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不少名人愛貓、養貓。古有陸遊為貓寫詩:「隴客詢安否,狸奴伴寂寥」,今有張譯為貓開專欄《貓某某》,而國民時期也有一位愛寫貓、畫貓的貓奴——豐子愷!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但這些看起來頗有含金量的頭銜,卻不如他「貓奴」的名號聽起來響亮。
豐子愷一生與貓有緣,雖然他自言並不是喜歡貓,只是喜歡畫貓而已,但我們粗略的統計了一下,在他一生寫過與動物有關的散文中,寫貓是最多的。他養貓、畫貓、寫貓外,還收穫了不少讀者送給他的貓,但他也曾因畫貓、寫貓在文革中遭到批鬥。
豐子愷養的第一隻貓叫「白象」,因為這隻貓咪渾身雪白,看起來「偉大如象」,故因此而得名。白象與豐子愷一起生活了兩年,有一天白象突然失蹤,怎麼找也找不到。豐子愷非常傷心,並四處張貼海報,重金尋貓。
後來才發現白象死在一棵大柳樹旁,豐子愷無限感慨地說:「我覺得這點貓性頗可讚美,這有壯士之風,不願死在戶牖下兒女之手中,而情願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又有高士風,不願病死在床上,而情願遁跡深山,不知所終。」
失去白象後,不甘寂寞的豐子愷又養了第二隻貓。喜歡用貓的特徵來取名的豐子愷,這次給貓咪取名叫「黃伯伯」。
根據豐子愷散文中的記載,黃伯伯是他們家團寵的貓:「我的女兒最喜歡它。有時她正在寫稿,忽然貓伯伯跳上書桌來,面對著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紙上了。她不忍驅逐,就放下了筆,和它玩耍一會。有時它竟盤攏身體,就在稿紙上睡覺了,身體仿佛一堆牛糞,正好裝滿了一張稿紙。」
豐子愷養的第三隻貓叫「阿咪」,阿咪是中華田園貓和一隻國外的長毛貓生下的混血貓寶寶。豐子愷筆下的阿咪,可愛而又可氣,但它非常的通人性,所以阿咪的到來,給豐子愷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豐子愷先生曾創作過一幅漫畫,畫的內容就是阿咪大搞破壞,將他的墨水畫紙搞得一團糟。
豐子愷很愛這隻小傢伙,甚至專門為它寫了一篇散文《阿咪》,發表在《上海文學》上:「阿咪者,小白貓也,除睡覺外毫無片刻靜止。地上尚有一物,便是它的遊戲伴侶,百玩無厭。人如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態動作代替語言和你大打交道。」這段文字把貓的活潑調皮、嬌姿憨態,刻畫得是惟妙惟肖。
豐子愷家的白晝往往岑寂。他埋頭寫作、畫畫,太太和女兒看書、打毛線,保姆專心做家務,小孩子們都上學去了,整個家裡寂寂無聲,肅靜得很,「有時竟像修道院」,不免讓率性的豐子愷感到有點寂寞。
自從阿咪來了之後,家中忽然熱鬧了。院子裡有女兒的逗弄聲,客廳裡有太太的說話聲,廚房裡還有保姆的罵聲……
平日來拜訪豐子愷的訪客之中,有的人也很枯燥無味。他們或是為公事,或是為私事,或是因禮貌而來,談話時有的規矩嚴肅,有的虛空無聊,談完了天氣之後只得默守冷場。然而有了阿咪的存在,談話有了插曲,有了調節,主客都舒暢了。
有一個為正經事而來的客人,正在侃侃而談之時看見阿咪姍姍而來,注意力便被吸引,不再談下去,甚至豐子愷問他什麼他也不回答,只顧得看貓。又有那麼一回,一位訪客向豐子愷敘述一件頗傷腦筋之事,此人談話冗長曲折,豐子愷聽得很吃力。正在這時,阿咪蹦跳而來,無端地仰臥在主人面前,一副嬌懶模樣。
這訪客正在憤慨之際,看見阿咪如此憨態可掬,忽然轉怒為喜,贊道:「這貓很有趣!」而後便不再贅言,只顧欣賞貓、撫弄貓去了,讓豐子愷獲得了片時的休息與調節。
一隻小貓,不但給主人和客人帶來了樂趣,還化解了人與人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尷尬。在豐子愷筆下,「貓能化岑寂為熱鬧,變枯燥為生趣,轉懊惱為歡笑,能助人親善,教人團結。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於人生」。
豐子愷愛阿咪如愛孩子,除了為它寫文章並刊登在雜誌上廣為宣傳外,還為《阿咪》這篇散文配了一幅漫畫:一隻小貓肆無忌憚地趴在主人的頭頂上,主人方方胖胖的臉上流露出慈愛、欣賞、怡然自得的神情。這幅漫畫就是豐子愷照著女兒為他拍攝的「愛貓圖」畫的。
在豐子愷的生命中,貓一直是個特殊的存在。小時候,老時候,亂世或生平,貓兒相伴看流年。就算如今在豐子愷故鄉的紀念館前,也有一隻胖石貓靜靜相守。
雖然一生歷經坎坷,但因為有貓的陪伴,豐子愷先生心中總是充滿了童真和豁達,他的畫情感纖柔,從容不迫;他的文字生動敏感,詼諧幽默。如此風雅詩意又真實的愛貓人士,世間難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