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5月15日訊(記者 李冠宏 通訊員 石鵬)5月15日上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開機儀式,並成功開展了首例「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標誌著該院骨科邁入了智能化、精準化時代。廣西醫科大學校長趙勁民、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洪堅善、院長陳俊強等全體院領導、骨科、手術室、麻醉科、醫務部宣傳科等臨床、行政科室負責人參加了開機儀式,共同為「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揭幕。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開機儀式。廣西新聞網記者 李冠宏 攝
據介紹,隨著精準治療概念的普及,骨科手術經歷了從虛擬仿真到多模影像引導,再到智能精準的機器人輔助等不同發展階段,其精確性和安全性不斷提高。當前,微創治療已成為骨科臨床治療的發展趨勢,是21世紀骨科手術發展的主旋律。「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能夠使手術定位精度達到亞毫米級,大大提升手術效率,減少患者的射線暴露和手術併發症,在提升手術效果的同時,大大降低手術風險,顛覆了傳統骨科手術大切口、大創傷、易感染的手術模式,把骨科帶入了智能精準微創的新時代。
據了解,2016年以來,第三代、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系統落戶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類似於「獨臂俠」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是中國造」專攻骨科的「特長生」,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具有圖像配準、術前規劃、自動定位、術後驗證等功能。相信它將在提高骨科手術診斷與評估、靶點定位、精密操作的質量,輔助骨科醫生完成骨科精準微創手術等方面發揮作用,助力骨科團隊手術治療達到更高效、更安全的效果,更將發揮精準、微創、併發症少以及減輕病人就醫費用等幾大優勢,更好地造福骨科疾病患者。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開機儀式全體人員合影。廣西新聞網記者 李冠宏 攝
當天上午,該院創傷骨科手外科團隊,為1名骨盆骨折及臂叢神經損傷的23歲小夥小彭和1名骨盆骨折合併軟組織挫傷的10歲的小朋友,開展「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正在運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石鵬 供圖
閱讀延伸:全能、毫米級、微創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是世界第一臺脊椎、創傷和關節骨科手術機器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針對骨骼硬組織、能夠開展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關節內骨折、關節病變、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由機械臂主機、光學跟蹤系統、主控臺車構成。光學跟蹤系統如同機器人的「眼睛」,不僅幫助醫生洞察骨骼的每一個深處,更實時監控每一個手術環節;機器人臂就是機器人的「手」,運動靈活,操作穩定,可以到亞毫米的精度;而主控電腦系統如同機器人的大腦,將醫生的想法傳達給機器臂主機和光學跟蹤系統。
「天璣」骨科機器人以多模醫學影像為基礎,運用獨創的雙平面定位、機器人控制等前沿技術,獨具標記點自動識別、圖像智能配準技術,快速精準完成多空間匹配,可在密閉的肌肉和骨頭間隙中進行操作,通過術中實時2D或3D影像,輔助醫生高效、精準建立經皮骨性通道,其定位精度達到亞毫米級,能有效降低人工操作過程中可能造成的脊髓、血管損傷等風險。 對於患者而言,手術機器人輔助的微創治療可減少術中出血量、二次感染率和縮短術後康復周期,降低患者整體醫療支出。
【來源:廣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