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海南出版社推出了鳥山明的長篇漫畫巨製《七龍珠》。這部以在日本成為現象級的動漫,一經推出便風靡內地。
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海南出版社就已經推出過日本著名漫畫家車田正美的《風魔小次郎》以及《女神的聖鬥士》等著名日漫,從這時起日漫開始真正地走進80後的童年。
而隨著《龍珠》的出現,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時之間全國中小學校園內學生傳看七龍珠成為讓老師頭疼學生興奮的事情,也是那個時代有趣的文化現象。
90年代的青少年是幸福的一代,他們面對的世界是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而七龍珠面對的讀者正是這一代的中小學生。《龍珠》的畫風簡單明快,故事直來直去,而人物設計更是造型新潮。眾多特點在當年的日漫中脫穎而出,尤其是簡練的畫風非常符合國人審美。在那個時代輕而易舉地抓住了這幫「小學生」的心。
在當時購買並擁有一卷龍珠是哪個階段龍珠迷最大的心願,而漫長的尋找龍珠過程也陪伴著「小學生」們逐漸成長,一卷又一卷,二卷又三卷,到最後萬惡的「海南版」居然硬生生的把單行本只有42卷的七龍珠拆分成16卷七十多本之多!
關於「海南版」龍珠,可以算是毀譽參半,良心之處在於海南版的翻譯工作非常靠譜,很明確的一點就是海南的譯者們是的確看過原著,甚至我現在懷疑他們也能稱為第一代龍珠迷。
人物的名字和技能都建立在忠於原作又本土化的信達雅基礎上,文字內容通順,表意清晰,對話不多不少非常符合劇情需要。
而他坑爹的部分則是整體印刷質量以及之前提到為掙錢而強行拆分成七十多本。海南版的質量無論放在任何時期都顯得稀爛不堪,同時期內蒙古版採用單行本的方式一頁紙厚度能頂海南四五頁。紙張薄且發黃,非常容易破損,唯一值得稱讚的就是由於採用薄本釘裝的方式,幾乎沒有脫頁現象,後期膠裝的版本則非常容易脫頁。
除此之外,海南最大的硬傷也正是因為過度拆分導致封面及內容與原作不符。由於將原作一本單行本強行拆成兩卷以上出售,導致原封面只能用在一本之上,剩下一本只能找漫畫中其他版頭或自行選擇分鏡作為封面。
於是海南版要麼是胡亂上色,配合讓人不堪入目,要麼就是原版封面使用錯誤,比如小悟空和短笛大魔王的戰鬥部分,居然採用了成年悟空和新生短笛的戰鬥封面,導致當時讀者完全懵逼,根本不認識那個包頭的綠皮漢子究竟是誰?甚至悟飯等人剛到那美克星,海南版封面已經用到了完全體弗利薩!現在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劇透!
在當時1.9的價格,說貴不貴,說便宜也絕不便宜。至少在我印象裡,當我還是小學崽的時候,1塊錢夠我早晨吃碗米線和倆肉包子呢!至今我仍記得少吃了多少米線和肉包子,就為了拿著皺巴巴的兩塊錢去報刊亭換一本新漫畫書的喜悅。也後悔當初因為考試沒考好,被家長以撕書為懲罰帶來的遺憾。
雖然以前我們也常常吐槽海南社漫畫的各種錯漏,但當它真的消失時又不禁令人十分懷念,畢竟絕大部分當紅的日本漫畫都是經由海南社出版,從而使我們用相對廉價的方式從中獲得樂趣。
在今天發達的網絡時代,獲取漫畫的途徑比過去要豐富得多,正版發行的漫畫書唾手可得,然而孩童時代單純的樂趣卻一去不復返了。
儘管是粗製濫造的盜版產物,不過對於那個年代的小朋友來說,的確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歡樂童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