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沙馬蘭以超級英雄的神話為基礎將觀眾帶入另一個主題,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信仰獲得超能力,《玻璃先生》不同於經典的超級英雄故事片,影片對個人精神病學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試圖通過科學的方法和什麼是「超級英雄」來解構超級英雄背後的神話。
玻璃先生具有較強的推理和分析能力,他試圖揭示世界上所有「超能力者」的存在;凱文具有多重人格,主要由「野獸」領導,他能保持「切換」不同的人格,大衛有強大的力量,為城市剷除邪惡,是自我正義的自衛。
在《玻璃先生》,醫生艾麗似乎是一名精神病醫生,事實上她為一個特殊的組織工作,專門研究那些可選的「超能力擁有者」,她試圖用精神病學的醫學理論來說服「超能力擁有者」,所謂的超能力只是漫畫書中「超級英雄」的幻想,這是一種常見的錯覺。
導演沙馬蘭在《玻璃先生》創造中製作了很多戲劇性的場景,大衛如何追蹤凱文和玻璃先生,如何玻璃先生給凱文和大衛圈套,在具體情節中加入動作和音樂,營造懸念氣氛,唯一遺憾的是情節過於複雜,滔滔不絕沒有滋養精神對話,直到最後一幕,影片有了新的反面,玻璃先生被監控系統記錄了凱文和大衛的超能力,並證明了「超能力擁有者」的存在。
最後,導演沙馬蘭只是重複了《不死劫》和《分裂》中的信息,並以不完美的敘事方式結束了三部曲,摧毀了本可以成為經典的電影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