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五月十三,相信很多農民朋友都不是很清楚,為什麼很多地區對於五月十三這天這麼重視,甚至要買很多東西來慶祝,這是怎麼回事呢?到底這天的氣象變化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今年夏季是旱還是澇呢?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
要說影響糧食收成的最大關鍵是什麼?有過種地經驗的農民一定會說:降雨。確實如此,在種地過程中,降雨的時機和多少,會直接對作物的生長和收穫造成影響。舉個例子,像前段時間,也就是農曆五月上旬,大部分地區的小麥正處於收割時期,這時候農民是希望不下雨的,不然就會影響到收割工作無法進行。而到了五月中旬,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缺少水分的話許多農田就會發生乾旱的現象,這時農民朋友會比較緊張,急切需要有一場降雨。
但即使是在五月十三之前的天氣多麼炎熱和乾旱,有的老人卻一點也不慌張,而且還說出「大旱難過五月十三」這句諺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仔細詢問農村老人,才知道原來在許多地區,人們把農曆五月十三這一天叫做「雨節」,這其實與關公磨刀的傳說有聯繫。傳說在這天關公,也就是三國關羽要前去單刀赴會,需要把刀打磨鋒利,而上天也就在此日普降雨霖,幫助關公磨刀,因而就會出現到了五月十三這天,許多地區都會下雨,而且雨還不小的情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先人的智慧來。用今天科學的話來解釋,是因為從夏至過後就會出現海洋暖風,而這些暖風與部分地區還未散去的冷空氣衝突之下,就會形成降雨,這也就是為什麼剛開始會這麼熱,而到了五月十三這天會下雨的原因,而富有想像力的老祖宗也就把這種現象編成了傳說並流傳下來。
夏季是旱還是澇?那麼究竟今年夏季是旱還是澇呢?我們同樣能從老祖宗智慧中得出啟示,並進行預測。有句諺語是這樣說「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古人認為芒種和夏至在二十四節氣中相當重要,因為通過這兩個節氣當天的氣象就能大致預測出下半年的降雨多與少。從這句諺語我們可知,老祖宗說芒種和夏至最好是「水節」,也就是下雨比較多,如果沒有降雨,天氣比較熱的話,那麼接下來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乾旱的情況,這就需要農民朋友做好準備了。
回顧之前芒種和夏至這兩天,有不少農民朋友都反映自己所在的地區都下雨了,那是不是意味著今年的夏季降雨會比較多呢?其實農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地區適用,而有的地區就能當做參考,最重要的是平時要多關注天氣預報,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做好防範措施,保證農事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這裡也希望今年下半年能風調雨順,農民們能豐產豐收,過上好的生活。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