些天,吳磊打聽到,不少企業都已申請復工,吳磊也想過,是不是先讓部分員工上班,儘快把之前的訂單完成,但復工後對防疫的要求,成了擺在他面前的問題,「需要購買大量的口罩、體溫計、消毒液,這些東西現在並不好買。」 這意味著,在防疫物資到位之前,吳磊的工廠依然無法復工。
本來初七該上班的王強至今還呆在家,他所在的公司也還沒發復工通知,「大家都在等消息」。作為外貿服裝企業的資深跟單員,王強在這個職位上已幹了5年。
大年初三,王強接到業務員同事的電話,詢問他客戶訂單發貨的情況,王強說,發貨的事只能上班再說。
初七,王強接到公司延期復工通知,時間待定,發放基本工資。當天,王強再次接到同事的電話,詢問何時給客戶發貨。王強只好說現在無法發貨,結果兩人吵了起來。按照王強的說法,物流不暢確實是造成公司無法復工的一個重要原因,「買不到材料,貨又發不出去,怎麼復工?」
事實上,不止是王強,目前不少外貿公司的員工都在等待覆工的通知,「我們目前是線上辦公了。」浙江一家外貿公司的員工告訴深一度記者,其實就是每天群裡打卡,線上去找客戶,時不時開個線上會議,但訂單無法出貨,業務還是停擺。
龐紅平也在等消息,「上遊的工廠,下遊的物流都沒有恢復正常,我們復工有什麼用?」
龐超然表示,由於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部分企業復產復工出現困難,主要表現在回崗人員數量不多、部分人工成本上漲、內部檢驗檢疫帶來成本增加、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配套復工不及時、零部件和原材料價格波動以及產品運輸困難等方面,「中小企業抵禦風險能力相對較低,更容易受到衝擊。」
姜家高的企業工人帶著口罩復工
出口民企更易受影響
201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31.54萬億元,其中出口額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額14.31萬億元,增長1.6%。從出口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出口增速很高,在2019年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的外貿主體,出口佔比超過50%。
而這也正是業界認為民營外貿企業此次受疫情影響大的原因。龐超然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食品類和勞動力密集型出口企業更容易受到影響。「外資企業更容易利用全球生產布局網絡,容易出現訂單轉移。生產本土化程度較高的出口企業相比『兩頭在外』的加工企業更容易受影響。」
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說明,從2019年出口品類來看,機電類產品出口10.06萬億元,佔58.4%;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31萬億元,佔19.2%。
龐超然表示,企業應注重維持自身現金流的穩定,用好合同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條款,及時對外做好溝通解釋,更好地保證訂單不流失。同時也要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用好政府各類援企穩崗政策。
目前,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救助措施。中央層面,政策的著力點在於提供直接的財稅金融支持,如削減稅費負擔、提供財政資金貼息、降低融資成本、提供專項貸款、加快保險理賠。地方層面,政策著力點在於協調支出費用的減免,降低企業負擔,如房租水電費用減免、提供停業保崗費用支持、減輕社保費用等。
事實上,早在2月5日,商務部就發文表態,當前我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外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為幫助企業維護合法權益、減少經濟損失,商務部指導紡織、輕工、五礦、食土、機電、醫保等六家商會,全力做好出具不可抗力證明、法律諮詢、參展協調、供需對接等相關服務。
2月初沙特的展會,江鈴的收穫頗豐,「意向客戶比較多,雖然需要的都是比較小型的設備,但也算是搶到了先機。」如今在制定了防疫措施後,江鈴所在的企業已經50%復工。
在姜家高的計劃中,友邦遊樂應該在本周內全面復工。此前,他們通過申請,已經實現了部分復工。但因為原材料不能全部到位,只能採用兩班倒的方式,「復工率50%吧。」在姜家高提供的復工資料中,不僅有員工健康信息採集表,甚至還有進入廠區後該如何防疫的四個步驟。
吳磊的公司目前每天有一名員工在值班,龐紅平還在等工廠開工和物流全面恢復的消息,王強的公司依然沒有通知具體上班的時間。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吳磊、江鈴、王強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