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火影忍者》的背後充滿了眼淚和遺憾,即便它已經完結,我們仍然在思考關於「青春」的故事。第四次忍界大戰中,李洛克扔出了一枚「孤獨的苦無」,寧次展現了他「無助的後背」,或許這些充滿了遺憾。
文/小鳴人
天才無不散之筵席,《火影忍者》雖然代表青春和熱血,它也有完結的一天。任何一部動漫的完結,都不可能不留有遺憾,《火影忍者》就是典型代表。
李洛克為什麼就成為了邊緣化的人物?日向寧次為什麼無法逃離分家的束縛?岸本齊史為什麼要刻畫出轉世的設定?努力終究無法超越開掛,可是看到李洛克緊握的拳頭,我們也會思考:為什麼李洛克不能投入最終的戰場,為什麼他最終被拋棄?
01「孤獨的苦無」
第四次忍界大戰進入尾聲,六道斑作為boss之一出現,當時的李洛克已經可以開啟八門遁甲的第六門。
中忍考試期間開啟第五門,第四次忍界大戰開啟第六門,或許我們覺得「一門」的跨越實在太小,但其實從中忍考試到第四次忍界大戰,前後只過了三年。
李洛克還很年輕,在當時可以開啟八門遁甲的「六門」,足以用「天才」二字來形容。我們覺得李洛克被邊緣化,是因為當時的「大環境」太差。
鳴人、佐助兩大主角強勢「開掛」,一直努力的小人物要想超越他們,畢竟「開掛」或者比「開掛」更強,但是這顯然不符合當時的設定,所以李洛克最終只能選擇「醬油」。
面對六道斑,李洛克開啟八門遁甲,但是他最終只扔出去一枚苦無。那是一枚「孤獨的苦無」,也是李洛克的遺憾。
我們不能怪李洛克無法媲美鳴佐,我們只怪當時的設定出現了偏差。
02「無助的後背」
中忍考試期間,鳴人告訴寧次,他一定會幫寧次改變日向分家的命運。在當時,寧次覺得命運無法被改變,鳴人卻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岸本齊史初期的主題節奏非常熱血,卻在後期被「狠狠打臉」。
相信命運的寧次每天都在苦練,他想靠實力改變分家的命運。不信命運的鳴人最終被證實是「阿修羅轉世」,前期所有的豪言壯志全部煙消雲散。
面對外道魔像的攻擊,寧次只能用他的後背保護同伴,那個「木葉天才」在這一戰中隕落,甚至讓我們覺得有些敷衍。
當寧次用後背當盾牌的時候,又有誰可以幫助他?此刻的他是無助的,他也沒有機會看到鳴人改變分家命運的機會。
03「轉世的設定」
一旦「轉世」這個概念出現在戰場上,岸本齊史前期所有的鋪墊都不值一提。「轉世」意味著血統至上,所以的努力都無法和其相提並論。
六道仙人出現後,他將陰陽之力交給鳴佐,其實就是在暗示:你們兩個無法和六道斑相提並論,我給你們整一些「外掛」。
「開掛」是很常見的事情,主角們也必須擁有一定的「光環」。但是「開掛」之後,鳴人和佐助被確認為「阿修羅、因陀羅轉世」,這就是根本的錯誤。
任由《火影忍者》前期如何鋪墊,「轉世設定」出現後,所以的努力全部煙消雲散。
本期話題:
看完《火影忍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到遺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由「羈絆的小鳴人」原創發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