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1
作為國內首個風電規模化平價上網項目,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的建設遇阻。
據自媒體「風芒能源」報導,近期,四子王旗境內牧民向當地人民政府呈交《關於600萬千瓦風電徵用草場問題的訴求》(下稱《訴求》),認為烏蘭察布風電基地項目對草場徵用的補償標準太低,對牧民的長遠實際經濟補償和安置沒有作出合理安排。
《訴求》顯示,四子王旗政府此前向牧民發布了《關於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建設用地徵地公告》及《600萬千瓦風電徵地補償協議書》。
但當地牧民認為,補償協議書沒有體現出群眾自願原則,且徵用草場是按公益性徵地補償的辦法執行,建設風電基地則是商業徵用草場,補償標準太低,存在不合理。
《訴求》還提出,補償只對風機基礎、電線路杆基礎等做出補償規定,但沒有明確規定基礎佔地面積是多少,超出部分如何補償、如何限制。此外,沒有規定在安裝風機和維護過程中對草場的碾壓破壞、以及對草場利用形成的不利影響如何補償。
當地牧民稱,建設風電基地將使他們失去草場,草場是他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希望得到公平合理的草場補償,政府工作人員應讓牧民在滿意的情況下自願與徵用草場的單位籤訂合同。
根據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公布自治區徵地區片綜合地價的通知》,四子王旗境內土地徵用標準為17665元/畝-22869元/畝不等。
該通知中提到的農用地徵地區片綜合地價為徵地補償綜合標準,是實際徵地補償費用的一部分,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組成,不含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社會保障費用。
一不願具名的風電開發商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風電項目徵地補償款達不到當地居民預期,是造成很多風電項目遇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主要集中於中原地區,隨著風電開發重回「三北」,內蒙古的風電遇阻情況也時有發生。
據伍德麥肯茲發布的《2020年中國風電市場展望》,目前中國有超過25個陸上風電基地項目處於規劃和建設中,總容量超過1億千瓦。除四川涼山風電基地以外,這些大基地均分布在「三北」地區,超過45%的基地規劃在內蒙古。
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場址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佔地總面積約2072平方千米,總投資近400億元,是全球最大容量單體陸上風電基地,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投)內蒙古察哈爾公司投資建設。
國家電投內蒙古察哈爾公司官微顯示, 烏蘭察布風電基地共涉及永久性徵地約774公頃,涉及6個鄉鎮蘇木的21個嘎查村,涉及農牧民較多,徵地協調工作難度空前。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顯示,徵地補償和安置補助的原則是,保證被徵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即徵收土地後,通過補償、安置補助費的支付和使用,使徵地農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超過徵地前的生活水平。
就上述徵地補償問題,界面新聞記者分別聯繫了四子王旗人民政府和國家電投。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烏蘭察布是距離京津冀電力負荷中心最近的風電基地建設重點區域,有效風場面積佔內蒙古自治區的1/3,被譽為「空中三峽、風電之都」。
2018年3月,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取得國家能源局規劃審批,當年12月獲烏蘭察布市發改委核准;2019年9月,該項目正式啟動。
按照計劃,該項目應於2020年底全部併網投運,所發電量通過新建烏蘭察布至張北3回500千伏線路,外送至京津冀地區消納。
今年4月2日,該項目外送工程作為跨省跨區重點項目正式列入國家能源局2020年主網架規劃。4月10日,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以及配套電力外送項目籤約啟動,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6月3日,該項目大板梁第二風電場臨建工程正式開工。6月8日,烏蘭察布風電項目首批240萬千瓦工程4個升壓站永久徵地全部完成。
7月16日,烏蘭察布市政府與國家電投舉行座談會,烏蘭察布市市委書記、市長費東斌稱,希望儘快完成項目徵地、手續辦理和相關協調工作,高效推動該風電基地項目順利建設。
8月4日,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官方消息稱,該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首批四個風電場風機基礎、檢修道路、集電線路等施工圖已設計完成,臨建區域用地已依法合規完成審批。
此外,已開始臨建場平、板房訂貨和樣板施工等施工準備工作,並力爭早日主體工程開工,年底前首臺機組具備併網條件。
國家電投成立於2015年5月,由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重組而成,業務涵蓋電力、熱力、煤炭、光伏、電站服務等領域。
今年上半年,國家電投實現淨利潤75.83億,同比增長57.02%。截至今年5月,國家電投裝機規模1.55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為50.8%,基本完成了從傳統電力企業向清潔能源企業的轉型。
2019年,國家電投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26萬千瓦,市場份額佔比8.4%,位列國內風電開發商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