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有家長諮詢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其中一位家長是這樣說的:
兒子佳佳7歲半,剛上一年級,成績中上水平。最近一個月一直哭鬧,不想去上學,說時間太長了、害怕。這都期末了,現在有什麼好怕的?
老師說佳佳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我和他媽媽哄著去上學,到了校門口又開始鬧。老師,我該怎麼辦呢?
我把這些問題收集整理,給我院的心理老師,請她們為家長解答。
本次問題回答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田紹豔▼
首先,家長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孩子不想上學就對他發脾氣,更不要打罵孩子,硬拉著他去。
接下來我們好好分析一些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家長反思時間
1. 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嗎?
安全感對孩子很重要,3歲左右的孩子每15分鐘就要看到爸爸媽媽,要和陌生人呆一整天,你讓孩子怎麼愉快的接受呢?
家長也提到孩子說『上學時間太長了』,由於上半年基本都和家長呆在一起,加上一年級的上學時間比幼兒園長,孩子可能很缺乏安全感。
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剛開學都沒事,怎麼現在才說不習慣?
其實,有的孩子一開始就會不安,但新學校、新朋友的好奇會暫時衝淡的對陌生的害怕、恐懼。突然有一天被其他點燃,陌生和恐懼會再次籠罩孩子。
我們家長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儘可能的給孩子安全感。他才能逐漸獨立起來。
2. 孩子在學校愉快嗎?
這個愉快包括孩子能不能和老師、同學很好的相處?校園的環境能不能適應?飯菜好不好吃?睡覺習不習慣?
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孩子不想上學。
結合學校老師說,佳佳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建議家長和孩子好好溝通,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
3. 爸媽對孩子上學的態度怎麼樣?
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無形中給學校樹立了一個負面形象。
比如,你們班的小花很聰明,能背200首詩,你要多向他學習。你不聽話,就把你丟在學校,不去接你了……
像這樣的話語,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對上學產生了牴觸心理。
4. 孩子的能力適應小學生活嗎?
從幼兒園深入小學,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有很大的改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是孩子能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
然而有的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老師顧不過來,沒人幫他,羞愧又難過,開始牴觸上學。
還有的孩子學習進度跟不上,別的小朋友有小紅花獎勵,自己卻沒有。不用家長說,孩子自己也會傷心、難過。
這個時候,家長要多關注孩子自身的能力,比如獨自上廁所、自己吃飯、好好睡覺等。
同時關心孩子的學習,和老師多溝通,一起幫助孩子進步。
孩子有的時候發脾氣、吵鬧,其實是在向家長尋求幫助。我們家長不要認為他們是調皮、不聽話。
我們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你有親子關係、孩子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問題,也歡迎文末留言,我們會統一整理給心理老師,請她們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