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方的美感觸覺——蘇繡

2021-01-20 大家傳世

小橋流水人家,亭臺樓榭屋簷。

等來了無數歸人,又送走了無數的匆匆過客。

蘇繡,綢緞上的江南故事,承載了江南的溫婉柔美。

古時,蘇州、常州等地,蘇繡是姑娘家的必修課。每逢姑娘談婚論嫁,婆家總要先向媒人求取姑娘的繡品,從繡品的圖案針腳就能判斷未來媳婦是否靈巧和賢淑。

蘇繡在當時成為了衡量一個姑娘賢淑內秀的標準。

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是我國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是我國四大名繡之首,是蘇州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它發源於蘇州吳縣,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在清代時,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的歷史

蘇繡究竟起始於何時,以無從考證,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史料中發現一些端倪。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吳國(我們常說的東吳)已將蘇繡用於服飾。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繡《列國圖》,在方帛上繡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繡萬國於一錦"之說。晉王嘉《拾遺記·吳》:"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趙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方嶽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既成,乃進於吳主,時人謂之'針絕'。

三國 灰白羅刺繡龍鳳虎紋殘片

宋朝

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繡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北宋 紫降絹地繡寶相睡蓮經帙

元朝

元朝 蘇繡先春四喜圖

明朝

據史記載,明朝時因唐寅、沈周等畫家的出現,刺繡開始結合繪畫作品製作。自此,刺繡在針法、色彩圖案方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

明朝 顧秀遊赤壁圖軸

清朝

光緒年間,蘇州出了一位有名的刺繡大師——沈壽(1874---1921年,出生於蘇州吳縣)。沈壽原名沈雲芝,七歲時開始到木瀆「虹飲山房」外婆家生活,跟隨姐姐沈立學習繡藝。八歲時繡成第一幅作品《鸚鵡圖》,十二歲時繡成《秋雨月上圖》,十五歲就以繡藝聞名姑蘇,被譽為「神童」。1894年,沈壽與紹興畫家餘覺結婚。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餘靜芬等人繡成《八仙上壽圖》和《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給慈禧,老佛爺看後非常開心,親自書寫了「福」,「壽」二字賜給餘沈夫婦,得到慈禧賜字後改名沈壽。

清朝 沈壽繡羅漢四條屏

此時朝廷設立女子繡工科,沈壽成為總教習,餘覺是外事總辦。後餘沈夫婦又到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回國後,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繡稿,開創「仿真繡」新技藝。

1906年,沈壽用「仿真繡」技藝繡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繡作品《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參加義大利都朗博覽會,榮獲一等獎。

1914年,沈壽接受張謇的邀請,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繡女150多人。次年二月,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穌像」又在美國舊金山博覽會上榮獲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繡聖」。

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穌像」

民國時期

縱觀蘇繡的發展史,萌芽於三國,發展與宋元,鼎盛於明清,但在民國初年仍舊餘勢不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州繡娘楊守玉獨創「亂針繡」,吸收西洋油畫技巧,用傳統蘇繡來表現油畫的特點,此時有「藏金不如藏秀」這一說。「亂針繡」可謂近代蘇繡的最後一次高潮,一幅幅作品遠渡重洋,被西方博物館購進。

羅斯福像( 楊守玉 )

2006年5月20號,蘇州刺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蘇繡在當代

隨著時代的進步,蘇繡也在與時俱進。蘇繡藝人們將傳統的刺繡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將刺繡圖案以點的形式出現在衣服的門襟、袖口、裙擺等區域。傳統金屬首飾領域,也滲透蘇繡元素。如,蘇繡耳環、手鍊等。受到了無數蘇繡愛好者的追捧。

服飾
圍巾
手提包
卡包
耳飾

中國設計師熊英

巴黎Heaven Gaia S/S 2017、2018中國風大秀

初見西施

亭亭玉立,傲立池畔

初見(西施)系列運用蘇繡工藝,水墨韻染,創意立裁的手法,打造含蓄優雅的定製系列,均採用荷,鶴等元素,取意"和美"之意,卻又與雲紗秀荷服不大相同。「亭亭玉荷,悠含昨夜清露」東方意韻用創意立裁的手法拼接,把清麗女子風韻擬成花,服飾意境擬成葉,更加能體現出女性的優雅含蓄。此系列的服裝更是別出心裁,採用了藝術潑墨的印染手法,並將定製中式圓型圖騰與西式浪漫蕾絲工藝融合,在墨染黑蘭中體現出別樣的知性與性感。

醉夢貴妃

水袖丹衣,秀而不媚

醉夢貴妃系列運用蘇繡工藝,這一系列的服裝採用了中國古代宮廷的明黃色調,配以與牡丹菊花等華貴花卉,在絲光錦緞上,用明度肌理不一的各色棉花絲線進行立體栽絨絲帶刺繡,高低疏密色彩規律有序。面料局部窗鏡式鏤空拼接絲紗,並在加局部勾金等手法,如同燙金的視覺效果。人體在窗鏡鏤空中閃現,花卉與貴妃遊春圖更是懸浮於窗鏡之上,絲光錦緞融合歐式的廓形與貴族塔夫領型,再穿插各色刺繡,輕易呈現出東方大唐的色調與華麗感。

相思昭君

琵琶遮面,情意相思

相思昭君系列運用蘇繡工藝,這一系列服裝以紅白絲紗配以輕飄絲絨,黑色為主料,白銀刺繡配以琵琶圖騰,在衣身上展現出鮮明的對比。古色系湘妃紅碰撞上素雅系雪花白,再通過絲毛等輕飄面輔料,加以琵琶掛飾與此景結合,無不體現出昭君的俊美麗質與絕世才貌。

蘇繡的分類

蘇繡注重運針變化,截止目前:

按觀感分可分為:單面繡與雙面繡兩類。

針法至近代可分為:亂針繡與平繡兩大類。

單面繡

單面繡又名一面光,是在一塊蘇繡底料上,繡出單面圖像。單面繡的特點是做工精 致,由於價格適中,性價比非常之高,因此相對於雙面繡比較,更受大眾喜愛,市場佔有率極高。

單面繡 牡丹

雙面繡

雙面繡又名兩面光,分為普通雙面繡、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雙面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

雙面繡 玉蘭花(龍頭架)

亂針繡

亂針繡,又名「正則繡」,是近代刺繡藝術家楊守玉於20世紀30年代在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授教時始創。亂針繡已成為蘇繡的主要繡種之一。

亂針繡繡制的背景

平繡

平針繡相對亂針繡來講,線條的排列比較整齊,起針和落針都非常有規律,用這種針法繡出的作品較為平整,在繡制植物尤其是花類時較為常見。

平繡的花卉

蘇繡的製作

蘇繡是一種「慢又」的藝術,它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它的針法精細,一根絲線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是四十分之一。它的線色有千種以上,每種顏色從淺到深有十多種之分,一件作品有時多達使用了三四百種顏色。因此,一副小幅作品就要花費3至5個月來創作,中等作品需要一年,大幅的作品甚至需要兩三年並由多人合力創作完成。

平:繡面平展;

齊:圖案邊緣齊整;

細:用針細巧,繡線精

密: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

和:設色適宜;

順:絲理圓轉自如;

光:光彩奪目,色澤鮮明;

勻: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

預備階段

首先要將製作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準備好,材料有底稿、底料、花線、綁線、連綁線、膠皮線;工具有繃框、站架、手扶板、剪刀、羊毛針、繡花針、捲尺。

工藝流程

一、設計(選稿)

繡稿的來源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專為刺繡創作出適合刺繡的畫稿;另一種是選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國畫、油畫、照片等,也是刺繡的藍本。

二、上繃

將刺繡底料固定到刺繡專用繃架上,使繃面緯向平服。

三、配線

按照繡稿的色彩挑選所需的色線。

四、劈絲

蘇繡劈絲要注重合理用線和絲理的變化,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劈線粗細合度,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和質感。

六、刺繡

根據繡稿要求用最恰當的、最適合的色線進行刺繡。

七、裝裱

刺繡作品需經過裝裱,使繡面平整服帖,有利于欣賞和傳世。

小貼士之如何分辨機繡和手繡

1、手繡蘇繡帶有蠶絲自然細膩的光澤,而機繡就是死板的化纖材質的繡線,手感較硬,光澤生澀不自然。

2、蘇繡畫面中的一個筆畫的形成變化著多種規格的粗度,甚至最細可以達到一毛,倆毛;機繡用線因工藝原因,不能斷線,一根線走完全程,造型呆板。

機繡
手繡

蘇繡,這門古老的手藝,在時光的長河中靜靜的流淌著。它在一代又一代繡娘上下飛舞的手中傳承著。而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雅致的古典園林、俏皮的波斯貓、嬌豔的牡丹花,也隨著蘇繡作品從蘇州走向世界,從現在走向未來。

(本文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家傳世」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家傳世」

歡迎踴躍留言和吐槽~

人海茫茫,字裡行間的相逢,也是一種緣分

—聲明—

本文部分素材及圖片源自網絡

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焦點

  • 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將啟幕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曉娟 黃鎣9 月 6 日," 東方奇技,繡美天下——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 " 將在石家莊市博物館啟幕。此次展覽由中國刺繡藝術館、石家莊市博物館主辦,姚建萍刺繡藝術館、華韻珍典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承辦,將展出珍貴文物複製品、蘇繡製作原料、歷代蘇繡技藝針法資料,以及國家級刺繡大師姚建萍刺繡精品近 80 幅(件)。
  • 蘇繡到底貴在哪裡?
    蘇繡被列為「四大名繡」之首,其價值可想而知。現在市面上的蘇繡有機繡和手工繡制的,價格差別也很大。圖案的多樣化,色彩的雅致,繡面的光潔,讓蘇繡在眾多刺繡種類中脫穎而出。蘇繡為什麼價格會有些貴呢?蘇繡的發展歷程有2000年之久,是實打實的傳統手工藝。蘇繡起源蘇州,它的精緻雅潔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為人喜愛。從前作為女子們的「必修課程」,閒來時就繡繡花。到如今,蘇繡已從以前屬於有錢人消遣時光的玩物以及貧窮百姓養家餬口的活,演變成現代需要注重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了一層藝術的意味。
  • 四大名繡之首—蘇繡
    這是詩仙李白筆下的蘇繡。在這個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蘇繡賦予了這片土地更深的靈魂涵養。蘇繡,簡單來說就是蘇州地區的刺繡,最初起源於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及整個太湖流域。它與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與江南,是柔美溫婉的相互見證。
  • 吳儂軟語,蘇繡江南
    往後的日子更甚,唐代崇尚在服飾上描鳳繡花,用蘇繡使自己極盡奢華;宋明更是,屏風瓔珞,無一不使用蘇繡技藝,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清朝時期,蘇繡已然佔據皇室的大部分刺繡用品,流派眾多,爭相媲美。比起其他的刺繡方法,蘇繡有著它獨到特別的一面,地方特色十分濃鬱,針法色彩活潑又不過於豔麗,反倒是清雅大方。
  • 新華網攜手vivo走進蘇州 至簡美學賦予蘇繡新生
    蘇州江南水鄉的城市景觀一座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建築——蘇州博物館蘇州的一面是古典格局,凝聚出詩意江南和上千年熠熠生輝的東方美學。蘇州的另一面,正如城市短片裡主角張雪心中的「雙面三異繡」,以蘇繡技藝完美呈現的古城與新城、傳統與現代。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蘇繡以鎮湖刺繡最為有名。鎮湖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蘇繡中的八成產品來自鎮湖。鎮湖建造了中國刺繡藝術館。2000年,鎮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刺繡)藝術之鄉」。
  • 「針」功夫:百裡見秋毫——記蘇繡大師鄒英姿、惠淑珍
    對於一個從事刺繡50多年的繡娘來說,鄒英姿的母親惠淑珍覺得,蘇繡就應該堅持傳統的審美和風格。惠淑珍的蘇繡作品也曾經贏得過行業裡眾多的獎項和榮譽,甚至作為國禮贈予外賓。她始終相信蘇繡這門技藝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就是因為對傳統的尊重。而鄒英姿恰恰覺得,當下的蘇繡要用現代的審美來創作。
  • 「繡聖」傳人後代重拿繡針 90後女孩要把蘇繡這項傳統...
    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文/攝  跨界  蘇繡三代 「對話」繪畫三代  11月10日起,在上海豫園,來自蘇州高新區的盧菊英、盧梅紅、鬱竹君祖孫三代刺繡工藝師與陶冷月、陶為浤和陶成祖孫三代畫家跨界舉辦了「冷月山水凝錦繡——盧氏三代精繡及陶氏三代佳繪展」。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學子們向蘇繡大師呈上《拜師帖》。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 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
  • 千年蘇繡亮相可園,刺繡大師現場秀「神針」技藝
    在展廳裡這樣的驚嘆聲此起彼伏,很多觀眾難以相信,眼前看到的這些作品竟然來自蘇繡大師手中的針線。本次《一團和氣》《凝神》《心經》《孔雀牡丹》等諸多展覽作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她在不同時期的40餘件作品,其中涉及的題材廣泛,有傳統花鳥畫、水墨畫、油畫等多種類型。不同作品,針法豐富,既有傳統的平繡,有獨具創新的雙面錦繡,還有上世紀30年代創造的亂針繡。
  • 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海報公布 充滿獨特創意和東方美感
    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海報公布 充滿獨特創意和東方美感 2020-01-08 14:06: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孔斯琪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藝術海報薇薇安·薩森設計【東京奧運會海報】當地時間1月7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網站公布了20張東京奧運會、帕運會官方藝術海報,創作者包括來自日本和全球其他國家的藝術家
  • 【每日蘇繡欣賞】鴻運當頭
    據說喜歡蘇繡的小仙女們都關注了我 今日精選蘇繡欣賞 【名稱】:《鴻運當頭》
  • 蘇繡針法的主心骨「套針」
    目前來看,使用較為廣泛的蘇繡針法,必屬套針了。套針始於唐代,到了清代就有了一定的發展。如今,蘇繡用到的多數針法基本逃脫不了套針,尤其在花卉漸變題材上。另外還有木梳套、集套、扁毛套和活毛套,這些也屬於蘇繡套針裡的針法,下面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吧。第一種講一下單套。單套又叫平套,針腳比較長,用線也粗一點,所以繡起來相對簡易,同時針線的顏色漸變也會不大順暢。它的繡法是先起一批邊緣整齊的針線,一排起完後就開始起第二批。
  • 我國四大名繡之蘇繡歷史悠久,繡品精細而逼真
    蘇繡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三國時期,有關蘇繡的記載就已經出現了。蘇繡在隋唐時已有基礎,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到清代時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 14歲即拜師學蘇繡,殿堂級傳承人牟志紅
    作為沈壽的第三代傳人以及蘇繡殿堂級大師,牟志紅並不是出生在蘇繡之家的。牟志紅的奶奶,喜歡繡一些鞋面和絲帶,手藝也是遠近聞名的。這讓兒童時期的牟志紅覺得十分有趣,就好像是一個女子施展了魔法,讓空白的繡布上面變出了很多好看的圖樣,也是這個時候對刺繡產生濃厚興趣的。
  • 90名大學生有了蘇繡「師傅」 蘇州高新區舉辦織繡班拜師儀式
    蘇州高新區是蘇工蘇作的重要發祥地,鎮湖蘇繡更是傳統工藝中最為閃亮的一張名片。多年來,高新區大力弘揚蘇繡文化、著力發展蘇繡產業,在平臺搭建、人才培養、品牌培育、影響力打造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結出了累累碩果。蘇州工藝美院是我國第一所藝術設計高等職業院校。2018年,高新區與蘇州工藝美院通過校地合作模式設立織繡班,定向培養創新型刺繡人才,鎮湖眾多蘇繡藝術家應邀前往工藝美院擔任產業教授。
  • 不妨來看看蘇繡手工刺繡!
    蘇繡與商務說起商務禮品,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商務氣息太濃厚但卻非常實用;說起蘇繡,可能會覺得古典文雅但似乎又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可如果商務禮品裡添加蘇繡的古典氣息,或是蘇繡裡創新出更實用廣泛的商品禮品,或許會讓人眼前一亮,甚至對他們有著不同的改觀!
  • 未來福音:類似於人類觸覺的人工觸覺系統問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近年來,科研者對於觸覺感知系統的研究愈發深入:輕薄具有彈性的納米網格觸覺電子皮膚,使機器擁有類人感知的觸覺系統在進一步加精。優良的觸覺感知系統作用巨大,下面介紹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1)觸覺電子皮膚假肢上覆蓋帶有大量傳感器的電子皮膚,使得殘疾人士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靈活自然操縱假肢。但是這裡要解決一個感應器讀取感知信息的速度問題。
  • 相比蘇繡裡傳統又優雅的白貓和波斯貓,我更愛這趣味的逗比貓啊!
    蘇繡白貓波斯貓但是對於白貓的理解和刻畫,每個人也是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呈現出來的蘇繡圖案也有著不同的視角和表達比如這兩隻白貓,同樣都是在和螳螂玩耍圖二蘇繡白貓不論哪副場景,都是蘇繡創作者們對於生活,對於貓的抒寫和表達,只不過採用了真絲的材質,和傳統的蘇繡刺繡方法,當然還有繡娘們一針一線的心血和手工刺繡!
  • Chanel20春夏高定秀場,在凌亂的花園,來自修道院的美感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Chanel2020春夏高級定製的秀場,在凌亂的花園中,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來自修道院的美感吧。Chanel2020春夏高級定製的秀場,位於法國的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內,仿佛置身於一個雜亂卻浪漫的修道院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