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經典作品《致命的自負》:為何人類的理性,有時是致命的?

2020-12-19 劉小播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分享哈耶克的經典作品《致命的自負》。這本書的書名是「致命的自負」(英文是:The fatal Conceit),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會有點疑惑,什麼是致命的自負?其實答案是:理性。

那為什麼是理性?為什麼會自負?

要理解哈耶克的思想和觀點,可能需要簡單了解一下哈耶克的背景,哈耶克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和社會學思想家之一,他身上有非常多的標籤,經濟學家、諾獎獲得者、政治在哲學家、自由主義者、反理性主義者、不可知論者等等。

哈耶克於1899年出生於奧地利,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經濟學家之一。奧派經濟學派支持「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主張減少政府監管,捍衛個人自由,奧派經濟學是建立在「自由市場、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動均衡」的五大原則基礎上的,其核心是「自動均衡」理論;

而與崇尚自由主義的奧派經濟學針鋒相對的是以經濟學凱恩斯為代表的是「宏觀經濟學「,凱恩斯也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與哈耶克主張減少政府管控不同,凱恩斯主張政府干預自由市場經濟,對市場進行必要的調控。

是否支持國家和政府管控,是哈耶克和凱恩斯經濟學思想的表面的不同,而深層次的不同,是對「理性」的不同觀點。哈耶克反對任何形式的理性計劃和幹預,因為他認為人類的理性是有限的,人類自信自己的理性可以戰勝自然,創造一種合理的秩序,而哈耶克對此抱有強烈的懷疑態度,他認為人類文明的大部文明成果,都並非理性的產物,包括語言、道德、法律等等。

就像大衛休謨說的:「道德規則不是我們理性得出的結論」。

哈耶克反對「理性」,反對「計劃」,反對「管控」,認為人類存在嚴重的「理性的自負」,只是非常「致命的自負」。

哈耶克反對理性,崇尚自由,我們通常理解的「自由」是一種完全放任、為所欲為的自由,但實際上,哈耶克這裡,真正的「自由」不是一種「本能式」的放任自由,而是一種,介於「本能」和「理性」之間的狀態,哈耶克稱之為「擴展秩序」,或者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秩序」。

這裡其實好說一下,大多數人都存在的一個思維謬誤,那就是「二分法」,或者「一分為二」的本能思維。在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事實》中,作者就闡述了人類十種及其常見的錯誤思維,第一種就是「一分為二」,什麼意思呢?

我們習慣於簡單地「一分為二」地看世界,一方面,是因為這樣對我們的大腦來說是最簡單快捷的,毫不費力;另外一方面,是我們對真相缺乏足夠的認識,我們只能這麼簡單粗暴地劃分世界。比如小孩子眼裡通常只有「好人」和「壞人」;我們也習慣性地將人分為「富人」或「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等等。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我們丟掉了真相的絕大部分,那就是「中間的部分」。比如在今天的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具體點說是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國家中,不是窮國,也不是富國,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一種生活水平。

比如當我們說「理性」的反面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想到「感性」;當我們說「自然的」的反面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想到「人為的」。如果「自然的」代表一種動物的本能的話,那麼「人為的」就好比一種經過人為的理性設計的。而實際上,我們大部分時候,生活中介於兩者之間,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受到本能情緒的影響,但是我們的生活也並非完全被設計和計劃出來的。

就像哈耶克說,如果要超越二分法,我們就會看到,真正的感性相對的不是理性,而是傳遞的道德規範,這種行為規範是處於本能的進化過程和理性的進化過程之間的,是一種獨特的過程,而我們僅僅把這種規範視為是理性的產物是完全錯誤的,而它更像是「自然生長」出來的,是一種「擴展秩序」的產物。

所以,我們要正確的運用我們的理性,意識到理性的局限性,不要試圖去管控所有經濟行為,當然有而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希望憑藉著人類的自然本能去任意發揮,政府所應該的職責就是建立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規,保證個人財產的獨立自主,減少對市場的具體的幹預和調控,因為,一旦我們運用理性去計劃和調控,我們就會打破「自然的」秩序,讓市場陷入人為的操控中。

要深入理解哈耶克的經濟思想,我們就要理解生物的進化和文化的進化,我們都知道,在19世紀,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著名的生物演化理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一種典型自然秩序,每個人生物的生長、繁衍都並非完全獨立個體的屬性,而是個體本能和自然環境共同塑造的結果。另外,我們也可以說,生命並非由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所創造和設計的,而是自然演化的結果。

在人類社會,我們的社會規範,道德準則,語言、文字都並非人類刻意設計出來的,並非人類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一種自然進化的結果。比如「道德」就是介於理性和本能之間的一種行為,它一方面和衝動和不假思索的本能行為是不同的,因為本能的反應並不具備道德屬性;而另外一方面,道德行為和完全的理性思考也是不同的。

所以,其實很多時候,我並非完全理性,也並非完全出於本能的,而是介於兩者之間,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習慣」,著名的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習慣乃是人的第二本性

在經濟活動中,和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類似,經濟活動中的關於財產、誠信、契約、交換、貿易、競爭、收穫的諸多規則,都不是通過本能或理性設計的,而是經過傳統、教育和模仿代代相傳的。

如果說避免本能,我們其實很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我們要避免「過度理性」呢?一般認為,理性的行為是經過了思考和分析的,不應該是更好的嗎?但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們需要有確定性的目標。

如果我們可以憑藉理性計劃和規劃一個完美的經濟系統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但是這件事情可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社會的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看看每年你制定的個人計劃,看看公司制定的各種年度、季度計劃是否完美達成就可以了,如果我們可以憑藉理性規劃一套系統,那麼這套系統必須有一個終極的目標。

但我們很難找到這樣一個終極的目標,未來是不確定的,這是人類社會的特點,其實也是自然演化的特點,你不可能準確預測一顆樹苗最終長出什麼樣子,你也不能準確預測氣候的自然變化,自然演化充滿了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而人類社會的這種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更高,為什麼呢?

因為知識是分散的,每個人會根據自己大腦中的知識和習慣做出決策,而這些知識和習慣,並非存儲在某個中央處理器中,所以,沒有一個人是完全了解整個人類,每個人的知識儲備和習慣的,更重要的是,人類的知識還是不斷增長的,所以,我們無法預測每個人未來的行為,當然也就更不可能預測一個經濟市場整體的行為和發展方向了。

關於未來的不可預測性,著名的哲學家波普爾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論。

首先,他說,哪怕是那些堅信人類的未來已經被決定了的人都會同意,人類的知識、人類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的行動都會有所影響。這是第一句話。其次,他說,人類的知識本身是增長的,總有一些事情是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否則,知識就沒有增長了,總有一個知識的增量吧。這是第二句話。最後,他說,這個只有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知識增量,也對人類的行為有影響,而它就不可預測,所以人類未來就不可預測。

所以,波普爾從哲學上論證了要預測人類的行為是無法做到的,換句話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所以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經濟市場環境中,經濟發展的方向也當然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要憑藉「自負的理性」去預測和調控市場當然也變得不可能,市場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其實是類似的,具有某種意義上的「盲目性」和「隨機性」。

我們常說:不知道災難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其實就是類似的道理。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我們分享了大經濟學家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負》的精彩內容,什麼是致命的自負,其實哈耶克說的人類的理性才是真正的「致命的自負」。人類社會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具有盲目性,也沒有一個確定可靠的終極目標,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類似於生物進化過程,充滿了隨機性和盲目性。哈耶克也闡述了關於人類大部分的文明成果,其實都是在「本能」和「理性」之間自然生長出來的,類似自然進化的結果,哈耶克把這種進化過程,稱之為:「擴展秩序」。

哈耶克的擴展秩序和我國古代的一種思想非常類似,那就是道家思想,他們有什麼共同點,他們又有什麼區別?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我們下一篇文章繼續聊。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後續將繼續分享這本經典的《致命的自負》的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投資中80%的虧損都來自於你致命的自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百年老店巴林銀行毀在一位年輕而自負的交易員尼克.李森手中,而一時風頭無兩的長期資產管理公司則垮在一群智商高於160的投資者手裡。但凡那些投資失敗的無一不是始於自己的過度自信。哈耶克曾說過:「人類有其理性能力,但是這一理性能力有著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是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甚至對這種理性能力的局限與邊界也很難有準確的把握。
  • 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下)
    本能、情感和理性乃是人類的三大適應,柏格森對本能的強調有一定的道理,但難免有輕視理性能力之嫌。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解釋了諸如眼睛、意識等複雜事物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就像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和《盲眼鐘錶匠》一樣,本書顛覆了人們的直觀視角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理解。10.
  • 這些蜘蛛為何對人類如此致命?研究後發現:只是「巧合」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毒性開始被用於針對脊椎動物,這才造成了對人類的致命影響,也讓雪梨漏鬥網蜘蛛聲名狼藉。 那為什麼這些蜘蛛的毒素會對人類如此致命?在雪梨漏鬥網蜘蛛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中,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既沒有成為它們的獵物,也沒有成為捕食者。
  • 《漫說哈耶克》:中國語境中的自由思想大師
    [導讀]在中國,哈耶克的影響顯得十分弔詭。哈耶克對國內學界影響最大的,不是作為經濟學家的哈耶克,而是身為自由思想家的哈耶克。中國的意識形態屬性上,天然傾向於國家控制市場的凱恩斯主義。 《漫說哈耶克》秋風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在中國,哈耶克的影響顯得十分弔詭。哈耶克對國內學界影響最大的,不是作為經濟學家的哈耶克,而是身為自由思想家的哈耶克。
  • 楊小凱:我所了解的哈耶克思想
    哈耶克對人類思想的影響可能會與孔子思想對中國人的思想的影響一樣深遠和無孔不入。我是一個有一套獨特經濟思想的人,對所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從沒有崇拜感,對其中幾位我還覺得他們很難說是值得獲此殊榮的。而且我是個對科學方法有嗜好的人,對那些非數學的思想從來不重視。但我讀了哈耶克的著作後(他是一個從不用數學模型的經濟學家),有一種強烈的相見恨晚、非常欣賞的感覺。
  • 南哲思享 | 張榮:「理性的致命一躍」:康德對恩典學的改造及其意義...
    摘要:康德在《純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中提出「理性的致命一躍」,表明在恩典和理性(自由)之間存在某種張力。這種張力還表現在《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道德形上學》等著作中。本文基於理性與恩典的張力這個視域,不僅試圖探究康德理性哲學中的恩典學因素,而且嘗試考察奧古斯丁對康德的影響,期待取得一定突破。奧古斯丁與康德一、何為理性的「致命一躍」?德國學者費舍爾(Norbert Fischer)主編了一本研究奧古斯丁和康德思想張力的論文集,論文集的主標題就是「恩典學乃是理性的致命一躍」。
  • 昨天的異端,明日的信條:重溫哈耶克的11個理論
    哈耶克認為,其中一個關鍵性因素,是人類某一部分群體,在一個類似於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調節人際關係的規則。它不是人類特意計劃,或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在沒有人能夠預知其後果的情況下,經過漫長的歲月,在自發的進化中形成的秩序。
  • 《哈耶克傳》
    2008年,美國「哈裡斯調查」公司公布了關於「美國人最愛讀的10本書」的最新調查結果,虛幻類文學作品《阿特拉斯聳聳肩》入榜,該書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僅次於《聖經》的超級暢銷書。 《阿特拉斯聳聳肩》被譽為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代表性虛幻文學,曾經影響了美國幾代人的價值觀。
  • 經典電影《致命魔術》:諾蘭的不朽之作,蝙蝠俠大戰金剛狼
    》諾蘭執導的《致命魔術》,通過講述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魔術世界的兩個天才魔術師的故事來探討人性的黑暗。《致命魔術》中,復仇被轉化為兩個主人公的針鋒相對,而這場針鋒相對的引子,也正是安吉爾對伯登的復仇,電影的精彩就在此處。《致命魔術》電影本身就註定了這是一個沒有贏家的故事。因為不管是對成功的絕對崇拜,還是對仇恨的無法放棄,都註定了這個遊戲會不死不休,陰魂不散,直至一方付出生命的代價。致命的從來不是魔術,致命是黑暗的人心。
  • 成年人的失敗,有時發生一次就是致命的,讓人追悔莫及
    成年人的失敗,有時發生一次就是致命的,讓人追悔莫及。因為有人生成功與失敗的百感交集,劉備離世前告訴劉禪人生的要點,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想把心中最重要的叮囑告訴給自己兒子,避免犯一些致命的錯誤。成年人,如果一味衝動,就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有一個女青年,有一些心事想不開,就在河邊轉,結果不會水的她掉下河中。好在她冷靜下來,慢慢將身體後仰,讓自己浮在河面上,幾小時後迎來了救星。從衝動到平靜下來,也不是不能的。
  • 哈耶克: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
    哈耶克主要在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Economica)雜誌上先後分兩個部分發表了文章來批評凱恩斯的《貨幣論》。第一篇凱恩斯看到以後很生氣,因為他根本不理解哈耶克在講什麼。但他與哈耶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通訊往來,做了徒勞無功的交流。哈耶克的第二部分書評將要發表時,把消息告知了凱恩斯,但凱恩斯告知哈耶克自己早已改變了自己在書中的觀點。
  • 小丑:我只是開了一個致命玩笑
    作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也就是俗稱的「體驗派」踐行者,為了讓自己融入到這個角色中去,希斯·萊傑讓自己長期沉浸於孤獨、陰暗、暴力和負能量的環境中 (希斯·萊傑版小丑參考閱讀: 「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為瘋子」 ) 。
  • 致命女人一共多少集?致命女人第九集更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致命女人一共多少集?致命女人第九集更新 2019-10-11 10:1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要說8月份最火爆的海外劇是哪部,《致命女人》必須擁有姓名。現在已經播出了第一季第九集,但幾乎提前預定了「年度第一爽劇」。
  • 哈耶克為什麼不是一個保守主義者?-虎嗅網
    最常見的解釋是哈耶克的自我聲明名實不符:鑑於哈耶克的很多核心論點,比如強調人類認知的有限性、反對建構理性主義、主張經濟和道德領域的自生自發秩序、對傳統的尊重等等,都與保守主義有著很強的家族相似性,所以哈耶克其實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 我是19世紀的自由主義者:哈耶克與布坎南的對話(續)
    這是哈耶克與布坎南訪談系列的第二篇,後期還將推出第三篇。  ——布坎南:很多人認為《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是源於您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觀察。 ——哈耶克:不,您看到的《通往奴役之路》其實是我之前計劃的一本更雄心勃勃的書的綱要,這本書的書名可以叫「理性的濫用和衰落」。
  • 最經典的小丑漫畫《致命玩笑》出12寸版The Joker了!
    ^^^戳上方藍字「就是玩具」,關注最有範兒的玩具號^^^小丑The Joker的12寸人偶一般都是電影造型版,只有Sideshow在早些年推出過一款經典漫畫造型
  • 致命機甲制霸戰場,你能在致命機甲破解版更好發揮自己的機甲嗎?
    《致命機甲》是首款以機甲主題的大型多人在線科幻風格機甲戰鬥類手機遊戲,基本背景是來自受廣大FANS追捧的各類機甲動畫。精緻遊戲畫面打造,帶你走進機甲世界,經典的遊戲職業可以選擇,多種陣容策略搭配,超爽PK戰鬥,消滅敵人,制霸戰場。
  • 末日危機來臨,人類何去何從?首部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
    人類最終能否絕處逢生?7月31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北京巨塢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國首部應對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首映。這部電影講述了氣候惡劣變化及冰川融化,導致一種遠古細菌復甦,在人類之間傳播並迅速變異,人們在「末日危機」中尋找求生辦法。
  • 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致命漏洞,人類或一直都被誤導,你相信嗎?
    對於人類來說,顛覆人類認知的歷史事件,一件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另一件則是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何不說達爾文是一名科學家?因為在19世紀,人們對自然科學有著極高的興趣,特別是地理學科的發展,讓「博物學」變成了最熱門的領域,達爾文便是眾多那個時代特有的「博物學家」之一,他和眾多博物學家之一,跟隨著船隻去往世界各地,每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達爾文就會收集各類新奇的動物,一方面來製作標本,另一方面,也通過挖掘化石,來豐富自己的素材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