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變不了世界,可休想讓這世界改變我。理性的人適應社會,非理性的人讓社會適應自己,所以社會的進步都是靠這些非理性的人
說實話我真的很少看美劇,不過《聞香識女人》這部美劇電影確實吸引了我。
電影名字中有女人,而內容完全是兩個男人的故事。一個是對生命絕望的老兵史法蘭。他脾氣暴躁,到處滋事,酷愛女人,法拉利和酒。
能敏感地聞到身邊女人身上的香水味兒並精確地說出香水的牌子和款式。
另一個是稚氣未脫的初中生查理,他誠實,正直,成績優異。卻又有些迂腐和軟弱,中學生查理見證了一件惡作劇。
學校脅迫學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賣朋友,卻要面臨被學校勒退的威脅。
這是一部關於愛,關於尊嚴,關於生命的電影。太多動人的橋段,太多震撼的演技,它什麼也沒有說,卻又悄悄告訴了你全部。
01告密的孩子沒糖吃
電影中男主角查理在面臨告密與不告密之間艱難徘徊者。這件事兒讓查理很為難,告密,出賣朋友。不告密,又內心不安。
影片中Linda老師上課期間有事要出去一下。臨走前叫同學們不要動。結果老師一走,就有很調皮的同學開始打鬧起來。
Linda老師回來後有沒有亂動的同學。有位同學很坦白地把情況報告給了老師。結果老師竟讓這位女同學留了下來。
what?我第一反應是不解:「為什麼?」我問。在我看來,這算不算賞罰不清?憑什麼懲罰一個不鬧的好學生,讓搗鬼的學生逍遙法外?她到底做錯了什麼?
後來這位女同學說:因為她出賣了團隊。
我恍然大悟。老師讓同學們不要鬧,是她定下的規則,由她來執行判斷和賞罰。小朋友打小報告,則違反了另外一個遊戲規則:小朋友必須團結如一,不互相出賣。
不知大家上學時有沒有遇到過經常愛向老師打小報告的同學。這樣的同學也許有的老師會喜歡,但同學們絕對不會喜歡。會越來越討厭她,疏遠她,不和她玩兒。他就會變成一個被孤立的人。
電影中有一段時一位退休軍官對查理說的話:你的朋友喬治會說出去的,會像個金絲雀一樣賣乖。你也會,查理,一旦你說了,我的孩子,你就加入到那美國成人那個漫長的、灰暗的隊伍中間
可真的是這樣嗎?
02該堅持<span class='strategy_error_words' data-bjh-target= '?'>?</span>不該堅持<span class='strategy_error_words' data-bjh-target= '?'>?</span>
告密的孩子沒糖吃。沒有人喜歡告密的孩子。
那麼隱瞞不說真的對嗎?對於一些不好的行為,視而不見好嗎?朋友為非作歹,不去溝通,難道不是徇私舞弊嗎?
如果你在沒有看這部電影前,被問到這個問題,你應該會選擇說出事情的真相。但告密的孩子沒糖吃啊。真的應該堅持所謂的"正義"把真相說出來嗎?
其實,告密與不告密不應該感情用事,應該就事論事。
如果這件事是一件本身就是一件壞事,一個惡作劇。那麼說出真相是對的。完全不存在告密一說。
如果這件事是一件好事,對人,對集體,對團隊都好,那麼可以選擇不說。
告密與否完全取決於這件事情的本質到底是對是錯。如果對可以選擇不說,如果不對,那就要說出來。
就好比,哪天你走在大街上,遇到了你的朋友打人,傷人。當警察問你真相時,可以選擇說出事實。
什麼是正,什麼是惡,只要有理性的人都應該知道如何去做。
這個時候就不存在要維護團隊,保護集體之類的。因為那不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集體。是一個做了錯事的人罷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確實很大膽,很敢拍。
他用電影映射出了政治界的官員們往往明哲保身,委曲求全,選擇什麼都不說。這個社會敢堅持什麼,不該堅持什麼,完全已經模糊了標準。
不知大家對告密的孩子沒糖吃這個說法有何感想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