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作春蠶吐絲盡 , 願化紅燭照人寰」,是人們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 , 也是棗市中學教師陳智芳的人生追求。30個春秋 , 陳智芳始終苦學不倦、勤耕不輟、紮根農村、心系學生,像春雨潤物一樣用心耕耘教育這塊土地、用愛澆灌這土地上的花朵 。
陳智芳1989年6月畢業於攸縣師範學院 , 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她,在鄉村學校踏踏實實的度過了30個春秋 。 這30年來,她工作兢兢業業 , 幾十年如一日,從未因個人私事影響工作 ; 她多次獲得到縣市工作的機會,卻拱手讓給了同事 ; 她把對事業的追求,對理想的憧憬 , 對未來的設想,全部融匯為對學生無私的愛 。
「我自己生長在農村 , 我覺得去城裡每個老師都願意,但是留守在農村需要一份情懷 , 需要一份情感。」陳智芳說 。
棗市中學副校長肖喜介紹 , 「陳老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30餘年,一直紮根在農村、紮根在基層學校 , 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很有成效 , 對學生非常關心、非常愛護。」
「她從來不邀功、不爭功、不搶功 , 當學校有榮譽的時候,她把榮譽都讓給別人 , 自己依舊在工作上兢兢業業。」 棗市中學教師陳豔春評價 。
「要想給學生一滴水 , 自己須有一桶水。」陳智芳老師為了給學生更好的教育 , 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知識 , 認真鑽研教學教材,參加各級培訓 , 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素養和業務水平 。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個能讓學生敬佩、愛戴的老師 。 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自學,學習專業知識 , 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學識 , 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陳智芳說 。
陳智芳老師治教嚴謹 , 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在教學過程中 , 既能遵循教學原則,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 又能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 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 ,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
棗市中學教師陳豔春介紹 , 「她的教學素養非常高,她的學生評價她的課就像畫一樣精美 , 就像詩一樣華麗,就像歌一樣動聽 。 同事們評價她的課,有三美:節奏美、音樂美、結構美 。 」
「她是我們的語文老師 , 而且我們都特別喜歡她的課,她在學習上對我們的要求比較嚴格 , 她的課比較詼諧、幽默,我們都特別喜歡她的課 。 」 學生陳林強說道。
身正為範 , 言傳身教。陳智芳老師在教學中 , 十分注重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 , 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胸懷開闊、樂於助人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
「她對學生的教育在品格培養方面能夠想很多辦法 , 能夠取得很多的成效,她任教的學生綜合素質非常的高 。 」 棗市中心副校長肖喜介紹。
陳智芳表示 , 一個好的老師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上課需要風趣幽默 。 另外一方面還需要有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 這樣才會獲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親近你 。
惟篤行不移 , 方得天道酬勤。在陳智芳老師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青春的同時 , 也收穫了諸多家長的稱讚、老師的好評、學生的尊敬和愛戴、領導的信任和支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 , 陳智芳始終秉持著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用語言播種 , 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滋潤 , 用心血澆灌,盡心盡力地培育了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 , 成為了鄉村學生成長成才的指路燈。
「陳老師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會非常關心我們 , 我覺得她特別的可愛。」棗市中學學生陳芳怡說 。
「一個人遇見一個好老師是他的幸運 , 一個學校擁有一個好老師是這個學校的光榮,我們棗市中學正是由於有一批這樣優秀的老師 , 所以在農村基礎教育裡面成為了一個窗口學校,我要為這些堅守在鄉村的優秀老師點讚 。 」 棗市中學校長彭春明說。
陳智芳表示 , 「我會一直秉持我的座右銘,讓自己學識豐富 , 像陶行知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儘自己的能力 , 把鄉村的孩子教育好,讓他們多學點知識 , 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社會、為農村的孩子 , 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茶陵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