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抗癌,一場絕望與希望的拉鋸戰。
長沙「癌症街」,沒有人願意走進這裡
距繁華的五一廣場6公裡,距寧靜的嶽麓書院7公裡,距優美的橘子洲頭9公裡,
有一條街蝸居於長沙市的西北一角,不繁華,不寧靜,也不優美。
這條街叫嘉桐街。
它與湖南省腫瘤醫院僅有一牆之隔,這使得它離「死亡」很近。
為了治病,數百名患者和家屬常年在街上租住、流動,有人叫它「癌症一條街」。
在這條短短500米的街上,已經有了大大小小的15家旅館。除了春節和炎熱不宜手術的酷暑季節,平時幾乎都是客滿。
這裡住著排隊住院,等候手術又或是其實治療的患癌病人。
有的人順利等到床位,又幸運闖過一關,然後回家。有的人,住在癌症街尚未排到號,就離開了人世。還有的人,隔一段時間,就要來這裡住幾天。
在五六米寬的路兩旁,綿延著好幾十家商鋪,包括旅店、餐館、超市、果蔬攤、美髮店和通信服務網點……凡是生活所需,不用走出街就能買到。
頭戴假髮或提著尿袋的病人慢步穿梭其間,和店家討價還價,與尋常鬧市無異。
除了旅館,這裡的一切幾乎也都和腫瘤有關:診所、保健品店、假髮鋪……
踏進嘉桐街的人,大多擁有一個大大的塑膠袋,裡面是墨色的X光片,每張片子上,都會有陰影盤踞——腦部、胸部、腹部、腿部……
大部分病人來自湖南和周邊省份的農村,有人是聽老鄉介紹,找到了嘉桐街,有人則是在醫院附近轉了幾圈後,自己摸進來的。
就連醫生也提供這樣的建議:沒床位就等幾天吧,旁邊那條街能住。
於是,這些老鄉、病友的命運在嘉桐街有了一個交點。
很難說,在這條短短500米的街上,絕望和希望誰能打得過誰。
癌症,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顯示: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
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也就是說死亡的10個人裡面,起碼有2個人是因為癌症。
此外,數據顯示,
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而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這意味著如果今年有300萬人確診癌症,下一年就會增加約11.7萬人患癌。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活得足夠久,早晚都會得癌症。
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表示,癌症最大的一個風險因素,不是別的,而是年齡。
從下面這個癌症發病率的圖就可以看出,無論男女,從45歲左右,患癌概率就開始提高,到了60以後,更是直線上升。
並不是說年輕人不可能得癌症,只不過整體而言,年齡越大,風險越大。
中國癌症發病率最近幾十年大幅增加,壽命的顯著延長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北京和上海,既是人均壽命最高的城市之二,也是癌症最高發的城市之二。這絕不是偶然。
所以,癌症離我們並不遠!
對抗癌症,只能靠賣房子、負債治療嗎?
「癌症街」旅館的老闆們看著一批批家庭不惜賣房子、負債,也要抓住一絲希望進行治療。
而他們心裡最清楚,住在「癌症街」的人,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真正痊癒。
癌症,從來不只是對患者一個人的考驗。
突如其來的噩耗,是一個家庭都需要面對的致命打擊。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數據顯示:
在中國,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這個數字分攤在每個癌症病人身上,壓垮了多少家庭?如果得病離開的是家裡頂梁柱,那麼留下來的老人、孩子,難免光景悽涼。
可是沒辦法,對於中低收入的家庭,每年成千上萬的保費真心負擔不起呀。
所以,網絡互助應運而生,就是因為看到了中低收入家庭保障的缺失。
它沒有保險那麼高的保費,但是有保險那麼高的保障金額。
網絡互助不是保險,更像是一群人互幫互助共同抵抗大病的組織。
「一人生病,眾人分攤」就是它的互助模式,它的特點就是加入門檻低,保障金額高。
對於中低收入的個人或家庭,作為一份大病保障實在太有必要了!
寫在最後
願健康常在,我們都不用因疾病的襲擊而倉惶。
願像網絡互助這樣的保障常在,我們都不用因疾病的治療而絕望。
而被命運選中的家庭,希望人間能給他們更多的愛與關懷。
希望「癌症街」的人們都能重返平凡生活,沒事各自忙,有事一起扛,網絡互助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