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0年最火懸疑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當之無愧地獲得9.2的口碑分以及豆瓣高評分。
該劇主要講述了沿海小城的三個小孩從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開始,一步一步的陷入人性善與惡的糾紛,作為男主的小孩也因一次一次接觸殺人以及灰色事件而逐漸走向黑暗。
然而,除了細節處理堪稱完美,以及結局為觀眾帶來的細思極恐之外,該劇真正展現的魅力,是對於人性善與惡的深思。
與原版小說相比,《隱秘的角落》在劇情上做出了一些改動,在暗黑的惡裡增加了很多善意,也多了很多可以反覆品味的隱喻。正如片名所寓,劇情裡「隱秘」的細節和潛臺詞其實就在暗指一個隱秘的世界。
作為貫穿整部劇最重要的隱喻,笛卡爾的童話故事其實就代表著這個隱秘的世界,一面是表面上的「兩情相悅,互相信任,雖然結局並不是非常的美滿」,暗指著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在社會中表現得「善意」的那一個自我,而隱藏與看似美好的自我下,有一個隱藏深處的惡,「公主根本不愛笛卡爾,笛卡爾死於背叛」,意在人性潛藏著的惡,也就是我們的陰影。
什麼是陰影?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的心靈有三個層面,表層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中間是個人無意識,而最深層的是集體無意識,包括人格面具,陰影,阿尼瑪等等。
陰影來自於內心最深處,就好像向光而行時,在地上投下的影子。
在榮格的理論中,陰影是人類最原始的獸性,也是最真實的本性。通常陰影被認為是人格的黑暗面,也是人性的深淵,一度曾是懶惰、驕傲、嫉妒、貪婪、欲望、邪惡等代名詞。它出現時會讓生活充滿羞恥感與罪惡感,就像《隱秘的角落》中男主朱朝陽見到(或導致)同父異母妹妹之死,以及第一次萌生幫助朋友敲詐勒索時的心理。
陰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會被表層自我所拒絕和抵禦,所以通常被隱藏在最深處的無意識中,而它的存在,會讓人類形成不道德感、攻擊性以及衝動的趨向,即人性中的惡。
陰影是怎麼來的?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最開始,每個人會有一個道德標準框架。這個道德標準框架將抑制著自我不具有攻擊性,也是從小孩開始性格展現與成長的一部分。而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陰影在人類出生時就與生俱來(類似於人類最初始的7宗原罪),他存在於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只不過暫時被壓抑在一個「隱秘的角落」。
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產生的自我厭惡和拒絕念頭,都將進入到陰影並成為陰影的一部分。
從張東升(殺人犯數學老師)的生活不難看出,人到中年視野平平,謝頂,被嶽父嶽母看不起,甚至還暗指腎功能問題,因此生活在離婚的邊緣。這些刺激不斷地進入並擴大張東升的內心陰影,最終離婚徹底打破他心中道德標準所製造的平衡,陰影浮出水面,駕馭著他成為那個黑暗的自己。
生活中許多人贊同的傳統價值觀,換言之最初建立並一直影響著我們的道德標準框架,其實並不那麼道德,而更像是一種「懦夫價值」,內心害怕傷害他人,也害怕接受傷害他人導致的結果和責任。而同時,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去承認自己害怕傷害他人這件事,所以戴了一個「道德」的面具,也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人格面具,去隱藏心中的「懦夫價值」。
隱秘的角落劇中最開始張朝陽被人欺負卻自己默默離開,其實就活在母親給他的只要好好讀書的價值觀當中,同學在背後說他假正經,看起來人畜無害。
但是人畜無害和道德高尚是完全兩碼事。
每一個小孩從出生那刻起,都知道如何表達愛、善意與慷慨,但同時一樣知道如何去表達憤怒、自私和貪婪,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在小孩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負面的事情,因此而萌發負面的念頭。
例如原生家庭所帶來的一些不幸福的困擾,其中包括父母吵架甚至離婚、工作問題一方對另一方很不滿、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帶來的經常性失望等等。這些都會埋藏在心中,隱藏在陰暗的角落。
心理學常說: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講的就是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這些還並不是成長道路上所碰到的全部。
該怎麼面對陰影?
對我們會產生什麼影響?
每個人都應該清楚,自己不是一個聖人,人類本來就是一個惡毒的生物,並不存在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假裝不知道或拒絕承認自己的惡,只能說明還很天真。
當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處於良好狀態時,陰影就一直潛藏在無意識中,但只要人面臨人生突變甚至是困境時,精神世界將發生危機,陰影會利用這個機會對自我發起報復性進攻。可能導致的結果不僅會觸及道德底線,放縱自己,甚至違法,對社會造成危害。
在隱秘的角落劇中,張東升多次問到「我還有機會嗎?」,其實就是在預示著自我已經遭到陰影的進攻,精神世界已經出現危機。當自我無法壓制住陰影時,就出現了劇情最開始殺害嶽父嶽母的舉動。
同樣的,朱朝陽在最開始被認為是最善良的那個孩子。然而在片頭,作為一個外向健談的孩子慢慢轉化成內向不說話,受同學欺負不還手,其實已經說明他內心的陰影從父母離婚那刻起,不斷的隨著生活積攢和擴大。自我精神世界在目睹張東升殺人後開始遭受陰影的「進攻」,在混亂中幫助朋友嚴良敲詐勒索,而在同父異母的妹妹死時開始徹底崩潰,開始被陰影支配。
當一個人長期壓抑陰影,這些陰影,會在別人身上逐漸被發現,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心理投射。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如果很自卑,在意自己的出生和背景,假如身邊出現背景很好並且和ta一樣優秀的人,內心就會扭曲產生嫉妒。很多人口中的「鳳凰男」通常都會有類似的陰影。
這個過程是通過潛意識傳播的,像是觀察世界時帶上的透鏡,並且會時刻讓人產生負面的情緒。
在劇中,張東升的嶽父嶽母的各種表現,甚至在家庭聚會上對於他事業上的建議都讓他非常的陰鬱,都是一種張東升內心陰影長期不自覺投射。
當然,陰影並不只代表著惡,它是可以被利用的。
當陰影與自我和諧共處時,自我引導的生命力將從本能中釋放和輻射出來,這時人就會充滿活力和創造精神,擁有敏感的直覺和情感,甚至天賦的智慧。
榮格曾經說過,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並不是成功與完美,而是完整。想要成為更好更強大的自己,首先要融合與完整自己所有的人格,這個過程被稱之為「個體化」(Individuation)。
怎麼去融合自己的陰影?
融合陰影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畢竟不是人人都願意接受並掌控一個充滿缺陷、充滿弱點、自私、甚至更加黑暗的自己。幾乎所有的人,更願意活在所謂的「童話故事裡」。
但是艱難的事總會有回報,當接納並融合陰影時,除了生命力的爆發,還能極大的改善人際關係、獲得更清晰的知覺以及心理層面的完整性與成熟。
1、因為陰影藏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角落,我們需要先「見」到它,才能去「擁抱」它。所以第一步,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這也是提升人格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把目光從其他人身上收回,完全照射到自己的中心,才能從種種情緒和行為中挖掘到陰影的線索。
2、融合陰影前,需要找一個安靜的位置,最好進入一段冥想身心更平靜。在尋找陰影時,它會與自我碰撞,這是本性力量的碰撞,隨之而來的恐懼,會讓人想要逃避,甚至變得神經質,對自我進行質疑和判斷。
3、建立自我同情和自我接納。在探索陰影時,被認為是羞恥的,罪惡的自己會逐漸浮現,只有友好的對待並接納它,它才會慢慢融合到人格當中。
4、一定要有勇氣對自己誠實和真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接觸到真正的陰影。
5、在探索陰影的過程中,最好記錄自己所有的發現,例如情感波動,以及一些內在自我對話。在自我對話時,可以挑戰一下自我認為的「好人」部分,去思考是否是真的好,還是人格面具的假象。
你會怎麼選擇?
選擇活在童話故事,遠比直視黑暗故事來的容易和舒適,但是在隱秘的角落中那個黑暗故事始終存在。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就像男主朱朝陽,最終成為了下一個張東升。
如果朱朝陽有能力化解並融合自己的陰影,或許就會在他妹妹掉落時救起她,也或許就不會有之後複製卡一系列的事情去構陷張東升與朋友嚴良,或許隱秘的角落裡不停的悲劇就不會一次次的上演,就如同嚴良始終保持著平衡一樣,去選擇做一個「好人」。
可惜的是,朱朝陽年紀太小,很難發現並融合自己的陰影,最終像片頭所闡述的那樣被自己的陰影所吞噬,真正的自我躲進了最深處的黑暗。
那麼作為成年的我們,當精神世界平衡被打破,自我接觸到陰影時,是否又有勇氣去直視深淵,去避免一幕又一幕的現實悲劇呢?
Reference:
1.Rachel Woods (5 March 2019). "KERLI RELEASES INTRICATE LP, SHADOW WORKS". EDM.com. Retrieved 28 March 2019. Fulfill all of your dark electro pop and electro bass dreams as Kerli takes you into the shadows.
2.《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陰影及其對人格發展的意義》 郭燕燕
3.Meeting the Shadow: The Hidden Power of the Dark Side of Human Nature Paperback – April 1, 1991 by Connie Zweig (Editor), Jeremiah Abrams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