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是歐洲的一個小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原來是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南斯拉夫解體後,黑山獨立成國。全國面積1.3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3萬,經濟不發達,旅遊業是黑山重要的外匯來源,塔拉河峽谷有一座大橋最吸引遊客,因為它是有故事的橋。
塔拉峽谷位於黑山中部,峽谷長82公裡,深1300米,是歐洲最深的峽谷,也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峽谷,塔拉河在峽谷中穿過。峽谷周圍被茂密的松樹林包圍,樹林中有不少漂亮的民居,底下就是河谷,風景非常優美。
在峽谷中有一座大橋連接峽谷兩岸,橋的名字叫做塔拉河峽谷大橋。大橋全長366米,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建於1940年,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毀,1946年重建並保留至今,現在大橋還在正常使用中。
上世紀70年代,有一部南斯拉夫電影《橋》就是以塔拉河峽谷大橋為原型拍攝的,故事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時德國撤退回本國將經過塔拉河峽谷大橋,為了不讓德軍過橋,南斯拉夫遊擊隊炸毀了大橋,最後橋梁設計工程師也獻出了生命。
這位工程師是當時大橋的主要設計師,正是他指導遊擊隊把炸藥放在橋梁最薄弱的位置,才成功把橋炸毀,後來德國人知道後將他抓住並殺害在橋頭。這座橋1946年才重新修復,為了紀念這位工程師,橋頭立了一塊碑永遠緬懷他的事跡。
在橋頭另一邊還有一塊電影《橋》中遊擊隊長少校老虎原型的雕像,他當時也參加了炸橋行動,不幸犧牲了。碑文上寫著:「這座紀念碑是博日達爾祖季奇的母親瑪麗亞為其所建。博日達爾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於1915年1941犧牲。」 犧牲時才26歲,他的母親為其感到驕傲。
這部電影在中國放映的時間是七十年代中期直到八十年代初,在中國放映時多地一票難求,甚至到了有人用一件軍大衣換取一張電影票的地步。畢竟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電影《橋》劇情和臺詞讓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
站在橋頭上看大橋是如此的雄偉,耳邊迴蕩起《橋》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見!》,你會感覺心情是不一樣的。經歷了不同尋常的歲月,真是一座有歷史意義的大橋,1980年,大橋所在地杜米託爾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