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7歲的葛麗泰·格斯塔夫森去見大導演斯提勒。
斯提勒冷眼掃視著這位女孩,說:「你肩寬腿長,臉蛋非同尋常,聲音也算動聽。但是骨架太粗,走路像男人,還不喜歡微笑。」
然後話鋒一轉,緩緩說道:「只要你聽話,我能讓你成為大明星。」
格斯塔夫森充滿期待,忙不迭點頭。
接下來,斯提勒就像希臘神話中的皮格馬利翁,精心雕琢起這塊潛力無限的璞玉來。
遵從他的建議,格斯塔夫森將名字改為「葛麗泰·嘉寶」,還認真減肥,矯正門牙,練習社交禮儀、演戲和應對媒體技巧,努力從青澀女孩蛻變成高雅淑女。
期間,她作為主角出演了斯提勒的電影《科斯塔·柏林故事》,得到了好評。
1925年,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老闆梅爾到德國旅行。斯提勒登門拜訪,把嘉寶當作寶貝推薦給梅爾。
可是梅爾對嘉寶態度冷淡,只看中才華橫溢的斯提勒,力邀他前往好萊塢發展。
斯提勒滿口答應,提出一個條件:帶上嘉寶。
對方如此執著,梅爾無奈作出了讓步。
20歲的嘉寶,遂跟隨斯提勒踏上了瑞典去往美國的渡輪。她望著遼闊的大海,心中布滿忐忑,但更多的是興奮。
不過作為斯提勒的「添頭」,嘉寶在米高梅公司並未得到重視。
她默默捱過兩個多月,機會才突然竄到面前。
那時,著名導演蒙塔正在拍攝電影《激流》。拍到半途,女主角患病,劇組不得不重新選角。蒙塔因此看到了試鏡的嘉寶,筆挺的鼻子,深邃的星目,冷豔的氣質,當場把蒙塔震撼到了,他立即拍板由嘉寶來接任女主角。
《激流》上演後取得巨大成功,觀眾記住了那張驚為天人的臉。
嘉寶又順利出演了《妖婦》和《肉與魔》,名氣進一步提升。
然而在頭三部片子裡,嘉寶演的全是放蕩女性。她從心底厭惡這種戲路,經過向公司抗爭之後,終於得以演繹更多類型的角色。
於是我們見到《神秘的女人》裡為愛殺死上司的女間諜、《大飯店》裡略帶神經質的芭蕾皇后、《瑞典女王》裡威嚴尊貴的女王、《安娜·卡列尼娜》命運多桀的貴族婦女、《茶花女》裡專情勇敢的煙花女子……
嘉寶成為了當時毫無爭議的好萊塢第一女星。
許多導演和影評人把他奉為「文藝復興女神」。
每個人都在談論她。
那時歐洲烽火連天,嘉寶的電影和美貌,是士兵們在戰鬥之餘津津樂道的話題。
就連德國第一人,也被嘉寶迷得神魂顛倒的。他整整看了6遍《茶花女》,覺得還不過癮,各種信件、電話要和這位美人見面。但嘉寶回應:「我要殺了他。」
雖然萬人愛慕,可嘉寶始終在自己與世界之間築了一道牆。
在嘉寶的電影中,她有一句經典臺詞:「讓我一個人安靜一會。」這也是現實中她最常跟別人說的話。
她的朋友少得可憐,不參加任何聚會,幾乎不接受採訪,為了逃避關注搬家11次。甚至,每到拍戲時,總要用一層層的布簾把現場遮擋起來。
逐漸地,嘉寶有了一個「瑞典斯芬克斯」的外號。斯芬克斯是神話裡的獅身人面獸,嘉寶就是如此神秘,充滿距離感。
在感情世界裡,她同樣無比孤寂。
她曾經承認,如果說愛過什麼人的話,那就是斯蒂勒。對,就是那位一手把她打造成巨星的導演斯蒂勒。
斯蒂勒年長嘉寶24歲,像老師,像父親,也像情人。他們曾經在瑞典的小樹林裡漫步,到好萊塢後也總是朝夕相處,彼此照顧。
與嘉寶風生水起不同,斯蒂勒作為瑞典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難以融入美國影壇的運行模式,不久就打道回府且生病逝去。臨終前,他手裡拽著一張和嘉寶在美國時的合影。
噩耗傳過大西洋,嘉寶躲在化妝間裡發出悽厲的哭聲。
從此以後,她就像失去了靈魂,更加冷若冰霜。
即便是她唯一承認過的男友約翰·吉爾伯特,也未能真正虜獲她的芳心。
他們作為銀幕情侶合作了五次,共同演繹過最美的愛情。私底下兩人性格迥異,嘉寶像一塊冰,吉爾伯特像一團火。尤其是見到嘉寶的時候,吉爾伯特比火焰還要熾熱。
在吉爾伯特的熱烈攻勢下,嘉寶和吉爾伯特相戀了。
吉爾伯特三次向嘉寶求婚,前兩次都遭到了拒絕,最後一次嘉寶好不容易答應,但關鍵時刻還是當了逃跑新娘。吉爾伯特很無奈,另娶了他人。
嘉寶曾在片場拿紙條寫下一句話:「我可能會單身一輩子,『妻子』真是個可怕的字眼。」
除了孤寂,許多人還覺得嘉寶「貪財」。
公司老闆梅爾曾因此頭疼不已:「所有演員裡嘉寶最難對付。」因為她總是不停地要求加片酬。
拍完《靈與肉》之後,嘉寶要把周薪從600美元漲到5000美元。梅爾雷霆大怒,下令將她封殺了,還告誡其他公司不準用她。他以為嘉寶會乖乖屈服,但他低估了她骨子裡的倔強。嘉寶索性七個月都未踏進片場半步,創造了好萊塢明星對抗影片公司的最長記錄。
終究,嘉寶還是太受觀眾歡迎了,梅爾成為了妥協的一方,奉上了嘉寶滿意的合同。
後來拍《瑞典女王》、《安娜·克裡斯蒂》,嘉寶都要求加薪,態度極其堅決,不加就不拍。
《帝國雜誌》影評人伊恩·納桑曾說:「我知道嘉寶為什麼總要求加片酬,因為她窮怕了。」
確實,這位女星從瑞典貧民窟裡走出來,受盡了人間苦難,14歲時經歷過父親重病無錢醫治倒在自己懷裡的悲痛。這是她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陰影,只有不停賺錢才能讓她擁有安全感。
嘉寶對金錢有無盡的欲望,但奇怪的是她過得極為簡樸。
她不喜歡華衣美服,幾乎沒有化妝品,甚至有點不修邊幅。座駕是一輛破舊得「不可收拾」的汽車,從來捨不得換。還告訴管家,每月只能消費100美元。
她不停地拍戲,賺著大把的錢。直到1941年,嘉寶受夠了拍戲的日子,從好萊塢抽身離去,搬進紐約東52號大街的一套公寓裡,從此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這套公寓有7個房間,她只住其中3個,其餘的都鎖起來。她每天很早起床練瑜伽,偶爾做做飯。陪伴她的是一隻鸚鵡,一隻狗和兩隻貓。白天如果不颳風下雨,就會上街轉兩圈,晚上則守在電視機旁。
期間,她結識了電影製片人雷蒙德·多姆,他們一起散步18年,多姆從始至終不知道嘉寶的電話號碼。
嘉寶從影時,四次被奧斯卡提名,最後都擦肩而過。1954年,奧斯卡官方帶著歉意,為她設立了終身成就獎,但嘉寶沒有任何回應,更沒有去領獎。
1990年4月15日深夜,嘉寶在紐約悄然病逝。
從出生到逝去,從瑞典到美國,從普通女孩到銀幕女神,她走了那麼久,那麼遠,卻一直是那個斯德哥爾摩貧民窟裡的小女孩,敏感、害羞以及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