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業評論/文】
猶記得2019年的末尾,人們對於即將到來的2020充滿了有各種各樣的預言,尤其是在新千年裡大放異彩的網際網路行業被賦予了很多期待。
但是沒有人能想到2020年初疫情的到來,猶如一隻看不見的手攪動了整個行業,或加速、或危機,其中有人進退維谷,也有人激流勇進。無論如何,在這個新十年的末尾,一份年終盤點必不可少。同時我們也整理了「潮汐商業評論」過去一年對於網際網路和商業的觀察與思考,以饗讀者。
01新秀:教育辦公買菜,疫情借來東風
有需求就有市場,疫情之下,教育辦公買菜都借來了春風。
教育是一個永不衰減的話題,也就催生了當下最吸金的賽道。
據虎嗅,今年3月猿輔導融資10億美元,6月作業幫獲投7.5億美元,9月掌門教育融資超4億美元,10月猿輔導再次獲投22億美元。在線教育的焦點主要在K12、少兒英語,少兒編程,教育的生意越做越「低齡」,各大企業「摩拳擦掌」,在線教育的廣告鋪滿了城市的的角落。
而如今寒假在即,必將「硝煙四起」。
假可以休,工不能停。
疫情期間各大企業都啟用線上辦公,極大推動了辦公軟體的發展,尤其是ZOOM、騰訊會議以及飛書等軟體,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在線會議軟體Zoom的股價一天內暴漲超過40%,收盤報457.69美元,市值約1310億美元,超過老牌科技企業IBM(市值1099億美元),疫情提供了一個免費培養用戶習慣的契機,使得協作辦公軟體等產品扶搖而上。
社區團購,前途未卜。
下半場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目光出其不意的都聚焦在了「買菜」這門生意上,滴滴、美團、拼多多,和本地生活相關或者不相關的巨頭們紛紛押注,補貼、營銷等手段層出不窮,但12月,官媒突然喊話社區團購,巨頭們退出怕是不可能,但之後用何種方式運作,下一步棋落在哪裡依然是迷霧重重。
從疫情到後疫情,教育辦公買菜,一波三折。
02市場:下沉出海小眾,風起雲湧。
曾經網際網路巨頭們夠不著或者看不上的市場,都必須去爭一爭了。
流量紅利的殆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對存量精耕細作,對增量躍躍欲試已經是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兩把斧」。
農村包圍城市。
下沉用戶在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佔比中已經超過了50%,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習慣的養成、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村包圍城市」這六字真言在網際網路行業彰顯著新的力量,無論是金融理財、出行服務、還是本地生活,各個細分行業都表現出了對下沉市場的野心。滴滴順勢推出了「花小豬」,致力於打造全民的打車習慣;在11月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拼多多上市首次季度盈利,同時淘寶特價版首次公布用戶數據7個月破1億,下沉是機會,也是必然。
TikTok出海「折乾」。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20多年經歷了從模仿到進攻的轉變。一直以來,TikTok都是中國網際網路出海的旗幟。但在今年以來,「地緣政治」加劇,印度和美國對於TikTok的相繼阻撓,雖然在政治層面上舉步維艱,但是數據上依然傲人。移動數據和分析公司App Annie透露,TikTok擊敗了Facebook旗下的三款應用程式,榮登今年1月至11月底的全球應用程式下載量榜首。
事實上,這兩年,不僅僅是短視頻這些音視頻軟體,遊戲、跨境電商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未來,網際網路企業依然會向外探索,但是國際政治、法律法規、宗教信仰等依然是這些野心勃勃的中國APP們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小眾青年孕育龐大市場。
雖然短視頻強勢發展,但是長視頻網站依然「八仙過海」,愛奇藝推出了《青春有你2》,憑藉「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賺了一波注意力,芒果TV憑藉《乘風破浪的姐姐》再上一層樓,但是整個視頻江湖裡最值得期待,能夠講出新故事的,非嗶哩嗶哩莫屬,這個曾經只屬於二次元年輕人的視頻網站,今年動作頻繁,用戶們紛紛感嘆,「小破站」終於要出圈了,但背後其實反映的是擁抱亞文化的小眾青年們,擁有垂直度高、粘性強、社區生態好的特點,而擁有極大的商業價值和美好的前景。
資本才是利益最靈敏的嗅者。早在2018年,騰訊就成為b站的第二大股東,而據統計,騰訊及旗下公司這一年在國內文娛領域的投資有21起,其中16起的被投方是遊戲公司;B站及關聯公司在ACGN領域的投資有20起,被投方中有8家遊戲公司、3家動畫公司、2家為衍生品公司等。遊戲、動漫這些小眾青年們的圈地自萌的「地」,已經成為資本的下一次攻城略地的「城」。
03 生態:技術資本合謀,紅黑雙面影響
技術與資本在網際網路市場已經不可能分割,帶來了紅黑的雙面影響。
這一年裡除了疫情相關,刷屏的爆款文章已經不多,但是你肯定還記得《人物》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在精密算法的推動下,外賣小哥也必須像一個精準的機器,闖紅燈、逆行才能完成來自系統的「任務」,這時候,技術的邏輯已經無限接近於資本的邏輯—更高效、更盈利。
在網際網路的場域裡,技術與資本已經合謀。
一方面,技術成為資本越界的工具,比如「大數據殺熟」,雖然國家早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是近來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指出「同一時間,同一商家,開通美團會員的用戶配送費要高於普通用戶。
雖然比起更直接的大數據殺熟,「人臉識別」關注度更少,但其實危害更大。在疫情的推動下,我們在不可思議的時間內接受了「人臉識別」這一技術,但是因為「臉」的特殊性,一旦數據洩露,就會給普通用戶的身份信息、財產等帶來難以挽回的影響。
另一方面,技術是資本說故事的最佳助手。最早喊出「All in AI」的百度已經掉出網際網路第一梯隊,三年後喊口號的陸奇早已離開,關於AI的很多設想依然停留在概念階段。
今年大概唯一有聲量的是10月份百度推出了自動駕駛,卻依然面臨著專利、安全等多重問題。但是人工智慧依舊引領著網際網路創業浪潮,尤其是上半年疫情催生了多種應用場景,在人工智慧技術層和應用層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企業,百花齊放。
04 驚雷:從暴雷到反壟斷,從無序到有序
資本的驅動下,總是有很多黑色事件,於是一聲驚雷平地起。
「做每個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一直都是瑞幸的口號,但是就像過去兩年,眾人看不懂它的盈利邏輯一樣。
4月2日,其自曝財務作假,國內外一眾看客也是目瞪口呆,「暴打資本主義」自然是一句玩笑話,其暴雷對於中概股的連鎖影響卻不得不考慮,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對瑞幸處以1.8億美元的罰款,瑞幸同意。8個月以來,瑞幸公開道歉、退市停牌、管理換血等多個事件,風雨飄搖,如今瑞幸破財免災,也有可能是在為日後重回美股上市鋪路。
瑞幸的事件多少沒有牽扯到國內的消費者,看客也只是搬著板凳,吃瓜而已,但是蛋殼爆倉,確實危及到了打工人們。
蛋殼長期虧損,用年付的名義收租客的租金,與微眾合作,推出「租金貸」的形式,最後資金鍊斷裂,房東沒有收到房租,租客沒有房住,只能上演著一出出「拉鋸戰」,而蛋殼「破碎」的故事給長租公寓的前景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果說以上還是小公司的驚雷,那麼伴隨著螞蟻暫停上市,「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聲音漸起,巨頭成為眾矢之的。
從上文說的百度掉隊後,國內網際網路基本上騰訊阿里兩分天下,但是不同尋常的訊號是從螞蟻金服暫停上市開始的,隨後市場監管總局於2020年12月14日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以小窺大,這其實預示著「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歷史將告一段落,巨頭榮光不再,史書正寫下新的一筆。
網際網路歷史上註定濃墨淡彩的2020年快要結束了,新的產品或者商業模式已經顯現,新的市場中隱藏著下一個「礦藏」,技術與資本重新塑造了整個行業的生態,反壟斷大旗舉起,今日巨頭是否會成為明日的往事,而多年後回望,這必將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2020,就要「欲說還休」地揮手作別了,2021,我很期待它。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