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畫家阿爾豐斯·慕夏是一位既廣為人知,又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看過他的作品的人一定會記得那些曲線流暢,秀髮飄逸,置身花草叢中的甜美優雅的青春女性形象。昨天,這位逝世80周年的藝術家展覽在明珠美術館開幕。可貴的是,展覽並沒有局限於慕夏廣為人知、啟迪了無數後代插畫師的那些畫作、首飾、海報,而是將他與高更等同輩藝術家的交往影像照片一起呈現,並將慕夏晚年回到布拉格定居之後所畫的斯拉夫民族史詩級油畫作品也作為重點展出。逾200件的作品,類型豐富,十分難得,讓人了解了一個如此流行的藝術家背後更豐富立體的人生。這次與慕夏基金會合作的展覽,也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慕夏回顧展。
慕夏出身於捷克,被譽為19世紀「新藝術運動」的領軍人物,命運從他34歲那年開始垂青於他。1887年,慕夏抵達巴黎,機會在他陷入最低谷的時候降臨,當時劇院的著名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正在徵集新戲《吉思夢妲》的海報畫。軼史裡寫道,慕夏穿著租來的體面服裝去觀看了女演員的戲劇,然後投入地畫了海報的草圖。這張海報幾乎在海報史上掀起了一場革命,修長的畫幅,粉嫩的色彩,在靜止中流露出的高貴與莊嚴,效果十分驚人。「她衣著的每一次擺動,都深受她的精神需求的控制調節。」慕夏這樣描寫。莎拉·伯恩哈特被打動了,馬上下了訂單。海報在巴黎各處張貼,人人都在讚美那海報的華麗,慕夏從此一夜成名。據說當時還有人賄賂劇院的海報張貼工人,請他在夜裡偷偷用刀割下海報珍藏起來。
在此期間,他在當時巴黎著名的夏洛特夫人的客廳裡結識了畫家保羅·高更、作曲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等等同輩藝術家,他們互相影響,都經歷著職業生涯的關鍵時期。
慕夏的作品波西米亞風格十分顯著,畫中流水曲線的花束、髮飾、衣裳紋樣,當時就成為巴黎觀眾競相模仿的對象。
「藝術就是為了頌揚美。」慕夏所代表的當時「新藝術運動」把這句話充分發揮,他也成為了其中的贏家,改變招貼畫潮流的「慕夏風格」令慕夏享譽世界,但這些卻無法彌補他內心的鄉愁,於是帶著對故鄉的愛,他回到布拉格,用16年時間,抒寫出一部宏大的斯拉夫民族史詩,表達了他對祖國最真摯的感情。慕夏在其生前未出版的手稿中寫道:「藝術的使命是表達與各民族靈魂之美相契合的審美價值。藝術家的使命則是教會人們熱愛這種美。」
在展覽中,有意思的地方還在於,藝術家為了繪畫更接近現實,常常需要僱用模特擺造型,這些模特的工作照片也在展覽中展出。慕夏畫青春女孩時,年輕而美好的姑娘們身著各種波希米亞服裝戴著頭飾在他的畫室裡;當畫「斯拉夫史詩」時,模特們穿著借來的服裝在畫室裡擺出各種戰場上的造型。
「慕夏的多元創作既站在19世紀末的前沿,也締造了今日的經典,他讓藝術之美融入生活,並富含思想性。」策展人、明珠美術館館長李丹丹說。
展覽將持續到7月21日。(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