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城——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行蹤

2020-12-22 曉廉遊記黑龍江
從江邊公園看阿穆爾河。
從遊輪上看阿穆爾河岸邊。
哈巴羅夫斯克街邊老建築。
遠看藍頂大教堂。
哈巴羅夫斯克烏蘇里江邊樓房。
遊輪上眺望阿穆爾河邊風景。
阿良村巖畫群紀念碑。
哈巴羅夫斯克遠東博物館。
穆拉維約夫銅像。

初識哈巴

哈巴羅夫斯克,是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也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首府,人口約120萬,也是我們「黑龍江全程考察採風行」黑龍江下遊的第一站。我之所以稱它為「三江之城」,是因為它處於黑龍江、烏蘇里江和阿穆爾河的匯合處。稱其「三江之城」並不為過。

哈巴羅夫斯克,中國歷史上稱之為「伯力」,其唐代為黑水都督府駐地,開元十年(772)在此設置勃利州。遼代設五國部節度使,為五國部之一的剖阿里部駐地。轄黑龍江下遊各部,博和哩為五國頭部。金代為胡裡改路(今依蘭)轄地。元代屬水達達路管轄。明朝在此設巴忽魯衛,隸屬於奴兒幹都司。清初,始由寧古塔昂邦章京(總管)管轄,後劃歸三姓副都統管轄。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設博和哩噶珊。亦作勃利、剖阿里、頗裡、婆離、博和哩、波力、伯利等。皆系女真語同義詞的不同漢語音譯﹐原意為「豌豆」。清代先後由三姓副都統、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管轄。1858年,俄國在強迫清政府籤訂《璦琿條約》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軍到達,以此地作為俄國西伯利亞第十三邊防營的屯營地,建立軍事哨所,並以17世紀中葉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將伯力命名為哈巴羅夫卡。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籤訂《北京條約》,伯力被沙俄割佔。1883年,沙俄又將哈巴羅夫卡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2018年9月17號下午,我們一行四人在三江口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徐學娟女士的帶領下,在撫遠口岸辦理好出境手續,登上了駛往哈巴羅夫斯克的快船。船上有不少中國人,但更多的是俄羅斯人。我的座位對面是三個俄羅斯女人,其中兩個是年輕的姑娘,他們一路上喝著俄國產罐裝啤酒,其中一個矮個胖妞連喝了兩罐, 另一個高個高鼻梁的姑娘,自己喝了三罐。讓我不得不佩服俄羅斯姑娘的好酒量。

快船在黑龍江順流而下,江面波濤滾滾,高速行駛的快船船頭不時撞開波濤濺起浪花,打溼兩側的船玻璃。有時,波濤撞擊昂起的船艏不停地晃蕩,並發出「砰砰」的響聲。船在行駛過程中看到右側黑瞎島上的東極寶塔巍然屹立。在塔上看江的時候覺得非常遙遠,可是在江上看寶塔卻覺得非常近。船離哈巴羅夫斯克還很遠,就看到一座大教堂的金色屋頂閃爍耀眼光芒。岸邊的樓房沿江林立,有一種大都市的氣派。

船到碼頭,司機齊先生開車前來迎接我們。齊先生是哈爾濱人,娶了個俄羅斯姑娘,自己也辦了俄羅斯國籍。根據徐總建議,我們每人先在電訊公司買了500盧布俄羅斯手機流量卡,又到一個很大超市買了一些食品以備路上吃。超市物品十分豐富,但顧客遠遠沒有北京那麼擁擠。汽車路過幾條大街,發現這裡與中國哈爾濱大街極為相似。唯一不同是哈爾濱的老房子外牆 都刷成黃色,而這裡的老房子仍保持原有磚牆的顏色,所以城市建築的歷史韻味更加濃鬱。街上的行人也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但都步履匆匆,很少有中國人逛街那種休閒狀態。

晚上在一個中國人開的中餐飯店吃了晚餐,然後住在「青檸檬」酒店。酒店裝潢還不錯。只是門鎖還是老式的鎖,鑰匙是中國古代那種鑰匙。室內雖然很簡陋但很乾淨,床還是那種老式彈簧床,很軟,一躺上去「嘎嘎吱吱」地響。但在俄羅斯長途旅行能住上這樣酒店已經很滿足了。明早要五點鐘起床,早餐後出發去下一個地點。因這次赴俄旅行屬臨時籤證14天期限,所以我們計劃先到最遠處的廟街,回來時再仔細遊覽哈巴羅夫斯克這個異國城市。

大江之魅

9月28日,我們從廟街返回至哈巴羅夫斯克。這天陽光燦爛,天空澄淨,我們把車停在江邊的停車場,然後沿著江邊的林蔭道慢慢走著。岸邊的林蔭草地間,有年輕的俄羅斯媽媽領著孩子玩耍。藍色的寬闊的大江上,船來船往,寧靜而繁忙。嘿!哈巴羅夫斯克真是個風光優美、適宜夏季生活的好地方。

站在江邊的觀景臺上,我發現了一個奇異的景象:烏蘇里江從遙遠的南方流來,江水是蔚藍色的,而黑龍江水從西側流來,江水是黃褐色的,兩江水匯合到一起後,顏色並不混合,而是界限分明,並行向北方流淌。只是,藍色的江水比較窄,大約只佔江面的五分之一,而黃褐色的江水佔據大半個江面。這說明黑龍江的水流量要比烏蘇里江水流量大幾倍。迎著陽光,大江波濤滾滾、金光閃爍。如果此刻來一個詩人,將會吟哦出多少氣勢磅礴、流傳千古的詩篇啊!

哈巴羅夫斯克江邊有多艘江上遊輪。我們也買了中午的船票。上船後等了好久,遊輪終於鳴笛起航了。它開始順流而下朝北航行。坐在二層客艙的船頂,可以縱情飽覽右岸的哈巴羅夫斯克北部市容。先看到一個個藍頂大教堂,旁邊是許多高高低低的樓房,接著看到緊靠江邊矗立的許多大煙筒,我以為是發電廠,但大齊說那時那是煉油廠。再往下遊則是漫長的山岡,茂密的林蔭中點綴著一棟棟別墅,紅的、藍的、黃的顏色,十分漂亮。再往前,是橫跨阿穆爾河的一座桁架式的巍峨鐵路大橋,與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極為相似。遊輪從橋下穿過,不一會兒又從橋下折回,向上遊航行。此刻,遊輪航行在黃褐色的波濤之上,左側的藍色江水只是窄窄的一線。可見,黑龍江水水勢浩大,是烏蘇里江水量不可比擬的。有白色、黑色的小鳥在江面上旋飛,有的就停歇在江面隨波濤起伏,悠然悠哉。遊輪航行到起航時的碼頭,便不再前行。我們多麼希望遊船繼續沿著烏蘇里江航行,觀看哈巴羅夫斯克南側沿江城市景色。因為即使站在這裡,也能看到沿烏蘇里江岸高高低低、五顏六色的樓房綿延那麼遠,一直伸進天邊的白雲裡。但是,此班遊輪到此為止。唉!遺憾。

阿良巖畫

阿良村在哈巴羅夫斯基區轄區內。在哈巴羅夫斯克下遊幾十公裡的阿穆爾河右岸,維亞特斯科耶村之西。

錫卡奇·阿良巖畫世界聞名,其成畫最早的發生於1.4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最晚的也產生於3000年前的周朝時期,是活動在黑龍江中下遊流域的人類文化遺存。巖畫上刻著動物、人物、象形文字等,是遠東邊區的著名的歷史遺蹟,對於東北亞地區人類學研究價值很大。

9月28日,我們駕車從黑龍江入海口廟街歸來,經幾天行程來到阿良村。汽車穿過村莊小路來到有巖畫的江邊,發現壁畫並不是想像中刻在懸崖峭壁上的,而是刻在江邊的黑色花崗巖大石頭上。江邊立有一塊高大石碑,用俄文記載著阿良村巖畫的由來。碑旁,一位叫葉麗娜的俄羅斯大媽穿著那奈族民族服裝,在叫賣自己縫製的玩偶。徐總討好買了幾件,並說好由大媽擔當導遊。大媽很高興地領給我們當起嚮導。啊!江邊的黑色大石頭非常多,一塊挨一塊,有的坐落在沙灘上,有的坐落在水裡,並不是每一塊石頭上都有刻畫,而是隔很遠才有一塊有刻畫的石頭。在葉麗娜的指引下,我們才看清,在稍平整一點的石頭斷面上,有的刻著太陽,有的刻著老虎、野鹿;還有的刻著人的頭像,大大的眼睛,像外星人一樣。但歷經數千年上萬年的時光,很多石刻被江水和風沙磨削已經銷蝕模糊了,葉麗娜就用手掬一捧江水潑上去,在用手掌摸一摸,刻痕立即清晰起來。當時,人們是使用什麼工具在堅硬的巖石上雕畫,我們百思不得其解,葉麗娜解釋說,這些石頭都是火山石,火山爆發的時候還沒有黑龍江,當時那個石頭比較軟,所以雕刻起來比較容易。是不是真的如此,我們無處考證。但所雕刻的形象,顯然是那時人們心中的圖騰和夢想。由於近幾天江水暴漲,有些大石頭被江水浸泡,我們需要小心翼翼踩著石頭去觀看,不小心就會掉進江水裡。這是一萬多年前生存在這裡的人們的創造,我們有理由向這些先人們的勤勞和智慧致敬!

其實,這些雕刻著巖畫的大石頭,即使沒有巖畫也是十分神奇美麗,藍色的滔滔大江,五顏六色的岸邊山林,中間是綿延不絕的起起伏伏的黑色巖石,如虎臥熊蹲,本身就非常的奇特壯美,是旅遊勝地。可惜,由於地域偏遠,道路不佳,現在遊的人寥寥,十分可惜。

銅像與博物館

漫步在哈巴羅夫斯克阿穆爾河邊的沿江街道,最引人目的是一塊高地上矗立的銅像,其人身披戎裝,腰佩長劍,雙臂交叉胸前,右手拿一疊條約,左手握著一個單筒望遠鏡,還有一隻腳踩著艦船錨鏈,一付十分傲慢的姿勢。這個雕像的主人公,就是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

穆拉維約夫,沙皇俄國軍人、探險家。1809年出生於聖彼得堡,出身貴族家庭。1847年9月5日,穆拉維約夫被任命為伊爾庫茨克和東西伯利亞代總督,12月改為正式總督。在任職期間,他在黑龍江流域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探險活動。1858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籤訂《璦琿條約》後﹐穆拉維約夫率軍到達伯力﹐以此地作為俄國西伯利亞第十三邊防營的屯營地﹐建立軍事哨所﹐並以17世紀中葉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將伯力命名為哈巴羅夫卡。

1881年,穆拉維約夫在巴黎病逝後,沙皇封其為「阿穆爾伯爵」,並降旨為其塑造雕像,1891年5月,穆拉維約夫雕像在伯力城落成。雕像的基座採用當地巖石,基座兩側鑲嵌了刻有「阿穆爾的穆拉維約夫,1891年」字樣的銅牌,雕像四周,還有5塊銅牌,刻滿了曾參與侵略中國濱海邊疆地區的俄軍官兵姓名,雕像四周,以昔日鐵炮炮管為樁,舊船錨鏈為欄。

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幾年後,穆拉維約夫雕像被拆除,原地改立列寧雕像。但70多年過後,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次年,該城推倒列寧像重新恢復穆拉維約夫銅像。可見,穆拉維約夫在俄羅斯受到怎樣的崇拜?因為穆拉維約夫是攫取中國土地最多,擴張沙皇疆土功勞最大的人。

離這座銅像最近的建築,是哈巴羅夫斯克遠東博物館,我們來訪自然不能錯過參觀的機會。紅色的磚磚外牆,保留著幾分歷史滄桑。門前放置著幾門古老的大炮,黑乎乎放著光亮,透露當年嗜血的猙獰。該館內分為兩部分,自然館部分很吸引遊人,遠東地區各種動物基本都有,如虎、豹、熊、麋鹿、海象等。特別鳥類標本繁多,如雕、鷹、鸛、鶴、鷺、鵝、鴨、雁、雀等,種類眾多,數不勝數,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歷史館部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介紹歷史上當地民族風情十分生動,展覽的民居、生活用具都是實物。樺皮屋、樺皮船、織機、服飾,木製偶像等等,與我國鄂倫春族、赫哲族的基本一樣,因為,這些民族幾百年前就生活在這裡,只是因為沙俄政府逼迫軟弱的清朝政府籤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這些民族才被迫離開祖輩生活的土地,遷徙到黑龍江右岸。二是陳列的一系列中俄籤署的歷史文件複製版本,強烈刺激著我們。有的是中文,有的是俄文,也有中俄對照文字,雖然我讀不懂俄文,但那後邊蓋著的紅色的兩國官印,十分震撼人心。包括:俄中早期關係,如:俄中恰克圖分界互貿條約。十八世紀中葉抄本。1728年6月14日,清政府關於邊區情況給俄羅斯政府的來函。俄語譯本在中國做的。圭璽紅色印。1686年9月7日;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聖祖起居注》中康熙帝在太和殿接見俄羅斯使節的記述。等等。

相關焦點

  • ...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發言人阿納斯塔西婭∙豪斯託娃向衛星通訊社...
    2020-08-12 10:23:54來源:FX168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發言人阿納斯塔西婭∙豪斯託娃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由於收到了「炸彈威脅信息」,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疏散了旅客。
  • 數萬名哈巴羅夫斯克人走上街頭,州長被捕,或引發俄羅斯政治危機
    2020年7月11日,位處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哈巴羅夫斯克市爆發了一場未經批准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以支持此前被逮捕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州長謝爾蓋·富爾加爾。執法機構認為,富爾加爾應為2004年至2005年的多起謀殺及殺人未遂案件負責,此外,他被懷疑捲入了哈巴羅夫斯克、濱海邊疆區及阿穆爾州的其他數起嚴重罪行。作為俄羅斯自由民主黨的明星政治家,富爾加爾深受當地民眾愛戴,他之所以成為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領導者,也是在地方選舉中擊敗俄羅斯執政黨競選代表後的結果。
  • 海參崴建城160周年,俄一條微博惹出爭議,故土情節要面對現實了
    在祖國故土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之日,俄駐華使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慶祝建城視頻,在文字介紹部分,這條內容專門在符拉迪沃斯託克這一俄文名字後備註了括弧,強調其俄文意思為「統治東方」,並稱這是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
  • 1949年蘇聯伯力審判:日本關東軍司令受審,揭細菌戰罪行
    您或許了解懲處德國納粹的紐倫堡審判(1945年11月—1946年10月),或許熟知針對日本法西斯的東京審判(1946年1月—1948年11月),那麼您是否知道,作為這兩次戰犯審判的「後續」,1949年12月還舉行過一場伯力審判?伯力,現譯哈巴羅夫斯克,俄羅斯遠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